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做法在同行中引起了议论纷纷:
有的说:“福特是个傻瓜,进货价高于销售价,做的是赔本生意,千做万做,赔本的生意不做,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还有的说:“别人的生意是越做得多越赚钱,福特是越做越赔本,看他有多少钱来赔?”
更有人说:“别说是赔本生意,就是有利润,一美元的商品有多少利润可得呢?”
的确,福特的这种经营办法,不仅在进销价上已经亏损,再加上广告费、邮寄费和杂志费、损耗费,是十足的得不偿失的赔本生意。
但是,福特并非傻瓜,他紧接着采取了第二步棋。在家庭妇女接到第一批“一美元商品”订货的同时,她们又接到了福特的另一份订货单,订货单上所列的同样是名牌厂商的产品,价格在3~100美元之间,订货单还付有一张空白汇款单,商品目录上有简短的说明:“如果您需要目录上的商品,请填好品种和数量,并汇出款子,一起寄给我们,不用几天,你就会收到你所需要的商品,保证使您称心满意。”
上次的“一美元”商品,确实使顾客称心满意。所以就对福特的做法产生了“信任感”和“方便感”。于是家庭妇女很乐意同福特做第二笔、第三笔生意。福特就是依靠后面的生意来填补“一美元商品”的亏损。由于后面的生意越来越大,使福特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盈利。1974年,福特的公司销售额竟是5000万美元。
提价销售的策略
保罗·道弥尔原是美国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多年的推销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决定自己去创一番事业。
辞去原工作的保罗,买下了一家即将倒闭的工艺制品厂。他吃在厂里,住在厂里,将产品全部作了更新,而且制定了他独特的推销方法。
他的推销方法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将产品的价格大幅度的提高。利润往往超过成本的一倍以上。尽管厂里的职工对他的丰富推销经验很为钦佩,但对这种提价销售法无法恭维。他们认为,工艺厂的业务不景气。如果再提高价格,不啻自找绝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削价销售才是出路。
保罗却认为,削价出售;薄利多销是一种推销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好方法。提价销售也是一种经营策略。是削价还是提价要看经营的品种、购货的对象、销售的环境等因素。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状况。因势利导、出奇制胜。
接着,他又对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精辟的分析:人们对工艺品的成本及制作过程并不了解。只要制作精奇美观,价格不是一般物品可以比拟的。再说,购买工艺品的人,一般属于富裕阶层,或是有急需的人,价格不是他们主要予以考虑的问题。相反,他们认为工艺品的价格是与购买者的身价成正比的,一样的买,总是求高不求次的。工艺品价格低了,人们仍然不来问津。
尽管这样,职工们认为保罗的做法毕竟太冒险了。他们就纷纷提出辞呈,另谋出路。不愿与工厂“同归于尽”。
保罗还是坚持推行他的提价销售法,果然使他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那些另谋出路的职工又纷纷提出回厂要求,归于保罗的麾下。
卖画烧画攻心战
有一次,在比利时一家画廊里,美国商人正在同一个印度画主讨价还价。
印度画主说:“这批画共有15幅,如果整批出售,平均价每幅为100美元。”
美国商人却说:“我不需要购买这么多画,只要其中的三幅。”
“如果那样,每幅画售价为250美元。”
“你怎么可以任意变价呢?我要的画也并不比其他的画好啊!”
美国人认为印度人在敲他竹杠,大为生气,两人为此争执了起来。印度人在怒恼之际,居然当着美国人的面将其挑好的三幅画中的一幅烧掉。
这使得美国人非常着急,忙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我不卖了!”印度人说着又烧掉了一幅画。
此时美国人需要的画只剩下一幅了,他非常喜爱这幅画,这正是他寻觅已久不可得的珍品,于是他的口气缓和下来,商量地说:“请不要再把这最后一幅画烧掉,我愿出250美元收购。”
“那两幅画虽是我烧掉的,但这是和你做生意引起的,我不能白白损失那两幅画。”印度人执意不卖。
美国人为了要成交这一幅仅存的画,最后只得花费500美元,买下了这幅画。其实印度人的烧画也是一种经营谋略。他吃准美国人非常喜欢这三幅画,不会让其全部烧掉,结果,虽然只卖了一幅画却比三幅画的平均值还多赚了200美元。
施展这种经营谋略,关键要抓住对方的买卖心态。不是“我要卖”而是“他要买”,这样就可向对方施行攻心战,逼其改变主张,使其就范。
原价销售的妙法
岛村芳榷是东京的一名店员,虽然不愁温饱,却也无法发展,他不能参与高消费的娱乐享受,只得在闲时以逛街自寻乐趣。在街上,他发现无论名媛、淑女、老妪、少妇都手提着花色品种繁多的纸袋,以备购物之用。他产生了一个念头,我何不在这比比皆是的纸袋上做做生意呢?
为此,他又专门到东京的一家纸袋工厂去参观,那里的生产繁忙,供不应求。这更坚定了他做纸袋生意的决心。但他衡量了自己的条件,做纸袋需要机器,需要厂房,需要工人,而且一旦纸袋不合市场需要,就要冒极大的风险。他没有这么多资金,于是他想到做纸袋上绳子的生意。
主意一定,他辞去了店员的职务,到麻产地岗山的麻绳厂定购了一批专供纸袋使用的麻绳,他将定购来的麻绳按原价给了东京各家纸袋厂。由于他是原价销售,很快就得到纸袋厂的大批订单,他计划的第一步完成了。
过了一年时间,他在各纸袋厂确立了信誉后,就跑到了最大的一家纸袋厂,拿出他向麻绳厂订货的收据,为难地说,“对不起,今后我恐怕不能再向贵厂供货了。因为我不仅赚不到钱,还贴了不少开支和运费。实在抱歉!”
“原来如此,难怪你的麻绳如此便宜。”纸袋厂的老板理解地说,“我们已经确立了良好的关系,你的服务很周到,供货很及时,我们愿意每条绳子加价5分,希望你继续供货。”因为在纸袋厂来说增加5分不是大事,这可省却了他们直接向麻绳厂进货的许多麻烦。
接着,岛村又来到了冈山的麻绳厂,拿出了纸袋厂的订单,愁眉苦脸地说:“今后我恐怕不能向贵厂进货了,因为我不仅赚不到钱,还贴了不少开支和运费,实在抱歉!”
“原来如此,难怪你的麻绳销量如此之大。”麻绳厂的老板理解地说,“我们已经确立了良好的关系,你的工作很努力,销货很迅速,我们愿意每条绳子减价5分,希望你继续经销!”因为对麻绳厂来说,减少5分不是大事,这可省却了他们直接向纸袋厂销货的许多麻烦。
岛村一来一回从进销两个方面获得了一角钱的利润,由于他经销量很大,积少成多,这笔利润相当可观。一天的毛利就达100万日元,比他当店员时五年的薪金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