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因素是什么?
根据对血管性痴呆症患者的生活调查发现,许多血管性痴患者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半数以上患者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烟龄多超过10年;调查还显示,痴呆与人的精神状况关系密切,抑郁、思虑、易怒、悲伤等不良精神刺激容易导致痴呆的发生。此外,对痴呆既往病史的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是几乎所有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础疾病;其次是高血压,在血管性痴呆中患病率达54%。此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患血管性痴呆的概率也较高。多数患者往往在轻度痴呆时并未意识到,待发现时已是重度痴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预防血管性痴呆?
(1)早期预防:脑血管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的疾病,造成脑血管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等都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预防脑血管性痴呆,必须积极地防治上述疾病。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如要忌烟、忌酒,饮食宜少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些鱼、豆制品、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核桃、芝麻等;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注意心理健康等。
(2)预防脑卒中复发:脑卒中发作1次,痴呆就严重一步。因此,发生脑卒中后,一定要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再梗死的发生。
如何对脑血管病进行早期干预?
一般说来,老年患者可通过以下几种措施对脑卒中进行早期检查和干预治疗。
(1)定期体检,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
(2)戒除不良习惯,改善饮食结构,安排低脂、低盐的饮食规律。
(3)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
(4)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及过度疲劳。
(5)积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并定期去专科门诊随访。
(6)在气温骤降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寒冷天气刺激神经和血管,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药物有哪些?
高黏血症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有冠心病的患者偶可招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酿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招致脑血栓形成或酿成脑梗死。因此,高黏血症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下列药物治疗,以防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肠溶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为抗血小板药。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黏度,防止血栓形成。口服每次50~75毫克(每片25毫克),每晚1次。
也可服用水溶片(拜阿司匹林),每次1片(0.1克),每晚1次。服药期间应密切注意皮肤及牙龈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则应立即停药。有溃疡病或胃出血者禁用,并应定期复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等。
噻氯匹定(抵克立得)为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药。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口服每次0.25~0.5克(每片0.25克),每日1~2次。在进餐时服用。偶见胃肠道功能失调,罕见恶心、腹泻、牙龈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血清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近期有出血者,近期患溃疡病伴有出血时间延长者,对本品高度敏感者,有血小板减少史者要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忌用。
蚓激酶(普恩复)由特种蝗蚓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含纤维蛋白溶酶和纤维蛋白溶酶原微激活剂。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并能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预防血栓形成。口服每次2粒(每粒20毫克),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偶有皮肤瘙痒、皮疹、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抗栓胶囊内含玉足海参酸性黏多糖,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黏度、降低血脂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口服每次1~3粒(每粒20毫克),每日3次。
无明显不良反应,可长期服用;对海产品过敏者慎用。
降黏活血饮有降黏活血、疏通血流、提高血浆渗透压、改善微循环及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口服每次1袋,放入杯中加入200毫升左右开水中浸泡,每日2~3次。
银杏叶制剂(百路达、斯泰隆、王甾恩)有抗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口服每次1片(40毫克含银杏总黄酮9.6毫克)或每次1粒(0.2克,含银杏总黄酮9.6毫克),每日3次。偶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脑出血时应用脱水药的原则是什么?
脑出血的急性期常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应及时应用脱水药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其脱水药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药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6小时1次,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患者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4)临床症状较轻,患者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盘水肿者,可暂不用脱水药。相反,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药。对此类患者,一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5)脱水药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药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6)应用脱水药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肾功能损害等。
为什么高压氧能治疗脑血管病?
在高压下吸氧称为高血氧疗法。要完成这种治疗,必须有一个密闭的装置,这种装置叫做高压氧舱。患者就是在装满了氧气,而且加了压的高压氧舱里进行治疗,每次1小时,10次为1个疗程。这种疗法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对脑血管病效果也较好。
高压氧为什么能治疗脑血管病?这是因为不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均以脑循环和脑代谢障碍以及脑缺血缺氧为基本病理基础,而采用高压氧疗法:
①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和纠正缺氧性脑组织损害。
②能增加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分压,使出血灶或梗死区周围缺氧区供氧增加。同时,还能使正常脑组织血管收缩,出现反盗血,从而使缺血部位的血流量增加。
③能降低颅内压,改善机体生命活动和醒觉状态,有助于意识障碍的恢复。
④对急性缺血脑组织的前列腺素Ⅰ2和血栓素(TXA2)有明显影响,使前列腺素明显升高,血栓烷素降低,并能提高受损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脑线粒体中的三磷腺苷酶活性增加。
所以,高压氧对脑血管病引起的意识障碍以及运动、语言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疗效。但目前认为,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是一种辅助方法,而不能代替其他疗法。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同时,仍应继续进行其他治疗。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如何进行治疗?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主要是内科治疗。首先要尽量让患儿安静休息,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其次,可适当给予扩溶药,扩血管药,脑细胞活化剂及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右旋糖酐-40、精制蝮蛇抗栓酶、胞二磷胆碱、脑复新氯酯醒、川芎嗪、复方丹参等均可选用。一般经2~3周的治疗,多能取得满意疗效。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一般预后较好,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脑外伤程度轻,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多较局限。②小儿代偿功能强,新陈代谢旺盛,大脑的侧支循环易迅速建立。③由于临床CT的普遍应用,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条件。④近年来,由于对脑梗死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较快,使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对药物的选择更加合理。
脑血管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什么?
