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9199800000003

第3章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绘画名作(3)

024春

作品介绍:

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是代表生命之源的女神。这幅作品的情节是在一个优美雅静的树林里展开的,美丽端庄的维纳斯位居画面中央,她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春的降临。在她头顶处飞翔着手执爱情之箭的小爱神丘比特。在她的左手边,春神弗罗娜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向观者迎面而来,她全身披戴着饰花的盛装,身后是春风之神莎菲尔和一位希腊少女;维纳斯的右手边是三美神手拉手翩翩起舞,她们分别象征“华美”、“贞淑”和“欢悦”,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画面的右下方是主神宙斯特使墨丘利,他有一双飞毛腿,手执伏着双蛇的和平之杖,他的手势所到,即刻驱散冬天的阴霾,春天降临大地,百花齐放,万木争荣。

这是一幅描绘大地回春,欢乐愉快的主题。然而,画中人物的情态及整个画面并无欢乐的气氛,像春天里吹来的一阵西北风,笼罩着一层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的维纳斯,旁若无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命起舞,颇有逢场作戏的感觉,令观赏者不解。

自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精神渗入文艺创作,画家往往借助于宗教神话题材和神的形象,寄托自己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思想情感,传达自己的理想,在波提切利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都寓含着对现实的惶恐不安。画家当时体弱多病,抱病作画,这种心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自然也就会忧郁哀伤了。

025维纳斯和战神

作品介绍:

关于这幅画的来源迄今仍无定论,但仅仅就波堤切利对古代天神不可思议的憩息状态的描绘,就令人赞赏不已。画中维纳斯凝神专注地看着沉睡中的战神,代表了新柏拉图派的观念:爱与和平战胜战争与冲突的想法。维纳斯似乎主宰和安抚了战神,她变成了大自然和人类之母,而不是充满情欲的爱的女神。画中的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洁白长袍,长袍绣着金边,和浓密的金发相互辉映;战神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征战之神,倒像是被午后暖洋洋的气候所征服的少年。为了加强这种平和的气氛,森林之神农牧神则在他身旁嬉戏,玩弄着他丢在一旁的胃,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安宁。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谑而不虐,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切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026诽谤

作品介绍:

《诽谤》这个寓言故事,取材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波提切利将之重新构思创作而成。画面类似一幕舞台剧:在一座庄严而神圣的罗马建筑大厅里,一位裸体男青年正被拖到国王面前审判。旁边被褐色风衣包裹着的男子象征“诽谤”,他的手势指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的象征“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个象征“虚伪”,另一个象征“欺骗”,也有说是“嫉妒”和“仇恨”,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同时在他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男子,他象征“悔罪”,他正向着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这个女神就是“真理”。

她用右手指着苍天,抬头仰望,显出一副孤立无援的样子,好像在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

这幅画寓意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人间的一切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社会现实。

画家在形象塑造方面,使用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戏剧效果。画面中的披黑衣戴黑帽的形象,就是这幅画的主题“诽谤”。他神色乖戾,心怀叵测,是一个用心险恶的社会象征。在这幅画上,真理形象的无比纯洁与诽谤者的形象的阴暗心理,被表现得入木三分,富有极强的对比性。画面背景是那样庄严,廊柱上镶嵌着古代圣者与英雄的雕像,这是一个神圣的宗教法庭,它的“公正性”已被前面的人物的戏剧性活动暴露无遗。

这是波提切利晚年的一幅杰作,它那种工整细润的描绘技巧,与深刻的社会隐喻,正反映着这位宫廷画家的地位与思想之间的深刻矛盾。艺术往往是艺术家的心理事物的映象,这句话正好说明了波提切利当时的世界观。在晚年,波提切利被苦闷与惶惑笼罩着,而他的愤怒与抗议也全部倾注在这一幅充满着危机感的《诽谤》之中了。背景的建筑物由直线和拱形曲线构成,廊柱壁面镶嵌着古罗马圣者和英雄的浮雕,显得神圣而庄严,可是就在这神圣的地方,无辜者和真理受到当权者公然无耻的摧残和伤害;真理和无辜者以裸体表现而一切坏人皆以华丽的锦袍包裹,显示真理与无辜者的纯洁美好。画面人物组合靠手势动作发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整体。

吉郎达约

作者简介:

吉郎达约出生于佛罗伦萨,作为直接影响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伟大画家,他在艺术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据说他是金匠出身,因此他的画无论早期还是晚期作品都表现出复杂的装饰风格,并显得金碧辉煌。

027牧羊人的礼拜

作品介绍:

