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9206700000020

第20章 手穴疗法

手穴疗法是通过对人体手上的特定部位如手部的经穴、经外奇穴、全息反应穴区等施以不同方式的刺激,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理脏腑阴阳、扶正祛邪、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具体的刺激方式包括针灸、按摩、药物熏洗或敷贴等多种方式。本章重点讲述针灸、按摩方法。

从医学发展史来看,手穴疗法远远早于中药疗法。在原始社会,人类穴居野外,寒冷的天气,使人们会本能地搓揉摩擦双手以加快血液循环、防止冻疮。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很自然会用手揉按、捶击疼痛部位,或用一种楔状石块叩击身体某部,以求减轻病痛。人们渐渐发现手部的某些特定部位,通过按压、揉擦、搓摩或是借助某些器具刺激后,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病痛的作用,如牙痛时按压手的虎口部位可以止痛,这便是手穴疗法的萌芽。

第一节手穴疗法的按摩手法

一、按法(压法)

按法是用拇指端或指腹垂直平压穴位或反应区,用示指的第1指间关节屈曲突起部分着力点按穴位,又称点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手部穴位表面,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一压一松,连贯地、有节奏地使刺激充分到达深部组织。按法常与揉法相结合,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慢揉动,称按揉。按法是疏通经络、激发反射的主要手法,大部分穴位均可使用,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慢性疼痛,并有预防疾病与保健的作用。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掌面或示、中、环指的指腹附着于手部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臂部摆动,使掌部穴区在指、掌的摆动下做环形擦动抚摩。摩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每分钟120次左右。

摩法轻柔缓和,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在手部相对开阔的部位适用,各种慢性病、虚寒证都可选用摩法。

三、揉法

揉法是以手掌或手指指腹着力在手部穴区,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带动此处的皮下组织。分掌揉和指揉2种。

掌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着力于穴区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摆动;指揉法是手指指腹轻按在手部穴区上,腕部放松,做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活动,每分钟120~160次,适于各个穴位。

揉法和按法结合使用,揉动速度一般掌握在每分钟120次左右。揉法适于表浅或开阔穴区上操作,能起调整补益作用。慢性病、虚证、劳损及保健宜选用,局部肿痛也宜用。

四、捏法

捏法是用拇指、示指或拇、示、中3指在穴位区提捏。用捏法时,捏紧皮肤上的穴区,一紧一松或轻重交替进行,切忌用力过猛损伤皮肤。

五、推法

推法是用指、掌、大小鱼际侧着力于体表穴区,做单方向推动。推时速度要缓慢均匀,用力要稳。推法适于手部纵向长线施行,也可沿指向各侧施行。慢性病、劳损性疼痛、虚寒证及保健均可用推法。

六、切法、掐法

切法是用拇指指甲在穴区上施力按压。切法用力宜慢,由轻而重,均匀适中,不能揉动,防止切破皮肤。切法接触面小,刺激性大,多用于手指、脚趾部穴区。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一般多用拇指顶端及桡侧甲缘施力。掐法多掐至深部维持半分钟,松后按揉局部半分钟,然后再操作1次。掐法时间要短,掐后配以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掐法多适用于急证、痛证、神经衰弱、癫痫发作等,多用于掌指关节结合部及掌骨间缝部位。

七、捻法

捻法是用拇指、示指指腹夹持一定穴区,两指相对做搓揉动作。捻法主要用于手指的小关节部,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捻法要强调频率和作用部位,不能变成揉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慢性病证、局部不适、小关节酸胀痛及保健均可应用。

八、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的部位,相对有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适用于局部伤痛、肢体麻木等。

九、拔法

拔法是以牵引、拔伸动作固定于手部相应的关节一端,同时牵拉另一端的拉伸运动。拔法适用于手指指间关节、腕关节、手部掌指关节的局部病症以及老年人的保健,它有放松关节、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等作用。

