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消化疾病营养问答
9196700000020

第20章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目前主张采用阶段性营养支持:先静脉营养,后肠外与肠内营养并用,最后是肠内营养。无论是静脉营养还是口服治疗,每日能量必须足够,热量根据病人的年龄、身高和体重计算。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比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

(1)在急性胰腺炎禁食期间,若5~7天内未见好转,就需要进行静脉营养。若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碱缺乏或某些脏器功能受损,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性腹水、氮质血症等情况时,应及早静脉营养。这样可以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使其处于完全“休息”

状态,减少肠胰反射活动,减少或抑制肠道激素的释放,减少吸收的营养物质对胰腺的直接刺激作用。

(2)由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人有胰岛素抵抗现象,所以在提供足够热量和氮时,应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维持血糖和尿糖在允许范围内。在静脉营养时,应防止过多输入葡萄糖,以免产生过多的CO2而加重代谢紊乱,可以用脂肪乳来补充热量。国内有人观察到,血TG值正常的胰腺炎病人,每日输注占总热卡40%~50%的脂肪乳剂均能耐受,并且主张持续、缓慢静脉滴入,有利于机体利用。有相当数量的重症胰腺炎(27%)不能耐受以糖和大量胰岛素的营养配方。专家认为,以脂肪为基础的营养支持患者,每日至少需要80U胰岛素。对于有高脂血症的急性胰腺炎病人,静脉予以脂肪应慎重,可用葡萄糖取代相应脂肪提供的热卡,或试验性输入脂肪并监测血中三酰甘油的浓度。

(3)蛋白质按1.0~1.5g/kg的量予以补充,占总热量的15%~20%。在有肝功能障碍时,输入的氮源应有所选择,如肝功能异常时,则应加入支链氨基酸,以防止昏迷,减少肌肉分解;肾功能异常时,应输入高热卡、低氮为主,氮源中注意给予必需氨基酸,少输入非必需氨基酸。

(4)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静脉营养支持无疑是有益处的,但对于严重负氮平衡的患者,其预后未见明显改善。在进行静脉营养的病人,导管引起的败血症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肠内营养

(1)在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功能未恢复前,静脉营养起了极其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但若长期从静脉维持营养,将会由于输入营养成分不够全面而营养不足。发病1~2周后,由于高代谢与急性炎症造成的消耗,也会出现负氮平衡。同时肠内无营养物质将导致肠黏膜屏障的损害,出现肠道细菌的易位,当前认为这是重症胰腺炎并发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患者病情相对稳定,肠功能恢复后应争取早进行肠内营养。为防止肠黏膜屏障的损害,经肠营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2)一般在治疗7~10天病情稳定时,开始试行经肠营养较为合适。建立经肠营养时应逐渐减少静脉的入量,并逐渐增加经肠营养的入量,更重要的是,在正式建立经肠营养前可在肠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及葡萄糖,使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经肠营养液的浓度、剂量、速度应缓慢地增加,直至患者适应。静脉营养过渡到经肠营养一般需要2周时间。若坏死性胰腺炎已经进行过手术并作空肠造瘘,则通常在腹腔炎症稳定和胃肠功能恢复后,进行经肠营养支持。经肠营养除了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氮源外,还可减少胰液的分泌,让胰腺仍处于相对“休息”阶段,一般选用短肽或氨基酸型低脂肪的要素饮食,每天提供总热量可达8368~12552kJ。在经肠营养要素饮食中,根据病情稳定情况可逐步过渡到全蛋白质营养液或多聚体固定配方。若患者能适应全蛋白质配方膳食,则为今后逐步过渡到口服自然膳食打下基础。一般需要1个月左右时间,过早进入自然膳食,往往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通常当患者能适应全蛋白营养液后,体重多能维持或有所增加,伤口能愈合。

什么是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胰腺局部的、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炎症,导致外分泌和内分泌胰腺组织逐渐被纤维瘢痕替代而引起的疾病。当存留的正常组织少于10%时,病人可能产生外分泌不足(消化不良)或内分泌失调(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胆道系统疾病 胆石症、胆道蛔虫、炎症长期存在,使胰管、胆管或胆总管的开口处狭窄或梗阻,胰小管破裂,损伤胰腺组织,引起炎症。

慢性酒精中毒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细胞毒作用导致胰腺实质进行性损害和纤维化,胰液黏稠及蛋白质沉淀可引起胰管引流不畅和结石形成。

急性胰腺炎和外伤后 特别是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和严重创伤造成胰腺不可逆的损害,形成胰腺囊肿及胰腺慢性炎症,影响胰腺分泌功能。

