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医学概论
9200100000018

第18章 现代医学的发展(1)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飞速进步,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化学、物理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使医学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标志着近代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变。本章主要阐述现代医学现状、现代医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对未来的展望,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节我国医学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科学事业蓬勃发展,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相互促进,取得了许多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医学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自力更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学习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我国医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基础医学的现状

近20年来,基础医学在原有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又分化和综合了许多新兴学科。这些学科虽然起步较晚,进展却很快,使我国医学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

我国加快了神经科学的研究速度,尤其在对中枢神经介质和内分泌激素的研究、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如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测定了噬菌体DNA结构中的48502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000年4月,我国成功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部分遗传密码,提前完成了我国承担的任务。应用免疫学在防治传染病的疫苗、提高类毒素和抗生素的产量方面超过了许多国家。新研制的疫苗(乙型肝炎疫苗、亚单位疫苗、化学疫苗等)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加强了临床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染色体病、先天性代谢缺陷、血红蛋白病、辐射遗传、产前检查以及避孕药遗传效应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遗传工程研究在我国起步虽晚,但进展较快,有些项目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如基因工程扩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人干扰素基因克隆酵母株和乙型肝炎遗传疫苗的获取等。近年来,我国用遗传工程抗原研制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高质量试剂盒。这些成就的取得,使我国现代遗传工程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正迅速地向医学领域渗透,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人工器官方面,高性能的金属和生物瓣膜、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在生物材料的研究方面,已筛选出一批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一定机械性能的生物材料,首颗全真纳米眼球在我国问世。在生物信息和控制方面,对神经网络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生物医学测量方面,研究出心脏超声三维成像及动态显示技术等。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上,工程菌(疫)苗的研究、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等已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工程菌(疫)苗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临床医学的现状

我国临床医学有较好的基础。几十年来,临床医学把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在结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等方面成绩显着,其中少数项目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变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等多种原因,我国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面对癌症的严重威胁,加快了对癌症研究工作的开展,在全国人口死因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恶性肿瘤地图集》。某些恶性肿瘤在临床诊治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绒癌根治,舌癌、喉癌治疗研究,肝癌、鼻咽癌的免疫学诊断、病因研究及手术疗法,食管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已居世界前列。目前,脑瘤、喉癌的基因治疗已进入临床试用,中子刀治疗癌症的技术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城市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数量已上升至第十二位。我国一贯重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对冠心病、肺心病和高血压病等开展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各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在逐步推广应用,心血管图像分析技术达到国际水平。闭式瓣膜分离术、心脏直视手术、人造瓣膜置换术已经推广,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和冠状动脉成形术已经开展,主动脉冠状旁路移植手术和心脏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血管内高速旋转打通堵塞血管手术、动脉支架应用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达到国际水平。现在,随着电子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生产出多种类型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心脏电复律器、机械辅助循环仪器和心脏监护仅,人工心脏也正在研制之中。我国在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我国基础研究比较薄弱,有些疾病未能得到控制,加之自然灾害、对外开放等原因造成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血吸虫病、结核病、性病等发病率有所回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已传入我国并呈蔓延趋势;病毒性肝炎等还威胁1亿多人的健康。

外科学近10年来发展迅速,目前胸外、心脏、血管、麻醉、烧伤、整形、泌尿、神经等学科在三级医院普遍采用了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手段。每年心脏瓣膜置换总数接近1500例,手术死亡率在10%以下,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基础研究和经尿道膀胱切除手术、人工关节置换等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显微外科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断指再植、各种组织的游离移植、小管道缝合、小器官的自体移植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近年来,我国又创新了用足趾关节移植治疗颞颌关节僵直,应用静脉代替动脉进行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等。

器官移植在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迄今为此,移植总数已超过5000例次,各类器官的移植已超过18种。我国的胰岛移植例数是世界最多的,脾移植技术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甲状旁腺、胰腺、肾上腺、胸腺等多种类别的胚胎器官移植已在我国开展,有的属于国际先例。