十、摇转法

摇转法是一手固定,一手操作,使手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手腕关节做被动均匀的摇转环旋动作。摇转法适用于手指指间关节、掌腕关节部位,有放松调整关节的作用,并能增强关节活动度,保持关节灵活运动,具有滑利关节、防病抗衰的功能。对于老年病、慢性病、风湿性关节痛、局部伤痛有治疗作用,对手指部有保健作用。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手部按摩通过局部穴区刺激作用于整体,也决定了其在临床治疗的广泛适用范围。目前,手部按摩几乎适用于各种年龄段,也可供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学习使用,广泛应用于内、儿、妇、骨、皮肤和五官科等多种病的治疗和保健。

二、禁忌证

1.危、急、重病人,出血性疾病,不宜用手部按摩法。

2.妇女妊娠期及月经期不宜按摩。

3.饭前、饭后1小时内不宜按摩。

4.外科手术适应证者慎用按摩。

5.局部有创伤、坏疽、感染或化脓性病灶者不宜用手穴疗法。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1.取穴

主穴:肺点。

配穴:高热,加退热点;全身酸楚无力,加肾点;咽痛,加咽喉点;胃纳不振,加胃点;神昏,加头顶点。

2.操作用毫针刺法,每日1次,症状明显可每日2次,每次留针30分钟。针刺单侧手穴,双手交替使用。病重高热者可用点刺出血法,先按摩局部皮肤,使之充血,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入,放出数滴血,用棉球按压。

二、支气管炎

1.取穴太渊、尺泽、孔最、三间、咳喘点。

2.操作点按、按揉5~15分钟;点按手咳喘点2分钟。

三、头痛

(一)方法一

1.取穴八邪、精灵、威灵。

2.操作毫针刺0.3~0.5寸,行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合谷、大陵、外关。

2.操作捏拿合谷,后按揉3穴各2分钟。

(三)方法三

1.取穴手心穴、虎口、精灵、威灵、八邪、大都、头区、肾区、后头点、偏头点、头顶点、前头点。

2.操作按揉每穴区各2分钟。

四、眩晕

1.取穴合谷、关冲、内关、中渚、阳谷,头、咽反射区,心点。

2.操作以上经穴按揉各2分钟,全息穴区点按每穴2分钟。

五、失眠

1.取穴神门、内关、中冲,手心区、失眠穴、心点。

2.操作经穴与全息穴区点按各2分钟;中冲指掐1分钟。

六、心悸

1.取穴郄门、神门、内关、手三里,手心穴、心点、肺点。

2.操作经穴按揉1~2分钟;手心穴按压2分钟;全息穴区按压2~3分钟。

七、高血压

(一)方法一

1.取穴合谷、后溪、阳溪、落零五穴。

2.操作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合谷、阳溪、落零五穴、十宣。

2.操作经穴按揉2分钟;奇穴按压各2分钟;按揉手心中心、手中指两侧、心点各2分钟。

八、胃、十二指肠溃疡

(一)方法一

1.取穴内关、合谷、落零五穴。

2.操作毫针刺0.5~1寸,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内关、合谷、中泉,胃肠点。

2.操作按揉、点按各穴区各2分钟。

九、泄泻

1.取穴合谷、曲池、外关、板门,手掌后赤白肉际、胃肠点、肾区。

2.操作经穴每穴各按揉3分钟;奇穴各点按3分钟;全息穴区各按揉2分钟。

十、呃逆

(一)方法一

1.取穴内关、尺泽、列缺,呃逆点、后头点、三焦点、中魁。

2.操作毫针刺0.5~1寸,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内关、商阳、合谷、阳池,手心、胃点、肺点、呃逆点。

2.操作经穴按揉3分钟;奇穴各按揉1~2分钟;全息穴区各点按2分钟;揉掐大指根1~2分钟。

十一、慢性胆囊炎

(一)方法一

1.取穴支沟、阴郄、阳陵泉;手心。热毒较重,加曲池;神昏,加劳宫、少府。

2.操作毫针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或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外关、支沟,肝点、三焦点。

2.操作按揉每穴区各3分钟。

十二、痛经

(一)方法一

1.取穴少府、关冲、阳池、合谷,头顶点、肝点、脾点。

2.操作经穴毫针刺1寸,强刺激,留针15分钟;全息穴区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内关、合谷,心点、子宫点、肾点、命门点。