重度营养不良 热带地区重度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胰腺广泛的萎缩及纤维化,胰腺腺泡细胞内仅含有少量酶原颗粒。

其他原因 胰腺分裂症、遗传性胰腺炎、高钙血症造成胰管结石,激活胰酶而引起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营养代谢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75%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丧失,主要原因有:

进食后疼痛加重,所以病人自动限制食物摄入。

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丧失90%后,有消化酶分泌不足或不能排泄至十二指肠内,导致脂肪泻。大便中出现多量未消化的肌肉纤维,因而脂肪和蛋白质均大量丢失。

约60%的病人有糖耐量异常,50%的病人有糖尿病,有的糖尿病会伴发一定程度的消化不良。

慢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如何进行?

伴有明显感染症状时 先行肠外营养(PN)治疗,以抑制胰腺外分泌,保证胰腺能得到休息。

感染控制后 可逐步试行鼻饲插管,管道最好进入空肠后,再行肠内营养支持。在进行经肠营养之初,应逐步增加入量和营养液的浓度,营养液中应选择低脂肪型肠内营养制剂。

有外科手术指征者 术前行肠外营养(PN),做术前准备。

术中除针对慢性胰腺炎的病灶做相应的外科手术处理外,应同时做远端空肠造口,远离胰腺,以便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症状缓解,病情稳定且可耐受者 逐步过渡到口服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少渣饮食。

胰腺癌可产生哪些营养问题?

胰腺癌可产生的营养问题包括:营养素摄入和吸收障碍、体重降低、低蛋白血症、贫血、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水肿、腹水。血清锌降低、血清铜升高(梗阻性黄疸的胰腺癌病人)。

胰腺癌的营养支持如何进行?

术前营养支持

(1)若梗阻性黄疸较重,则应首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减轻黄疸。

(2)有时可将引流的胆汁再经鼻饲管滴入胃肠道,以恢复肠道消化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在减轻黄疸的基础上,可通过鼻胃肠管滴注低脂肪型肠内营养制剂,其浓度和滴入速度应逐步增加。

(4)监测氮平衡,以了解患者对肠内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术中营养支持

(1)空肠造口。

(2)术后营养支持。

(3)早期行肠外营养(PN)支持。

(4)术后4~7天开始肠内营养,经空肠造口滴注低脂肪型肠内营养制剂。

(5)密切监测病人腹部体征及病人的感觉,以防营养液反流至胃,发生相应的并发症。

(6)滴注的营养液浓度及速度应逐步增加。

(7)及时观察病人肠道对营养液的吸收能力,预防空肠造口滴注营养后小肠发生坏死。

(8)若能耐受自然食物,每日可分6餐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流食或少渣半流食。

术后化疗和放疗时的营养支持

(1)以肠内营养为主。

(2)适当加用止吐药以减少呕吐反应。

(3)若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严重腹泻、便血等,则应适当加用肠外营养。

胰腺手术对机体有何影响?

胰腺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因为如果发生胰瘘,具有消化能力的胰液进入腹腔或血液,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壶腹部肿瘤、胰腺炎等需要进行胰腺部分切除,胰腺切除后对人体代谢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胰液减少 如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胰液减少、胰酶分泌不足,使供给的热能物质消化不良,以致从粪便中丢失。而氨基酸、钙、镁和脂溶性维生素等也吸收不良,所以需给予胰酶制剂。有些病人脂肪吸收未能恢复正常,此时饮食中要控制脂肪摄入量。

胰岛功能不足 残存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不足,导致继发性糖尿病。在手术后需要适当控制单糖的摄入,并使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比例在60%以内。

胰腺手术后应采用哪些营养措施?

较大的胰十二指肠手术或重症胰腺炎时,为了防止手术可能发生的胃、十二指肠潴留、胰瘘、胰梗阻、假性囊肿和脓肿等并发症,满足长期营养支持的需要,术中常规行空肠造口,插管,作为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通路。术后1~2天内患者需要完全肠外营养,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均可用。肠道蠕动恢复后,可由空肠造口输注要素饮食,要素饮食对于胰腺没有刺激,不会增加胰液分泌量。

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有助于肠黏膜上皮的功能维护。

手术后早期进无脂流质可进米汤、果汁、菜汁、藕粉、蛋白水等。以后可进低脂半流质,每日5~6餐,烹调方法宜采用汆、清蒸、烩、煮等。

禁止食用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肉、福建肉松、花生米、芝麻、核桃、油酥点心等。宜进食鱼、鸡蛋白、虾仁、鸡肉、豆腐、豆浆、新鲜蔬菜及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