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智慧故事之七
9201500000006

第6章

海公大王王长山

王长山,人聪明,家里穷,欠了丈人的债。丈人逼得很紧,俩夫妻想了个办法。他办来一只猪尿泡,装上了红色的水,叫妻子藏在身边,丈人上门来讨债时,俩夫妻装作打架。王长山举刀直劈妻子。鲜血从妻子肚子里流出来,妻子倒在地上死了,丈人一见女儿被杀,拉住王长山抵命。王长山说:“不要紧,我这是祖传宝刀,人死了只要宝刀在死人身上轻轻打三下,就能活转过来。”他用刀拍了三下,妻子果然就活了。丈人一见,要买这宝刀。玉长山说:“别人要买我也不卖,你丈人要,我送也得送。”结果,抵去欠债,丈人又给王长山十两银子,买刀回去了。

这年,四个月不下雨闹荒年,米比金子贵。丈人想,用宝刀杀了老妻,荒年省粮。待到明年年成好叫老妻还转来。主意打定,就将老妻杀死。儿子见了大惊,责问父亲,丈人说:“这是宝刀,只要在死人身上拍三下可以复活。”可是拍了六下再也救不活老妻了。儿子大喊:“上了王长山畜生的当了。”

父子俩马上拿了一条单丝麻袋,赶到王长山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王长山捆起,装进麻袋,抬起就走,要把她抛到海里。抬到海边,潮水还没涨,就连袋带杠放在塘边,回家吃饭。有一个癞眼猪贩子,赶着一群肥猪走过来,王长山在袋中唱起山歌来,猪贩子感到奇怪,问道:“你身在袋中还介高兴做啥?”“我在袋中医眼病,过去眼睛又痛又痒,在袋内一些时,眼病就好了。”猪贩子一听,呵呵笑着,也要让治一治,王长山说:“可以,你先放我出来。”王长山把猪贩子装进麻袋,就赶着一群猪回家了。丈人父子吃过饭,海潮涨了,也不管麻袋里是谁,抛进海里去了。

回到三岔路口,丈人想:王长山虽死,女儿总是自己亲生。就向王长山家走去,一进门,大吃一惊,只见王长山同女儿还在喝酒吃饭。王长山一见丈人忙站起来说:“感谢丈人,将我送海公大王宫里,承蒙海公大王好意接待,还送我一群猪。”丈人见满院都是肥猪,信以为真,要王长山一道到海公大王处作客。王长山说:“行啊!”就要丈人坐在大缸里,自己坐在稻桶里,各拿木棒飘到海上,用力敲打。通知丈人也象自己一样敲,好让海公大出来迎接。丈人在缸里拼命敲打,缸敲破了,丈人沉入海里,王长山平平安安回到家里。

猪贩和丈人沉死后,在海公大王前告状。海公大王一听王长山丧了三条命,非严办不可。就差望潮将军来捉拿。王长山知道望潮只能贴壁地爬,在屋子前后左右涂上重胶。望潮爬在胶上,就被粘住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挣着逃回海里报告海公大王,海公大王大怒,要亲自去捉,并命令虾兵蟹将,一见王长山就把他杀了。

海公大王骑着千里马到王长山家,大喊王长山快出来,跟我到海里去!王长山对妻说:“牵出我的万里马来。”妻子牵来一只阔角大水牛,海公大王一见万里头上长角,四腿粗壮,确比千里马结棍,怕王长山逃走。就要王长山掉马,王长山说:“可以,但万里马欺生人,须先两人换过衣帽方可。”海大王换了王长山衣帽,骑水牛,王长山用烧红的添水捧在水牛屁股上一刺。水牛痛得哞哞直叫,飞快的奔去。海公大王喊:“真是万里好马!”跑了一阵,水牛不就动了。

王长山跨上千里马,风快地分水进了水晶宫,大喊:“后面王长山追来了,众将快去杀他。”虾兵蟹将听了,立即围住海公大王,将海公大王杀死。王长山就做了海公大王。本地就叫那个海面为“长山港”,现在就叫作“象山港”。

和尚戏乾隆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

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

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

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

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

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

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

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

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

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

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

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

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

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

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

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

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

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

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

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

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

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

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

康熙题匾

康熙皇帝下南,来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处游山玩水,吟诗题字,自称是个风流皇帝。

一天,他要到灵隐寺。灵隐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惊又喜,连忙撞钟击鼓,把全寺三百多个和尚都召集来。和尚们披起崭新的袈裟,头顶檀香,手敲法器,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大家跟着老和尚,赶到三里路外的石莲亭,把康熙皇帝接到灵隐来。

老和尚陪着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转游了一遍。康熙皇帝见灵隐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长满绿荫荫的树,地下开遍红艳艳的花,真是一个好地方哩!他心里一高兴,就吩咐在寺里摆下酒席。

皇帝摆下酒席,可热闹啦!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一时把这个佛门净地,竟变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拈着山羊胡须,一手捧着酒盏,又灌黄汤又吟诗。

老和尚早听说过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这时见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便去找跟随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大人老爷呀,我想求皇上给山寺题一块匾额,你们看能不能?”

杭州知府说:“好哩,好哩,如果皇上给你灵隐寺题了匾额,就连我整个杭州府都沾光啦!”

