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现代抗衰老方略
9196000000031

第31章 医学模式与慢性疾病防治(2)

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资源的紧张、竞争的激烈、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身心都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与疲倦,使人们更易发生精神性、心理性疾病,因此,疾病谱、病因谱、死因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现代社会又使人们对生命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人们不仅要求长寿,也要求更高的生命与生活质量。人类抗拒死亡,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医疗费用平均一半花在死亡之前的一年中,而这一年医疗费用的一半又花在了临终前1周生命的维持上;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使用不当由此可窥一斑。顽强的抗拒死亡,易使人们疏离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导致人的生存价值出现困惑和混乱;人生目标迷茫,对未来产生极大的精神恐惧并处于无尽的焦虑与孤独之中……显然,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医学模式的变革也就势在必行。因此,1977年,美国曼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的文章,批判了生物医学模式,提出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观点很快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并为许多专家所支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要点是:

第一,从医学的本质来说,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健康主要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决定的。那么,医学研究的对象,就不再是简单的人体,而是社会的人。

第二,从医学认识论来说,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生理健康或器官健全,更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康,健康是一种积极状态,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有责任。早在恩格尔之前,WHO签署的章程序言中健康的定义即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适应状态。”

第三,从医学主体来说,医生既是生物医学家,也是医学心理学家和医学社会学家。医生必须据有超脱的情感,冷静的医学科学态度,面对健康、疾病、死亡,特别是面对某些不治之病,医生更应集科学、冷酷、挚爱之心于一体。

第四,从医学方法论来说,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不仅是人们在身体上恢复健康,也要在心理上、社会上改造和完善人,而且除害灭病,保障健康决定于社会环境的改善,政府要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承担责任,要组织动员家庭、社区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

现代医学模式则基于它的医学人性化,即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机体,而是人。人是一个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在宇宙大系统中,人又是要素,参与到家庭、社会、自然等系统之中。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整体并不一定就等于各部分相加。因此,可分性方法和还原论方法,在现代医学模式中被限制在它的特定范围之内。这就是说,现代医学模式,是对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辩证否定,但不是完全扬弃。换而言之,生物医学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具有其有效性,而且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基础。于是,出现了综合生物、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这就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医学科学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尚未根本转变。在医学科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懂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医学)的不懂人文社会科学,懂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懂医学;教医学的教师只教医学,教人文社会科学的只教人文社会科学,仍然割裂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依然未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在医学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它在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和医学科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恩格尔所指出的:“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医学模式应当转变、正在转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所承认和接受,“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已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理念所取代,理论界对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实践中,医学模式目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因为它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现代医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医学能够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反而言之,医学不能干的是什么?医学不应该干的又是什么?现代医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

第三节“三位一体”防治慢性疾病

有学者认为,凡为医学工作者,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天文、地理指自然环境中种种影响因素及其变化,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事”则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其涉及甚为广泛,大至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域性习俗风尚等;次则涉及病者的政治经济地位、个人经历和处境遭遇等;小则人与人情事宜、文化修养、勇怯动静等个体有关因素。

因此,医家必须从环境变化对人的功能影响和人的功能活动与环境的适应,以及心身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去分析认识个体功能状态和不同病症的病因病理。站在“医学本质是人”的高度,“以人为本”的“和谐医疗”原则,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施对疾病的研究、探讨、预防、诊治等医学实践活动。时至今日,这种观点还是一个指南,一个奋斗目标,一个美好的理想。当然,也有一些医学家在效法这一观点,精心地实施“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活动,但为数不多。

一、“一元论”诊治原则的误区

一元论

释义: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延伸:医学上的“一元论”。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将疾病的多种现象以一个主要诊断来概括。换而言之,就是导致疾病一切现象的根源只有一个最根本原因。一切疾病现象的根源都是由机体的某一个结构发生了不良变化所致,只有使这个结构转变为健康的状态疾病就会治愈。

“一元论”的核心原则是:越简洁,则越好。它主张的是:一个解释现象的理论,应用尽可能最少的原理,只有这样的理论,才是最理想,最有说服力,并且是最优美、最“牛”的理论。在生物医学模式的理论中,使人们误认为在任何疾病中总有一个关键性的“扳机”在操纵着整个疾病过程;找到这个“扳机”便可以找到或清除“扳机”的办法来治疗(治愈)疾病。在医学中我们则称“一元论”诊治原则。

