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民间疗法
9206700000011

第11章 刮痧疗法(1)

刮痧疗法是运用刮痧器具刮拭皮表,达到疏通经络,挑出痧毒,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刮痧疗法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而形成的治疗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先在体表特定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植物油、酒类、水类、药剂类等,然后利用边缘润滑的器具或以棉、麻、毛线团,或用手指,对其施以反复的刮、捏、提、挤、拍、刺、挑等手法,使皮肤出现片状或点状的红、紫、黑斑点或黑疮等“出痧”现象。刮痧疗法属自然疗法之一。刮痧疗法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患病时,常常本能地用手或石块摩刮、捶击患部或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获病痛缓解或痊愈的奇效,这种偶然获得的疗效经反复多次地实践运用,不断地总结积累,逐渐形成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一节操作方法

一、刮痧疗法常用的器具及介质

(一)常用的器具

刮痧器具可分为民间使用与专业使用两类。民间使用之刮痧器具多为因地制宜、简便易寻者,因而种类较多;专业使用者较为精制,目前多以牛角制品为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种。

1.植物团常用的植物如丝瓜络、八棱麻,取其茎叶粗糙纤维,除去果肉、壳等,捏成一团,使之柔软而具有弹性。刮痧时,术者用右手握着植物团在介质中蘸湿,然后在病人的特定部位进行刮抹。边蘸介质边刮抹,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

本器具适用于人体肌肉薄弱处(如肋间骨区等),现已很少使用。但在一些偏僻地区,一时找不到其他刮具时,仍不失为应急之措施。

2.贝壳刮具如以小贝壳等制成的刮具。要选取大小不一、边缘光滑(或磨成钝圆形)的贝壳。在刮痧时,术者右手持贝壳上端,在病人的特定部位上边蘸介质边刮抹,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此为沿海或湖泊地区渔民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

3.棉纱线团一般取纯棉纱线(或头发)揉成一团即可使用。此类器具多用于儿童或头面部等皮肤较浅薄的部位刮抹。

4.硬币一般分铜、铝两种。

(1)铜质:为古铜钱、铜板,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最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此刮痧工具取材、携带均比较方便。一般应选用边缘较厚(边缘太薄、太锋利的易刮破皮肤)而没有残缺的大铜钱式铜板。

(2)铝质:分角币、圆币,为近代较常用的一种刮痧工具,取材方便。如用分币(因边缘有齿痕),刮痧手法要特别轻,以防刮破皮肤。硬币刮具,多适用于小面积(如腘窝、肘窝等)部位的刮拭,其余部位也可酌情使用。

5.木、竹质刮板要取质地较硬、坚韧、边缘光滑、圆润、大小不一、便于持握的即可,如取用中药材木质如沉香木、檀香木等制成的刮板更佳。此种刮板适用于人体各部位。也可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取材,如寒胜的取热温类药材,热胜则选寒凉类药材等。

6.动物角质刮板如羚羊角、水牛角等,尤以水牛角为常用。用角质制刮板时,边缘光滑的即可。具体规格要根据刮拭部位的不同,制成厚薄不同、大小不一的刮板。这种刮板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且有不导电、不传热等特点。

7.代用刮具根据取材方便的原则,一般常取下列物类代用。瓷类的小盏、瓷杯、汤杯、汤匙等,要取边缘较厚光滑且无破损者,用其边缘刮拭。又如有机玻璃纽扣,应取其边缘光滑且较大的纽扣等。以上均为较常用而理想的刮痧工具,且取材方便,消毒处理容易,不易破损,便于捏拿。可按人体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大小的代用刮具。

8.手指术者以手指代刮具,即以手指相对用力,做捏、挤、提、点、按等动作。

此法主要用于撮痧法。

(二)常用的介质

在进行刮痧操作时,要选用一些介质作润滑剂,其主要作用有三:一则有利于施术操作,二则避免损伤皮肤,三则可增强疗效(使用药类介质)。其常用介质可分为液体、固体、药剂等三种。液体介质如水(以蒸馏水、凉开水为佳),植物油(如香油)等;固体介质如凡士林、面霜、板油等;药剂是根据病情,经过辨证后选用不同的中草药制成油剂以供使用。

二、刮痧疗法的常用方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刮治部位和相应的操作手法,是提高刮痧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施术所用刮具不同,刮痧方法可分刮痧法(用刮具)、撮痧法(用手指)、挑痧法(用针具)和放痧法(用针具)四大类。

