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概论
9200100000030

第30章 循证医学(2)

(二)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向循证医学教育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转变。①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积极思维的方法、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打下基础。②有助于强化医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包括自学能力、横向思维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具备一名医生的素质及能力,包括与患者交流的能力,了解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加强与人相处的协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面对一例具体病例时,如何进行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及治疗程序,如何回答患者及家属的各种问题。

(三)为临床医学研究和管理提供正确的导向

循证医学的实践要求我们一方面不断地根据临床具体问题查寻资料,使我们能全面、系统了解当前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从中发现一些未解决的临床问题,作为今后研究的立题依据,为临床科研导向;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不断对获得的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能发现前人在研究某一临床问题时在设计、实施、资料分析和论文撰写中存在的缺陷,避免今后在研究中出现同样的问题,这将促进临床科研方法学规范化、提高研究质量。

在管理方面,循证医学的理念同样可促进卫生决策、新药开发、医疗保险的科学化,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第二节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循证医学实践,分为5个步骤。

一、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关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治疗、病因方面的问题,确定问题所涉及的研究对象、采用的措施、可比较的方案、关心的临床结果以检索相关文献资料。

二、检索现有的最佳研究证据

临床研究证据主要有两种类型:①一次研究证据,即原始论着,分为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②二次研究证据,即根据论着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提炼而成,包括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述、评论、述评、实践指南、决策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等。循证医学实践中检索的最佳证据即是从上述两类研究证据中来的。但由于在设计、实施、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获得的研究证据的质量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在临床应用前必须进行严格评价。目前,有一些非常好的医学研究数据库,收集和整理了一次和二次研究证据,有的数据库收集的是已经评价过的研究证据(二次文献数据库),筛除了其中有方法学质量问题和缺乏临床意义的研究证据,对于繁忙或者不熟悉各类研究证据评价原则的临床医生来说非常有用。

(一)最佳研究证据的检索步骤

1.将提出的临床问题分解为若干要素,如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比方法及研究结果等。

2.针对临床问题选择检索方式(包括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以及选择可能覆盖所提临床问题的数据。

3.针对已分解的临床问题思考和选择恰当的检索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最好能制订一个检索方案。

4.针对所选数据库的特点制订检索策略式,并开始检索。

5.对检索到的证据能否回答临床问题进行评价,最好能对检索结果的真实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或鉴别。

6.必要时再次进行检索,并在检索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检索策略或方案,以得到当前可得的最佳临床证据。

从以上检索步骤可以看出,循证医学证据检索要求检索者除了学习医学文献检索知识,掌握相关的检索技能外,还应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对各种证据的来源及其特点有更多地了解,对检出的文献是否与临床问题相关有更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评价。因此,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结构式问题”可用于指导检索者思考这类问题。

(1)该临床问题可分解成哪几个要素?

(2)哪类信息可能提供问答该临床问题的证据?

(3)哪类研究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4)哪些信息资源能给出这类研究的结论?

(5)怎样迅速地从这些信息资源中找出能问答这些问题的最好资源?

(二)最佳证据检索选择数据库的步骤与思路

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的重点是各种数据库,目前能提供临床使用的数据库较多,只有针对临床需要正确设计检索策略,并结合现有条件,才能确定什么是当前最相关的数据库和基本相关的数据库。检索时先检索最相关的数据库,不能满足需要时再检索基本相关的数据库检索互联网相关的网站也可根据以上思路。

三、评价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

对于查寻到的文献资料,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进行严格评价,而不能盲目相信。临床研究证据的评价应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如疾病病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预防、预后、系统评价、卫生经济学和决策分析等不同,具体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也不相同。但是,不论评价哪一种临床研究证据,都应从3个方面综合考虑其价值。

(一)研究证据的内在真实性

内在真实性是评价研究证据的核心。研究证据的内在真实性是指就该文章本身而言,其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统计分析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研究结果是否支持作者的结论等。例如,评价治疗性研究,应考虑合格病例是否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随机化方法是否完善隐藏?统计分析时是否按随机分配的组别将全部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是否采用盲法等?如果一篇文献内在真实性有缺陷,则无须谈论其他方面的价值。

(二)研究证据的临床重要性

研究证据的临床重要性是指研究结果本身是否具有临床价值。评价研究结果的临床价值主要采用一些客观指标。而不同的研究类型其指标不同。例如,治疗性研究可采用相对危险度降低率、绝对危险度降低率和防止一例某种事件的发生需要治疗的病例数等判断某种治疗措施的净效应及其临床价值;而诊断性试验则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似然比及ROC曲线等指标判断某种诊断试验的价值。

(三)研究证据的外在真实性

研究证据的外在真实性或适用性是指文章的结果和结论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针对具体病例的推广应用价值,这是临床医务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评价研究证据的外部真实性主要考虑你主管的病例与文献中的研究对象的特点是否类似,以及具体患者对疾病不同结局的价值观。例如,大型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均证实使用β受体阻断药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益,但当你主管的心力衰竭患者有糖尿病,目前正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有明显血脂增高时,是否立即使用β受体阻断药就需要仔细权衡其利弊,而不能盲目遵从文章结论。

四、应用评价后的结果,结合临床专业知识、患者的选择解决临床问题评价后的证据不是简单的拿来应用,必须结合临床患者实际,综合考虑客观条件、主观愿望等,经过甄选应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证据来源复杂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医学信息的迅猛发展,患者越来越容易获得各种医学知识并寻求医务人员的解释。而各种媒体如报纸、收音机、电视、流行的非专业杂志和互联网等提供的医学信息和对疾病的建议有时相互矛盾或缺乏严格的科学依据,患者因医学知识的限制缺乏鉴别真伪的能力,使医务人员每天都面临许多类似问题而不堪重负。

(二)证据质量良莠不齐

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篇有关生物医学的文章发表在2万余种生物医学杂志上,一名内科医师每天需要不间断地阅读19篇本专业文献才能基本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