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9199800000035

第35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建筑名作(2)

013亚眠主教堂

作品介绍:

亚眠主教堂是法国着名的四大哥特式教堂之一,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它长137米,宽46米,横翼凸出甚少,东端环殿成放射形布置了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4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同时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形成飞腾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014兰斯主教堂

作品介绍:

法国兰斯主教堂(1211年-1290年)是当时法国国王的加冕教堂。因该教堂内设有主教座,所以称兰斯主教堂。该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着称。建造这座教堂前后用了近百年的时间,但整个建筑的格调依然十分统一,是法国盛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之一。

该教堂在结构上比过去历史上任何一种教堂或庙宇都更为空灵、纤瘦和高耸。在建筑外形上,教堂的外形高高向上,直指上苍,似乎象征着把基督徒的心灵引向“天国”;教堂下立面中间的如玫瑰形的窗户连同它的花瓣,代表着基督教《圣经》中所描述的“永恒的玫瑰”,玫瑰的叶子代表信徒们得救的心灵。总之,哥特式教堂的外形以象征和隐喻的形象语言,表达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无怪乎西方有人说,哥特式教堂的玫瑰窗是“傻子的圣经”。

015夏特尔主教堂

作品介绍:

法国夏特尔主教堂(12世纪初-16世纪初)是法国着名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巴黎西南约90公里处。现存的主教堂建于公元12至16世纪之间。最早的主教堂建于公元4世纪。大约在公元9世纪时,查理大帝的孙子查理,赠送给夏特尔主教堂一件重要的圣物——圣母的“束腰外衣”,它被认为是圣母在基督降生时所穿的衣服。从此,夏特尔主教堂就一直是基督教徒朝圣的重要目标。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夏特尔主教堂也是一座最有特色的哥特式教堂。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西立面(大门的一面)拱门上的三层拱廊的形式,是夏特尔教堂的首创。西大门的装饰雕刻和室内的彩色玻璃窗,也是哥特式教堂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至于教堂西立面为什么会有两座形式各异的塔楼,主要是由于它们各自的建造年代相距四百年之久的缘故(南塔建于12世纪初,北塔至16世纪才告竣工)。

016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作品介绍: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始建于1190年,于1439年竣工,是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该教堂采用孚日山脉的玫瑰红砂岩建造,形体庄重。从教堂尖塔顶端的十字架到地面高达142米,这是本座教堂的突出特征。教堂内有一座天文巨钟,造于1550至1574年,共有18米高,分七层。至今仍能准确报时,乃钟史一绝。

百年战争发生后,法国在14世纪几乎没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筑复苏。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建筑花纹趋于“流动”、复杂。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当时,这种风格多出现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英国哥特式建筑

017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作品介绍:

英国的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和法国亚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教堂中厅都较矮较深,两侧各有一侧厅,横翼突出较多,而且有一个较短的后横翼,可以容纳很多的教士,这是英国教堂常见的布局手法。索尔兹伯里主教堂的正面也在西边,东头多以方厅结束,很少用环殿。教堂虽然有飞扶壁,但并不显着。而且,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约123米,是英国教堂中最高的。

这座教堂外观有英国特点,但内部仍然是法国风格,装饰简单朴素,是英国哥特式代表建筑。

018撒利斯堡大教堂

作品介绍:

撒利斯堡大教堂与英国其他哥特式教堂不同,它除了保持着哥特式教堂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许多创造。首先其外部结构与常见的英国哥特式教堂就很不相同。一般的英国哥特式教堂的紧凑和往上升腾的趋势在撒利斯堡大教堂变成一种拉长、降低、水平伸展的形式。这座教堂的体积与高度都是由建筑物的中心——十字形交叉点分散出去,教堂的最高塔楼是放在十字形交叉的地方,也就是建筑物的几何中心,因为这样可使教堂的水平伸展得到平衡,达到整体的统一。别外,撒利斯堡大教堂只有一座大塔楼,这比其他多塔教堂更具宏伟统一的效果。

德国哥特式建筑

019科隆主教堂

作品介绍: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完成于公元1322年,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该教堂具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其中歌坛和圣殿同亚眠教堂极为相似。

