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概论
9200100000020

第20章 现代医学的发展(3)

第三节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进入20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飞速进步,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化学、物理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使医学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标志着近代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变。电子显微镜、内镜、超声波显像、免疫学定位、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扫描断层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医学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医学总的发展趋势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重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重视动态定量研究,进而从更深的层次探索生命的本质、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维护人类的健康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研究和把握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对于深刻认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科学地预见未来,同时对于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医学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微观分化与宏观综合显现日益加强的趋势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医学正在向微观分化与宏观综合两个方面迅速发展,这是医疗实践的迫切需要,也是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一)微观分化趋势

医学向微观分化包括两个方面:

1.微观深入——向亚细胞、分子乃至量子层次等微观世界深入,也就是向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内在机制深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分子医学学科,对一系列生命现象和疾病过程的微观本质进行了研究,这是医学向微观深入的最典型表现。如1952年,赫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作研究,证明脱氧核糖核酸含有遗传所需要的全部信息。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20世纪60年代阐明了信息传递过程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全部遗传密码,从而促成了基因工程的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已有300多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和几十种蛋白质的立体结构被测定出来,使医学科学从认识生命的表面现象深入到认识其本质的全新的革命时期。与此同时,分子生物学发展形成了分子生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等一大批“分子医学”,直接推动医学进入分子和病毒的时代。医学研究也从生命与疾病现象的描述进入对内在机制的分析,如对全身白色毛发、对光敏感并有色盲的白化病,已探明其原因在于DNA分子缺少了一段核苷酸片段。好发于寒冷季节的婴儿病毒性胃肠炎,终于被确诊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上,人们又进一步从电子水平来探索一些特殊的电子云分布等,并出现了新兴的电子生物学。可以预料,一旦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一些现在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将迎刃而解。

2.学科分化——各个学科都在向纵深发展,原有的一门学科发展成两门以上新的分支学科,并日益专业化。

医学的学科分化是医学研究向微观深入的必然结果。古代经验医学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与技术手段来延长人的感官,只能把人体作为一个混沌的整体来研究,对人体微观细节认识不清。近代实验医学借助于二次科技革命的“东风”,采用解剖还原的方法,对机体各个细节进行了分类研究,因而产生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

以近代医学分科发展为基础,医学认识日益深入,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应运而生,由此产生的许多新的学科、专业,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使研究越来越专业化,出现了精细分科的发展趋势。

(1)横向分化——指同一层次领域各方面知识,分别进行定向单独研究,建立分支学科。

例如病理学分化为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等;生理学分化为神经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等;临床医学中的大内科,按系统分化出呼吸、心血管、消化、内分泌、血液、泌尿内科学等。

(2)纵向分化——指原有学科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建立子学科或子子学科,如病理学分化为细胞病理学、分子病理学、超微病理学等;生理学分化为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理学等。医学精细分化的发展趋势深刻地显示出现代医学已从整体学科朝着分支学科发展,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功能、各种关系中去进行研究,这是认识深化的表现,也是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宏观综合趋势

现代医学在向微观分化的同时,也在向宏观综合方向发展。宏观综合包括两个方面。

1.宏观扩展由于生态科学、环境科学、行为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医学研究从古代的器官、个体水平,上升到群体水平以致生态系统水平,把人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互作用的整体,从人与生物圈的角度探索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对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综合研究。

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人体生理变化的综合节律和单一节律,既受自然界的调节,同时也受自然界的影响和干扰。人类疾病的发生及流行,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其治疗和预防也不应忽视自然环境这一因素。就人的社会属性而言,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不仅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条途径提供给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也通过这两条途径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医学研究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综合作用。其次,从社会及生产发展来看,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及人类交往的日益增多,致使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问题日益尖锐,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现代医学的“探针”一定要向宏观方面转向。

现代科学技术及系统科学方法论为宏观整体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医学研究向宏观领域的迅猛扩展,使医学打破了人体内部各层次的局限,面向了人的整体、群体、生态环境和整个社会。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从人体整体水平上的宏观整体研究,突出表现为由近代分析医学向现代系统医学的转变。如近代分析生理学在动物实验(离体)条件下取得的成果,并不符合实际条件。现代系统生理学的研究,已转变为在整体真实条件下,由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使机体维持与外环境的平衡,评价各种器官功能。近年来,现代医学中出现了免疫学说、应激学说、稳态学说等,揭开了系统整体研究的序幕。特别是由于系统论的发展,有些学者还试图用控制论揭示生理功能,虽然尚处于探索阶段,但都是系统整体研究的有益探索。