“一元论”具有哲学基础,动机很理想,想法也很美妙,化复杂为简单,在很多病例上取得了成功,特别是生物因素致病的疾病诊治上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在医学的信息交流,诊疗的规范,标准化的建立,对比性的研究等方面功不可没。因此“一元论”诊治原则,在近200年的医学实践过程中一直是至高无上的诊治原则。

在此值得指出的是,“一元论”诊治原则在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普遍适用所有疾病,并非绝对正确。在新的“疾病谱”面前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时还会弄巧成拙。

现代老年慢性疾病为多因素致病,且与心身因素关系密切。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结肠炎、肥胖病、支气管哮喘、斑秃、变应性湿疹、抑郁症、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与此同时,有些社会行为因素与疾病也有相关性。如吸烟、酗酒、药物依赖、吸毒、赌博、淫乱等。若我们始终坚持“一元论”诊治原则对上述疾病进行诊治的话,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会使医学走向非人性化的错误道路上去;就会背离现代医学模式的医疗原则。

二、“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提出

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医学体系前景提出了新的观点。他指出: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鉴于医学研究的是人,是人的动态生命活动和疾病规律,并非一种完全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静态研究的纯自然科学。故医学应当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科学、技术、经验三者的结合。以自然科学精神和方法为特长的西医,往往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缺失;以人文科学精神和方法为特长的中医,往往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所不足;这就导致了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本身都是不完美的医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疾病用西医治疗效果好,有的疾病用中医治疗效果好,有的疾病用中医与西医共同治疗效果好。因此,用传统医学中医,用现代医学西医、用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三种医学体系同时并举,取长补短,来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

用人文科学为主的传统中医进行养生保健“治未病”,堵住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的“源头”;用自然科学为主的现代预防医学对老年慢性疾病进行流行病学预防与控制;用现代精细化学工业制造出来的“化学魔弹”和传统的纯天然动植物精华“天然药物”,用传统的诊治措施与现代高、精、尖的诊疗手段相结合的这种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控制、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用三种医学体系,科学、全面、有机结合的策略来防治老年性慢性疾病。即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现代医学预防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医学全面应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三级防控战胜疾病,对抗衰老延年益寿。这就是“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全部内涵。

现代医学,是以研究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复杂的生命为对象,探求人体在正常和异常状态下的表现及规律的医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

因此,“三位一体”防治老年慢性疾病的实施必须采用现代医学模式,要融入“和谐医学”思想,要“以人为本”。要明确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以“治未病”为核心,要大规模开展健康进社区的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实施《现代中医体质养生》,保持和增进人类健康,积极预防疾病发生,当预防失败则加以治疗,并最终使患者康复,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因为人类不仅仅是“带病延年”,更重要的是要健康长寿。所以,医师的主要工作场所将不再是医院的办公室,不再是坐在医院诊疗室等待患者来找他看病,不再是“机器修理工”;而是要深入到社区,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医师和患者双方诚信合作,共同保卫健康,战胜疾病,在诊疗过程中使医患彼此都能真正享受到“快乐医疗”。届时,医师的办公总部将是在社区医疗保健中心。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社区医疗模式就是现代医疗模式指导下的创新措施。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个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学模式终将呈现在国人面前。应该相信,中华儿女,已掌握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种医学体系。对中医养生保健,现代医学预防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三种医学融为一体的操作已胜券在握。

我们应该坚信,聪明智慧的炎黄子孙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高境界的“现代医学模式”来!因为在这个现代文明的大千世界里,惟有中华民族的子孙掌握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种医学体系来共同战胜疾病。

目前,从掌握“三种医学体系”这一层面上看,现在任何发达文明国家都还没有掌握这“三种医学体系”,也不具备这个条件,更不可与中国相比拟。换而言之,未来最高境界的现代医学模式必将诞生在中华大地上。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凝聚力;有“和谐医学”以及博大恢宏的民族精神,在漫长岁月中,繁衍生息,几千年不衰,生生不息,创造出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

同时还有《黄帝内经》这生命活水源头;所以,中华文明,中华医学体系必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