科隆主教堂坐落在美丽的莱茵河畔,教堂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仅次于法国博韦主教堂。西面双塔高152米,高耸入云,极为壮观。教堂正面是高达160米的两座塔楼,显得庄严神圣。该教堂历经70多年,具有后哥特式建筑所特有的丰富而精致的建筑装饰。在建筑物所有的细部上都覆盖着有流动感的石造透空花纹。教堂以纤巧空灵,向上升腾的神奇形象而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020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

作品介绍:

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是仅次于科隆大教堂的德国第二大教堂。它矗立在多瑙河边。该教堂长126米,宽52米,共有三座塔楼。东侧双塔并立,西侧教堂主塔高耸入云,十分壮观。在乌尔姆建造一座大教堂的计划始于1377年,同年6月30日埋下基石。后来几个世纪该教堂的建造断断续续,几经反复,直到1890年在建筑师拜尔的主持下才又开工。

教堂主塔在70米、102米、143米高度都设有环型平台,768级台阶盘旋而上,通道仅一人多宽。站在塔项平台可以俯视多瑙河和爱因斯坦诞生地的全貌。当地人称这座教堂不仅是上帝赐给他们的荣誉,也是数代工匠留给后人的杰作。

021夏东大教堂

作品介绍:

夏东大教堂是德国哥特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5世纪德国的许多世俗建筑多用砖石建造。建筑物双坡的屋顶都很陡,内有阁楼,甚至是多层阁楼。屋面和山墙上分别开着一层层窗户,窗户上常挑出许多轻巧的木窗、阳台或壁龛,外观很富特色。

15世纪以后,德国的石作技巧达到了巅峰。夏东大教堂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教堂的窗棂全是石雕工艺,刀法纯熟,精致华美。有时两层图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叠在一起,玲珑剔透,别样生气。教堂内部的装饰小品,也不乏精美的杰作。如主厅内的细柱雕刻,圣龛雕像等。

022锡耶纳主教堂

作品介绍:

意大利的建筑除了具有罗马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外,还具有典型的意大利哥特式风格。位于锡耶纳的锡耶纳主教堂就是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整座教堂总体构图是屏幕式山墙的发展,中间高,两边低,有三个山尖形。教堂外部虽然用了许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为装饰,但平墙面上的大圆窗和连续券廊,仍然是意大利教堂的固有风格。在建筑结构上,锡耶纳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顶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圆形。

023米兰大教堂

作品介绍:

米兰大教堂又名多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气派的教堂,更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公元1386年,到公元1485年才完成。

米兰大教堂是1368年根据第一任米兰大公加来西左·维斯孔蒂的命令建造的。教堂长约168米,宽约59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大厅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理石。在所有柱子的柱头上都有小龛,内置雕像,手工精美。柱与柱之间由金属杆件拉结。厅内全靠两边的侧窗采光,窗细而长,上嵌彩色玻璃,光线幽暗而神秘。教堂东端的三个环形花格窗,宽约8.5米,高约21米,是意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教堂西端是仿罗马式的大山墙,众多的垂直线条和扶壁将墙面分成五个部分,扶壁上布满神龛雕像。

该教堂全部用砖建造,表面覆盖着洁白的大理石。今天它虽然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那华丽、纤巧的外貌,仍使观者叹为观止。特别是教堂顶上那135个尖塔直刺苍穹,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每个塔尖都有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其总数有3615个之多。这座欲与阿尔卑斯山争高的教堂,不少人称誉它是一座锦绣的森林。

024总督宫

作品介绍:

公爵宫(共和国总督宫)是威尼斯统治者(总督)的居所,建于公元9世纪,现在这座宫殿的外沿是14世纪和15世纪早期两次修缮后的结果。为了创造出直通天际的哥特式效果,威尼斯的建筑师们打破了传统的宫殿建造理念,采用粉红色的威罗尼大理石作材料,并将其用在由伊斯特拉石建造的凉廊和拱廊的顶部。总督宫内部是一间间装饰得富丽堂皇的大厅和房间,整座总督宫共分三层,最高点叹息之桥,连接着总督宫和监狱。据说着名的意大利冒险家卡萨诺瓦就曾被囚禁在此。

