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凶禽猛兽的风采
9197900000009

第9章 空中战记——天空凶猛动物(4)

和大熊猫一样,哈佩雕也是极其珍贵的濒临灭绝的动物。随着热带雨林不断遭到破坏,哈佩雕栖息和狩猎的地盘逐渐缩小,再加上严重的非法偷猎行为,哈佩雕濒临灭绝。因此,在中美洲,各个哈佩雕产地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的国家为它们划定自然保护区,有的为它们建立专项的保护基金,有的在科学方面展开对它们的人工繁育。为了保护这一珍稀鸟类,中美洲的巴拿马更是把哈佩雕定为国鸟来加以保护。

秘书鸟——蛇鹫

中文名;蛇鹫

英文名;secretary bird

分布:非洲

蛇鹫的巢通常筑在灌木或乔木顶部,巢大而扁平,直径约有2米,用杂草编制而成,因为有稠密的树叶掩盖,所以不易被发现。在繁殖季节,雌鸟每窝产卵2~3个,卵为白色,椭圆形。孵化期约45天,由雌鸟孵化。雏鸟出世后要在巢内待80~98天。在这段日子里,亲鸟十分忙碌,外出带回昆虫、鼠类等食物喂养。大约3个月后,幼鸟长大,开始独立生活。

蛇鹫栖息于开旷草地上。以小型兽类、鸟类、昆虫,特别是蛇类为食。虽然它不喜欢飞行,有时却能凌空大翻跟头,一面翻滚,一面把一小撮泥土抛向空中,然后双足落地。蛇鹫的这种奇怪动作可能是一种游戏,或者是在发展和熟练它们未来的应变能力,也许是在闪避它所扑击而没有抓到的毒蛇。

当蛇鹫发现蛇时,先是慢慢潜近或静待猎物近身,然后,头后的羽冠像扇子般展开,紧张地在蛇的周围转动和跳跃,虎视眈眈地寻找进攻的机会。蛇见到来者不善,也不甘示弱,常伸高头颈,射出凶煞目光,伸出长舌,想来个“先发制人”。可是聪明的蛇鹫,总是灵活地闪开蛇的正面反扑,及时绕到它的背后,使蛇找不到攻击目标,无心恋战。它正要俯身逃窜时,蛇鹫便猛扑过去,用强有力的脚狠击蛇的头部,然后马上跳离,再找合适机会给蛇以迎头痛击,直到蛇头击碎为止,然后慢慢吞食。如果遇到大蛇,它会把蛇抓住起飞,然后从空中摔下,这样反复几次,蛇就被摔死了。此时,它再把大蛇扯成一段一段吞进肚子里。

蛇鹫的头上长着两只有神的大眼睛,一张锐利的钩状嘴巴和一对长长的、展开时宽度达200多厘米的翅膀。它的身躯较短,下面有一双光秃秃的长腿,身后边还拖着两根很长的尾羽,长相确实非常奇特。由于蛇鹫的特殊形象,学术界对它在分类上的归属,一度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有人根据它的一双灵巧而有力的长腿颇像鹤类,把它与鹤归于一类;又有人根据它锐利的钩嘴和利爪颇似猛禽,将它归入鹰隼一类。最后,还是根据它那古怪的相貌、凶猛的特性,把它单独列为猛禽中的一类。

蛇鹫为大型猛禽,体形似鹤,分布于从非洲塞内加尔、索马里到南非好望角一带。它的体长为125~150厘米,体高100厘米,体重2.3~4.27千克,在猛禽中可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蛇鹫的头和颈部披有长凤冠,嘴似隼嘴,而无蜡膜,但嘴与眼间具裸皮。腿细长适于捕蛇,前三趾短而强,微有蹼相连,后趾很小。尾羽的中央尾羽很小细长,其他逐渐变短。体羽为淡灰色,腰和腿部为黑色。它的头部、颈部裸露,呈粉红色至鲜红色。颈部有稀疏羽冠和匙状羽。体羽主要为褐黑色。在鸟类世界里,蛇鹫是特别出名的,因为它从名字到形象都十分奇特。

蛇鹫的头后长着一排长长的羽冠,每一根都像国外古代的秘书们常用的羽毛笔,因而得名“秘书鸟”。也有人叫它“书记鸟”,因为它的一根根冠羽,使人联想起古时候外国那些耳朵后面夹着鹅毛管笔的书记官。

贴树皮——夜鹰

中文名:夜鹰

英文名;nightjar

别称:贴树皮,蚊母鸟

分布区域:遍布我国东部,自东北至海南岛,西抵甘肃、西藏等地。

许多种食虫鸟类都是栖落在树枝间或地面上觅食昆虫的,比如各种山雀、各种柳莺、啄木鸟、鹂等,而有一些鸟类如燕子、雨燕、夜鹰等习惯在空中捕食昆虫。燕子、雨燕它们终日在空中飞舞,忙于捕虫,动作轻盈而敏捷,所以人们有“轻如飞燕”的说法。而提起夜鹰,就有一些神秘色彩了,因为它不像大多数鸟类那样白天活动,而总是在黄昏到来之际飞上天空。

