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武威通志·凉州卷
9195300000039

第39章 文化(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城乡中药店多系人单底薄的夫妻店、父子店、叔侄店、兄弟店,家长即是掌柜,大权独揽,无所谓建帐核算。规模较大的药店,如广顺堂、同济成、福寿堂、新兴长等,店主(股东)不直接经营,他们雇请代理人经营业务。

西药引进武威,约在光绪二十年(1894)左右,由英国传教士卜存仁设药房,每逢“礼拜”,对患者施药。民国初年(1911),由山西省临汾县大夫柏桂茂在城内王府街开设广济医院,设有药房,以诊代药,后因资金不足,货源阻塞,于1919年关闭。民国9年(1920),由韩廷荣接办广济医院,以诊代药。民国24年(1935),孙运清改广济医院为孙氏诊所。民国27年(1938),由薛仁勇于王府街开设福音医院。民国36年(1947)福音医院改为友华药房。迁址东大街专署西侧。1949年,武威城内西药房有8家。到1955年,武威县中西药店为66家,其中中药店56家,西药店10家。1956年,对私营中西药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西药铺实行了公私合营,全部转为国营企业。到1989年,武威市医药系统有三级批发部两个,四级批发部两个,医疗零售门市部6个。经营中西药品及医疗器械达2711种,其中中药527个品种、西药802种、中成药328种、各种医疗器械978种、兽药76个品种,年销售额1740万元。

近年来,医药市场放开,私营药店再度迅速发展起来,到2006年,全市中西药经营药店达523家,其中批发业17家。医药生产企业发展到10家,先后有甘肃普安制药有限公司(原甘肃药物碱厂)、甘肃泰康制药有限公司(原武威制药厂)、武威医药有限公司、武威绿洲中药饮片公司、武威天慈堂中药饮片公司等一批中西药加工企业建成投产。

八、中药资源

凉州区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园。据《凉州异物志》载:琥珀、甘松出凉州。《隋书》记载,隋炀帝西巡,武威太守樊子盖献青木香,以避瘴气。《唐书·地理志》载,武威的芎穹(川芎)就是向皇帝进贡的贡品。

为了开发和保护中药资源,武威市(县)贯彻国务院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定发表规划》的决定,根据《中药资源普查总结验收标准》(试行)精神,于1985年3月至1986年10月,由市卫生局、农牧局、市医药公司组成药源普查小组,对全市中药资源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近两年时间,行程1000余公里,走遍33个乡、5个镇,基本查清了武威市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查清中药资源85个品种,其中动物药品5种,植物药品79种,矿物药品1种。这些药物野生的53种,家养家种的32种,分40个科、77个属。通过普查,辨清了大蓟与小蓟、车前子与马鞭草、鸡冠花子与青葙子、马齿苋与大蓟的区别;查清了茵陈与其它相似蒿属植物的区别、木贼与问荆的区别。试种成功知母、贝母、射干、桔梗、黄岑、杏叶沙参、羌活、连壳、锦灯笼10个品种。近年来,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药材品种有红黄芪、当归、甘草、柴胡、板蓝根及其他药材,到2006年,其中红芪种植面积达2672亩,当归2151亩,甘草2688亩,其它药材1489亩。

第八节体育

一、机构

秦汉至唐,月氏、匈奴、羌、鲜卑、回纥等少数民族先后繁衍生息于河西地区,他们擅长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充满狩猎、游牧生活气息,具有少数民族体育特色。汉武帝开创河西四郡,带来中原大地武功,拳术、刀、剑、弓、斧等流行于民间。东汉名医华陀所创“五禽戏”及以后出现的“八段锦”等健身操也流传河西走廊。凉州城乡古今逢年过节,喜闹“社火”,项目有跑旱船、耍狮子、打熊、舞龙、打腰鼓、踩高跷、舞剑弄棒,深受群众喜爱。

晚清和民国初年,武威书院、学堂和中小学校均设体操课。20世纪30至40年代,现代体育活动逐渐兴起。从民国30年(1941)到民国37年(1948),每年10月10日(民国时期国庆节)和4月4日(儿童节),举行两次规模较大的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包括田径、球类、团体操、垒罗汉、打哑铃、童子军战地救护表演等。