(1)适当控制饮食的总热量:脑血管患者一般体型肥胖的较多,再加上活动量少,因此饮食要有节制,每餐饭菜量不宜吃得过多过饱,以八九成饱为宜,保持热量摄入平衡。
(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脑血管病患者多数血脂偏高,对脂肪的摄入应严格限制,如肥肉、动物油脂、内脏、奶油、黄油以及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不用为好,以免加重病情。在使用植物油时也要注意全日的使用量不宜过多。食物易清淡便于胃肠消化。
(3)食物要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混吃。蛋白质的补充既要不过多吃肉、蛋,又要注意补充奶类、豆制品类蛋白质,以增强患者抵抗力。
(4)少吃甜食控制糖类的摄入:对白糖糕点、巧克力一类糖要适量控制。
多吃糖会使糖转化为脂肪造成肥胖使血脂升高,加重病情。
(5)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钙、磷、钾、镁等以及较多的膳食纤维,这些都对改善脑血管病起到良好作用。
(6)戒酒:乙醇对血管起扩张作用使血流加快,脑血量增加。酒后容易出现急性脑出血发作。
脑卒中患者康复注意事项有哪些?
(1)每练一个动作,务必做到姿势正确,注意力集中。
(2)每锻炼一处肌肉,应使该肌肉连续多次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完成一定量的工作负荷,并逐步增加。
(3)切勿锻炼过度,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康复过程。
(4)锻炼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不能时断时续。
(5)避免偏重锻炼某部位,忽视锻炼其他部位。
(6)做好康复锻炼记录,并时常加以比较分析。
(7)避免“超保护”现象,让患者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做事、独立行动。
(8)脑卒中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表现,情绪波动大,家人要理解,想办法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必要时可配合药物治疗。
为什么脑血管病康复训练颇为重要?
目前,康复训练对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和重要性已被国际公认。据有关资料表明,脑血管病患者经康复训练后,第一年末60%可达到日常生活自理,其中30%处在工作年龄的患者还能恢复工作。
在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就开始进行自主进食、入厕、洗澡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日常行为能力的恢复非常重要。一般说来,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应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总的说来,患者病后采取患肢在上的卧位更有利预防肢体痉挛,不宜长时间仰卧;其次,应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把关节向不同方向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诸关节每次活动3~5次,每日活动2~3次。活动时应注意轻柔,不要使关节受损;而一旦患者神志清醒就应逐步进行自主运动,其目的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肌力、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改善肢体和肌肉的协调性。
如何识别脑卒中的先兆?
(1)瞬间失明或视力模糊:这个兆头一般持续时间很短,仅几秒钟,但少数可达数分钟。这是因为大脑后动脉变窄,供血不足,影响了枕叶的视觉中枢。
(2)与人交谈或作报告时,突然出现短暂说话困难,好像嘴里被人塞进了棉花似的;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这是因为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皮质的语言中枢。此点必须与癔症性失语相鉴别。后者多见于青年人,常在精神刺激后发生。
(3)出现难以忍受的局限性头痛,或头痛形式和平常完全不同,如头痛由全头痛变为局限性头痛,间歇性头痛变为持续发作,或伴有恶心呕吐。这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的先兆。其原因可能为血压突然升高,颅内动脉瘤和邻近动脉的扩张,血管痉挛或伴有小量渗血,牵拉或刺激了三叉神经支配的痛觉敏感结构而引起。
(4)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摇晃不定、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这种情况往往是同眼睛看到双重物像(复视)、耳鸣一起出现。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影响了小脑这一平衡器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眩晕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要比未出现者高出16倍。这可能是血压突然上升,血管应激能力增加,使血管发生痉挛,导致脑血流量减少的结果,如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能导致脑出血;这种眩晕,也可能是服用降压药过量所致。
血压过低,可发生脑缺血甚至脑梗死。这种眩晕多在早晨起床、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热水淋浴时,容易被人忽略。
(5)一侧颜面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持物不稳,碗筷落地、嘴角低垂、流口水。这是因为颈内动脉系统对大脑半球供血不足,影响了对侧的皮质—脊髓通路。例如有一位老年人,在打网球时突然发现手背发麻乏力,到医院检查发现一侧颈内动脉狭窄,经成功介入治疗后,有效地预防了脑卒中。
(6)睡眠失常。如睡眠增多,整日昏昏沉沉睡不够,对答无误,但随后又入睡,疲倦乏力。这是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由延髓向上经脑桥、中脑和丘脑下后部的网状激活系统(警觉系统)和大脑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