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9204400000010

第10章 市场竞争篇(2)

由于双方都知道对方也在开发同一品种,因而都力争抢先上市,以取得先声夺人的声势。于是,大家都在争分夺秒,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制工作。但是,开发一项新产品并非轻而易举,得不断地调试配方,得解决批量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等等。这时,美国的“宝德尔和甘布尔”公司在几个大地区举行了一个旧品牌二合一洗发水的大型促销活动,一时间该品牌的广告比平时增加了两倍。实际上,这时“宝德尔和甘布尔”公司已解决了新产品生产技术问题,他们对于旧品牌的促销活动,只是造成日本人错觉的一个缓兵之计。日本人果真上了当,“克奥”公司情报分析人员认为:这一行为提供了美国人并不急于推出新产品的信息,因为如果美国人已着手推出新产品,就没有必要在旧品牌上浪费促销投资,而应把这些投资用在即将推出的产品上。因此,他们得出结论,美国人的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我方仍有足够的时间,只要抓紧解决剩余的技术问题。就能抢先推出新的洗发水。于是,日方的研制部门进入冲刺阶段,促销部门也蓄势待发,准备一个月后发动宣传攻势。当美国人了解到日本人上当的消息后,立即在各大区域市场举行了声势更为浩大的宣传活动,用海报、传单、电视广告等各种媒介铺天盖地向消费者推广“维生素原B5”这个新名词和含有这种元素的新品牌洗发水,十天后,拥有淡紫色方盖瓶包装,适合不同发质的营养洗发水面市,立刻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日本的“克奥”公司这时方才明白过来,大呼上当,但是当他们加班加点,急急忙忙推出自己的新型洗发水时,“宝德尔和甘布尔”的“维生素原B5”营养洗发露已打开局面,深入人心了。日本人的宣传攻势也大为逊色,这两种同类型的产品比较起来,自然美国货的市场占有率高了。

日本人由于疏于防范,中了美国人的缓兵之计,失去了先手,让美国人占了先机,赢得了优势。他们只能捶胸顿足,徒叹奈何了。

李嘉诚以退为进

20世纪70年代,李嘉诚已是香港大名鼎鼎的地产商了。有一天,他掌握到一项重要绝密情报,英国在香港最大的英资怡和洋行,虽然是九龙仓有限股份公司的大东家,但实际在该公司占有的股份还不到20%,简直少得不成比例。这一情报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怡和洋行在九龙仓的基础薄弱。当时,香港的尖沙咀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其旁边的大量九包名贵地实际地价已寸土千金;而股票价格却多年未动,股票面值低得不成样子。所有这些都是争夺九包名贵地的有利条件。此时,如果大量购入九包股票,即使股票价上涨五倍,也不会超过每股所代表的地价,只要偷卖20%股票即可与怡和洋行公开竞购。持股的老百姓,在相同的出价下,当然更愿意卖给中国人。因此,有把握早日购足50%的股票,将怡和洋行大东家的地位取而代之,这样就有权运用九包的名贵土地发展房地产,堪称一本万利。

于是,李嘉诚当即决定,分散吸进九包股票。从1978年起,他不动声色地悄悄分散户名,吸进18%的股份。

由于李嘉诚大量吸进九包股票,使每股10港元的九包股票迅速上涨到30多元,引起了怡和洋行的警觉。此时,李嘉诚的偷袭战已不再有效了,要干下去,就要转为阵地战。但两军对垒比实力,李嘉诚一时还不是怡和洋行的对手。如果李继续入股,怡和洋行必会以高价回收九包股票,它财大气粗,李嘉诚必将惨败无疑。这真是“行一百半九十”,李嘉诚处于进退维谷之地。

李嘉诚不愧为一流商贾,他决定主动撤退,以退为进,从而化险为夷。他的金蝉脱壳之计是寻找一个代替自己与怡和洋行作战的人,将全部股票卖给他。

1978年的一天,在中环文华阁的高级隔间里有两位身穿中式服装的本地客人,使用普通话进行了一次短暂而神秘的会晤。时间虽然只有二十分钟,却决定了一笔价值20亿美元的九包脱离英资怡和洋行的关键性交易。

