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谁敢动中国的奶酪
9193100000006

第6章 中国军队:铸造钢铁长城(5)

在发展中贯彻国防需求,无疑关系到国防科技工业的调整改革方向和有关措施的选择,但贯彻的重点,应该是使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适应国防需求,使军需和民用“兼容”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思路进行了战略性的转变,卓有成效的“军转民”为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这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神来之笔。随着改革的深入,国防科技工业的调整改正向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在形成和确立充满活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发展道路上,“寓军于民”无疑是必须遵循的一条准则。但从国家的建设发展大局上看,无论是主战场的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还是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坚持“寓军于民”的原则,使其适应国防需求则更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和总体布局的科学指导思想,也是各行各业调整改革,特别是新建各项工程项目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由立项开始“寓人”国防功能,着重强调将“寓军于民”在规划、设计、论证阶段开始,并贯彻于发展过程的始终。把“寓军于民”贯穿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既是对筹划设计方案的全面落实,也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重要措施。

要以法规保障履行国防义务,以保证“寓军于民”在组织上、制度上、投入上的落实,使其不因有关情况和条件的变化而“朝令夕改”。

既然“寓军于民”关系国家发展大局,就不能“一个司令一个令”,“一个头头一个头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新世纪,必须建立健全有关“寓军于民”的法规制度,使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资保证得以充分兑现。如上所述,在经济发展中适应国防需求,虽然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但如没有必要的投入肯定是不行的。这项投入从何而来,如何监督检查,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制度化,并以国家机器予以强力保证。本届“两会”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如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寓军于民”的要求,特别是在诸多领域进行改革调整和重大项目即将上马的关键时刻,切实把“寓军于民”的要求贯彻进去,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无疑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21世纪中国的军事杀手锏

东南方向的新月形包围,其战略支撑点为西太平洋上的关岛和战时部署在其周围的重型航母战斗群。这二者以我们目前的武器系统均鞭长莫及,因而对我形成巨大威胁。为了尽早消除此一威胁,我们必须加速开发能够打击距离我国大陆海岸线3000公里左右任何目标的海空天立体作战武器系统。在这一武器系统中,天基、空基、海基和陆基武器有效集成,通过C41系统相互通联,构成一个强大的系统作战平台,将让任何潜在对手都不敢轻举妄动,包括美国在内。

组建数字化部队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中,美军为了使地面部队拥有更强大的作战能力,避免再次陷入“越战泥潭”,决定投入15亿美元,加速生产“陆地勇士”系统,即用信息技术构建的单兵作战系统,并先期装备投入阿富汗的特种部队。于是所谓“数字化士兵”在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中崭露头角。军事专家预测,数字化部队将驰骋21世纪战场。

信息“勇士”:数字化部队是怎样来的?

什么样的部队才能适应21世纪的战争呢?美国陆军在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未来战争的要求,提出了著名的“21世纪部队”计划,“用信息时代的方法创建信息时代的部队”。其核心是“横向技术一体化”,即在整个部队的各种武器平台之间插入“通用技术”。这种“通用技术”就是数字化技术,而“21世纪部队”将是以数字化技术武装起来的数字化部队。什么是数字化呢?通俗地讲,数字化就是将传统的声音、图像等模拟信息进行数字编码,转化为数字信息。例如传统的照相机是通过胶片感光来记录图像,存储在胶片上的图像是与原像十分相似的模拟信息。而新型数字相机则是将原始信息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形成一串二进制的数字序列,记录在数字相机的存储器内。这种数字序列能够方便地转存到计算机上进行编辑,需要时就可利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那什么是数字化部队呢?就是使用数字化技术和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与热兵器取代冷兵器不同的是,数字化并不否定机械化。它是机械化部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最初对数字化部队的认识就是从机械化部队开始装备全球定位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和单兵通信系统后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械化部队加装数字化设备,并采用相应的作战理论和编成后,就形成了数字化部队。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师的前身就是美国陆军第4机械化步兵师。其坦克、步兵战车、直升机、自行火炮等机械化平台成为数字化技术的载体。同时,数字化技术也提高了机械化部队的机动能力。例如M1A2主战坦克与M1A1坦克的行驶速度在设计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M1A2坦克加装了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等数字化装备,能够迅速选择最短的路线和最好的路况,因而到达同一个测试点,M1A2比M1A1可少走10%的路程、少用42%的时间。

