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终于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个呼声:“出事了,那姑娘可能抽筋了!”
正当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颀长的青年男子当即跃入海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游到了出事地点,很快就将妙龄女郎救出水面。
当人们围上去向他们表示庆幸慰问时,有个手持照相机的摄影者挤进了人群,将一些相片让众人观看。这些照片再现了刚才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优美的风光,惊险的场面,美丽的溺水女郎,矫健的青年救护者,还有脸部表情各异的游人,包括看照片的本人在内,人们的注意力从现场转移到动人逼真的照片上来,纷纷发出了惊讶的提问:“这是怎么回事,照片竟这么快就印出来了?”
摄影者高高举起照相机,得意地说:“这是兰德先生创办的普拉公司最新产品‘拍立得’相机,拍摄之后六十秒钟就可取到照片。”
游人们争相来观看这种新型的“一次成像”照相机。原来刚才的一幕是普拉司为推广“拍立得”照相机而精心策划的一幕广告戏。由于这个戏演得精彩非凡,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回味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时,自然也想到了“拍立得”相机神奇的功能。这些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回去之后,都成了“拍立得”相机的热心宣传员。
1984年11月6日,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大百货公司里,“拍立得”相机首次上市。人们争相购买,最后竟把橱窗里陈列的样品也卖掉了。
理发师巧妙化装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怕进理发店;因为理发师身穿白大褂,其模样与医生差不多。孩子们生病时吃过医生的“苦头”,所以对“白大褂”有条件反射式的恐惧心理,况且理发师舞刀弄剪,比医生手中的针筒还要吓人。再说理发时坐在那里,手脚不得活动,脑袋听任摆布,多么的不自由。更要命的是,在洗头时,烫得难以忍受的热水,一股劲地往头上泻,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得紧紧闭上,稍一松动,肥皂水就会毫不留情地乘虚而入,那个滋味可不怎么好受。所以孩子理发时,往往要怕得冒出一身汗,家长也急出一身汗,理发师则累出一身汗。虽属生活小事,却也很烦人的。
然而,孩子们都喜欢进游乐场。在那里,狗熊会骑车,猴子会打球,鸟儿会唱歌,鱼儿会跳舞,人却扮成了各种动物嬉闹玩耍,所有孩子乐得笑哈哈,家长也笑哈哈,表演者也笑哈哈。
美国麻省巴威市的一家理发店的店主洛克,巧妙地将游乐场的趣味引进了理发店。他把自己装扮成各种人物、动物来吸引孩子们理发。洛克的化妆还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感恩节,他扮作大火鸡;情人节,他扮成爱神;复活节,他又扮成了兔子;圣诞节,他又是圣诞老人。变化多端,层出不穷。
洛克扮演各种人物时,他手中的剪刀就变成了这些人物的道具,他的理发动作,也成了节目的内容,孩子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理好了发。以至有些孩子,没等头发长长,就催着父母领他们到洛克的理发店去理发。
由此,洛克的生意兴隆,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孩子,不少成年人也慕名来店理发。顾客越来越多,使洛克感到人满为患了。
有一天,他的理发店尚未开门,门外已候了一大群人。大家都想看看今天洛克又有什么新的花样。
当店门打开之后,人群涌进了他那不大的店堂,但不见洛克其人。大家正纳闷时,忽然从里间出来一只“乌龟”。一眼就能看出是洛克扮的,只听他嗡声嗡气地说道:“我实在太忙了,没办法,只好藏在乌龟壳里藏起来!”
