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与佛有缘
9202700000023

第23章 宽容待人是佛缘(1)

佛缘,是宽容与谅解。真正的慈悲不只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能宽恕和爱护与你对立的人,爱人如己。当别人因误会或别的原因而对你无理相向时,要以慈悲的心去包容对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变对方的话,你会很烦恼很痛苦。同样的瓶子,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宽容待人,便是与佛有缘。

善良的仙叹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

仙叹后来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连生命和财产,也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只有多做好事、积点功德才是真正有好处的。”

于是他马上发出告示说:如果有人缺乏资财请速来取数量不限。告示贴出去几个月了,由于当时政通人和、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足,谁也不需要他的钱。仙叹又想:“看来大家并不需要钱,可是谁也免不了会闹头疼脑热的,还是买药给百姓治病为上策。”仙叹便四处采购弄来各种名贵药材,每天在市上免费供应病人。仙叹的善心得到大家的称赞,没有多久时间,名声传遍远近四方。东南西北各地的病人,都慕名前来接受治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仙叹的财产渐渐地用尽了,但他仍然四处为病人采药、找药。有一天,他在离家一百多里采药的路上见到几辆牛车,车上都是患有各种疾病的人。他忍不住问道:“你们要到哪儿去呀?”车上的人答道:“我们要去仙叹那里,请他救命。”仙叹立即同他们回去找到国王,向他借了五百两黄金买了许多药给这些人治病。经过仙叹的精心护理、医治,病人的病慢慢都好了。可是因此,仙叹却欠下大量的债,过着窘迫的日子。

当时常有一些商人为了赚钱结伴下海去捞海底珍宝。仙叹想碰碰运气,就跟着一伙商人出海寻宝去了。众人辛辛苦苦地努力了许久,得到不少宝物,于是兴高采烈地返乡。一路上交通极为不便,又因天气干旱少水,每个人经过长途跋涉,都干渴难忍。仙叹忽然发现路边有一口水井,就快步奔过去,开怀畅饮起来。那些商人早已注意到,仙叹采集的海中宝物里,有一颗灿烂夺目的大白珍珠,是世上稀有的宝贝,他们心里又羡慕又嫉妒,总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众人一看,仙叹在井边弯腰喝水是个天赐良机,便齐拥上前,将仙叹推到井底。

由于仙叹做了那么多好事,他的善行感动了神仙,天神在这危险的时刻,在井底接住了他,使他安然无恙,连皮都没有擦破。

那些商人回国后,去见国王。国王问道:“你们都回来了,那仙叹到哪儿去了?”商人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对国王说:“大王!我们也不知道。自从离开国境之后他就与我们大家分手了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国王不相信,又问:“说实话是不是你们把他害死了?”商人们赶忙否认地叫道:”不!不!绝没有这样的事!”

仙叹被天神托住后,发现井壁上有个洞,正好能容他钻过去。他顺着洞走,不一会儿就见到亮光,从另一个洞口走出了水井。又经过七天的跋涉,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国王见到他,问道:“商人们都满载而归,你下海采宝怎么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仙叹含糊地说:“我没有发现任何宝物只得空手而归。”国王听了他的话起了疑心沉思着:“这当中必有缘故。”随即着人把那些商人都找了来命令道:“你们必须从实招来才有活路,否则只有一死。”商人们吓坏了,便老老实实地招了供。国王听说他们在归途上谋害仙叹,十分生气,便下令把他们统统关进监牢,要将他们定罪。仙叹闻讯后,焦虑万分,急驰王宫,叩头请罪。国王说:“你没有罪!他们的罪已定,是不可改变的。”仙叹再三请求道:“国王陛下请无论如何原谅他们的愚昧无知吧!”

国王经仙叹再三请求,便答应了他,赦免了商人们的罪过,命令他们归还从仙叹那里夺走的宝物。商人们感激流涕,都拣自己最好的宝物送给仙叹。仙叹只取其中的一半。商人们一看,又恳求道:“承蒙您的善心,我们才保全了性命!您救了我们大家,这些小意思,请您一定要收下。”仙叹只好收下那些宝物,将这些钱还清了国王的债,又施舍给老百姓。

邻国闻说,皆交口称赞,无不佩服仙叹的崇高道德。

佛缘悟语

一颗真正的佛心不仅仅存在于寺院,也不仅仅存在于名山大川的游方者那里。佛心可以无处不在,可以淡然无痕,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佛的足迹,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他的语言思想、行为举止,都是最真实的佛性的展现。不必苦苦追寻佛道,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步步是道场。

参禅悟道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欢兰花,种了许多名贵的品种,讲经说法之余,总是悉心照顾,爱之如命。一天,金代禅师因事外出,就交待弟子们好好照顾兰花。但是,有一个弟子在浇水时,一不小心把兰花架绊倒了,顿时,那许多名贵兰花,全跌在地上,支离破碎。这个徒弟心想:这下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兰花这番景象,不知道要多生气!