(一)刮痧法

刮痧法是选用相应的刮具,在人体相应体表进行刮动,使皮肤出现痧痕的一种操作,要顺序刮治。刮动时,用力要均匀,一般采用腕力。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反应随时调整刮动的力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根据病人年龄、体质差异,又可选用直接刮法或间接刮法。其中间接刮法适用于年龄小、体质虚弱、不耐直接刮者;直接刮法适用于普通病人。

1.直接刮法即施术者持刮痧器具在涂抹了刮痧介质的皮肤表面直接刮拭的一种方法。此法以受力重、见效快为特点。

2.间接刮法即施术者在刮痧部位铺上薄布或薄纱,持刮痧工具在布上刮动,刮痧器具不直接接触病人皮肤的一种刮痧方法。此法以受力轻、动作柔为特点。由于薄布阻隔,影响直接观察皮表变化,为避免刮伤或过刮,可每刮10余次即揭开薄布观察1次,当皮肤出现红、紫痧点时,停止刮拭。

(二)撮痧法

撮痧法指施术者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用手指扯、夹、挤、抓至出现红、紫痕为止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指法和力度可分为扯法、夹法、挤法和抓法。

1.扯法施术者以拇、示指合力提扯撮痧部位,用力较重,以扯出痧痕为止。

2.夹法俗称“钳痧”。施术者五指屈曲,用示、中两指的第二指节对准撮痧部位,把皮肤与肌肉夹起,然后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发出“巴巴”声响,用力较重,至被夹部位出现痧痕为止。

3.挤法施术者以两手拇、示指同时放在撮痧部位,围出1~2cm面积的表皮做对抗挤压,至出现痧痕为止。一般用于头额部位。

4.抓法施术者以拇、示、中三指对合用力,交替、反复、持续均匀地提起撮痧部位或穴位,并在体表游走,至出现痧痕为止。

(三)拍痧法

拍痧法指施术者在涂有刮痧介质的部位,以双掌有节奏地轮流拍打,至皮下出现红点或皮肤由红色变紫色的一种方法。此法多用于肘、腕、膝、踝等。

(四)挑痧法

施术者常规消毒治疗部位或穴位,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轻地刺入并挑起,然后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瘀血,反复4~5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此外,挑痧法还含挑筋法。其操作为:常规消毒施治部位,将针尖轻触挑点中心,缓慢进针,将皮下干枯纤维拉断或拔出,挑至没有纤维随针而出。然后于挑口处挤压出血,挤至血色鲜红为度。

第二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刮痧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适用之疾病均可用本疗法治疗。临床经验证明,刮痧疗法不仅适用于痧证,凡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等临床多种常见病和部分疑难病证均可治疗,而且都有较好的疗效。

但必须说明的是,病有轻重,证有虚实,在刮痧的所有适应证中,有些可单独使用疗效较好,有些则以刮痧为主,配合其他疗法治疗,有些病证刮痧仅起辅助治疗作用。

二、禁忌证

刮痧疗法不是万能,它与其他疗法一样,也有其禁忌证。

(一)禁忌疾病

对于以下几种疾病,应列为本法禁忌证:破伤风、狂犬病,精神失常及精神病发作期。血小板减少症。活动性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白血病以及有凝血障碍的病人。恶性肿瘤中晚期。有心、肾或肺衰竭者。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身体极度消耗或出现恶病质者等。

(二)禁用部位

凡传染性皮肤病、疖肿、痈疽、瘢痕、溃烂及性传染性皮肤病、不明原因之皮肤疱块等,均不宜直接在溃烂部位刮。妊娠妇女的腹部及乳房部也不宜刮拭。

第三节临床应用

一、感冒

1.取穴项部刮风池穴;背部刮大椎、风门、肺俞、肩井区域;手部刮合谷、列缺。风热感冒者,加刮曲池;暑湿感冒者,加刮阴陵泉。

2.操作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适宜的刮痧介质,其中风寒型感冒者以鲜姜汁为好,风热型感冒者以鲜薄荷汁为佳,暑湿型感冒者以藿香正气水为宜。然后用中等力度刮项部及背部穴位,较轻力度刮手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或出现痧痕为宜。每日或隔日刮治1次,3次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感冒初期应注意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之品为宜,高热病人应多饮水。感冒期间应注意防止复感。

二、咳嗽

1.取穴胸部从天突刮至膻中;背部刮大杼、肺俞区域;上肢从尺泽刮至列缺。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适宜的刮痧介质,然后以较重力度刮背部,以中等力度刮胸部,皆刮至局部出现痧痕。继以较轻力度刮手部穴位,刮至局部潮红。肺阴亏耗者,不宜使用重手法,应以轻手法刮至局部潮红,或选用拍痧法。每5日左右刮治1次。