中华人民共和建国初期,体育工作由共青团武威县委管理。1953年,归政府文教科领导。1957年,始设武威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85年,改称武威市体育运动委员会。1996年撤销合并到文化局,合称为武威市文化体育局。2001年改称为凉州区文化体育局。

二、社会体育

1950年开始,县城党政企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由工会、共青团具体组织,在本单位经常开展篮球、乒乓球、工间操等业余体育活动。1974年开始,每年冬季举行一次“环城杯”赛跑,参加单位和人数逐年增多,有时多达1000多人。

1980年,成立武威地方体育分会。同年,成立田径、篮球、手球、乒乓球、排球、足球、棒(垒)球、武术、棋类、射击10个协会。1986年,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

1989年是职工体育开展最活跃的一年,市体委举办了有23个单位211名职工参加的健美韵律操比赛,第四届“长寿杯”中国象棋赛、职工广播体操比赛。是年,全市厂矿、企业单位共举办运动会163次,参赛运动员达5641人次。

近年来,每年都举行城区职工篮球赛,而且比赛紧张,激烈,常常吸引着上万人次观众的观看。农村体育运动,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运动会在10次以上,参赛的运动队有240支,参赛运动员6120人次,各类运动员3000多人。全区企事业单位及学校职工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数约占职工总数的30%。大约有1000多人坚持在广场进行剑术、太极拳、健身操体育锻炼,参加象棋活动的人数很多遍及城乡各个角落。

三、竞技体育

民国29年(1941)10月10日,武威首次举行全区联合田径运动会,至1948年,每年一次(历时3天)。同时每年4月4日儿童节,武威县举办小学生运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武威地、市(县)体委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共青团、工会配合下,多次举办运动会及单项体育竞赛活动。1956年,全省排球运动会在北门外新建体育场举行,武威县代表队获第三名。

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武威县体委主办田径运动会(北门外体育场),会期7天,参赛运动员400人左右。1971年,地区体委举办全区第四届体育运动会,武威县代表队获得个人第一名14人、第二名12人、第三名16人。团体总分名列前茅。

1975年5月,地区体委主办田径运动会,有9个县级单位参加。武威县青年组、少年组均获第一名。同年,地区举行少年排球选拔赛,有5个县级单位参加。武威县男子组、女子组均得冠军。同年,地区举行少年儿童乒乓球选拔赛,有9个县级单位参加,武威县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1980年,武威地、县体委联合举办城区职工篮球赛,历时20天(业余时间),有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等18个男、女代表队参加。1981年5月,地区体委举办田径运动会,有7个县级单位参加,武威县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县体委先后举办春节象棋“友谊赛”、田径运动会、中学生足球选拔赛、女子手球选拔赛,参加运动员1670余人次,达到二级运动员30人、三级运动员30人、少年运动员15人。同年10月,县体委主办城区职工篮球赛,有男、女代表队28个,参加运动员400人左右。

1989年,武威市有等级裁判员209人,其中国家级裁判员1人,一级裁判员20人,二级裁判别员140人,三级判员48人。全市等级运动员83人,其中一级3人,二级42人,三级19人,少年级19人。

从1990年到2006年,每年都举行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并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有关赛事,其中1991年5月23日到6月1日组队集训参加省八运会在天水承办的少年乒乓球比赛,代表队一行8人参加,获团体第七名;9月全省第八届运动会在兰州举行。凉州区女子垒球队一行17人参加在临夏州承办的比赛中,获第三名。1993年7月8日到10日全国甲级男子篮球队应缴来凉州区献技,参赛队4个,有八一队、公安前卫队、北京军区队、济南军区队。2001年,组织举行了全区初中学生田径比赛,15所学校的15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举办了全区小学生“健康奔向二十一世纪”象征性长跑活动,城区18所中小学的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活动。2006年,成功举办了全区“华都杯”农民篮球邀请赛,城镇职工中国象棋比赛,全区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凉州区第六届“天马杯”越野赛等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是全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赛面最广、运动员最多的一次体育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