三、预防医学的现状

在“预防为主”方针的指导下,我国预防医学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环境卫生、劳动卫生、食品和营养卫生、妇幼卫生、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已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健康和工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的研究,在全国进行了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建立了全国饮用水资料数据库,编绘了《中国生活饮水地图集》,为我国饮用水工作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人员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一些劳动卫生标准,加强了健康监护、中毒急救、职业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开展了尘毒危害的治理和改造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光气、汞、铬、硫化烟气、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食品和营养卫生方面加强了毒理学、卫生标准、技术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工具(设备)及食品用化工产品进行监测,使食品卫生状况有所改善。

现代营养学对于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已有了基本认识,营养与脑(智力)发育、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衰老和营养过度的危害等的研究也正在深入之中。在妇幼卫生方面开展了孕期和产褥期保健,预防难产、早产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推广新法育儿及儿童免费预防接种,积极防治严重危害儿童的各种传染病,基本消灭和控制了儿童急性传染病。我国多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通过对食管癌、鼻咽癌、肝癌、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高发区的普查,以及肺结核、糖尿病等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摸清了不同性别、年龄的发病率,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又进行了全国性的心、脑血管病、尘肺等多种疾病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1989年年底,我国绘制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分布地图集》,在国内外均为首次。

同时,在大、中城市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采取了干预措施,并对健康人群进行了指导,降低了发病率、病死率。

四、中医学的现状

为了促进中医学的发展,我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代生理学、病理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初步说明阴阳、阴虚、阳虚各有其不同的物质基础。

对阴阳、寒热、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结果。利用生物物理学对经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经络系统是可以观测得到的人体普遍存在的独立客观现象,使经络学说有了科学依据。在中医诊断方面,为使中医诊断方法客观化、标准化,已研制出多种脉象仪、舌色仪,可客观描记多种脉象及舌色。在临床治疗方面,独具特色的中医疗法愈来愈发挥其重要作用。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肿瘤、冠心病、肝炎、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还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以增强其疗效。如经气导平仪对治疗颈椎病、坐骨神经病、胃窦炎等顽症有疗效。计算机在中医诊疗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灸的临床应用已广泛开展,治疗病种逐渐增多。单独应用针灸治疗获效的有100多种疾病,其中菌痢、心绞痛、胆石症、艾灸转胎位已在国际上受到重视。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中药的疗效,我国对中药品种、质量、炮制、复方、配伍及药性等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药理、化学分析研究,研制出一大批疗效较好的新型中药。如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其抗疟作用明显优于青蒿。还研究了抗肿瘤、防治心血管病、气管炎、肝炎、避孕、镇痛麻醉、抗癫、抗菌止血、抗病毒等方面药物150余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可以与国际天然药物研究相媲美。

几十年来,我国继承整理国内知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出版了百余部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医论、医疗经验集等,并收集了大量的单方验方。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也取得了明显成绩。据统计,全国有4000种以上中医古籍,已整理研究出版了1000多种。

第二节现代医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0世纪以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医学诊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使人们对许多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客观、更加精确,使许多过去难以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方式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现代医学进入技术医学的新时代。在医学科学和医学技术的推动下,现代医学的发展表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心电图技术的主要成就

心电图诊断技术,是在19世纪对心电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检测技术。1903年,荷兰生理学家艾因托文发明了心电图仪,成功地记录了心动电流的波动。继心电图技术发明之后,20世纪中叶建立起实验、监护心电图、遥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高频宽带心电图、正交心电图、心向量图、心脏电生理、希氏束心电图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心电图等。动态心电图又称霍尔特监测,是美国理学博士霍尔特于1957年发明的。它还是一种随身携带的微型心电监测仪,将心脏产生的电位变化记录下来,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而获得的心电波形及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我国于1978年年初引进霍尔特监测系统,如今已成为心脏病学领域实用、高效、无创、准确、安全的诊断技术。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各种组织结构形态的变化和运动情况,计算心排血量和各种心功能参数。尤其是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不仅能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做出迅速和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而且还能对血流动力学进行定量分析。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的创立,又进一步促进了超声心动图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