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9198400000032

第32章 心脏瓣膜病(2)

(4)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贫血,持续发热,瘀点、栓塞、杵状指(趾),脾脏肿大等。

(5)栓塞,由于附壁血栓脱落而致,脑栓塞最为多见。

如何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如在心尖部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且伴有左心房增大的症状时,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即可诊断为二尖瓣狭窄。

(2)如心尖部可闻及响亮粗糙的Ⅲ级以上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且伴有左房、左室增大的征象时,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即可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3)如果在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有左心室增大,结合心脏超声检查,即可确诊。

(4)根据主动脉瓣区有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左室增大及周围血管征等体征,结合心脏超声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如何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西医药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内科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改善心脏的代偿功能,限制体力活动,防治链球菌感染,防止风湿复发,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房纤颤等并发症时,应积极进行治疗。30岁以下的患者,每逢冬春季节宜注射抗生素进行预防,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期更要进行预防性注射。

(2)中医药治疗

①心脉瘀阻:两颧暗红,唇甲青灰,心悸怔忡,头晕乏力,气急咳嗽,甚则咯血,或见心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数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方药:

丹参、赤芍、龙骨各15克,郁金、桃仁、红花、远志、元胡各10克,当归、桂枝各8克,炙甘草6克。

②气血两虚: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动则尤甚,身倦乏力,自汗头晕,舌淡伴有齿痕,脉沉细滑弱。治宜益气养血。方药:淮小麦30克,太子参、黄芪、龙眼肉各15克,丹参、当归、酸枣仁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3克。

③心肾阳虚:面色晦暗,心悸水肿,气促喘息,手足不温,重者不能平卧,舌淡苔薄,脉沉细数或结代。治宜温阳利水。方药:黄芪、党参各15克,茯苓、桂枝、白术、防己、五味子、龙骨、煅牡蛎各10克,熟附片6克,生姜皮5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何进行家庭养护?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已经确诊,应当住院治疗。若无风湿活动、心力衰竭和亚急性心力衰竭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养护。

(1)家庭用药

①预防风湿活动:消灭甲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可用青霉素40万~80万单位,每2小时1次肌内注射,连用2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0.5克,每6小时口服1次,或用四环素0.5克,每6小时口服1次。

②抗风湿活动:可用阿司匹林1.0克,每日口服3次。或用水杨酸钠1.5~2.0克,每日口服3次。若对上述两种药物不能耐受者,可用保泰松0.1~0.2克,每日口服3次。或用安乃近0.5~1.0克,每日口服3次。也可用布洛芬0.2克,每日3次,口服。

③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和抑制状态反应作用,对急性期及初次发作者疗效显著,用泼尼松10毫克口服,每日3次,1个月后逐渐减量,以每日5~10毫克维持量,2月后再继续减量,总疗程2~3个月。

也可用地塞米松0.75~1.5毫克口服,每日3次,1个月后逐渐减量。

(2)营养和饮食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鱼、肉、蛋、奶等,少量多餐,多给蔬菜和水果。心功能不全者给低盐饮食,并限制水分摄入。

(3)家庭护理

①休息:包括体力和精力两个方面。患者症状不明显时可适当做些轻工作,但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患者伴有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活均应由家人协助。对患者态度要和蔼、避免不良刺激。

②预防呼吸道感染: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防止因呼吸道感染引起风湿活动、加重病情。

③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若患者发热,说明有感染或风湿活动。风湿活动时脉搏增快与体温增高不成比例(一般情况下,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次/分左右),即脉搏增快较多。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④若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在夜间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侧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应让患者半卧位或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以减轻肺水肿。若有水肿提示右侧心力衰竭,应记录液体出入量,观察体重,并注意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压疮。

⑤注意观察脉律是否规则、脉率的快慢和脉搏的强弱,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注意事项

①服用抗风湿药物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胃痛等胃肠道反应,应在饭间给药或同时给胃舒平3片服用。

②服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服药期间若出现厌食、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一旦确定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应服10%氯化钾溶液10毫升,1日3次。若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苯妥英钠0.1克,1日3次肌内注射或口服。

③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如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不明原因发热、进行性贫血、血尿、脾大和皮肤出血点,应注意本病发生),动脉栓塞(心房血栓脱落,堵塞脑动脉可引起偏瘫;堵塞肺动脉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堵塞肾动脉可引起血尿等)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常识

本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积极有效地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

如何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增强体质,防止感染,积极防止风湿热的再发生,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有积极意义。

(2)平时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急性发作期或心功能不全者应注意休息,甚则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

(3)饮食不宜过饱,忌烟酒,限制盐的摄入量。

什么是房室管畸形?

