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辟邪文化
9205500000027

第27章 商业百工辟邪(1)

中国民间有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的说法,还有三教九流、江湖四大门七十二寡门的说法等等,这些行业数目都是一种泛称,指其行业之众多。《清稗类钞·农商类·三十六》:“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皆就成数而言。”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神。凡行业中人都要绝对尊崇祖师,不能稍有不恭,否则,便会遭到责罚。这些行业神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帮助本行业的成员逐驱一切灾祸不幸。另外,各行业为了确保本行业内的生活、生产能平安进行,除了敬奉祖师爷外,还要施行一系列具有行业特色的辟邪措施。这些措施成为中国民间行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行业神的形成及其祈禳功能

为确保本行业的职业集团不受邪气妖祟的侵袭,各行业都会塑造敬奉一个祖师爷,即行业的保护神。不同职业衍生出种种不同的神灵,在那些世代传承的流动性工匠职业者集团中,这种行业性崇拜特别发达。如车夫奉马祖;蚕农敬蚕神嫘祖;工匠、石匠、木匠往往以鲁班为祖师;乡医奉医王伏羲;药商敬扁鹊;铁匠尊尉迟恭为祖师;金银匠以太上老君为炉火神;裁缝奉黄道婆;织工以张衡为机神;船工奉孟公、孟姥为神;捕鱼人以妈祖为水神;伐木工祭山神;矿工、窑工祭窑神;乐工奉孔明;梨园敬唐明皇为保护神;笔匠奉蒙括;纸业敬蔡伦;墨工奉吕祖;漆工敬葛洪;文昌神在近代受到刻字匠、印字匠、锦匠、冥衣铺工、裱画工的崇拜;书商奉火神;书吏以仓颉为吏胥神;帮佣女以王三奶奶为保护神;制饼师以汉宣帝为饼师神;近代上海钟表业还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祖师;甚至行窃者也有行业守护神宋江;娼妓业以白眉神为膜拜偶像。

行业神是特定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守护神,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产生,起因非常复杂,一是与各行业首创者的神话传说和贡献有关。古代的“文化技术神灵”是古代神话传说人物的一大类型。许多“文化技术神灵”都被奉为祖师神。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被厨师奉为祖师,发明八卦的伏羲被镖局奉为祖师,发明医药的神农被医药业奉为祖师,发明冠冕的黄帝被衣帽业奉为祖师,战国时代扁鹊、唐代名医孙思邈被尊为药王,这显然与他们擅长各种用药的传说以及留下了医学名典有关。除了“文化技术神灵”,其他被奉为行业神的古代神话传说人物还有:补天和抟土造人的女娲被伞业、泥塑艺人奉为祖师,血注盐池的蚩尤被盐业奉为盐神,火神祝融被鞭炮业奉为祖师,蚕神马头娘和有丝织事迹的织女、七仙女被蚕业、丝织业奉为祖师,二郎神被梨园业、蹴鞠家奉为祖师,大禹除因制造铜器而作为“文化技术神灵”被景泰蓝业奉为祖师外,还因有治水和降伏孽龙的神话传说而被渔夫、船工奉为水上保护神。

二是道教、佛教,尤其是道教对行业神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行业神中的许多神都来自道教、佛教人物或神只,有的虽非佛道人物或神只,但具有佛道色彩。在世代赞颂敬仰的手工行业祖师中,有不少是道教人物——着名仙人和道士,这实在是令人惊异的文化现象。如金匠、银匠的祖师吕洞宾,铜匠、铁匠的祖师李老君,瓦匠祖师蒋太真人,漆匠的祖师黄龙真人,染匠祖师葛公真人,猎人祖师张勇等等。

三是所敬奉的偶像往往是一种对本行业构成威胁的对象。如山神之于伐木工、火神之于书商、船神之于船工、窑神之于窑工,无非是乞灵于这些神灵不要对本行业制造灾难。

四是本行业一种招揽生意的方法。如酒店有不少以孔子为饮宗,明代袁宏道在《觞政·八之祭》中讲:“饮必祭始,礼也。孔子惟酒无量,不及乱,酒之圣也。祀为饮宗。”人们还加上所谓“四配十哲”,四配指阮嗣宗、陶渊明、王无功、邵尧夫,十哲是郑文渊、徐景山、嵇叔夜、刘伯伦、向子期、阮仲容、谢幼舆、孟万年、周伯年、阮宣子;并把山巨源、胡母彦国、毕茂、张季鹰、何次道、李元忠、贺知章、李太白等画像挂在两堂周的廊屋里,把杜康、刘白堕、焦革等供奉在门垣处。这些人物都与饮酒牵涉,这样轰轰烈烈地聚在酒店中,不失为一种吸引饮客的好方法。但也有不少祖师行神与这一行业并无什么直接的联系,该行业只是穿凿附会,找出一个英雄或历史人物来做自己职业集团中想像的创造者。