钱塘县官也接上来:“皇上酒兴正浓呢。你这辰光去求他题匾,我看一定会答应的。”

老和尚心里落了实,就壮壮胆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跪下磕头:“皇上呀,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佛面,替山寺题块匾额,也让我们风光风光吧!”

老和尚这一求,正好搔着康熙皇帝的痒处。他点了点头,抓起笔刷刷几下,就写起一个歪歪斜斜的“雨”字。这辰光,他已经喝醉了,手腕有点发颤,落笔又忒快了些,这个“雨”字竟占了大半张纸!灵隐寺的“灵”字,按老写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呢!现在只剩下这小半张纸的地位,随你怎样也摆不下了。重新写一张吧,那多么丢脸呀!康熙皇帝一只手抓着笔,一只手不住在拈他那撮山羊须可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围在旁边的官儿们,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谁也不敢明说,只有站在旁边干着急。还好,有个大学士名叫高江村的,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再装作磨墨,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摊开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这两个字真是救命王菩萨呢!不觉酒了醒一半,便稀里湖涂地写下“云林禅寺”四个大字。写完,把手一扬,将毛笔抛出老远。

老和尚过来张张,不对呀!“灵隐寺”怎么写成“云林禅寺”呢?他也不看看风色,就结结巴巴在问:“我们这里叫做‘灵隐寺’,不叫‘云林寺’呀!是不是皇上写错啦?”

康熙皇帝听了,把眼睛一瞪,喝声:“多嘴!”老和尚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边了。康熙皇帝回过头来,问官儿们:“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你们说说,把它叫做‘云林寺’对不对?”

“对呀,对呀,皇上圣明!”

……

听官儿们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乐得哈哈大笑,便吩咐把匾额雕起来挂上。

皇帝一句话,官儿们就忙了。他们一面叫人将灵隐寺原来的匾额换下来,一面找来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写的“云林禅寺”四个大字雕在红木上,贴金底,黑漆字,二龙戏珠镶边,当场挂到山门上。

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名不副实的“云林禅寺”的匾额。但是,杭州的老百姓并不卖他的帐,尽管“云林禅寺”这块匾额一直挂了三百年,大家还仍旧叫它“灵隐寺”。

能巧巧

王家庄有个媳妇叫能巧巧。她不光模样俊,心眼好,还精明过人,千能百巧。能巧巧摊了个生性乖僻、做事古怪的老公公,人们都叫他“王别古”。

这一天,王别古和儿子要下地干活,就交待儿媳妇能巧巧:“眼下活紧,俩爷俩都在地里吃饭,你蒸没底的馍馍,烧锅九开汤,熬上二十样菜,送到鬼头集去。”说完就下地了。

到了该做饭的时候,能巧巧刀铲瓢勺“平平叭叭”一阵响,饭菜做好了,收拾了挑子,担起来就送饭去了。

王别古老远看见儿媳妇向这里走来,心想:她怎么知道鬼头集就是挨乱葬岗子的这块地?等能巧巧放下挑子,揭开饭菀子,他更吃惊,不过他还是说:“拿出没底的馍馍吃饭吧!”能巧巧把窝窝头递给他,他翻来复去地看:是没底,对了。能巧巧又舀汤端给他,王别古喝了一口问:“这是什么汤?”

“九开汤呀!爹,蒸没底馍馍的馏汤水,开了好几滚,十开也过了。”王别古心想:不假,也对了。

能巧巧端出菜来王别古把眼一瞪说:“怎么才四样?”能巧巧不紧不慢地说“炒韭(九)菜,调韭(九)菜,生韭(九)菜和熟韭(九),二九一十八,再加一盘子萝卜和一盘子虾。爹,这不够二十样子啦!”王别古心想:都做对了。没话说,只好闷闷地吃饭。能巧巧等他爷俩吃完,收拾了碗筷,担起挑子回家了。

王别古虽然佩服能巧巧机灵,可猜破了他的别古话,心里多少有点不痛快。收工回到家里,见能巧巧正做晚饭,就说:“我饿了。你把那外长骨头里长肉的拿些来,我先吃点垫垫饥。”能巧巧答应一声,到锅屋端来半筐子煮好的鸡蛋。别古连连点头。能巧巧抬腿要走,他又喊住了她:“这几天没大事,你拿这一丈布给我做件褂子,做床单被,做两条口袋,剩下的再做条大手巾。”能巧巧笑嘻嘻地接过布出去了。

第二天,能巧巧把的褂子递给公公。别古接过褂子抖了抖说:“单被呢?”

能巧巧说:“爹,你白天穿着是褂子,晚上往身上一搭就是单被。”

“两条口袋呢?”

“袖口一扎就是两条口袋。”

“还有手巾呢?”

“大襟一掀能擦汗,正好当手巾。”

王别古没了话说,吃完饭就和儿子下地了。锄着地,心里想着能巧巧的机灵,口里还咕念着:“还是儿媳妇,真能!真管!真行……”他儿听爹夸自己的媳妇,有些不好意思,就说:“爹,干活就干活,尽念叨么!”别古一听,烦了:“怎么?你给我打话巴!”举起锄杠就砸儿子。儿子撒腿就跑,跑到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媳妇问:“跑么?看喘的!”

“咱爹要打我,在后面赶来了!”

“因为么?”

“我接他的话一说,他说我给他打话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