房室管畸形曾称为心内膜垫缺损,第1孔型缺损,房室共道,或原发孔缺损。它是第1隔与心内膜垫发育不全造成的一系列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病变是房室环上、下方心房和心室间隔组织部分缺失,且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瓣畸形。房室管畸形不多见,在各类心房间隔缺损病例中仅占5%。

(1)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胚胎期心内膜垫发育不全,未能与第1隔完全融合,出生后第1孔持续未闭。缺损呈半月形,下缘为房室瓣瓣环,上缘为第1隔下缘,冠窦开口位于缺损的后上方,二尖瓣和三尖瓣瓣叶无异常,心室间隔完整。此型甚为少见。

(2)部分型房室共道:除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外,二尖瓣六瓣叶中央部位缺裂。裂口长度不一,从瓣叶游离缘小的缺裂到整个瓣叶全长分裂。裂口边缘瓣叶组织卷缩,并有腱索附着。多数患者三尖瓣瓣叶无裂缺,瓣叶基部附着于心室间隔,两侧心室腔间无通道。二尖瓣大瓣叶缺裂产生关闭不全,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反流入左心房,再经第1孔型心房间隔缺损进入右心房。此型缺损在房室管畸形中最为常见。

(3)完全型房室共道:此型缺损比较少见,病变复杂,形态变异亦较多。

心房间隔下部第1孔型缺损与心室间隔膜部缺损相连接,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均异常,可分裂为数片小瓣叶左、右房室环互相沟通,二尖瓣和三尖瓣瓣叶均缺裂,正常的二尖瓣和三尖瓣被共同房室环的前瓣叶和后瓣叶所替代。

二尖瓣前瓣叶和三尖瓣隔瓣叶可部分或完全分裂成为两个组成部分,亦可融合成为整片的共同前瓣叶。前一种情况最为多见,前瓣叶裂口边缘通过许多细短的腱索将二尖瓣及三尖瓣附着于心室间隔上缘的两侧;极少数病例共同前瓣叶裂缺边缘通过腱索附着于右心室异常的乳头肌而不附着于心室间隔上缘。此外,二尖瓣前瓣叶与三尖瓣隔瓣叶亦可无裂缺且互相融合成为共同前瓣叶,瓣叶与心室间隔及心室壁之间没有腱索,悬浮在心室间隔缺损的上方。

这种情况也较多见。

小儿可置换心脏瓣膜吗?

首先,小儿患瓣膜疾病是可以置换心脏瓣膜的。但是应全面分析疾病的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对患儿最有利的方案去实施为宜。

对小儿瓣膜性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整形修复,只有当瓣膜损坏已无法修复时才考虑做瓣膜置换手术。

小儿若需置换瓣膜,大多选用机械瓣膜。小儿一般在7~8岁以后才能置换人工心脏瓣膜。

小儿置换心脏瓣膜后随之产生的最大问题是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人工瓣膜的有效口径不够大,到时候还需重新置换。同时,终身抗凝也将带来许多不便,如易遗漏服用抗凝药。

现在国内外都在研究选用同种生物瓣膜。这种瓣膜寿命长,使用方便,且不用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对小儿尤为适用。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注意什么?

(1)经常自测脉搏:如果测到脉搏是整齐的,但又低于医生告知的起搏器频率,说明起搏器可能有故障,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2)不能做磁共振等检查:对于有些理疗,如微波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等,也要特别小心,因为电磁波或磁场会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心脏的跳动。遇到上述情况,应告诉医生自己已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提醒医生注意。

(3)家中使用微波炉、电磁灶时,要离它们远些。

(4)在拨打或接听手机时,大多数起搏器会受到一些干扰,所以使用手机要尽量避开起搏器,如起搏器装在左胸,那么应当用右耳接听电话,不要将手机放在衣服左上侧的口袋里。

(5)如果在操作电器时,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有心慌、头晕、眼前发黑等感觉,应该马上脱离这样的环境,及时找心脏专科医生咨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