他的话引起了满堂喝彩声。人们并不以他“藏”在乌龟壳里而放过他,争先恐后要他理发。当然,洛克也并非真的回绝顾客,而是施用了一种新的招徕顾客的手段,使人们感到新鲜、奇特。果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让梦幻变成现实
有的人在生活中有着无法实现的愿望,有的人遇到了种种挫折和失败而想发泄,有的人想要寻找异乎寻常的刺激……美国有一家公司可以帮助这些人将梦幻变成现实,发泄不满或寻求刺激。这就是由罗斯、苏珊、轲当斯联合经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梦幻公司”。
这个公司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有个出身普通的平民,梦想着乘坐一辆名贵的汽车到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出席一次隆重的庆典。有个好奇的顾客,想乘坐直升飞机浏览一下市容。有个业务凋落的歌女向往着在大歌舞场里穿着闪光的礼服唱歌。他们的这些要求,“梦幻公司”都能作出某种安排,让他们得到满足。
然而,也有一些人的要求是骇人听闻的,如有个人为了寻刺激,想爆炸一个建筑物,倘然满足这个人的要求,将会违反法律:倘不满足要求,将使“梦幻公司”徒有虚名。于是“梦幻公司”采取假戏真做的办法,像拍电影似的搭个布景,让那个人搞“爆炸”,达到了既满足顾客要求,又不违反法律的两全其美的效果。
顾客们只要花上300-5000美元就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且还能得到一张照片记录当时的情景。这家公司还能像“对症下药”那样为顾客安排活动内容。有的顾客只有某种朦胧的愿望,而不知具体要干什么。公司的业务人员通过谈话,就会替顾客理顺思路,找到为顾客服务的合适项目。
这家公司在某种程度是一座精神治疗机构,不仅受到公众的欢迎,政府有关部门也给予一定的支持。
借钱大王陆维格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个善于从银行取得贷款的“借钱大王”。
他的名字叫丹尼尔·陆维格。开始时,他几乎跑遍了纽约的各大银行,要求贷款。银行职员看到他只是一个年纪刚三十出头、穿着破衬衫的穷人,当然不予理睬,他到处碰壁却并不灰心,又来到了大通银行,想在那里碰碰运气。
大通银行的业务主管也许是受了陆维格坚韧不拔的毅力的感染,好奇地问他:“我们很愿意贷款给你,但你能提出担保人吗,或是有什么东西可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吗?”
陆维格大言不惭地说:“我为自己担保,并且以我已经改装好的旧油轮作为抵押品。”
这样的担保和抵押品简直是个笑话,大通银行的业务主管是个精通信贷业务的人,他彬彬有礼地拒绝道:“如果就是这些,我就只好表示遗憾了!”
陆维格急忙从口袋里拿出一份合同书,说:“我还有租船协议书。我的油轮已出租给石油公司了。石油公司棚朗支付我的租金,这些租金可按月偿还贵行的利息和贷款。我现在将租船协议书作为抵押品,你们可以直接向石油公司收取租金,作为我的还款,这样总可以放心了吧!”
业务主管详细研究了租船协议书中的条款,觉得陆维格所言不虚,但他仍旧犹豫不决:“以协议书作抵押品,可是从没有过的事啊!”
陆维格解释说:“什么事都是有了第一回才会有第二回,第三回的,渐渐地变成了常规。像银行也是这样,首先要有人超常规地办起了第一家,后来银行就兴了起来。贵行虽然不是银行业的第一家,但不妨成为经办这种超常规贷款业务的第一家银行。”
大通银行终于被说服了。他们当然并不想图什么“第一”的虚名,而是他们觉得这种贷款形式是安全而可行的。于是,陆维格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额贷款。
陆维格利用贷到的款子,又去买了一艘旧船,经过改装后租给石油公司,再将“合同书”作为抵押品去向别一家银行贷款,后来他又触类旁通,不仅收购改装旧船,而且还制造新船。在新船制造过程中,他拿了油轮的承建合同和新船的设计图样,事先同石油公司签订租船合同,再拿租船合同去向银行贷款。
陆维格就是采用这种办法,成为有名的“借钱大王”,以后成了拥有一支庞大船队的实力雄厚的企业家。
宣布防腐剂有毒
一天,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总公司亨利·霍金士在电视台作了一则产品广告,宣称:“本公司以往的产品中加入了有毒的防腐剂,对人体有害,奉劝顾客填重使用。”亨利还坦率直言,他是偶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这种情况的,这种防腐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但带有轻微的毒素,长期服用,有害身体健康,最后他毅然宣布:“本公司不再使用有毒的防腐添加剂!”
