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概论
9200100000003

第3章 医学概要(2)

第三节医学的目的

医学的目的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理论概念,是特定的人类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的企求。医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人的目的,它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特点。其客观性在于反映医学发展的具体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性质和特点;主观性在于医学科学作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与愿望,必然存在主观对于客观反映的超前性,存在主观反映客观的差异和缺陷。科学的医学目的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它激励人们追求医学科学真理,引导医学科学健康发展,合理地界定医学的实践活动领域和范围,正确地利用各种资源,推动医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医学目的的调整

自医学形成以来,医学工作一直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延长寿命”为目的。几千年来,医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实现了人们的这一愿望。医学工作的这种祛病除痛、延长寿命、增进健康的目的,是医学本质功能的体现,因而它是十分稳定的,不会因为时代、社会和国别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至今仍在驱动医学为人类社会造福。

但是,医学的目的在不同时代、社会和国别又常常表现为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医学的目的是人的目的,而人的目的又取决于人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这种认识程度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医学目的的具体化,必然会受到生产力水平、医学科学水平及其他各种科学发展程度的影响。虽然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总目标不会改变,但疾病与健康的内涵与外延、防与治的轻重关系、防与治的具体目标与范围,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别和社会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现代医学和社会发展处于重大变革的情况下,重新审视以往的医学目的,探讨和确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目的是十分必要的。1993年7月,中心在布拉格召开了关于医学目的的国际讨论会,由此拉开了国际上关于医学目的讨论的序幕。我国也于1994年年底开始了关于医学目的、生命质量、医学伦理的研讨。

这场国内外关于医学目的的大讨论,其直接的原因是许多国家出现的医疗危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增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口结构的失衡和人口老龄化;疾病构成的变化和环境、社会、行为因素日益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人们健康要求的普遍提高;医疗费用的昂贵等。诸多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卫生保健服务面临着重重困难。一方面,医学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在认识生命、防治疾病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各国政府和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却远远不能适应人们对健康水平提高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医疗危机。其主要表现是:第一,由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对健康服务的广泛要求,而当代医学却忽视这一重要的现象,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某些少见病、疑难病的诊治上,因而长期未能摆脱在某些人群中供不应求而在另一人群中供大于求的矛盾;第二,在征服某些疑难病、慢性病方面抱有不切实际的目的,由于拘泥于传统的诊治手段,虽然经过长期的努力,却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良方妙药,对不能治愈的病人又难以提供恰当的服务,结果在不应当消耗那么多卫生资源的方面消耗了过多的卫生资源,同时引起了人们对征服某些疾病的失望心理;第三,把主要力量用于疾病的治疗,忽视对疾病的预防,并且造成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愈来愈分离的局面。而现代的文明病、富贵病等慢性疾病,最需要的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第四,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理解过于片面,现代医学至今未能把健康理解为生理和心理的统一,始终未能在实践上接受心理和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因而实际上把医疗卫生服务看成只是使用药物、手术及其他物质手段的诊断和治疗,忽视了关心和照料,在精神、心理和社会服务方面软弱无力;第五,在服务组织上,过分热衷于大医疗中心的建设,忽视了社区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组织的建设,对家庭医疗和个人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形成了大医疗中心的迅速发展和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背道而驰的后果;第六,卫生保健投资越来越大,国家、社会、个人难以承受,而由于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和使用不当形成了投资与效益的尖锐矛盾。所有这一切都不禁要求人们反思,当前的医学目标是否合适?医学的目的是否合理?于是,人们开始考虑设计一个较理想、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医学目的。

二、传统的医学目的

长期以来,人们把降低死亡率和谋求人均寿命的延长作为卫生服务的主要追求的目标,并以此来判断卫生服务的成败与优劣。应当肯定地讲,这两项标准的确是反映卫生服务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并且推动了卫生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自18世纪以来,医学在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的基础上,由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阶段,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降低死亡率和延长人均寿命的目标,这是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成功。今后,降低死亡率和延长人均期望寿命,仍是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但是,这一传统的医学目标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和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客观要求了。传统的医学目的的出发点是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它优先考虑的项目是已经患病的人群的临床治疗和应急救治,而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不符合当代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传统医学的目的、服务重点是治疗而不是预防,而第二次、第三次卫生革命面临的任务及其实现主要依赖于预防而不是治疗。传统医学的目的视健康为没有疾病,未能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为人类提供健康服务,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传统的医学目的强调生命神圣论的思想,忽视了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而生命质量对人类和整个社会的未来都比以往更为重要;传统医学的目的未能明确认识疾病与健康相互转化以及人类生死的客观规律。应该看到,疾病是难以消灭的,旧的疾病常常被新的疾病所取代。人的死亡是必然的,许多死亡是无法阻止的,而人的寿命总有一定的限度,因而传统的医学目的没有科学地看待疾病、健康和死亡。

三、新的医学目的

(一)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与维护健康

这个目的是要求医生应帮助他们的病人,使他们保持健康,并提醒他们烟草、酒、药物和其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疾病等的危险因素的存在。也认为社会需要比个人需要更优先,涉及全社会的戒烟活动比只涉及相对少数人的心脏移植更重要。这一医学目的是医学的基本目的,它总结了人类预防急性传染病的经验,也总结了人类预防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的经验,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符合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和维护健康是对传统医学目的的发展,同时也对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医学目的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不是减少患病人群的痛苦。医学的目的应当是预防疾病,维护健康,而不是消除疾病,阻止死亡。

大量的资料表明,消除疾病是艰难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至今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公开宣布已经在全球消灭的疾病仅天花一种。从疾病谱的变化看,当前传染病已不再对人类构成重大的威胁,近几十年来,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相应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限度,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且治疗费用昂贵。医学科学的研究证明,这类疾病和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医学的重点应是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

(二)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

虽然这也是传统医学的目的,但是更强调对日益增多的慢性病人和临终病人的痛苦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代医学对解除疼痛有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很少对伴随疾患发生的精神和心理疾苦进行处理。医学有责任去教育医生如何解除疼痛以及解除伴发性疼痛的限度,这需要哲学或精神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