3.注意事项刮痧对缓解与治疗咳嗽有一定作用,但在治疗前应明确该病病因,若属结核性质者尚需加服抗结核药物。

三、中暑

1.取穴背部刮脊柱两旁,上肢主要刮曲泽,下肢主要刮委中。

2.操作病人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为刮痧介质涂于刮治部位,然后以较重手法刮背部,中等力度刮两侧曲泽与委中,刮至局部痧点显现为好。若昏迷者,加指压人中穴。

3.注意事项应立即将中暑病人移至阴凉之处。

四、呃逆

1.取穴胸腹部从膻中刮至气海;背部从膈俞刮至胃俞;上肢刮内关。若中阳虚者,加刮足三里;若胃阴虚者,加刮三阴交。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先在刮治部位涂以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胸、腹部及上肢,刮至局部潮红或痧痕显现。继以重手法刮背部,以痧痕显现为宜。

若属虚证呃逆,也可使用拍痧治疗。

3.注意事项实证呃逆,刮痧治疗效果良好;虚证呃逆,尚需配合药物治疗;若危重症出现呃逆,大多表明预后不良,必须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救治。

五、呕吐

1.取穴胸腹部从膻中刮至中脘;背部从脾俞刮至胃俞;上肢刮内关;下肢刮足三里与公孙穴;外邪犯胃者,加刮合谷穴;胃阴不足者,加刮三阴交。

2.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膻中至中脘,以较重力度刮足三里,以较轻力度刮内关与公孙,刮至局部潮红,然后俯卧位,以较重力度刮背部,痧痕显现为宜。

3.注意事项喷射性呕吐合并发热、头痛、颈部活动受限等,多为脑部疾病,病情危重,非刮痧所宜。

六、胃痛

1.取穴脘部从上脘刮至下脘,上肢刮内关,下肢刮足三里。肝气犯胃,增刮期门;脾胃虚寒,增刮脾俞、胃俞;胃阴不足,增刮三阴交。

2.操作病人取仰卧位,实证胃痛,以较重力度刮脘部;虚证胃痛,以中等或较轻力度刮脘部。四肢穴位刮以中等力度。实证胃痛,3次为1个疗程;虚证胃痛,5次为1个疗程。

七、腹痛

1.取穴腹部刮中脘至关元区域以及天枢,下肢刮足三里。寒邪内阻者,增刮关元;饮食停滞者,增刮天枢、气海穴;中脏寒者,增刮脾俞及胃俞穴。

2.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术者以中等力度刮中脘至下脘部位,以重手法刮足三里穴。实证者,刮至局部痧痕显现;虚证者,刮至潮红即可。每3~5日刮治1次。实证者,3次为1个疗程;虚证者,5次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本法主治内科腹痛,外科急腹症之腹痛非本法所宜。

八、泄泻

1.取穴背、腰部从胃俞刮至大肠俞,腹部刮中脘与天枢,下肢刮足三里穴。

兼外感者,增刮大椎、合谷等穴;肾虚泄泻,增刮关元、肾俞、命门穴。

2.操作病人取坐位,术者在刮治部位涂以刮痧介质,先以中等力度刮背腰部,刮至潮红为宜。然后仰卧位,术者以较轻力度刮腹部穴位3~5分钟。每日刮治1次,5次为1个疗程。

3.注意事项急性泄泻者,应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若伤食所致者,可控制食量,以利胃肠功能。

九、胸痹

1.取穴胸部从天突刮至巨阙,背部刮厥阴俞与心俞,上肢刮内关、通里、神门。痰浊壅塞者,加刮丰隆穴;阴寒凝滞,阴气虚衰者,加刮百会穴;心肾阴虚者,加刮太溪;气阴两虚者,加刮气海。

2.操作病人取坐位,疼痛剧者先取仰卧位,术者可在刮治部位涂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刮痧介质,然后以中等力度刮胸部穴位3~5分钟,刮至局部出现痧痕为好。继刮上肢穴位,刮至局部潮红。然后病人转侧卧位,术者以较重力度刮背部穴位。

十、头痛

1.取穴头部刮治整个区域,即以前发际为起点,后发际为终点,由前向后,从中间至两侧刮;项、肩部刮风池至肩井区域;手部刮合谷。外感头痛,加刮大椎、曲池;肝阳头痛,加刮行间;肾虚头痛,加刮三阴交、太溪;血虚头痛,加刮足三里;痰浊头痛,加刮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