2.操作按揉经穴各3分钟;按压全息穴区,掐按第四、五掌骨间隙各3分钟。

十三、月经不调

1.取穴内关、合谷、八邪,肝区、肾点、命门点、生殖腺反射区、心点。

2.操作点揉内关1分钟,用补法;点揉合谷1分钟,用泻法;按压八邪穴2分钟;按揉全息穴区各2分钟。

十四、小儿遗尿症

(一)方法一

1.取穴通里、外关、列缺、太渊,遗尿穴、夜尿点。

2.操作毫针刺0.5~1寸,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外关、少府、鱼际,遗尿点、夜尿点。

2.操作各按揉2分钟。

十五、痔疮

(一)方法一

1.取穴会阴点、大肠点。

2.操作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合谷、内关,会阴点、肾点、大肠点。

2.操作经穴各按摩2分钟;全息穴区各按揉2分钟。

十六、胆石症

1.取穴肝点、偏头点。

2.操作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或按压各反射穴区2分钟。

十七、落枕

1.取穴中渚、后溪、落枕穴、落零五穴。

2.操作按揉上述穴区各5分钟。

十八、肩周炎

(一)方法一

1.取穴肩点、后头点。

2.操作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后溪、合谷、腕骨,肩点、八关。

2.操作各按揉2~3分钟。

十九、颈椎综合征

(一)方法一

1.取穴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神门,后头点、颈项点。

2.操作毫针刺0.5~1寸,针取泻法,全息穴区或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列缺、内关、小海、合谷,后头点、颈项点。

2.操作经穴各按摩2分钟;全息穴区按揉各2分钟。左右交替。

二十、腰痛

(一)方法一

1.取穴后溪、养老、中渚、内关、威灵、精灵。

2.操作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中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后溪、养老,命门点。

2.操作命门点按压2分钟;余穴各按揉2分钟。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1.取穴坐骨神经点。

2.操作针刺0.3~0.5寸,用强刺激手法,捻转泻法,留针15~20分钟;或按揉并用牙签刺激2分钟。

二十二、牙痛

(一)方法一

1.取穴商阳、合谷,牙痛点。

2.操作商阳点刺放血;合谷毫针强刺激,留针30分钟;牙痛点直刺0.3寸,中等强度刺激,留针5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肾点、肝点、牙痛点。

2.操作牙签刺激并掐点、按揉各穴区2分钟。

二十三、咽喉炎

(一)方法一

1.取穴咽喉点、扁桃体点。

2.操作毫针刺0.3寸,强刺激,留针3~5分钟,间歇捻针1~3次。

(二)方法二

1.取穴合谷、列缺、少商,颈项点、咽喉点。

2.操作合谷、列缺各按摩2分钟,切压少商穴1分钟;不断刺激颈项点、咽喉点,并按压合谷穴。

二十四、痤疮

1.取穴合谷、神门、大陵、太渊、后溪、鱼际、中冲、八邪。

2.操作刺激前3穴并用梅花针刺激后4穴。

二十五、荨麻疹

(一)方法一

1.取穴合谷、后溪、阳池,心点、肺点、肾点、肝点。

2.操作毫针刺0.3~0.5寸,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

(二)方法二

1.取穴合谷、阳池,心点、肝点、肾点、肺点。

2.操作经穴各按揉2分钟;按压心点2分钟;用回形针或牙签刺激肝点、肾点、肺点。

第四节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特点

手部穴位区具有易于暴露、易选取、感觉灵敏、见效迅速、治病范围广的优点,故历来为针灸医家所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注意事项

1.针刺前应检查针具,并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2.手针法针刺,针尖宜入肌腱和掌骨之间,不可伤及骨膜。

3.要在针刺前向病人说明针感,并时刻注意防止弯针、断针、滞针和血肿。

4.按摩手法轻重要适当,一般应先轻后重,每次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若刺激过度,则可致瘢痕出现。

5.按摩心脏反射区或对心脏病病人进行按摩时,宜用轻手法。

6.按摩手部穴位或反射区,单侧或双侧并用均可,但以保健为目的则以对双手穴区同时进行刺激为佳。每日按摩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继续第2个疗程。

7.按摩后半小时,饮温开水300~5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