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侦查讯问实训教程
9203700000012

第12章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6)

在这种情况下,讯问人员没有急于紧追细节,转而进行说服攻心。一方面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启发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既危害社会,又毁了自己,还坑害了家庭;另一方面又中肯又有分寸地讲政策,谈前途,晓以利害,使其明白抗拒审讯绝无出路,坦白交代尚有一线希望。经一番说服教育,李犯犹豫不决,欲言又止,斗争激烈。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顺势逼近。“问题不交代不行,坦白应彻底。该怎样你难道不明白吗?”

于是,犯罪嫌疑人又进一步交代了伙同许某作案及逃窜藏匿的情况。但进一步追问其逃离后的行踪时,李犯再次封口,不愿供出窝藏地点及窝赃情况,并说:“人家对我太好了,就是死也不愿说出他们。”

李犯这种退中有守的反审讯表现,是基于“哥们义气”和错误的道德观。对此我们早有准备,冷静沉着,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迂回策略,回避李怕供出同伙的敏感问题,而从追查赃款去向上迂回。

“你给了他们那么多钱,难道你不想尽早把钱退回,挽回损失,以减少自己的罪责吗?”

“我实在不想连累别人。”李犯动摇了。

“事实上是他们自己害自己。此时此刻,哪还有为别人考虑的余地,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恐怕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讯问人员加重了语气。

李埋头苦思了一阵后,终于开口供认了其逃离后窜到冠英乡农民王瑞树家藏匿19天的重要情况,至此突破了李抗审的第二道防线。

经过一整天交战,不仅审清了李在作案前盗窃的万余元,并扩大了战果,挖出了三名窝赃包庇罪犯罪嫌疑人,追回赃款8000元。

前两次重大突破,虽然从根本上动摇了李决心对抗到底的意志,但其仍未彻底缴械投降。他自恃许某被击毙,死无对证,始终在打死守库员这一重大问题上坚不吐实,固守一隅。据同案窝赃犯罪嫌疑人刘、蒋二人的口供证实,李在与许某作案后潜逃至刘家时,曾见李衬衣(刘、蒋已烧毁)领口上有喷溅血迹,表明李犯直接参与实施了杀害守库员的行为。而李犯多次称杀人属许某一人所为,自己未曾动手。要解决这个问题,单凭有限的证据正面强攻,必然受到其畏罪心理的严重阻碍,必须先进一步减轻其畏罪心理压力,并巧妙地使用证据破除其侥幸过关的幻想。

两天后,再次提审李犯。

“你能转变态度,交代问题很好,但是交代必须真实、彻底!”李不语,低头摆弄双手。

“作案时,你穿什么衬衣?”

“花格白底的确良衬衣。”

“衬衣呢?”“我叫蒋某拿去烧了。”李犯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看见烧的吗?”

李犯随口答“是”,随即又惊异地反悔说:“没烧。”

对此,讯问人员微微一笑。李犯一怔,鼻尖上冒出细细的冷汗。这时我们抓住时机,单刀直入:

“为什么要烧衬衣?”。

“因为……因为有血。”李犯陷入了难以退却的境地。

在讯问人员进一步追审下,负隅顽抗的李某终于如实地供认了与许某用手枪柄共同打死守库员的重大问题,同时交代了巨额赃款的窝赃点,后经民警的多次追查,除少部分赃款被罪犯挥霍外,绝大部分赃款都被追缴归案。整个案件得以圆满审结。

问题1:本案讯问人员怎样连续突破犯罪嫌疑人的三道心理防线?

问题2:总结本案在分析和利用犯罪嫌疑人心理上的成功经验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2]:徐某盗窃案审讯过程

一、简要案情

1996年5月8日8时,某公安分局接到报案:位于该市中心的市化工厂财务室被盗,前日未发完的工资及其他公款4400余元被盗。现场勘查表明:该财务室大门完好无撬痕,会计何某的办公桌抽屉被撬开,抽屉放在地上,地面散落着各种发票。综合现场勘验和调查访问情况,排出十几个嫌疑对象。经筛选,本厂临时工徐某(男,24岁)为重大嫌疑人。徐某于7日下午最后几个到财务室领工资,知道会计抽屉内有未发完的工资和其存放的准确位置。发案前徐某曾向会计何某借钥匙打电话,案发后却否认此事。根据上述情况,办案人员依法对徐某采取强制措施对其进行讯问。

二、审讯过程

(一)

9日晚7时,依法讯问徐某。在审讯室里,办案人员不急于讯问,让徐静坐了两个多小时,意在观察其反应。徐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9时许,开始同徐正面交锋:

“知道为什么传讯你吗?”

“可能是我们单位被盗了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徐犹豫片刻:“肯定是内部人作案。大院门锁完好,围墙又高。田某是保卫人员,当晚又值班,他应该……”(暗示田某有嫌疑。转移视线是案犯试探摸底常用之法)。

“财务室被盗,与你有没有关系?”

