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9203700000029

第29章 讯问语言(1)

侦查讯问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是侦查讯问人员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对特定的交际对象——犯罪嫌疑人,运用语言工具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即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活动。讯问语言是讯问活动中表达讯问人员思维活动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寓法律性、政策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在侦查讯问中,正确地选择和运用讯问语言,有利于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建立良好的心理联系;有利于改变讯问气氛,消除对立情绪;有利于加强讯问策略效应,提高讯问效果。对推动讯问的深入进展,促进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加快讯问的速度,提高办案质量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讯问语言概述

侦查讯问语言是指侦查讯问人员在侦查讯问活动中,为了向犯罪嫌疑人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施加影响而运用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总称。有声语言是侦查讯问人员所运用的自然语言,主要表现为提问和应答形式。有声语言是表现讯问意图、体现讯问要求的基本手段。无声语言通常表现为特定的动作体态和讯问氛围,是讯问语言的辅助部分。

一、讯问语言的意义

(一)讯问语言是讯问策略方法的直接体现

任何讯问策略方法在未被付诸实施前,都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意图,还不会对犯罪嫌疑人产生实际效果。只有通过讯问人员的讯问语言,才能使讯问方法得到实施,讯问策略得以实现,从而产生策略方法的预期效果。讯问语言技巧是讯问策略方法的生动而直观的体现。讯问策略方法的得失,具体表现为讯问语言的得失。因此,培养运用讯问语言的技巧和能力,是侦查讯问人员提高讯问策略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讯问语言是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的主要因素

侦查讯问的目的是讯问人员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心理影响,促使其态度得以转变,产生供述心理,进而如实供述。而心理影响的各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语言交际来进行的。讯问语言是讯问中传递信息的载体。讯问人员通过语言表达,向犯罪嫌疑人输出、传递一定的信息;犯罪嫌疑人通过对讯问人员语言的理解来接收信息,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进而导致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讯问语言的表达形式决定着犯罪嫌疑人对讯问语言信息的理解程度,讯问语言的内容决定着犯罪嫌疑人心理变化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讯问语言技巧是调节、控制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有力杠杆。

二、讯问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一)文明合法

讯问语言必须具有文明性,即在讯问过程中讯问人员的用词要庄重,做到不侮辱人格,不用污浊粗俗的语言。在讯问中,如果讯问人员使用轻佻、污秽、低级、下流的语言,则不仅损害公安机关和讯问人员的威信,而且会伤害犯罪嫌疑人的自尊心,侮辱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必然会增强犯罪嫌疑人的对抗情绪,使讯问陷入僵局。讯问语言也要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规定。为此,讯问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策、法律观念,要熟悉政策、法律的有关规定,使之成为讯问语言的生命和灵魂。讯问人员选用的讯问语言必须充分反映政策、法律的具体规定,做到言必依法,言为法声。在讯问过程中,严禁讯问人员使用引供、诱供、逼供、指名指事问供的语言。

(二)严谨规范

在讯问中选用的语言必须严谨、规范,符合逻辑法则,即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严密,思想观点要前后一贯,彼此协调,语句要条理清晰,判断推理要有充分的根据,判断推理中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应有必然的联系。讯问中不得使用概念含糊、生搬硬套、无根无据、有悖情理的语言。

(三)客观准确

讯问中选用的语言必须是符合案件实际情况和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的,是对案件情况的客观反映。讯问人员不能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精神,不能选用主观臆断的语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讯问中选用的语言还必须具备准确性,即讯问语言必须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案件情况的特征。因此,讯问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判断案情,依据对案情的最新认识来选用讯问语言。讯问语言的策略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讯问语言运用的成败,讯问人员应当选用语义具有概括、联想和适当多义性质的语言,选用的语言语句要精炼,语义要稳定,并能根据案情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运用时,要以普通话为主,艺术地使用方言。以现代语为主,对特定对象可适当运用古语;以普通大众的语言为主,艺术地使用专门术语、谚语、歇后语、警语:在特殊和必要情况下,可以运用犯罪隐语或黑话。同时,在讯问过程中,讯问人员还要善于将讯问语言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精确方言与模糊语言、讯问语言的战略意图与战术目的、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它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具有高度的策略性。