夜鹰并不是夜间活动的鹰,它与鹰并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与歌喉婉转的“夜莺”也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夜鹰的叫声非常奇特,黄昏过后的山林中常可以听到“啾啾啾……”一连串急促的叫声,听起来好像是在打机关枪,这就是夜鹰在一展歌喉了。

夜鹰非常适于夜间生活,视力和听觉都非常好,有时夜间蹲在路上,一双大眼睛闪闪发亮,很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正是这双大眼,使它可以清楚地看到夜间飞舞的昆虫。它浑身的羽毛又松又软,飞行起来无声无息,双翅缓慢地鼓动,不时地回转盘旋,好像漂浮在夜空中一样,难怪北方有些地方把它叫做“鬼鸟”。有时,夜鹰为了追捕昆虫,还会突然曲曲折折地环绕着飞行,样子并不比轻盈的飞燕逊色。

夜鹰的嘴张开后特别大,而且很宽阔。飞翔时嘴巴大大地张开,像是凌空挥舞的昆虫网,捕捉飞行中的昆虫。它宽大的嘴角边缘还长有长长的硬须,这更增大了“昆虫网”的拦截面积。夜鹰的巨嘴非常适于捕食夜间活动的大型蛾类,有时黄昏归巢的小型柳莺也会晕头晕脑地撞入“网”中。其次就是各种各样的甲虫。蚊一类的小昆虫也能给夜鹰打打牙祭,有人就曾在一只夜鹰的胃中剖捡出500多只蚊子。很早以前,一些欧洲人还不能理解夜鹰大嘴的功能,他们常发现夜鹰在夜间出没于羊圈中,于是大嘴、羊圈、羊奶就被联系起来,认为夜鹰是趁夜间偷吮羊奶,所以把它称作“吮羊奶鸟”。其实不过是羊圈的气味招引蚊虫,又引来夜鹰而已。

夜鹰晚上频繁出没,白天却极少活动,时常一动不动地趴在树干的水平枝上,身体紧贴在树干上。由于它的羽色以棕灰褐色为主,杂有密集的黑纹,远远看去像一块树皮,所以老乡们就叫它“贴树皮”。夜鹰也常一动不动地趴在地面的枯枝落叶间,即使是近在咫尺,也让人难以看出。所以常有些夜鹰无端地被踩死在地上。

翱翔万里——苍鹰

中文名:苍鹰

英文名:Goshawk

别称:鹰、牙鹰、黄鹰、鹞鹰、元鹰

分布区域:北美洲、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

苍鹰是强壮的中型猛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鸟类。其体长47~60厘米,体重0.65~1.1千克。虹膜金黄色,嘴黑色,嘴基呈铅蓝灰色,蜡膜为黄绿色,脚和趾为黄色或黄绿色,跗跖的前面被有大型的盾状鳞片,爪为黑褐色。上体深苍灰色,后颈杂有白色细纹,下体为污白色,颏部、喉部和前颈具有黑褐色的细纵纹,胸部、腹部满布暗灰褐色的纤细横斑,方形尾羽略长,上有4条黑色的横带,眉纹灰白色。尾下覆羽为白色。飞行时两翼宽阔而较长,翼下白色而密布黑褐色横带。翱翔时通常呈直线飞行,两翅平伸,或微伸向上,有时也缓慢扇动两翅,进行鼓翼飞行。

苍鹰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主要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大多为旅鸟,迁徙时间春季在3~4月,秋季在10~11月。苍鹰大多繁殖于北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往南到非洲北部、伊朗和印度的西南部,在印度、缅甸、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越冬。

苍鹰是森林中肉食性猛禽,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也见于山地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小块林内。它视觉敏锐,善于飞翔,白天活动,性甚机警,亦善隐藏。通常单独活动,叫声尖锐洪亮。在空中翱翔时两翅水平伸直,或稍稍向上抬起,偶尔亦伴随着两翅的扇动。苍鹰多隐蔽在森林中树枝间窥伺猎物,除迁徙期间外,很少在空中翱翔。由于苍鹰飞行快而灵活,能利用短圆的翅膀和长的尾羽来调节速度和改变方向,在林中或上或下,或高或低穿行于树丛间,并能加快飞行速度在树林中追捕猎物。有时也在林缘开阔地上空飞行或沿直线滑翔,窥视地面动物活动,一旦发现森林中的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中小型鸟类的猎物,则迅速俯冲,呈直线追击,用利爪抓捕猎获物。它的体重虽然比中型猛禽要轻1/5左右,但速度要快3倍以上,伸出爪子打击猎物时的速度为每秒钟22.5米。所以捕食的特点是猛、准、狠、快,具有较大的杀伤力。凡是力所能及的动物,它都要猛扑上去,一只脚上的利爪刺穿对方的胸部,另一只脚上的利爪剖开其腹部,先吃掉鲜嫩的心、肝、肺等内脏,再将鲜血淋漓的尸体带回栖息的树上进行撕裂啄食。

