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五千年中外名人之谜全集(中国卷)
9195100000037

第37章 运筹帷幄、铁马金戈——谋臣勇将之谜(13)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多数人认为,洪秀全是自杀身亡。李秀成是后期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洪秀全去世时,他在天京主持天京保卫战,对天王府的情况当有较确切的了解。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洪秀全之死:“天王(洪秀全)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洪仁玕是后期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被清军捕获后曾写下《洪仁玕自述》,其后半部分中说:“天王之自杀,更令全局混乱。”太平天国的对手、湘军首领曾国藩在同年六月二十三日(7月26日)的奏稿中说:“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同年七月初七日又奏称:“有伪宫婢者,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尸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生前,经年不见臣僚,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而城里群贼,城外官兵,宣传已遍,十余日始行宣布。”根据上述资料,大多史家认为洪秀全系“服毒自杀”。郭廷以说洪秀全之死,“以服毒说为近真”;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指出,洪秀全自杀是“事实”;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根据《李秀成自述》内容,认为洪秀全“四月十九日(天历,即1864年6月1日)服毒逝世”。但当时的学者对洪秀全自杀说,也有一定程度的怀疑。

六十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达一百多年的《湘乡曾八本堂·李秀成亲供手迹》正式影印发行,其中明确记述洪秀全是病死的:“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天历)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也。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天王之病,因食咁露病起,又不肯食药方,故而死也。”有学者指出,这一记述当是可靠的,因为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是经曾国藩篡改过的。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七月初七日条中说:“中堂(指曾国藩)嘱余看李秀成供,改定咨送军机处,傍晚始毕。”曾国藩把李秀成供稿呈送军机处时曾说:“李秀成之供词,文理不甚通适,而情事真确,仅钞送军机处,以备查考。”由此可知,曾国藩所出示的李秀成供稿,是被“改定”过的。由于他在此前的两份奏稿中,都谈及洪秀全自杀之事,所以把李秀成供词中洪秀全病死“改定”为自杀,当在情理之中。《洪仁玕自述》的后半部分中说洪秀全自杀,恐非洪仁玕本意,因为后半部分是由外人译出,原稿已失。外人在翻译时受《李秀成自述》刊刻本影响,是极有可能的。值得注意的是,《洪仁玕自述》前半部分,是出自洪仁玕供词原稿,其中有“至今年四月十九(天历),我主老天王卧病二旬升天”。此说应较可信。幼天王洪福瑱(洪天贵)在“自述”中说:“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二十四日(天历)众臣子扶我登极。”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五月初六日条记:“闻探报禀称,逆首洪秀全已于四月二十八日病死(彼中之四月二十日)。”自从《李自成亲供手迹》发行后,大多数学者都确信洪秀全是病死的。

林则徐为何临终前大呼“星斗南”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注意了解和研究外国,主张睁眼看世界,将英国人慕瑞所著《地理大全》,部分翻译整理成《四洲志》。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病逝广东普宁县驿馆,赐谥“文忠”,敕建专祠谕祭。

林则徐原患有疝气病。1839年3月10日至1840年10月3日,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资格在广东禁烟,史称鸦片战争“林则徐主政期”。就在这段时期内,他的病又犯了。广东大商人伍浩官对此极为关切,建议林则徐看西医,并推荐了“新豆栏”医局的英国医生伯驾。此时与“英夷”或战或和,林则徐正全力外交,这等紧要关头,却要请“英夷”看病,大为不妥。但病情不断加重,林则徐没别的办法。

不久,林则徐通过伍浩官转给伯驾一封信,请求“开具治疝处方”。林则徐以为中西医大概差不多,开个方子,照方抓药即可。伯驾用中文客气地回信,并附上一份解剖图,建议病人绑扎疝气带。这下可难了,林则徐不愿以朝廷钦差大臣的身份赴西医诊所。

恰好有个同样患有疝气病且已绑扎疝气带的病人被林则徐发现,林便派他前往诊所,求讨一副同样的疝气带。伯驾拒绝,告诉前来的病人,疝气带只能由医生亲自给病人绑扎。林则徐思虑再三,又遣一位患疝气的病人前去就诊。伯驾给病人绑扎了疝气带,病人顿觉舒适。

一天,一个自称“林则徐兄弟”的人来到诊所,说他的身材与钦差大人一模一样:“凡吾适合之托带,必然适合吾兄。”面对如此独出心裁的就诊,伯驾不得不破例。他在病历本上郑重写道:“病例6565号。病症:疝气。病人:林则徐,钦差大臣。”