“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是临时工,要是我早就跑了,还等着你们来抓!”

“你们单位那么多人,为什么不传讯别人而传讯你?”

“这是你们的权力,当着那么多人将我叫到公安局来,我将来怎么做人。案子真相大白后,看你们怎么解释。”

“公安机关有权力传讯任何犯罪嫌疑人。来这里并非都是坏人。我们既没说你偷,也没说你抢。如果财务室被盗确实与你无关,你就应该正确对待审查,配合搞清问题。像你这样的态度,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不太正常。”

“……”

“现在,你先把7日下午到晚上的活动情况说清楚。注意要说具体。”

“7日下午5时,我下班,洗澡,洗衣服。6点左右到我嫂子刘某家。7点多到鼓楼街吃夜餐,8点钟返回。在房间休息了一会。9点多又到我嫂子家抱了一床被子,到凤凰路3号姓周的游戏室里睡觉。是姓周的要我帮他看店。”

“你吃夜餐还跑那么远?”

“那里的东西好吃。”

“什么东西?”

徐犹豫:“那里的东西品种丰富,味道比附近的都好。”

“你昨天吃的什么?在哪吃的?付了多少钱?”

“……”

“吃了什么都记不清了吗?”

反复追讯其7日晚上的活动情况。发现时间上含糊不清,有多处疑点。

问题1: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在初讯阶段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问题2:针对本案案情及第一次审讯情况,下一步审讯着重针对什么问题向其心理防线进攻?

(二)

10日上午8时,第二次审讯。

“徐某,通过昨天审讯,你有什么感想?”

“……”

“你说把你带进公安机关是我们的权力,只说对了一半。当众将你带进来,的确对你有些影响。我们不仅要对你有个交代,更要对厂里有个交代。要不,群众会说我们乱抓人。”

“……”

“昨天,你说不清那天晚上的活动情况,你撒了谎。你当时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要撒谎?”

“我……”

“财务室的门是用钥匙打开的。经我们调查,除了会计和出纳外,只有你有可能配有钥匙。最重要的是现场留有你的指纹。你看,这些怎么都和你有关系?”

“我第二天去看热闹,无意中摸了桌子。”

“你又在说谎。首先,你不是无意中摸的。财务室被盗后,你说了什么?你不是说不怕说不清吗?何况何会计当时提醒你们不要乱摸。你为什么要摸桌子,你自己清楚,我们也清楚。其实,当时有意还是无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懂得一个基本的常识:人在不同时间留下的指纹是有区别的。道理很简单,你穿上同一双鞋,夜晚和白天在雪地里踩上的脚印,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吗?”

“……”徐头埋得很低,面色苍白,表情绝望。

问题1:本案的审讯进入对抗相持阶段后分析该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心态是什么?

问题2:讯问人员在讯问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讯问策略?

(三)

相持之中,徐由激烈对抗转为低头沉思,办案人员抓住其心理动摇之机,展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加剧其内心矛盾。

“徐某呀,好汉做事好汉当!做了事躲不过硬躲是不明智的,你可不要把事情搞复杂了。”

“……”

“怎么不说话?在忏悔?你的确需要好好忏悔。据我们了解,你在化工厂的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而且快要转正了。同法律较量注定要失败。我们正告你:你的犯罪事实已经完全暴露。继续执迷不悟,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你已经走错了一步,不要一错再错。”

“……”徐的头低得更低了,神情极度悲伤。

“我们说你走错了路,并不是说你就没有前途。只要你认罪服法、真诚悔过,前途依然光明。我们相信,只要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也一样会有前途。你今年才二十出头嘛!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如实交代,认罪服法,争取从宽处理。”

徐长时间沉默,低头沉思;悲伤中抬起头,欲言又止。我方意识到火候已到,立即开始突破:

跳跃发问:“你几点钟进去的?”

突然抬头:“七点多钟。”

“你接着讲。”

“我带了起子、钳子和事先配好的钥匙,用钥匙打开财务室的门。正对门的是何会计的办公桌。我用钳子把办公桌中间的挂锁撬断,暗锁没撬开,就撬右边的抽屉。撬开后拿出抽屉,我从那里把手伸进中间的抽屉,摸出了七八个工资袋和用夹子夹着的一叠钱。然后,我就出了财务室,从门卫旁的楼梯边翻院墙出来。边走边把钱从夹子上取下和从工资袋内拿出,夹子随手扔了,工资袋丢进凤凰路联防队厕所的便池里。接着,我到我嫂子家,说这是我几个月的工资,还有以前攒的钱,共四千多元。放在宿舍里不安全,临时放在她那里几天。她答应了。”

“钳子、起子和钥匙呢?”

“在我床下的棉絮中。”

搜查,起获赃款及作案工具。

问题1:本案的审讯进入动摇反复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主要心态是什么?

问题2:讯问人员在讯问中采用了什么样的讯问策略加速了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