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强劲的商业对手中,他们之所以强劲,是因为他们能够遵循或固守某些商业理念。这些商业理念使他们变得强大,甚至使他们超越了我们。这些商业理念也许我们都很熟悉,但我们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向强劲的对手学习某些商业理念,能够使这些理念在我们心中得到强化,进而我们才能超越对手。
诚信待人:事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对于商人来说,只有诚信待人,才能做大生意;只有诚信待人,其事业才能长盛不衰。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必是一个恪守诚信的人。学习对手的诚信,不是学习一种个人修养,用以包装自己,而是学习一种可以直接为自身带来财富的本领,用来探求以正当方式获取金钱的源泉。
“老实人总是吃亏。”“要做生意,就不能太老实了。”这些看法,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其实,诚信才是商界所普遍推崇的东西,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是靠诚信赢得信誉,生意才越做越红火的。
美国妇女凯瑟琳·克拉克开了一家面包公司。开业之初,她就公开宣布,自己公司经营原则只有一条:“以诚取信。”为此,她规定自己生产的面包如超过3天不得出卖,凡是超过3天卖不出去的面包,由公司收回销毁。
有一年秋天,加州发生了水灾,粮食紧缺,面包一度脱销,许多人因买不到面包而挨饿。尽管如此,凯瑟琳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照样派人将超过3天的面包从各个销售点收回来。
有一次,运货员从几家偏远的商店收回了一批过期面包,在途中被一些饥民截住,他们提出要购买车上的面包。运货员碍于公司的规定,说什么也不答应,这引起了饥民的一致抗议。
几个敏感的记者闻讯,纷纷前来探究缘由。运货员无可奈何地说:“不是我们不通情理,不愿意卖给你们,但我们公司有严格规定,严禁在任何情况下将过期面包卖出去。如果明知故犯,将被开除出公司,我们也不能违反规定砸自己的饭碗呀!”
饥民一阵骚动,忽然有人说:“我们拿了面包,会主动把钱留下,非常时期,强买算不得什么大事?”于是,大家一涌而上,将车上的面包强买一空。记者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几天后,凯瑟琳面包公司信守许诺,宁可将过期面包收回,也不违反原则的新闻见诸报端,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引起了无数人的称道。他们诚实无欺的公司原则,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当经济转入正轨,生活恢复平静之后,各面包公司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凯瑟琳经营的面包公司因为信誉好,大家十分信赖,营业额直线上升,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销量增加了5倍多,令其他公司望尘莫及。
业务量扩大了,凯瑟琳的经营宗旨却始终不变,在经销商和消费者中间享有的信誉长久不衰,光是这一点,就带来了滚滚财源。经过10年的努力,凯瑟琳的家庭小面包公司一跃而成为现代化的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由最初的2万美元增加到400万美元,凯瑟琳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婆。
堪萨斯州一家濒临倒闭的面包店经理,苦苦思索不得经营要领,但他看了凯瑟琳面包店的新闻之后,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诚实守信不正是自己面包店所缺少的吗?前任经理只求数量,不求产品质量的做法,不仅使公司失去了一大批老客户,同时也阻断了新的客户来源,从而造成公司今天举步维艰的局面。
于是,他当机立断,严把质量关,对员工着重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极力抓住公司目前的客户,并用公司在这些客户中的信誉,不断拓展业务,吸引新客户。
他的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挽救了即将破产的公司,而且使公司扭亏为盈,蒸蒸日上。
当然,恪守诚信可能会使我们失掉某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一旦具备了诚信这种品质,树立了值得信赖的形象,我们就会在商海中如鱼得水,从而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技术自立:留住企业发展的根本
创业者常常因资金不足而苦恼,但有人却告诉我们,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成功。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是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靠技术自立,留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1987年,任正非凭2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2年后,他倾其所有投入到数字交换机的自主研发上,从此华为走上了一条充满风险的,靠技术自立,发展民族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
世界上任何电信公司不是发展,就是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华为也是这样,没有退路,要生存,就得发展。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任正非认为,要使华为日后让人能看得上眼,就得持续地、大规模地集中有限的财力打歼灭战,立足于科研开发,坚持技术领先,争取做到占领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同行抗衡。
也正是在巨大压力的驱使下,任正非在绝大多数员工没有住房的情况下,不惜每年投入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的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在别人不理解的目光中,任正非不为所动。
1995年,华为的产值超过10亿元,直接生产人员不足200人,而研究开发人员却达500人,针对这个比例,任正非这样分析:如果减去这500人,对近一二年的企业效益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但一二年之后怎么办?这就是有的企业红火一阵子之后就没影子了的原因。虽然华为公司一直受资金不足的困扰,但任正非坚持科研倾斜政策,每年投入8000多万乃至上亿元的研究经费,这没有决心和意志是不行的。
任正非还知道,在通信这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产业中,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稍一放松,就会落后,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他也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公司长远发展。任正非在公司内部建立了员工培训制度,每位员工每年有7%的时间在接受培训,年轻人被一批一批地派往美国、日本、欧洲去考察学习,又一批批地走上企业领导的岗位。
任正非坚持向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十多所著名大学提供奖学金、贷学金或特殊津贴,给优秀毕业生的推荐者以伯乐奖;每年为100名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举办科技夏令营,为他们提供从事实际科研工作,接触生产实践的条件和机会。1996年,公司拿出了3000万元,逐步在各院校设立教育和研究基金,加大对重点学科研究的资助。华为公司因此建立了长久的人才供应渠道。