人们把祖师的画像挂在作坊门口或室内,其目的概括起来有二:一是祈求获得利益和成功,二是祈求消除困难和灾祸,也就是祈福禳灾。祈福和禳灾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但到具体供神时,则可能主要是祈福,或主要是禳灾,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具体分析,又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不同行业因各自的行业特点和要求所祈禳的具体内容不同。如煤茶圣陆羽业供窑神,是求“窑神赐与金而兴宝藏”且保佑安全;茶水贩供陆羽,为的是“宜茶足利”;井盐业供井口土地,是求其保佑“水火既济,咸泉上涌”;梨园业供老郎神,是求其保佑演出成功;娼妓供管仲,是求其保佑多接客、少挨打;农民供牛王,是求其保佑牛不生瘟疫;捕快供秦琼,是求其保佑迅速破案,等等。其二,具有相同的特点和要求的行业,祈禳的内容可能是相同的。如书坊、粮店、当铺都很忌火灾,因而都祈求火神保佑免灾;各类商店都想发财,因而都祈求财神保佑发财。其三,一个行业供奉两个以上的神时,可能此神主要用来祈福,彼神主要用来禳灾。如书商供文昌帝君主要是求其保佑书业兴旺,供火神则是求其保佑免除火灾。其四,有的行业供奉某神,此时是祈福,彼时是禳灾。如木匠盖房举行上梁仪式时求鲁班保佑工程顺利是祈福,遇到困厄时又求鲁班“速速下凡救弟子”是禳灾。其五,越是困难多且对之无能为力的行业,迷信程度也就越深,祈禳也就越频繁、越虔诚。如靠天吃饭的农业,危险性较大的煤业、渔业、林业等皆是如此。

求神保佑、祈福禳灾作为一种信仰心理,在行业神传说中也反映出来。从业者常常通过传说来寄托和表现自己求神保佑以消灾纳福的愿望。这些传说的情节,主要是行业神如何显圣,如何解救从业者,以及在神界战胜危害从业者的恶神等。对此,李乔在《中国行业神崇拜》一书中有较详细的记录,可以参阅。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出,行业神在从业者的心目中是行业的佑护者和救星,他们相信所奉之神能保佑自己消灾纳福,并相信自己所获得的成功是神佑的结果。

二、农事中的敬祀与驱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一直占绝对优势。农业生产,在科学很不发达的旧社会,人们主要是“靠天吃饭”,依赖自然。农民面对洪涝、旱灾、虫祸等往往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便深信这些灾害是恶鬼妖魔作祟所致,只好求助神灵降临,为其避难。在农事中即出现了许多定期和不定期的祭祀神灵的活动和驱邪行为。这些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信仰现象,是中国稻作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1.民间奉祀驱蝗神的活动

虫灾是对农业危害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其中以蝗虫的危害尤烈。农民御灾无术,便求助于神灵,这类神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驱蝗神,一是掌管百虫之神,一是害虫本身。祭祀这些神的庙宇有八蜡庙、虫王庙、刘猛将军庙等。

驱蝗神中最有名的是刘猛将军。他的塑像很有特色,农村中的猛将像,多数是光头赤脚、短衫短裤的少年;有的头上扎一块红布,叫“扎头猛将”。据说那是因为他的头被后母打破了,血染红了扎头布。猛将庙小神也小,这类猛将像只有一尺多高。另有文官、武将猛将,这两种猛将较高大,也都是青年。猛将像有木质雕刻和泥塑两种:木制的手脚灵活,外出多抬这一种;泥塑的坐堂,一般不抬出来。

民间祭猛将的活动于春节(农历元旦)和秋季进行。农历正月初一早上,把猛将抬出巡村:“大摩天,金鼓动地,威仪极盛。”正月初六日巡湖,晚上打“夜帮锣”,正月初八敲“日帮锣”,正月初九“抢会”,正月十三点香烛祭猛将,正月十五则在猛将堂前立杆挂“塔灯”。既娱神又娱人,热闹非常。

秋季祭猛将的活动称为“青苗会”或“青苗社”。时间多在农历七月半(即中元节)前后。上海嘉定县农村秋祭则推到十月中。青苗会的特点是祈求猛将保佑农作物丰收。农家在田里插五彩三角纸旗,有的地方称作“猛将令箭”,表示猛将下令驱除害虫,实际作用是驱赶啄食稻实的麻雀等飞鸟。会期也要抬猛将巡游。青苗会期间,请祝司唱《猛将神歌》,或请宣卷班唱《猛将宝卷》,也有请草台班演戏酬神的。