第二节 提问

侦查讯问中的提问是向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令其回答。由于侦查讯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真实的口供,因此,讲究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对于侦查讯问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提问的作用

(一)探测作用

在侦查讯问中经常会遇到证据、信息量不足的情况。此时,如果讯问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的提问方式,并善于察言观色,观察犯罪嫌疑人对我方提问的种种反应。往往可以探测到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及防御体系,也可以印证侦查讯问人员对案情的判断、推测,可以为进一步展开讯问,调整讯问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控制作用

提问本身就具有一种控制能力,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如果问得好,就能够掌握讯问活动的主动权。通过对问题的设定和问题的技巧编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回答,从而使得犯罪嫌疑人按照侦查讯问人员的要求作出陈述;另外,通过对问题句式的选择和提问语气的控制,还可以控制讯问的气氛。但是,提问控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提问技术的高低及熟练程度。

(三)揭露作用

犯罪嫌疑人在接受侦查人员的讯问中,基于抗拒心理往往会编造各种谎言,以此来对抗讯问。侦查讯问人员通过精心策划编排问题,并进行逻辑严密的各种方式的提问,就可以使得犯罪嫌疑人编造的谎言漏洞百出、理屈词穷,从而打消其抗拒心理,如实供述。

二、常用的几种提问方式

(一)程序式提问

按照法律的规定,对被告人的基本情况都必须掌握,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籍贯、家庭成员、社会关系、是否受过审讯审判、本人简历等等。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这些基本情况的发问就是程序式提问。这些情况是审理案件中必不可少的,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方式一般在初审当中使用。这些问题除流窜犯或未被我掌握的潜逃犯外,一般比较容易回答,因为这些情况都不涉及罪责问题。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最好不要先问他是否受过审讯审判这类问题,因为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有时会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供述心理的形成。在讯问简历时也要注意,如流窜作案、受过打击或逃跑后又重新犯罪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在没有掌握情况时最好先给犯罪嫌疑人造成一个悬念,使其摸不清我们到底掌握他多少情况。同时也为我们自己选择好退路,不至于使讯问一开始就陷于被动。如果我们在犯罪嫌疑人未供述简历前,在结合政策教育时加上这样几句话:“你讲真话假话完全由你自己决定,真话假话都将记录在案,这也是在考查你的态度。”这样一讲,无形中就给犯罪嫌疑人形成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一直会持续到他做真实供述方才终止,而讯问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二)侦察式提问

顾名思义,侦察式提问就是以试探对方的底细为目的的一种发问方式。侦察的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的情况、认罪的态度、犯罪嫌疑人的弱点以及我们掌握证据的情况。这种方式适用于初审或追问新的罪行时使用。此时,双方都处在互相戒备的状态之中,彼此之间都不太了解,也都在急于揣摩对方的底细。因此,犯罪嫌疑人精力非常集中,对提问的问题相当敏感,在回答问题时十分简单,或者不轻易回答问题,并尽力避开回答对自己不利的关键问题,害怕言多必失,暴露自己的罪行。因此,侦查人员在讯问时应尽量适应犯罪嫌疑人的这种心理状态,比如,可以提出一些与案件表面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来使犯罪嫌疑人放松思想警惕,分散其注意力,解除其戒备心理。其目的是使犯罪嫌疑人开口讲话,从供述中找出与案件事实不相符合的矛盾,发现问题,摸清弱点,为打开僵局选择突破口。提问的用语要保持谨慎态度,既要达到使犯罪嫌疑人开口供述的目的,又要使其察觉不到讯问人员的真实意图,为以后的讯问打好基础。通常使用如下几种提问:“你因为什么被抓进来的?”“你知道为什么要抓你吗?”“你对抓你进来有什么想法?”这些提问方式既没有暴露我们掌握案情的底细,又使对象感到公安机关没有掌握证据是不会平白无故地抓人,可能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事实,同时还可以向犯罪嫌疑人宣传有关逮捕拘留的条件及定罪量刑等方面的法律知识。通过侦察式提问,可以探明犯罪嫌疑人对其所犯罪行的态度和可能采取的对付审讯的伎俩,为下一步的深入讯问创造有利条件。