在人才争夺激烈的深圳,在人才大量流往国外的今天,任正非用超人的智慧与胆识,留住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留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与财富。
通过大规模的集中有限的财力打歼灭战,华为终于使部分产品达到先进水平,更令人欣慰的是,它后劲很足,不断有新技术突破,新产品问世,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科技英才做后盾。
华为在技术上达到的先进水平,已为国内外所承认。欧洲、日本、美国等一些与华为接触过的著名公司一致认为华为领导着中国通讯行业的技术潮流,不可低估。华为已向一些国外公司转让了好几种芯片的版权,如向西门子公司转让了7号信令技术。1996年6月,华为公司一个技术访美代表团,在美国受到了AT&T贝尔实验室的热情接待,AT&T热忱希望双方未来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这也证明了华为在通讯行业的地位。
华为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蓬勃发展,1995年公司交换机装备网150万线,1996年达300万线,无线通讯、智能设备和SDH光传输系统也开始大批量装备我国通讯网。
海外市场也有良好发展,华为参加了Telecon95日内瓦展览、1996年的莫斯科展览,在国际上树立了L&C08通讯网络平台的形象。在国家的帮助下,华为在东欧、中亚、西非和东南亚等地区积极地开拓市场。
人才和技术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留住人才,靠技术自立,企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打破陈规:走最适合自己走的路
在商界,死守教条,按部就班,不懂创新,不敢越位半步的企业永远也成不了大气候,而那些敢于打破陈规的企业往往能率先走上成功之路。雅伦公司就是这种勇于摆脱束缚,寻求自由发展的成功典型。
中外合资扬州雅伦玩具公司,是由扬州振华玩具厂与香港雅伦洋行合资兴建的。合资章程中规定,产品100%由外商负责销售。看起来,这种合作方式对中方是有利的,谁都知道在市场竞争中,销售是最大的难题。但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发现,外商相当精明,所有订单由他们接,生产任务由他们下,价格由他们定,完全由他们操纵生产与经营。大部分业务只能保本,有的甚至还亏损。合资初期,年产值仅500多万,利润更是微乎其微。
1990年,公司决策者多次与外方协商,要求掌握产品的经营权。1992年,他们摆脱了完全由外方控制的局面,同时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公司可以跨过一切中间环节,直接与国外客户打交道。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自营出口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了解国际玩具市场的行情,并可取得较高的利润率。许多企业都为争得自营出口权而不懈地努力。但雅伦玩具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情况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公司领导人经过冷静的思索,得出了如下的认识:
自营出口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是件好事,但由于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致使这种有效的外销渠道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原因是,由于公司人才少,对国际市场的操作规则不太熟悉,常中一些不法奸商的圈套,曾被多次索赔;即使与诚实的外商打交道,也存在双方不协调而导致互不满意的状况;再则,自营出口看起来利润大,但垫付的资金也大,对于一个资金并不充裕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果断决策:为顺应外贸体制改革的要求,决定以外贸代理制作为公司出口营销主渠道。与自营出口相比,虽然多了一道中间环节,从理论上讲,企业赢利水平有所下降,但它具有以下好处:与外贸长期合作风险小,结汇快;另外贸公司专业人才多,与外商联系面广,信息量大,接到的订单多且业务量大;再有,外贸公司熟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不会出现缺乏知识或因盲目性而上当吃亏的现象。由此看来,外贸代理渠道更适合雅伦玩具公司的实际情况。
自1994年起,雅伦玩具公司决定,采用外贸口岸公司作为外销主渠道。为了适应这种渠道的要求,公司苦练内功。从抓质量开始。1993年雅伦玩具在江苏省玩具行业首先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论证,《国际经贸信息报》海外版作了专题报道。消息刊出后,国内口岸公司纷纷来电,询问有关情况,并要求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使公司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赢得了大量国内公司的青睐,国内外的代理商亦从无到有,由少到多。1996年雅伦玩具的外贸出口额达到9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由自营出口转为外贸代理,虽然产品价格不如自营出口高,但公司为了确保效益与出口额同步增长,从内部挖潜,强化管理,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降低成本,压缩非生产人员的数量,精简机构,形成一支高效精干的员工队伍,经过数年的锤炼,公司呈现出一派生机,效益不断上升。
可以这么说,在众多的、可供选择的营销渠道中,没有哪条渠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每一种渠道都有它的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们没法说哪一条渠道最好,我们只能说哪一条渠道比较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应该选择哪条渠道。
雅伦玩具公司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条条框框出发。在有了自营出口权之后,发现它并不适合于本企业,就立即调头转向,仍改用外贸口岸公司作为主要渠道。乍看起来,这是一种倒退,实质上却是一种更高水平上的对内外环境的适应。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哪一条路最适合自己就走哪条路,那些死守教条的企业必输无疑。
精打细算:把钱花到刀刃上
沃尔玛之所以是沃尔玛,与它独到的企业理念是分不开的。
要想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很难!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沃尔玛会尽量绕过中间商而直接和生产商打交道。要想进入沃尔玛就要接受严格认真的资质考核,还要详细地提供企业和产品的情况。
这时候,沃尔玛会拼命地压低供应商的进货价格,直到对方接受为止,否则只能放弃进入这个“零售业帝国”。如果供应商向沃尔玛的采购员行贿,那么他就别想和沃尔玛有下一次的接触了。供应商的“痛苦”换来的是沃尔玛超低的经营成本。
可以说,沃尔玛对所有的员工都很“抠”,高层也不例外。沃尔玛的CEO开的只是一辆大众公司的甲壳虫,为了省钱,出差时他还跟别人合住过一个客房。
对员工也同样如此。在沃尔玛办公大厅随处可见“打17909,长话可省钱”的提示;在沃尔玛采集样品的窗口,赫然写着“标签不可做他用”的提醒;在沃尔玛商铺如大卖场的办公楼里,员工不止一次地被告知,出去开会记住把公司发的笔带回来,因为笔是要以旧换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