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凶禽猛兽的风采
9197900000019

第19章 爬行霸王——爬行类凶猛动物(4)

五步蛇生活在海拔100~14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海拔300~800米的山谷溪涧附近,偶尔也进入山区村宅,出没于厨房与卧室之中,与森林息息相关。炎热天气,尖吻蝮进入山谷溪流边的岩石,草丛,树根下的阴凉处渡夏,冬天在向阳山坡的石缝及土洞中越冬。五步蛇喜食鼠类、鸟类、蛙类、蟾蜍和蜥蜴,尤以捕食鼠类的频率最高。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

根据长年调查资料显示,由尖吻蝮的咬击所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中国大陆地区确实是较为常见的。这一方面是由于该蛇种个体较大,性格凶猛,毒牙较长,咬伤的情形较为严重,一方面也由于该蛇属于排毒量较大的蛇种。台湾方面就有专门对抗尖吻蝮毒素的有效血清。

尖吻蝮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贮量最多。根据各省产区历年收购尖吻蝮蛇干的数量及重点产区抽样调查,我国目前尚有野生状态尖吻蝮一千条。蛇园人工饲养的约一万条。

绿衣杀手——竹叶青

中文名:竹叶青蛇

英文名;Medoggreenpit-viper

别称:竹叶青、青竹蛇、青竹标、刁竹青、焦尾巴

分布区域: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在西部,向北可达北纬33°

竹叶青蛇通身绿色,腹面稍浅或呈草黄色,眼睛、尾背和尾尖焦红色。体侧常有一条由红白各半的或白色的背鳞缀成的纵线。头较大,呈三角形,眼与鼻孔之间有颊窝,尾较短,具缠绕性,头背都是小鳞片,鼻鳞与第一上唇鳞被鳞沟完全分开;躯干中段背鳞19~21行;腹鳞150~178;尾下鳞54~80对。

竹叶青发现于海拔150~2000米的山区溪边草丛中、灌木上、岩壁或石上、竹林中,路边枯枝上或田埂草丛中。多于阴雨天活动,在傍晚和夜间最为活跃。以蛙、蝌蚪、蜥蜴、鸟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竹叶青可以说是中国的特产,但世界上同样也分布着各种各样的竹叶青亚种,白唇竹叶青、福建竹叶青、台湾竹叶青、扁鼻竹叶青、墨脱竹叶青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岛亚种竹叶青、哈氏竹叶青、坎布里竹叶青、大眼竹叶青则分布在泰国和中南半岛。

较常见的竹叶青为白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蛇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其顶部为青绿色,瞳孔垂直,呈红色,颈部明显,体背为草绿色,有时有黑斑纹,且两黑斑纹之间有小白点,最外侧的背鳞中央为白色,自颈部以后连接起开形成一条白色纵线,有的在白色纵线之下伴有一条红色纵线。有的有双条白线,再加红线。亦有少数个体为全绿色。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白唇竹叶青栖息于山区阴湿溪边,杂草灌木丛和竹林中,由于绿的体色和善于缠绕的尾巴,很适应树上生活,它们常吊挂或攀绕在溪边的树枝或竹枝上,体色与栖息环境均为绿色,极不容易被发现。有时也盘踞在石头上,头朝着溪流,若受惊扰就缓缓向水中游去。昼夜均活动,夜间更为频繁。

竹叶青蛇的食欲较强,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后吞食。嘴可随食物的大小而变化,遇到较大食物时,下颌缩短变宽,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竹叶青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吞食小鸟竹叶青蛇则从头顶开始,这样,鸟喙弯向鸟颈,不会刺伤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与食物大小有关,小白鼠5~6分钟即可吞食,较大的鸟则需要15~18分钟。

竹叶青蛇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有些在吞的同时就开始消化,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竹叶青蛇的消化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竹叶青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蛇的消化液,人的胆汁也属这种消化液。

虽然有强大的消化系统,但竹叶青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经过5~6天才能消化完毕,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50小时。如果吃得多,消化时间还要长些。竹叶青蛇的消化速度与外界温度有关,在5℃气温下,消化完全停止,到15℃时消化仍然很慢,消化过程长达6天左右,在25℃时,消化才加快进行。

竹叶青产生的毒素是血循毒。血循毒的种类多,成分复杂。以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为主,竹叶青蛇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火热毒症状,故称“火毒”。竹叶青咬人时的排毒量小,其毒性以出血性改变为主,如能及时救治,中毒者很少死亡。

蚁族之王——白蚁

中文名:白蚁

英文名;BLACK MAMBA

别称:虫尉,大水蚁

分布区域:白蚁遍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45°之间。

白蚁亦称虫尉,属节足动物门,昆虫纲,等翅目,类似蚂蚁营社会性生活,其社会阶级为蚁后、蚁王、兵蚁、工蚁。白蚁与蚂蚁虽一般同称为蚁,但在分类地位上,白蚁属于较低级的半变态昆虫,蚂蚁则属于较高级的全变态昆虫。

根据化石判断,白蚁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虫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二叠纪。白蚁的形态特征与蚂蚁有明显的不同。白蚁体软而小,通常长而圆,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头前口式或下口式,能自由活动。触角念珠状,腹基粗壮,前后翅等长;蚂蚁触角膝状,腹基瘦细,前翅大于后翅。

白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白蚁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群体组织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继续生存。全世界已知2000多种。中国除澳白蚁科尚未发现外,其余4科均有,共达30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

白蚁生活习性独特,营巢居的群体生活,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和复杂的组织分工,各品级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白蚁是多形态昆虫,一般每个家族可分为两大类型:生殖型和非生殖型。生殖型又称繁殖蚁,分原始繁殖蚁和补充繁殖蚁两类。原始繁殖蚁是长白蚁翅型有翅成虫(或称成虫第一型),每巢内每年出现许多长翅型的繁殖蚁,在一定时期,分群飞出巢外进行交配时,翅始脱落。在较低级的木白蚁和散白蚁巢中,往往有不离巢的有翅成虫,但体色淡,翅脱落时并不整齐,其中有性机能者称为拟成虫。补充繁殖蚁有两类:短翅型(或称成虫第二型)和无翅型(或称成虫第三型)。此种现象在较高级的白蚁科昆虫的巢中比较少见。

非生殖型不能繁殖后代,形态也与生殖型不同,完全无翅。包括若蚁、工蚁、兵蚁三大类。若蚁指从白蚁卵孵出后至3龄分化为工蚁或兵蚁之前的所有幼蚁。有些种类缺少工蚁,由若蚁代行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