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9203800000007

第7章 涩脉

一、体象歌

【原文】

涩脉蹇①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②俱足。

【提要】

本段主要概述涩脉的脉体形象特征。

【注释】

①蹇:迟钝,不顺利。

②三象:指涩脉可显现既迟又细且短三种征象。

【白话解】

涩脉的形象,往来迟滞,极不流利,就像“轻刀刮竹”的感觉,且迟、细、短三种征象并见。

【解析】

涩脉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写作“闯”,王冰注曰:“闯者,往来时不利而涩滞也。”古代医家在形容涩脉时有多种比方,如“轻刀刮竹”、“如雨沾沙”、“病蚕食叶”等,其中,用“轻刀刮竹”形容脉来涩滞不前的样子最为贴切,在现代中医学教材中也如是描述。因此,涩脉的典型征象是:往来艰难,迟滞,极不流利。至于涩脉是否“迟细而短,三象俱足”则应结合临床实际具体分析。《脉理学》曰:“涩脉虽以形势之重滞不灵为主,不系乎至数之迟缓,究意往来既涩,其势必迟,所以叔和直谓之迟,其旨可于言外得之。”也就是说,涩脉之迟,是指脉搏的起落形态而言,而不应作至数之迟来理解。至于细与短,则不是涩脉的必具之象。经现代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涩脉是一种血液黏滞性较大,血流速度缓慢,脉搏起伏徐缓时的脉象形态。

二、主病歌

【原文】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①。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②,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痢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提要】

本段主要概述涩脉的主病及寸、关、尺三部之涩的意义。

【注释】

①怔忡:是指病人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病证。

②土虚:脾胃合为中土,故此指脾胃虚弱。

【白话解】

造成涩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血亏少,或因肾精耗伤。寸脉涩多见于心痛或怔忡病证。关脉涩多属阴虚,阴虚阳亢而内热中生;右手关脉涩是脾胃虚弱之象,左手关脉涩多见胸胁胀满。尺脉涩可以断定是男子精冷遗泄、小便淋沥,或为血痢之病。女子怀孕见涩脉为胎病,无孕见涩脉主精血枯竭。

【解析】

万物液少枯槁则必干涩,血脉之理同此。《脉诀启悟》曰:“良由津血亏少,不能濡润经络,所以涩涩不调。”

若津亏血少,则不能濡养充盈于经脉;精血同源,相互化生,精伤亦致血少,血少则脉道失充,故血少精伤则必致血液亏耗而流行不畅。所以说,造成涩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血亏少,或肾精耗伤。但涩脉的主病,除血少精亏之虚证外,还可见于气滞血瘀、症瘕积聚、痰食胶固等实证。《脉学辑要》说:“今验不啻食痰为然,又有七情郁结,及疝瘕癖气,滞阻隧道而脉涩者,宜甄别脉力之有无,以定其虚实耳。”即言气滞不畅,阻遏血行,或痰食阻滞,气血不行,均可导致脉行艰涩。左寸主心,如寒凝血瘀,心脉不利,则心痛如刺,或心悸怔忡,则见寸脉涩滞;左关主肝,如肝郁气滞,阻滞经脉,以致胸胁不利,胀满疼痛,可见左关脉涩。若肝气乘犯脾土,以致脾胃虚弱,则右关脉涩。尺脉主肾,故尺涩见于男子精冷遗泄、小便淋沥,属疝瘕癖气阻滞于下焦,则需温通血脉则病愈。女子以血为用,怀孕见涩脉为胎中气血欠和,无孕见涩脉主精血枯竭。

三、兼脉歌

【原文】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①炎灼。

【提要】

本段主要论述涩脉与其他脉象同时出现所主病证的意义。

【注释】

①虚火:指阴虚或血虚不能制约或涵养阳气,致使阳相对亢盛的内热内火。

【白话解】

如脉涩且脉体大而有力,多为实热亢盛之象;如脉涩且软弱无力,则为虚热虚火之征。

【解析】

鉴别涩脉主病的虚实,主要以其有力无力来判断,脉涩而有力,多主实证;脉涩而无力,多主虚证。但辨别实热或虚热,还应有其他症状作为佐证。具体而言,即便见有涩而有力的脉象,但也不能断定是实热证;同样,仅凭涩而无力的脉象,亦不可诊为虚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