这两个人,一个是地产商李嘉诚,另一个就是船王包玉刚。

这究竟是怎样一笔生意呢?简单地说,就是李嘉诚将手中的股票2000万股全部卖给包玉刚;包玉刚将帮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购英资和记黄浦股票9000万股。

包玉刚因自身实力雄厚,堪与怡和洋行争雄,最后获得甚丰。这且按下不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李嘉诚这一招的意义所在。

面对当时的局势,李嘉诚的选择似乎只有两种,一是与怡和洋行硬拼,见个高低。若拼得过怡和洋行,吞下这块“大肥肉”自然最好。但根据对双方财力的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可能性不大。另一种选择就是放弃,但全盘放弃又实在可惜。于是,精明的李嘉诚巧妙地找出了第三条出路:一条可行且有利的出路,在与怡和洋行正面交锋的战场上主动撤退,并以已经获得的前期成果作为“筹码”向包玉刚进行交易,以换取包玉刚帮助自己从汇丰银行承购英资和记黄浦股票9000万股。换言之,在主动撤退后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转换一个方向进攻。

应当说,这一个新的攻击点也是选择得非常适当的。当时在香港的头号英资是怡和洋行,第三号是英资和记洋行。李嘉诚的实力虽不及怡和洋行,但想盘夺和记洋行还是有很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包玉刚将手头的9000万股黄浦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偷偷转手卖给李嘉诚后,李嘉诚便如虎添翼,举手之间即可吞掉和记洋行。

由此观之,李嘉诚的这一招是撤退,也是进攻;是“解套”,也是发展。不能不使人心悦诚服。

“施乐”痛击“佳能”

从70年代开始,以佳能为代表的日本公司对复印机行业发动了猛攻。日本人以便宜、小型的复印机从当时的复印机业巨人——施乐公司那里一块接一块地蚕食鲸吞,至1976年,施乐公司还拥有美国普通复印机市场的67%,而短短的三年以后,它的市场占有率就猛跌至42%。

如不予以有效的反击,施乐公司的前景堪忧!

他们对日本复印机产品进行了详尽地分析:发现他们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价格,而促成这一优势的原因在于它们低廉的成本。确实,在某些机型上,施乐公司产品的制造成本比日本复印机要高出30%~40%。为了削减产品的制造成本,施乐公司大量引进了日本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同时,施乐公司也改变了他们对利润的认识,摒弃了许多追求眼前蝇头小利的做法,以长远观点与日本人争夺市场占有率。它对许多产品的价格进行大幅度削减,以夺回失去的市场占有率;它推出许多新的机型,对日本产品实施包围战术。此外,它还通过增加配销渠道,强化配销努力,与小型企业建立了联系,而这些小型企业是日本公司最重要的客户来源。施乐公司还大大提高了它在研究发展上的投资,仅80年代初,施乐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就超过了六亿美元,这是它的日本对手所无法比拟的。施乐不仅在美国市场上对日本公司进行反击,它也在日本本土进行类似的活动。施乐公司与富士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并与其他日本公司在日本市场上展开厮杀。虽然在短期内还无法看出这场龙虎斗的结局,但施乐公司倚仗其雄厚的实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全方位反击,必将对市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抛在地上的铜牌

1957年,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全国博览会,盛况空前,前来参观、购物、订货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那些热门走销商品的老板们,看到财源滚滚而来,喜的合不拢嘴巴。可是,在博览会会场的一个僻静的阁楼上,有一位老板,却是闷闷不乐,忧心如焚。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五十七罐头食品公司经理汉斯。

本来,参加芝加哥的此次全国盛会,汉斯觉得机会难得,因此,他精心筹划,挑出公司里最好的罐头食品,再专门请了最有名的包装师精心包装,选了公司最聪明的年轻姑娘来担任推销员。被安排在最偏僻的阁楼上展出。汉斯的心一下凉了半截。