这幅作品是以耶稣诞生为创作题材,描绘了耶稣降生时,牧羊人进入伯利恒城,看望躺在马槽里的耶稣的情景。圣母双手合十,微屈着身向前来探望的牧羊人还礼。周围的一些小动物,还有远处的人群等等都衬托出画面的背景很繁华、热闹,似乎象征着世间一切生灵都在庆贺耶稣的诞生。

028仕女乔凡娜别尼

作品介绍:

这幅仕女图是吉郎达约30岁时的作品。画家选取仕女的侧面像,将这位叫乔凡娜别尼的少女描绘得如此漂亮和典雅高贵,宛如一尊玉琢金塑的雕像。此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可算是绝无仅有的杰作,也是吉郎达约的代表作之一。

博斯

1453-1516

作者简介:

博斯出生于荷兰的塞尔托亨博斯镇,因而取名博斯。据推断,他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上度过。祖父及父亲都是画家。从少数的记录中显示,博斯是一位持有财产,过着稳定生活的人。博斯的作品在当时及他死后均出现许多的仿制品,直到现在仍经常为辨别其真伪而众说纷纭。留有《最后的审判》等多幅祭坛画,超现实主义画家视他为创作始祖。

029娱乐之园

作品介绍:

博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和幻想式的创造才能,这些特点在这幅名为《娱乐之园》的大型三联画中发挥到极致。这幅作品是奇幻想像和情感探索的最佳范例:温柔的裸女围绕在荒唐、恶魔般的机器边;可爱的小动物和可怕的野兽交杂在一起;美丽的幽静角落与遭到破坏的景色互相连接。人们对于此画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欧洲曾经流行过一种名为“亚当主义教派”的神秘异端理论,这一派主张透过性混杂,鼓动信徒去追求放荡的享乐和肉体的情欲。因此从这一角度角度来看,《娱乐之园》这幅画描绘的就是亚当主义教派的一次狂欢。

达·芬奇

1452-1519

作者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还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030最后的晚餐

作品介绍: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着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画面描绘了沿着餐桌坐着12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30块银币的赏钱。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双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圣·约翰像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地惊叫了起来。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围着耶稣的这6个门徒,处于故事发生的中心。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右边还剩下最后3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031抱银貂的女子

作品介绍

这是幅精美的肖像画,描绘的女主人公是米兰公爵洛多维柯·莫罗的情妇——切奇莉亚·加勒兰妮。画家主要通过光线和阴影的明暗处理,衬托出女主人公切奇莉亚优雅的头颅、柔美的面容及通身的高雅气质。同时她怀抱的毛色光润、充满生气的银貂,纯粹是画家为了显现象征意义而有意画上去。因为银貂的希腊文是“加兰”(Galen),与加勒兰妮(Gallerani)的字音相近。

032蒙娜丽莎

作品介绍: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幻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人们不清楚达·芬奇为何未将完成的《蒙娜丽莎》交给女主角及她丈夫,只知道1516年,他离开意大利迁居法国时,将这幅画一起带了过去。达·芬奇死后,画像由法国王室买下,此后便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拿破仑把它移到卢浮宫珍藏为止。

033岩间圣母

作品介绍:

此画是达·芬奇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在本幅作品中,圣母位于图中央,她右手扶着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着婴孩耶稣,一天使在耶稣身后。在视觉上,圣母和两圣婴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相应。画面背景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此画虽属传统题材,但是表达手法和整个构图布局都表明达·芬奇艺术水平的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画家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标志着达·芬奇创作盛期的开始,它也体现了达·芬奇在艺术和科学两个领域的成就。

画面上每一块岩石,每一棵草,每一朵花,都足以证明达·芬奇在地质学与植物学方面的渊博知识。画中采用重叠的岩壁多方面反射过来的柔和的光线,不仅造成人物脸部与身体细致入微的质感,同时还赋予形象以独创的富有诗意的光晕。还有人体的组织构造,身上皱纹和女人鬈发的机械学法则,这些都被艺术家达·芬奇结合成一个富有诗意的画面整体,转变为一支生动的、无声的音乐,一曲美丽的,自然的赞歌。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神”拉到凡间,成了亲切、生动的人,人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安详和谐的气氛与和谐静谧的自然景色令人神往,很自然地使人们想到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圣母和耶稣就是这家庭中的一员。

格吕内瓦尔德

1470(80)-1528

作者简介:

格吕内瓦尔德是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善于运用色彩,作品常用一些出人意料的手法来表现。其绘画创作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在他的存世作品中,为地处阿尔卑斯南部的伊森海姆安东尼修道院创作的祭坛画,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1509年,他成为宫庭绘画师。1516年开始兼修建筑,同时也设计了喷泉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