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概论
9200100000052

第52章 大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2)

第二,尽早规划职业生涯有助于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当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一些老牌的名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直以来都有不拘一格录取人才的传统。在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也都很容易找到“个性化发展”“创新型人才”等字眼。真正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宏观环境可能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施学分制,学分制使学生进入大学后选修课程更为自由。另外,一些学校还实行了“创新学分制”等。这些措施为在校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对在校大学生个体而言,这些都只属于外部环境,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指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学生入学伊始就着手进行,以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为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尽早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大学生择业、就业。个人的职业意向形成于大学期间,这意味着高等学校有必要从学生入学时就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逐步确立和修正职业意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的方法和认识自找的机会。所以,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调整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按照规划,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学习和充分的就业准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无疑将得到极大地提高,有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一生的职业生涯目标。

第二节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医学专业的发展与就业

(一)医学专业的发展

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源于社会和公众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以及将医学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大力支持的结果。人类试图认识和解释疾病现象、创造治病的医术,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由此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传统医学或民族医学。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可以说是欧美的传统医学,它历经漫长的蒙昧幼稚阶段,在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肩上逐渐成长发展,最后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科学的医学,即现代医学,有时称为西方医学或西医。医学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医疗主要还是一种技艺。当时医生能够做的只是诊断、向患者解释预后和安慰作用,以及不要把极少数有效治疗的疾病漏诊了。1937年磺胺药临床应用产生的奇迹才是医学革命的开始,其后青霉素和抗结核病药物相继问世,才真正改变了医疗的面貌。由于其他科学技术发展对医学的推动,20世纪50年代初期才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医学是“最年轻的科学”。

医药和理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医学作了重要贡献。电子显微镜、纤维内窥镜、CT、核磁、超声诊断仪等,使诊断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工呼吸机、肾透析机、心肺机和起搏器等,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基础医学的深入研究改变了人们对机体本质及其与疾病斗争机制的理解,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的奥秘之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揭开了医学发展的新篇章。

1.医学的精细化发展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开始走向高度专业化的道路,逐步分化出了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专业,以及医技等辅助诊断专业。临床专业又逐步细化分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纷纷出现。各类医技科室也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增加,如检验科、放射科、CT室、同位素室等。随后又发生了进一步的精细化分科,诸如内科就出现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医学教育与择业同期也呈现出高度专业化趋势。

2.医学的综合性发展随着对疾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含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医学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呈现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综合医学模式。同时,人们还发现,许多疾病单纯从专科角度往往难以治愈,需要综合历史患病资料和临床多科室专业能力才能顺利进行治疗,相应出现了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

从当前的医学发展看,呈现出精细化发展和综合性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二)医学生的就业机构

传统上,医学生的就业机构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然而,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生就业的渠道逐步扩展,综合社会上各类医学相关职业,目前可供医学生选择的机构有以下几类。

1.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急救中心(站)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室、诊所等。主要针对专业:临床医学各专业(含中医)、护理专业、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

2.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采供血机构等。主要针对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临床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等。

3.医药企业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销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销企业等。主要针对专业:药学专业、临床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

4.医学研究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学科研院所。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等。主要针对专业:临床各专业、预防、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

5.医学教育与培训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学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如医科大学、卫生部人才服务中心等。主要针对专业:临床各专业、预防、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

6.政府机构包括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如卫生部、卫生厅、卫生局等。主要针对专业:临床各专业、预防、药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主要针对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

7.保险机构包括各级各类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如医保中心、新农合合管办等。主要针对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临床专业等。各级各类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如各大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等。主要针对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临床专业、医事司法专业等。

8.医疗咨询与健康评估机构包括各类医疗服务咨询机构、健康评估机构等。主要针对专业:预防医学专业、临床专业等。

9.疗养院包括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疗养机构。主要针对专业:临床专业等。

10.其他包括除以上各类单位外的其他单位。适用医学院校各类专业。

二、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引导医学新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当前,许多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相当淡薄。因此,医学院校要开展好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做好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工作,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渠道,向新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初步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自大学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引导医学新生初步了解自我要制订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关键一点就是认清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此项工作要求在医学生入学的初期阶段就开始着手进行,主要有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特长、学识等方面的分析。由于新生阶段大多数医学生处于重新构建自我意识的困惑期,自我评价常常出现较大偏差。因此,医学院校有责任帮助新生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做到真正地了解自我。具体来说,医学院校可通过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和霍兰德职业性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质、职业兴趣和能力发展发向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做到了然于心,进而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树立稳定的自信心。

3.引导医学新生初步了解职业医学新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第3个重要内容是引导医学新生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了解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明确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以逐渐培养社会角色意识,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邀请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及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医学科的特点、历史、现状、前景及科研成果进行介绍,使新生清楚地了解学校、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从而增强对本专业的自豪感,牢固树立献身医学事业的专业思想。②邀请学科体系带头人介绍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新生明白大学每个阶段的任务,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③组织高年级学生为新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如何学习,使他们及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引导医学新生初步了解社会医学院在引导新生初步了解自我以及职业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就业形势,这是理智地走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一步。具体做法有:

①开设“医学新生就业形势”指导课,引导医学新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本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②邀请医疗机构等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负责人作关于人才标准、人才价值、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使医学新生提前了解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③邀请校友为新生现身说法,让新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就业、什么是择业、什么是职业、什么是事业。④组织医学新生参观相关的医疗企业或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鼓励他们立志学好本领,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