金代禅师回来后,碰倒兰花架的徒弟,立刻跪在师父面前,请求原谅、责罚。竟然,金代禅师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道:“我种兰花是为了用香花供佛,同时也美化寺院环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来种兰花的。”

佛门术语

佛性

佛性也叫觉性、自性、真如、实相、如来藏、圆觉等。佛性一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内涵。《涅盘经》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味”。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但众生因迷妄的深浅,而有明昧的不同。

素食文化

“拗九粥”的来历

据传,过去有个叫目莲的孩子,他母亲关在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人截留去吃。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目莲送去,看守狱卒见这稀饭乱七八糟的,问道:“这是什么饭?”目莲望见看守对着这种饭一直摇头,知道他被这饭的颜色吓坏了,灵机一动回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粥。”方言中拗垢就是肮脏的意思。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再截留这拗九粥了。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莲母亲的手中。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小沙弥喂猫

一天午后下起了大雨,门口传来小猫阵阵的叫声,小沙弥随着声音往门外瞧,一只被雨淋湿的小猫,在门边望着他。小猫喵喵地冲他叫。“你一定是肚子饿了吧!”说完,小沙弥便转身回到屋子里。不久,小沙弥端了一碗粥出来,将碗放在小猫身前,对着小猫说:“小猫咪,这碗粥给你吃吧!”小猫开始低头吃粥,小沙弥静静地在一旁看着,小猫很快就吃完了粥。这时,小沙弥看不猫可爱,伸手想抱起它,小猫却一溜烟地跑掉了,小沙弥一脸惊愕地呆愣在原地。

此时,老和尚正好走到门口,看到小沙弥这样的表情,问:“你怎么啦?”

“师父!我刚刚喂小猫吃粥,可是他吃完之后,却不理我。”

“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我们一生接受了别人给予我们多少因缘,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一些因缘。而真正的给:是不求他人回报的,就如金刚经所说的‘无相布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你刚刚已经做了一件好事,应该高兴才对啊!”

“嗯,我知道了,下次再看到猫咪,我还是会很高兴地给他吃东西的。”

“是啊!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别人‘给’我们,我们再给别人,才能让善因善缘广为流传、让万物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啊!”

佛缘悟语

给予是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摆脱困境,若再贪求别人的回报,便是对这种帮助的亵渎,太在乎回报,也就自然扭曲了帮助别人的本意。其实,在我们付出过后,我们自己内心已得到了宁静、快乐,这便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佛门术语

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世间上的金银、真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

三宝的意义:三宝是佛、法、僧的总称。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指证悟宇宙真理(自觉),而又能本着无尽的慈心悲愿,以真理来教化众生(觉他)的圆满觉者。“法”,有很多的意义,在这里是指佛陀所直说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经。众生依法修行,就能证得真理,得到究竟的解脱。“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在这里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团。其特质有二,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指大家所断除的烦恼,所证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事和,指身、囗、意王业在事相上,共同遵守六项要点,不相违背,是建立僧团的基础。

三宝的“宝”是譬喻,用来彰显佛、法、僧的胜德。拥有金银、珍珠、玛瑙等世间的珍“宝”,能使我们物质生活不虞匮乏;仰仗佛、法、僧出世间的珍宝,则能使我们解脱精神上的苦楚。因此,佛、法、僧统称为“三宝”。

经典典籍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由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译。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佛教经典。据《高僧传》卷一载,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解大小乘经。竺法兰,中天竺人,讽诵经典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蔡愔等人到西域求法,于是迎请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到中国。二人居于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同译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经典──《四十二章经》。

全经共计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对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只作简要说明,而重点在阐述沙门之证果、善恶诸业、心证、远离诸欲、人命无常等教义,并明示出家学道之要。其说理方式,平易简明,是佛教的入门书。

佛教旅游圣地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画眉的宰相

在我国古时候有个宰相,一天,请来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他则边理发边想事情。

理发师给他理好发后,就开始给他修面。可是面修了一半,理发师忽然停下手中的剃刀,两只眼睛看着宰相的肚皮。宰相心想:肚皮有什么好看呢?就问道:“你不修面,却在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理发师听了宰相的问话,说:“人家说‘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如何可以撑船呢?”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所谓‘宰相肚里好撑船’,是说宰相气量大,对各种小事,都能容忍,从来不计较。”

理发师听了,慌忙跪在地上,口中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宰相忙问:“什么事?”理发师说:“小人该死。在修面的时候,小人不小心,将大人左面的眉毛剃掉了,千万请大人恕罪。”宰相一听,十分气愤。他想,剃去了一道眉毛,如何去见皇上,又如何会客呢?正想发怒,但又一想,自己刚才讲过,宰相的气量最大,对那些小事,从来不计较,现在为了一道眉毛,又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里,宰相只好说道:“去拿一支笔来,将剃去的眉毛给我画上。”理发师就按宰相的吩咐,给宰相画上了一道眉毛。

佛缘悟语

有的时候,放弃进攻的言词,放弃愤怒的冲动,放弃报复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种宽容。这种宽容比攻击别人要轻松得多,比报复别人要快乐得多,比伤害别人要得到得多。

素食文化

如意四宝汤

原料

黄豆芽200克,面肠2条,胡萝卜1/2条,小鲍鱼菇100克,豌豆荚6片。

调味料

A料:素高汤3杯,热水1杯;B料:盐1小匙。C料:胡椒粉、香油各1小匙。

做法

1.黄豆芽摘除头尾,洗净,沥干水分;面肠切段;胡萝卜去皮,洗净,切滚刀块;鲍鱼菇洗净,去蒂;豌豆荚撕除老茎,洗净放入滚水氽烫一下,捞出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