苍鹰于每年的4月下旬迁到东北地区,开始择偶。它的活动范围较广,但活动隐蔽。如果我们见到苍鹰在天空成对翻飞,相互追逐,并不断鸣叫,表明此时配对已完成。它们常常选择在林密僻静处较高的树上筑巢,并常利用旧巢,用新鲜桦树、糠椴及山榆和枝叶及少量羽毛修巢。雌鹰产卵后仍会修巢。等到雏鹰出壳后,修巢速度随雏鸟增长而加快。雏鹰主要由雌鹰来喂养,雄鹰担任警戒任务。

刚出壳的雏鸟身被白色绒羽。眼睛能睁开,虹膜灰褐色。嘴铅灰色,卵齿长棱形,白色,爪是灰白色的。十几天后,就能够长出初级飞羽。1个月后,即可以站在枝头,或自由飞翔。

长嘴怪——杓鹬

中文名;杓鹬

英文名:Far Eastern Curlew

别名:红背大勺鹬、红腰勺鹬、彰鸡

分布区域:北半球的温带近北极的内陆地区

杓鹬属行鸟亚目,鹬科,是体型较大的海岸鸟,全球大约有8种。它们的长喙有些像镰刀,喙尖向下弯曲。杓鹬的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呈灰色或者褐色,有的有斑纹。它们在北半球的温带近北极的内陆地区繁殖。一到迁徙季节,会飞往遥远的南方。迁徙的时候,它们一般在干燥的空地上空飞行,以寻找昆虫和种子充饥。到了冬季,它们会选择海岸边和沼泽地栖息,寻觅蠕虫和小蟹。

欧亚杓鹬是欧洲最大的海岸鸟,栖息在英国到亚洲中部地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海岸鸟,体长边喙加在一起,可以达到60厘米。

毛腿杓鹬繁殖于阿拉斯加的山区中。冬天则迁徙到南太平洋的岛屿上去过冬,全程9650公里。

由于产地不同,杓鹬的体型也不同。

产于亚洲东部的杓鹬体型较小,大约只有30厘米长。产于北美西部的长喙杓鹬,它的喙有20厘米长。中杓鹬是分布最广的一种,体长40厘米。美洲产的东杓鹬是杓鹬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超过60厘米。

爱斯基摩杓鹬现在已成为全世界最珍稀的鸟类之一。有些生物学家认为,实际上它已经绝种。很久以前,这种杓鹬在北美北极圈里大量繁殖,冬天迁徙到南美彭巴斯草原去过冬。到了19世纪,由于遭到猎人的大量捕杀,其数量锐减。

妖鹰——渡鸦

中文名:渡鸦

英文名:Raven

别称:老鸹、渡鸟、胖头鸟

分布区域;全球范围都有分布

渡鸦是鸟中的智者、天才,这完全在于它们有发达的大脑。曾经有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测试渡鸦的洞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果在被测试的5只渡鸦中有4只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任务。渡鸦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除了环境的声音,还会模仿人类说话。它们发出的声音有几十种之多,不同的声音有着不同的功能,如发现敌情时的发布警报等等。

渡鸦的智慧在获取食物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们会在某一个地方藏起食物,待日独自享用。隐藏食物是许多动物都有的行为,并不稀奇,然而,渡鸦发现同类在藏食物时,会很用心地记下藏匿的地点,然后,趁物主不注意时偷走食物据为己有。这种偷食现象在渡鸦群中非常普遍。它们在偷食前会选择离食物源很远的地方来藏匿,而且还会摆“迷魂阵”,迷惑那些躲在一旁的偷窥者。

年轻的渡鸦对家庭和集体十分热爱。它们懂得团结的力量,具有很高的群体意识,在捕获食物时,它们总是成群出没,抢得到便抢,偷得到便偷,狼、北极狐等都是它们捕猎的对象。成群的渡鸦可以和鹰一争高下,将鹰打得狼狈而逃。

传统的看法认为,渡鸦是不祥之物,它会带来厄运和死亡,再加上它如夜一般黑的羽毛和聒噪的啼声,更招来人们的厌恶。渡鸦当然没有引领死神的能力,但它的狡黠有时令驱赶它的人无可奈何。

渡鸦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其毫不挑剔的习性以及巧取豪夺的生活方式,使得它们家族“鸟”丁兴旺。在一些地方,渡鸦大量繁殖生存,甚至泛滥成灾。它们毁坏庄稼、伤害牲畜,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在想方设法驱赶为害的渡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