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酒与解酒的学问
9200800000014

第14章 饮酒杂谈(5)

不善饮酒的人,是身体的酶系统中缺少了这两种酶中的一种,其中以缺少后者多见,即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称为乙醛脱氢酶缺陷型。因为缺少了一种酶,就不可能彻底分解酒精,在体内积累多,就形成酒精中毒,即是醉酒。

据研究,汉人中大约有44%属于乙醛脱氢酶缺陷型。这些人,一般都不善于饮酒,偶然饮一点,就会面红心跳,很快就会头晕醉倒。另外,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汉人属乙醛脱氢酶缺陷型的人比南方汉人少,所以北方人比南方人善饮酒。女性属乙醛脱氢酶缺陷型的比男性多,所以女性多不善饮酒。

人们饮酒醉与不醉和人体对酒精耐受力也有关。一般说来体质差,精神状态不好,而又不好经常饮酒的人,引起醉酒的酒量较小,很容易醉酒;而身体好,精神状态好,又经常饮酒的人则不容易醉酒,或者达到醉酒的饮酒量很大。当然,人体对耐受力还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国、东南亚、朝鲜和美洲的印第安等人,对酒精的耐受力较弱;而欧洲的白人、非洲的黑人等人群,对酒精的耐受力较强,所以,一般他们的饮酒量较大。

当然,人对于酒精的耐受能力也受当时的身体条件、情绪、心理状态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36.醉酒的阶段

研究表明,人在喝酒后的各种表现,主要受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所支配,只是由于每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对酒精耐受能力的不同,使其表现有所差异。当人体血液中含有0.05%酒精时,就心跳加剧;而当酒精浓度达到0.05%~0.1%时,人即出现微醉;酒精浓度达到0.1%~0.15%时,会出现头晕心跳,喜怒无常,反应迟钝,步履不稳;酒精浓度达到0.2%时,人们就会酩酊大醉;而酒精浓度达到0.3%时,人就会醉成滩烂呢;当酒精浓度高达0.4%时,人就会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危及生命。而对经常饮酒者,血液中酒精浓度为0.25%时,则神志不清;酒精浓度为0.5%以上时,中枢神经受到严重抑制,并会因呼吸麻痹而出现呼吸困难,而这是引起醉酒致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一般可将饮酒致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头脑清醒,周身发热或出汗,有些兴奋与困倦,此时正是饮酒的最佳阶段,即适量饮酒阶段。第二阶段是头脑清楚但稍有失控,极其兴奋,话语甚多,此为过量饮酒阶段。第一、二阶段属于人的饮酒兴奋,头脑不清,狂饮而有不自控,忘乎所以,失去理智,此时为微醉阶段,属于饮酒的共济失调期。第三阶段出现喜怒无常、反应迟钝或步履不稳,为进入抑制阶段。第四阶段则是烂醉如泥或昏迷不醒,此时已是严重酒精中毒了,为醉酒阶段,人已经处于饮酒的昏睡期。

37.解酒机制

以往国内外解酒饮品多为单纯兴奋型,它们进入机体产生类质激素效应,从而“中和”乙醛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起到醒酒效应。但这仅为“治标”的方法,并且其“醒酒”功能成分多为化学合成物质,因此,有关专家认为不应提倡使用。

从了解的酒在人体内的呼吸、代谢作用可以看出,醉酒是由于饮酒过量,超过了人体氧化酒精的速度而产生酒精的蓄积,从而引起酒精中毒。而如果与酒精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酶——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它们的活性若强,功能齐全的话,则人就不易醉酒,而且酒对人体损伤也会很小。

因此,第一类解酒机制,即是基于有效促进肝内ADH和ALDH等乙醇降解酶的活力,加速乙醇降解而解毒,这类产品多以中草药浸提物为功能成分。

第二类解酒机制是蛋白肽解酒产品。其抑制醉酒的原理是用特殊蛋白分解酶处理蛋白质后,被截成小片段的蛋白肽,它通过抑制乙醇在胃中的释放(而不是吸收),而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

此外,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也对酒精代谢产生影响。蛋白肽可提供上述的氨基酸,并使身体吸收乙醇的速度减慢,并能促进酒精代谢,减少其毒性。