025圣维塔尔教堂

作品介绍:

圣维塔尔教堂位于意大利腊文纳,因公元6世纪时,腊文纳是东哥特王国的首都,国王为查士丁尼大帝。当他占领该城时,试图把腊文纳建成东罗马帝国在西方的中心,而这座教堂还在查士丁尼皇帝占领之前就已动工。修建这座教堂的意义在于纪念腊文纳光复(526年兴建,547年建成)。

圣维塔尔教堂是以内部宽广而着称的,可是从外表上看并不出众:一个八面形的主体建筑被普通的垂直与水平的拉刮线脚所划分。主体建筑是一个经过雕琢的鼓座。教堂的内部设计也较复杂,其穹顶由中央的八个墩支撑着。圆厅周围有两层绕道,绕道的第二层有上敞廊。在半圆室与通道相连,绕道则被切断,而通道也围绕两层连续券。半圆室开有三个窗子,在圆厅的八个墩子间和所有空隙都有两层连续券。这些连续券的平面布局有一个特点,即连续券是按照突出到教堂外墙的弧线相配的。这就取得了一种惊人的空间效果,当参观者一进入教堂,立刻就看到突出到圆厅外面的高耸的连续券所形成的广阔空间。从教堂的中心看去,连续券好像是处在墩与外墙之间的又一个支撑圈,从而扩大了室内的视域。墩的造形也加强了空间效果,观众感觉不到墩的体积。墩向外墙部分的宽面被分割成三个部分,向圆厅的窄的一面形成三角形的凹面。因此观众看不到每一面的透视角度。每一角落都进行了装饰,篮状柱头上刻着精细的透孔花纹,极富装饰美,面料为大理石,加上镶嵌画和各种装饰,内部显得极其华贵,给教堂带来了神奇的氛围。

026圣马可大教堂

作品介绍:

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公元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圣马可大教堂原是作为基督教传说中的圣徒马可的墓葬教堂的。公元1063年,根据君士坦丁城使徒的要求,在原来半烧毁的教堂旧址上,教堂重新得到改建。其立面历经多次改造,至15世纪才完成了它今天的华丽外貌。教堂的平面是第二黄金时期的希腊十字架形,当中和四翼各有一个在三角拱上的圆顶,而圆顶分为两层,其内部的弧度平缓,不到半圆形;外部则特别拔高,增强轮廓线。在正面的入口部分有一个二层楼的门廊,它环抱着两翼,使其正门的外形显得平直,每一排有五个大的有大理石束柱作为墩子券形门。

教堂内部的修饰显得极度讲究。内厅主要呈巴西里卡式(即长矩形),但所有的墙面有彩色大理石板和精美的马赛克壁画。从柱壁到圆形的拱顶,所有有关基督教传说的故事画面,都用小瓷砖镶嵌而成。除了镶嵌画以外,还有金属制品。在圣坛的上一层,有一道石砌的栏杆,上面是一排使徒的圆雕像;下层即是教堂的主祭坛,装饰极其华丽。一只镶有金银宝石的重十字架垂饰,从殿内正中央的圆顶上吊挂下来,给人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圣马可教堂自建造以后,在威尼斯城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礼拜场所,人们瞻仰它的内部装修,是由于它保存着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除了哥特式的小尖塔之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马赛克镶嵌画、油画和近代所留下的各种华丽装饰物可谓琳琅满目,使这座教堂的身价已不同于一般。因它保存着的历史文物,已经这座教堂具有博物馆的性质了。

奥地利哥特式建筑

027圣斯提凡大教堂

作品介绍:

维也纳的圣斯提凡大教堂是奥地利哥特式最大的建筑纪念物。这座教堂的前身是一座建于公元1141年的罗马式教堂,公元13世纪初加以改建。该教堂有非常复杂的哥特式蜗状拱柱。比较接近于公元14世纪广泛流行于德国南部的大厅式教堂。在教堂南北两边,盖有两座锥形的塔楼,以代替废除了的袖廊。北边的塔楼没有盖完,南边的塔楼于公元1433年建成,非常严整,直冲云霄,是成熟哥特式的卓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