“对不起,会长,请您是否再考虑一下,给本公司调换一处能引人注目的展览场所。”

“先生,真正优质的商品,不论放在哪儿,终究会吸引顾客的。看把您急成这样子,我很同情。可是,博览会的会场安排,是集体商定的,我个人也爱莫能助。”

看来,靠求情是无济于事了。汉斯把公司在博览会上遇到的困境,向公司成员大会摊了牌。最后他说:“哪位先生有妙策,请献出来,我一定根据盈利状况,予以重奖。”

第二天,一位职员把一个奇妙的设想告诉了汉斯。

于是,芝加哥全国博览会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本来僻静不起眼的陈列汉斯罐头制品的小阁楼,被参观者围得水泄不通,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过去,汉斯的职员们忙得手脚难停。到大会闭幕时一结算,汉斯几天之内,竟获利50万美元。

原来,那位职员的主意不过是:在大会大厅里撒了一些铜牌,钢牌上刻有这样的话:“谁拾到这些铜牌,就可以到展览会的阁楼上汉斯食品公司陈列处换一件纪念品。”小小的铜牌,便把广大顾客的注意力吸引到那间小阁楼上。

柯达公司的诀窍

照相机问世以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但由于它机件繁多而复杂,使用困难而麻烦,而且价格极其昂贵,使得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不敢问津。所以人们一直梦寐以求,如果照相机能像使用铅笔那样:简单、方便、实用、价廉,该有多好啊。

1963年,当美国柯达公司在27个国家同时推出大众化的“自动式”照相机时,全世界为之轰动。它的广告用语是:“请你按下快门,其他的事由我来做。”

事实也是这样,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跃出,在降落伞张开前的瞬间,他完成了胶卷的装卸,拍摄到了想拍的镜头。老人,儿童、妇女,全都能应用自如地摆弄着柯达自动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好处还在于售价便宜,在柯达自动照相机的八种机型中,大半在50美元以下,最便宜的只售10美元。于是照相机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像铅笔那样的日常用品。

对柯达公司这一成功的创举,许多人都惊羡不已,他们纷纷探索柯达公司成功的奥秘。有的另辟蹊径,企图开发比柯达更受人欢迎的照相机,有的模拟柯达的型式进行仿造。然而,另辟蹊径谈何容易,弄不好要赔本破产,模拟仿造又涉及到专利权,要引起经济官司。于是在照相机市场上,还只好让位于柯达自动型照相机。

正在这个时候,柯达公司出人意料地宣称:“自动照相机的专利本公司绝不独占,我们同意所有厂商仿造。”这一宣称引起了比自动型照相机刚投入市场更强烈的轰动反应。

人们感到迷惑不解,柯达公司此举目的何在?

“内中莫非有诈?”

“柯达照相机可能是亏本生意吧?”

“世上没有那么便宜的事,还是看看再说吧!”

虽然一部分人驻足不前,但敢于效仿、善于模拟的人毕竟还是多数。不久,世界各国出现了各种各样自动型照相机。照相机更加深入到各个角落,甚至成了儿童的玩具。照相机真正成了大众化的日用品。可就在这时,人们发现,柯达公司的生产重点已经转移了,他们不失时机地扩大了胶卷生产。大名鼎鼎的柯达胶卷在世界市场上引起了又一次的裹动浪潮。现在,柯达胶卷的名气已大大地超过了柯达自动照相机。

人们终于明白了柯达公司的诀窍,放弃自动照相机的专利,让各国照相器材厂商争相生产,共同开拓照相机市场,这就必然刺激胶卷的销售,得利最大的还是柯达公司。

怀古思旧经营术

顾客的心理往往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方面追求时麾、新潮,另方面又怀古思旧,想重温旧梦。

美国密执安州有一个具有一百年历史的酒店,以一百年前古色古香的陈设,和“原汁原味”的服务吸引着众多的顾客。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感受一个世纪前美国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