38.节假日如何饮酒不伤身

有些平日不大饮酒的人,到了节日里也免不了要喝上几杯。因此,急性酒精中毒,又是节日期间最常见的突发性病症之一。由于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所以过量饮酒,轻者会出现酩酊大醉、昏睡等病理性醉酒症,重者则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引起死亡。一个人倘若反复醉酒,不仅可能导致肝脏、心肌、腺体和其他器官营养不良,而且还能发生“柯萨可夫精神病”和出血性脑病。如果是青年夫妇醉酒后同房,还可能生育出畸胎怪胎和低能儿。在节日期间如何做到饮酒不伤身,下面的饮酒知识可供参考:

(1)先少量吃喝:在上桌就餐喝酒前,可先喝一两杯水,这样喝酒的欲望就会降低。也可以吃一小片面包,这样再喝酒则对胃部刺激小。但是喝酒前不要吃太多点心,适量吃点花生倒是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酒的承受能力。

(2)低度慢饮:在国外,20度以下的酒为低度酒,20度以上者为高度酒。若饮高度酒,可加水或冰饮用,但不宜用汽水等饮料(包括雪碧、可口可乐等)稀释,因为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糖会促进乙醇的吸收,更易醉酒;喝酒宜慢不宜快,感情再好也不必一口干。慢慢地喝,人体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而且细斟慢酌还会更有情趣。

(3)饮酒不过量:若在短时间内过量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轻者引起精神恍惚、步态蹒跚、言语错乱、呕吐、昏睡等,重则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而危及性命。所以千万不能过量,要因人而异。

(4)饮食结合:边饮边吃,或先吃些饭菜“填填肚子”,这是很多饮酒之人不醉的要诀。饮酒时吃什么不易醉?猪肝。猪肝营养丰富,而且可提高人体对乙醇的解毒能力。

对一些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在节日期间饮酒还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大量饮酒,可加速抗癫癎病药物及口服抗凝血药物等的代谢,故服此药者及有血栓形成或冠心病用抗凝血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要饮酒,以免影响药物疗效。酒精还有降低葡萄糖、增加胰岛素及苯乙双胍(降糖灵)的降血糖作用,可引起患者严重的低血糖及不可逆的神经病变,故正在应用胰岛素或降糖灵的糖尿病患者应切勿饮酒,以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酒精能与多种催眠镇静药起协同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引起患者呼吸抑制而昏迷,甚至死亡。因此,神经衰弱经常失眠的患者及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在服用镇静药期间不要饮酒。

以上情况,都是节日期间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之,节日期间饮酒一定要有节制,不可盲目过量饮用,谨防急性酒精中毒。

39.空腹饮酒有害身体

空腹饮酒即使酒量不多,对人体也十分有害。酒下肚,其中的酒精80%是由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由胃吸收,一个半小时的吸收量可达90%以上。饮酒后5分钟,人的血液里就有了酒精,当100毫升血液中酒精的含量在200~400毫克时,就会产生明显的中毒;400~500毫克时,就会引起大脑深度麻醉甚至死亡。因此,空腹饮酒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空腹时饮酒,酒精便会直接刺激胃壁,引起胃炎,重者可能导致吐血,时间长了还会引起溃疡病。因此,在饮酒前,最好先吃些东西,如牛奶、脂肪类食物,或者慢慢地边吃边喝。作过胃切除手术的人,酒入肚,吸收快,应注意饮酒不要过量,以免发生急性或慢性酒精中毒。

40.喝酒应有“三不喝”

科学早就表明,酒精是仅次于香烟的第二大“杀手”。像脂肪肝、肝硬化、胃炎、心脏病尤其偏爱那些“嗜酒徒”。可近些年的酒类消费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有些人不顾健康,毫无节制地饮酒不无关系。因此,饮酒应该有一个文明的酒风。

有的人得出了“三不喝”的结论:一不喝“闷酒”,有不愉快的心事,又无处诉说,这种“闷酒”喝下去容易生病,所以要禁喝“闷酒”。二不喝凉酒,认为喝凉酒会致病,习惯把酒温热了喝,让酒喝到胃里更舒服些。三不喝空肚子酒,即使是饿了,也不要用饮酒来充饥,空肚子喝酒伤胃。这些经验之谈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很值得人们借鉴。那些“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歪理邪说,实在害人不浅。一些人以此为借口当上了“醉鬼”,他们每喝必醉,甚至因为酒精中毒而一命呜呼。“一醉方休”之俗万万不可倡导,应提倡适度饮酒、文明饮酒的新风尚。