这则广告无异是家丑外扬,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亨利是这样设想的:作为经营者不能唯利是图,而应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主动披露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以诚为本,开诚相见,以心换心,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诚实的形象,以换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招徕顾客,赢得市场。
广大顾客对亨利的“家丑外扬”非常欣赏,但享利却招来同行业的激烈反对和诋毁,因为几乎所有的食品加工厂都使用防腐剂来保鲜食品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亨利的这一招,使其它的食品厂商处于不利的境地,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又是做广告,又是写文章,进行公开辩论,声言食品防腐剂的添加,是为了使其发挥保鲜作用,既有微量毒素,并不有害人体健康,利多弊少。指责亨利的广告是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进而还对亨利公司的产品进行抵制。
亨利仍我行我素,一方面坚持防腐剂有毒对人体有害的观点,一方面生产不加有毒防腐剂的产品。双方争论不休,无从定案。
这场争论旷日持久,连续了四年时间,亨利公司毕竟势孤力薄,产品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
然而,亨利在广告中所说的毕竟是事实。食品防腐添加剂确实含有毒素,对人体确实有害,所以他的所作所为获得了顾客的欢迎和政府的赞赏。在争辩的过程中使他名声大振,确立了诚实企业家的形象。就在他近于倾家荡产时,政府的权威部门支持了他的观点和做法。于是,顾客就放心地使用亨利公司的产品。他在短时期内就恢复了元气,一度滞销的产品成为热门贷。他趁机扩大生产,在美国食品加工工业名列第一。
冒险的赔偿制度
美国的企业家梅考科继承了父亲的一笔遗产,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农机公司,专门生产收割机。开始,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一共才卖出7台收割机。于是他亏光了父亲的遗产,还欠下了沉重的债务。
梅考科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工作不努力?不是。是不是公司的收割机质量不好?不是。但问题在哪里呢?他觉得自己的营销策略不得法。他据此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实行“保证赔偿”的新的推销方法,并且使之制度化。
所谓“保证赔偿”,就是购买公司收割机的用户,在头两年中,如果不是人为的事故,机器出了毛病,公司不仅像其它厂家那样免费修理,而且赔偿由机器损坏而造成耽误的谷物收割的损失。
梅考科提出这种“赔偿制度”后,遭到了公司内部高级职员的一致反对。他们说:“收割机坏了,是人为造成的,还是机器质量造成的,很难搞清楚,如果要进行调查,将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梅考科说:“那就不必调查了,就算是机器质量造成的事故,我们按常规负责赔偿就是了。”
反对的声浪越来越高:“这样的赔偿法,公司如何负担得起?”
“我们应该对自己机器的质量有信心,对顾客也应有信心。难道他们愿意在繁忙的收割季节,无事生非、故意找机器的岔子吗?顾客的损失,也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更应该在保证机器的质量上下功夫。”
还是有人担心:“这种做法毕竟太冒险了!”
梅考科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我们逼上了这条路,这条路是冒险的,但赔的钱可以用赚的钱来补偿。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产品质量进一步搞上去。”
公司的前途关系到职工的前途,他们把反对的言词变成了实干的行动,严格检验,把可能产生的问题,解决在产品出厂之前。
由于梅考科对顾客有信心,换来了顾客对公司产品产生信心。都愿意试一试梅考科的收割机。经过试用后,发现这些收割机质量果真上乘。于是,大家纷纷上门订购,梅考科的国际农机公司开始兴隆起来。没几年功夫,这家公司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大公司,产品远销许多国家。
依附式宣传效果
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的佛雷化妆品公司雄风十足,几乎独占了黑人化妆品市场。尽管有许多同类厂家与之竞争,却无法动摇其霸主的地位。
这家公司有一名供销员名叫乔治·约翰逊,他邀集了三个伙伴,想自立门户,经营黑人化妆品。
三个伙伴信心不足,他们问道:“咱们有多少资金?”
“500元。”
“多少职工?”
“就咱们四个人。”
简直是笑话,连许多大厂都在同佛雷公司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么一个小公司能有立足之地吗?
“机会总是有的,”约翰逊说,“我们并不想一下子发大财,只要能从雷佛公司分得一杯羹就能受用不了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佛雷公司越发达,越对我们有利!”
伙伴们一时尚不能理解约翰逊此话的含意,但他们信任他,认为他是个有经验的业务员,在推销产品方面有一套办法。所以同意了他的意见,一家小公司就办了起来。
约翰逊果然不负伙伴们的信任,当化妆品生产出来后,他就在广告宣传中用了经过深思熟虑的一句话:“黑人兄弟姐妹们!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些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则广告用语确有其奇特之处,它不像一般的广告那样,尽力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貌似推崇佛雷的产品,其实质是来推销约翰逊的产品。
伙伴们又不满了,他们指责约翰逊:“佛雷公司的名气够大了,你还在一味替他们吹嘘,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