(三)命题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侦查讯问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发问方式,即讯问人员向犯罪嫌疑人提出一个题目,让其根据题目进行回答的发问方式。如“你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地详细说一遍”。“当时准备了些什么东西?”“你邀了哪些人去打架?”等等都属于命题式提问。在侦查讯问实践中命题式提问一般用在犯罪嫌疑人愿意供述问题的情况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对犯罪嫌疑人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时,让其在指定的范围内自行回答,然后对照我们掌握的证据材料,发现供词中不实不尽之处,再有针对性地具体提问;第二,对刚刚突破的重大问题,需要获得详细供词时,既为了让犯罪嫌疑人适当放松,利于回忆和陈述,也为了避免我们对某些细节底细不清的弱点,需要采取命题式提问方式;第三,在讯问一些我们只掌握线索但底数不明的问题时,因为情况很不明了,无法采用一问一答的追讯提问法,因而只能采用较为笼统的命题式提问方式,比较稳妥、主动。

命题可以分为总题和某一个具体的题目。总题一般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比较原则的题目。如在初次讯问时提出“你说说11月3日当天发生事情的经过。”这样的题目等等。命总题目是给犯罪嫌疑人作详细供述的机会。它往往用于初次讯问、初次接触一个新的问题或让犯罪嫌疑人完整供述一个事实时,它有利于全面听取犯罪嫌疑人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有利于系统地对案情探查了解,以便于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矛盾和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况。由于命总题让犯罪嫌疑人供述时,中间一般不加追问,由犯罪嫌疑人自由陈述,因此其可靠性较差,不可轻信。在命具体的题目时,往往给犯罪嫌疑人的触动较大,并且又都是在我们只掌握少部分细节的情况下,在犯罪嫌疑人最不容易或最不愿意回答时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都是查清案件事实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命这种题目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时机和发问的用语。如“你当时怎么想起要这样做的呢?”这是了解动机的题目;“你想到事情的后果了吗?”这是了解其目的的题目。这样提问方式一般比直接使用“你作案的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的效果要好得多,犯罪嫌疑人比较容易接受和愿意回答。

(四)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是在犯罪嫌疑人确实由于记忆原因而对某些问题交代不情时所使用的一种发问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讯问人员的引导下帮助犯罪嫌疑人进行回忆。这里应当说明,启发式提问不同于引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启发式提问如果运用不当往往会变成引供或诱供。要把握好这种提问方法,除了要对提问用语仔细斟酌外,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讯问人员的办案思想一定要端正,决不可先入为主,用主观的想像分析去引导犯罪嫌疑人按照讯问人员的意志去供述。

如在审理一起六年前的杀人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都如实做了供述。但作案时间总是交代不清,一直供述的是9月份,而事实上发生在11月初,讯问中采用了启发式提问。

问:“你再仔细回忆一下是国庆节前还是国庆节后发生的?”

答:“我记得还没有过国庆节。”

问:“根据呢?”

答:“反正天气不冷,但又不是穿一件衣服。”

问:“你们那天吃饭时吃的什么菜记得吗?”(因为此案是酒后发生争执而引起杀人的)

答:“记得,我们买了一只鸡,用鸡炖的大萝卜。”

问:“你怎么记得是鸡炖大白萝卜?”

答:“因为买了鸡没有什么菜,我们自留地正好种的白萝卜,我们就拔了萝卜炖的鸡。这是我第一次吃用白萝卜炖的鸡,吃的时候大家还议论这种做法很好吃。”

问:“你们那个地方一般什么时间开始吃白萝卜?”

答:“11、12月份,早点10月份也有。”

问:“那么既然都开始吃白萝卜了。应该是几月份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