(2)从社会群体角度上的宏观整体研究,突出表现为社会医学的成就。社会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等方法,研究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保健、社会福利、行为习惯、家庭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研究卫生改革、卫生立法、卫生人口、卫生经济、医学教育、卫生组织管理等问题,以保证人们具有良好的生存条件,健康长寿。国外有些学者把预防医学的社会方面列入社会医学范畴,包括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对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等主要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做出“社会诊断”,开出“社会处方”,制订社会防治措施。只有加强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等方面的研究,才能适应新的挑战。

(3)从自然环境角度上的宏观整体研究,突出表现为环境医学的成就。环境医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阐明与环境有关的疾病发生、发展和控制的规律,从而预防疾病、保护人体健康的一门学科。环境医学研究的要素包括空气、水、土壤、住宅、食物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环境医学要求对“环境污染”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如合理处理工业“三废”、恢复植被、保护水源、改善工业布局等都是旨在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生态平衡和净化环境的明智之举。

2.学科综合医学科学在学科精细分化的同时,也在向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这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医学认识横向深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现代医学发现单纯用分析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使近代医学科学不能形成统一的完整理论,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距离。诸如在临床上的疾病分类,基本上是依据局部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来区别的,例如胃溃疡、肝炎、食管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但是,处于整体变化中的局部变化,并不就等于整体变化。所以立足于局部变化进行分类,常常造成疾病分类与临床诊治的某种程度上的脱节,不能把握生命活动中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有必要打破近代医学的传统,对人体与疾病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综合研究。其次,从医学研究对象来看,人是一种最高级的物质形态,其所包含的各种运动形式不仅存在差别,而且还存在相关性。为了全面正确地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疾病过程,仅仅研究其中一种运动是不够的,有必要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人又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体内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各层之间不仅存在差别,也存在联系;而且人也受社会、自然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医学内部各学科、医学与其他有关学科之间有必要相互渗透、结合,才能全面深刻地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再次,现代医学所取得的成就为多学科综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如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的统一性,使得一些过去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在分子水平上却能相互贯通,因而成为医学生物学各科统一的基础。

医学学科综合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1)医学科学内部各学科间的结合、渗透。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开始出现一些交叉渗透的共同理论和学科。如儿科与妇产科相互渗透产生了边缘学科——围生医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相互渗透,产生了遗传免疫学等,这是相关学科研究进展的新成就,也是医学科学中新的突破。

(2)自然科学与医学之间的交叉、渗透,其中最显着的是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向医学的渗透。如数学与医学交叉产生出卫生统计学、生物数学、计量医学等新学科。生物力学就是由生物学、医学和力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3)社会人文科学与医学相互交叉、渗透,主要表现为社会医学、医学哲学、人类社会生物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医学人口学、行为医学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医学向宏观扩展,不仅表现在向生态环境进军,而且还表现在对社会因素、心理疾病和治疗的研究,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水平来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病、治病,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对医学问题的认识由单纯生物学的观点扩大到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范围。现代医学向宏观扩展,还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科学的统一,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统一,如日益增多的边缘学科的出现,打破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出现了综合学科,如临床药学等;由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医学中的运用,在医学内部出现了一批横向学科,如信息医学等;医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社会医学、医学哲学等。

总之,学科综合化趋势是以学科分化为基础的,是由原来各专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综合化克服了单纯分化的局限性,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综合化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医学辩证思维的必然产物。

现代医学中微观与宏观的结合,必将导致对生命活动本质在认识上的飞跃。

二、广泛引进新技术,呈现医学现代化趋势

当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由于相对论、量子论的出现,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成就、电子计算机和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兴起,自然科学和技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飞跃发展,这为现代医学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医学基础研究领域不断引进新技术

现代医学研究的发展依赖于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验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决定着医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如果没有电子显微镜,医学实验研究就不可能达到亚细胞和分子水平。

没有色谱技术就不能在实验中定量分析测定氨基酸及其在肽链上的排列顺序。因此,医学实验研究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过程。一定的医学实验研究不仅与相应的技术手段密切相关,而且由于医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还需要各种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如活性酶、核酸、抗体的分离提纯,要采用亲和色谱技术;研究固体药物的稳定性,需要细胞分离与培养技术、超微量测定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同位素技术、组织化学方法的联合运用。这种特定的研究内容与技术手段的相关性、复杂研究课题与综合技术的相关性表明,医学基础研究与技术手段是密不可分的,医学的进步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