41.酒和柿子同吃会中毒

有些喝酒的人,在喝酒的同时吃柿子,因而经常发生食物中毒的现象。有人经多次试验,获得如下结果:喝米酒、葡萄酒、红酒吃柿子,会引起严重的身体不适;喝绍兴酒、五加皮酒、竹叶青酒、龙凤酒、黄酒、长春酒、花雕酒吃柿子,会引起身体不适;喝玫瑰露酒、桂圆酒、啤酒、大曲酒、补药酒吃柿子,会引起轻微的身体不适。因此,在喝酒之前、喝酒的时候或刚喝完酒时,都不要吃柿子,以免引起中毒或身体不适。

42.吃大豆制品菜肴有解毒作用

日本、德国等国家,一直风行着中国豆腐热。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豆腐的营养价值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豆腐还有鲜为人知的功效——对酒精的解毒作用。

人们白天劳累一天,到了晚上喝些酒,借着酒精的作用,减轻白天的压力。但有的人因喝得过量而患上肝炎、心脏肥大等疾病。这些病恢复得很慢。后来,一些国家的医学家研究发现,得这些病的人如果坚持喝豆浆,就能使病情改善。因此,大豆制品大受欢迎。

大豆制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发酵的大豆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肝脏功能较弱的人经常吃这类食物,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并可加快对酒精的解毒作用。另外,大豆蛋白中含量高的半胱氨酸能使酒中的乙醛解毒,迅速排泄。

因此,如有每晚饮酒的习惯,只要注意不过量,并配以大豆制品菜肴,就可把酒精对肝脏、心脏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43.饮酒要少吃凉粉

凉粉中含有白矾,而白矾有减慢肠胃蠕动的作用。因此,如果饮酒时凉粉吃多了,就会使刚喝下的酒在胃肠中停留的时间延长,这不仅增加了人体对酒精的吸收,还会增加其对胃肠的刺激作用。同时,白矾也能减缓血液循环速度,延长血液中所溶进的酒精滞留时间,酒精积蓄会使人中毒。因此,饮酒多时不宜同时吃大量凉粉及其制品。

44.饮酒最佳间隔时间

饮酒每次要适度,并且每次之间要相隔适当时间,这样才不影响身体健康。饮酒间隔多长时间才算适度呢?据专家研究指出,一般每次饮酒的间隔时间在3天以上最适宜。人饮酒后,脂肪容易堆积在肝上,酒精会刺激胃黏膜使之遭受损伤。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酒后机体恢复正常,一般需3天左右。

酒精在体内一旦被分解成乙醛,再经过6~10小时,就会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这些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尿和汗排泄,或经呼吸过程从肺排出。在这个过程中,乙醛或直接破坏肝组织,或使肝上积累脂肪形成脂肪肝。一般健康人体内酒精浓度达0.08%时,便会使肝受到损害。

专家们指出,频繁而过量地饮酒会引起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酒精浓度超过3%的烈性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急性胃炎,严重时还会引起胃渗血和溃疡。因此,饮酒必须有间隔,而且一定要适量。

45.各种酒混合饮用为什么易醉

喝混酒所以容易醉,主要与酿酒的原料有关。倘若混合喝同一类原料酿造的酒,并不会醉,如果喝了谷类制成的威士忌后,再喝葡萄酒,就容易醉了,这是不同原料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容易侵害脑神经而造成的。

46.酒后忌饮浓茶

酒后淡茶一杯,对于饮酒过量的人是“及时雨”。淡茶不仅生津止渴,清心怡神,还能解除酒精对人体的毒害。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的醒酒作用主要表现在:兴奋中枢神经,对抗和减缓酒精的抑制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利于血液循环;提高肝脏代谢能力;利尿,促进酒精迅速从体内排出。但是,酒后如果再饮过量的浓茶,则对人体不利:一是过多的水分进入体内,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冲淡胃液,不但不利于消化,而且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这对高血压、心脏病和肝硬化患者极为有害。二是当胃壁收缩时,由于鞣酸过多,会影响其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同时,茶叶中含的单宁,能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并可造成缺铁性贫血。三是乙醇与浓茶对大脑均有刺激性,酒后饮浓茶,二者共同刺激大脑,会影响大脑的功能,甚至造成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酒后饮用浓茶,还会损伤肾脏,使膀胱冷痛,并可导致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