驱蝗神除受到普遍供奉的刘猛将军外,还有一些地方性较强的神。如溧阳供奉“驱蝗葛公之神”葛子坚。明末上海一带驱蝗神为金姑娘。

掌管百虫之神多称虫王或虫王爷。农民认为闹不闹害虫都归虫王爷管着,要想不闹害虫就要祭他,不能得罪他,闹了害虫就要求他将害虫收回。除于虫王生日祭祀外,特别于闹虫灾时祭神禳灾。不闹虫灾时便认为是虫王恩赐,就要谢神。谁做恶事,虫王就要放出害虫危害庄稼。所以要及时祭祀,以求禳除虫害。

农民除奉驱蝗神和掌管百虫之神外,对害虫本身也非常敬畏,视其为神虫,加以虔诚奉祀,求其勿伤害庄稼。《枣强县志》记农民视蝗虫为神虫:“呼蝗为八蜡,以为神虫,每飞过境,则焚纸钱祀之。”(引自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51页。)对蝗虫敬畏颇深。

2.稻作神只及其祭祀习俗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左传·僖公十年》。)在长期的稻作生产过程中,民间百姓为保农田丰收,产生了一系列的神祀举动。

(1)米作吉祥物和驱邪

在民间喜庆活动中,米可作吉祥物之用。在上海市嘉定县等地的婚姻风俗中,取稻谷色泽金黄、稻米洁白如玉之义,把米称作“金珠玉粒”,是女家回赠男方的必备吉祥物。浙江有些地方的嫁娶风俗,男方发轿迎亲时,用一袱巾装米一包,置彩轿中,俗称“坐轿米”。传说用米压轿,可以驱邪,保佑新娘平安。

民间一直传说有米神,而且还流行《小米经》、《大米经》、《米符咒》等。稻米除人们每天食用离不开外,还把它用来治病、捉鬼、驱妖精,有的还用“七姓米”解灾消难。(参见应长裕:《麻雀·青蛙·蚯蚓·牛·龙·田公田婆》,载《中国民间文化》,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奉化民间就有此习俗。如某一家连年不顺,不是死人便是火灾,不是打官司便是有人闯祸,如遇这种情况,该家便会悄悄地问七户不同姓的人家讨米(每家一杯),把七姓人家的米拌和在一起,这种米民间称“七姓米”。然后把这“七姓米”趁人不注意(不能被人知晓)放上自家的屋顶,并用瓦盖住。说这样做后就能灾消难解,以后该家不会再出什么不顺利的事。民间还有走夜路口袋装米能驱走夜间鬼怪之说等等。

另外,丧事中的撒棺米,清明、七月半的锡箔米,放焰口(饿鬼)中的“超度米”等,都可用来镇鬼辟邪。

民间还有用于驱邪祛病的饭。浙江北部风俗,乡民行于路上,如有飞鸟粪污落在身上,民间以为将有晦气来临,“烧通天饭”吃,可祛除晦气。烧“通天饭”的米和赤豆,须向左邻右舍乞讨。然后在露天用砖或石块架灶烧饭,既自己吃,也分赠他人。因灶上无屋顶,锅子顶上就是青天,故名“通天饭”。“百家饭”也被认为可以祛病。家中如有体弱多病的幼孩,家人就用红布缝一个口袋,向左邻右舍挨门乞讨饭米,讨满百家后,煮饭给幼孩吃,故称“百家饭”,谓可借百家之福,使孩子消灾祛病。(张银根:《江南民间稻米崇拜与饮食习俗》,载《中国民间文化》,学林出版社,1993年6月版。)民间又谓腊月二十五日食赤豆粥,可以驱邪。据《荆楚岁时记》,此俗源于共工氏不才子冬至日死,“为人厉,畏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

(2)稻草的神威

稻草,民间普遍称作仙草、救命草。有这样一则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天大雪纷飞,一大财主对一个身围草包的乞丐说:你若能在雪地过一夜,我给你东街的“东典当”。一夜过去了,乞丐依然活着,财主真的把“东典当”给他了。三年后的又一个冬天里,那个大财主又对身穿皮袄的那个乞丐说:如果今晚你还能在雪地过一夜,我就把西街的“西典当”给你。那个乞丐真的又到雪地过一夜。可是到天亮时,那乞丐已冻僵了。为啥呢?原来第一次他身围草包,因稻草有仙气,故而冻不死;第二次他身穿皮袄,“千层皮勿及一层草”,故而冻死了。相传旧时无锡一带财主或族长罚打所谓“犯规”和“不孝”者,皆要让被打者脚踏湿稻草。据说这是为了既能狠打,又不会打死人。人们还认为稻草的神奇仙气还会带入稻灰之中,所以春节一过农民们便要把准备夏收夏种的农忙干粮——年糕、年团(无馅心)——放入稻灰之中,可以不霉不坏。春播落谷后,谷芽不扎根,只要洒上一层稻柴灰(俗称秧灰),播下的谷子就像小儿吃了母乳,马上生根长苗。俗话说“稻灰盖秧,儿见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