林则徐终于绑扎了疝气带,并再次派人前去伯驾诊所,这一次是致谢:“疝气带好极了”。

1850年,鸦片战争后第十个年头,民族英雄林则徐因病退职,回到家乡福州。不久,发生了“乌石山教案”。

原来,福建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山叫乌石山,庙名神光寺。那年的6月26日,两个英国人,一个传教士,一个医生,租住了乌石山上神光寺中的一间破房子。林则徐闻讯大怒,立刻联络福州士绅,上书巡抚徐继畲,要求把这两个英国人赶出去。

据说,林则徐这样做是经过调查的,他说(译文):“洋鬼子……每日辎重入城,络绎不绝。他们带来的箱子,有的8个人才能抬起来,有的16个人才能抬起来,这是城里每个人都看见的,并明确指出里面装的是大炮等军械,于是民心更加惊惶。”

徐继畲闻讯首先惊恐起来,亲赴乌石山开箱验查,发现“皆系玻璃器物及日用铜锡器皿”,因其中一个是医生,大概也有疝气带之类的医疗用具。徐继畲对林则徐说:既然两个英国人不是间谍,对我华夏没什么威胁,是否请他们搬出神光寺,这事就这么算了,不必闹大。

林则徐不同意,一定要“强行驱逐”,于是策动士绅,接连上奏,一旬三章,义正词严,弹劾徐继畲。说徐氏“外张夷焰,内沮民心”,“是何肺腑!”终于把皇帝的爱国情怀也勾出来,痛斥徐继畲“似此抑民奉夷,尚复成何事体!”尽管徐继畲以外交手段妥善解决此事,但仍被罢官,还戴上了“卖国者”的帽子。直到我国1985年出版的《林则徐年谱》,仍以徐氏为“主张对外妥协”的“投降派”。

1841年5月,昏庸、刚愎的道光皇帝为讨好英帝国主义,将在广东查禁鸦片立有首功的林则徐罢去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职务,调往浙江军营“戴罪立功”。一个月之后,林则徐又被道光皇帝一道谕旨发配新疆伊犁充军。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初冬,65岁的林则徐被朝廷重新起用为钦差大臣,他带着儿子林聪彝和亲信幕僚刘存仁,离开了家乡福建,星夜兼程,直奔广西。当一行人路经广东普宁时,林则徐突然发病,且病情越来越重,不省人事了。

林聪彝急得一时手足无措,幸亏刘存仁老成持重,差人飞骑赶往潮州,请名医连夜为林则徐切脉诊病。林聪彝亲自为父亲煎药,日夜小心侍候在旁。

3天后,林则徐的病情果然有了起色,这天一早醒来,他感觉腹中饥饿。林聪彝遂叫人到厨房传饭。此时林聪彝觉得心中石头已经落地,不觉浑身酥软,支撑不住。于是把父亲身边的小厮唤过来叮嘱一番,也就回房和衣躺下休息。

片刻功夫,只见新来的厨子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鸡丝小米粥,这是林则徐平时最爱吃的食物。到了上房,那厨子也不进门,只是悄悄地呼小厮把粥递上前去。林则徐正斜倚在榻上养神,无意中睁眼扫了一眼那躬身退下的厨子。不由心中一惊:“好面熟啊”!一边想着,一边拨开碗中银匙呷了几口,觉得粥味有点异样,惊诧之际,一张浮胖的黄脸又浮现在眼前,他猛然想了起来:那不是我在广州查办鸦片时,行辕内雇用的厨子郑发么,自从自己获罪充军伊犁,他不是为洋人做饭去了,今天怎会到此?

待林则徐省悟过来,命人传唤郑发时,厨子早已不知去向了。林聪彝听到父亲房中一阵骚乱后,立即直奔上房探视。只见父亲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心里纳闷,可又不敢多问。当夜,林则徐腹泻不止,竟又卧床不起了。

到第4天,林则徐奄奄一息,命如游丝。这天傍晚,他躺在病榻上,伸出干枯的手紧紧握着儿子的手说:“聪儿,为父一生全力以赴,志在抗英御外……可恨壮志未酬,那班卖国贼仍在为非作歹,番鬼仍在我中华大地横行不法……为父死不瞑目啊……”突然,林则徐松开手,直起身子,指着前方大叫:“新豆栏,新……”话未说完就“咚”地一声倒了下来……

林聪彝见状,一头扑在父亲尸体上放声大哭,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父亲在弥留之际已经悟出了自己被害的原因:新豆栏(广州街名,是清代洋商聚集的地方)那伙发过鸦片财的洋商们,买通了厨子郑发,用巴豆这种十分厉害的泻药熬粥,下了毒手。

林则徐在“乌石山教案”发生半年后病死,死前大呼“星斗南”。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考证说,林则徐是福建人,“星斗南”三字,正是闽语“新豆栏”的对音。

弥留之际呼出“星斗南”三字,然后就死了。清人述及此事,满头雾水,不知“星斗南”何意,林则徐的暴死也成了百年来的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