谁与争锋:数字化部队发展展望

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数字化部队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自身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就像冷兵器时代出现的第一枝火枪一样雨天容易受潮,晴天容易走火,在装一枚弹药的时候可能已经身中10枝羽箭。但是具有远见和科学态度的军人应当看到,火枪即使有缺点,其优点却不可替代,数字化部队也一样。同传统的机械化部队相比,数字化部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指挥灵活。完善的数字化部队将拥有高度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使各个作战单元实现信息共享。在对阿富汗塔利班的空袭中,美军就动用了“联合部队空军指挥官态势感知系统”。该系统能把侦察卫星、民用遥感卫星、侦察飞机、电子侦察机、无人侦察机、预警飞机以及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等获取的情报信息进行综合,从而对战场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利用这套系统提供的信息,空袭成功率可达到80%。本·拉登“基地”组织的第二号人物就是被美国的无人机跟踪监视后遭导弹袭击毙命的。在未来战争中,指挥官可以通过观看整个战场的“实况转播”来作出决策。

协同密切。信息共享使各作战单元得到高度协调,使以往复杂的作战协同变得简单易行。借助网络,指挥官可以同时与下属各级部队进行联络,可以同时指挥分散在各个方向和各个地域内的作战部队,使其形成整体合力。由于各个作战单元均配备精确的定位系统,战斗人员还可以准确地了解己方及敌军的位置,从而提高协同的精确度并降低误伤率。

反应快捷。由于高技术武器具有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发现即摧毁”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铁律。谁能更快地发现敌人,谁就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生存下来。因为可以近实时地发现目标,数字化部队比传统部队反应更灵敏,行动更快捷。在1994年美陆军的“沙漠铁锤”演习中,数字化部队在3分钟内即可对目标瞄准开火,而非数字化部队至少耗时6分钟。在1997年11月的数字化师试验演习中,数字化部队总能快速机动到达有利位置,保持主动地位,而非数字化部队则行动迟缓,始终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打击高效。数字化技术可使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倍增”。在1994年美陆军的对抗演习中,数字化部队的战斗力是同级非数字化部队的3倍。1997年11月的数字化师试验演习则表明,数字化师已达到6个传统师的作战能力,而且战场伤亡比传统师要小。

保障有力。在海湾战争中,美军运往前线的4.1万多个供应物资的集装箱中,大约有2.8万个被迫开封,仅仅是因为不清楚里面装的是什么。于是美军率先提出了“聚集式后勤”,即“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地点,向联合部队提供适当数量、适当类型的装备、补给和人员”。而实现“聚集式后勤”的前提就是建立数字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向所有相关人员提供实时的“通用作战态势图”,使后勤人员了解总体资源的使用状况,及时针对各部队的物资消耗情况迅速调整保障计划(甚至将已在运输途中的各类物资转运到更急需的位置)。中国要想打赢21世纪的战争就必须组建自己的数字化部队。

未来:打“无人战争”

“无人战争”,听起来还的确让人感到陌生,但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武器系统无人化已演变成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地面:“有眼死神”设障

智能地雷犹如有眼的死神,他们一改传统地雷样式,无需坦克碾过其身才爆炸,能自动识别,主动攻击,并不知疲倦地防范着防守区域。它们不但长“眼睛”、有“耳朵”,而且“会判断”,能分清敌我,能实时地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布设和撤除,可准确地炸毁雷场内的各种敌对目标,包括士兵、坦克、装甲车,乃至于低空飞行的直升机。

陆地:“铁甲雄兵”驰骋

智能坦克无疑将是未来陆战舞台的大牌“明星”。同现代坦克相比,他们的威力将更大,能力将更强,用途将更多。它们不但能对陆作战、还将能对空作战,甚至经过特殊技术处理还可以对海作战,从而使“陆战之王”更显风采。

智能作战坦克可以顺利通过各种障碍物,能够识别目标的不同特征及威胁程度,可以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具有很强的火力和突击力。

智能侦察坦克装有核生化探测器、红外音响传感器、激光测距机等侦察器材,能在时速60公里的情况下识别道路、区分人员与天然地物,并能绕过障碍、探测地雷、绘制图形、分清敌我,攻击目标。

智能扫雷坦克可排除一次性触发地雷,也可远距离引爆感应地雷,成为开辟战场的高手。

空中:“敢死英雄”拼杀

智能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正在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等,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从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看,智能电子战飞机和智能作战飞机将是智能飞机发展的主攻方向。

智能电子战飞机是一种无需人驾驶而可自行完成侦察、干扰、电子对抗、反雷达等多种军事任务的飞机。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3种类型:一类为程控型,由计算机预编程序,自动导航;另一类是遥控型,由地面遥控导航;还有一类是程控与遥控相结合的复合型。

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委员会不久前发表了一份题为《新世纪展望21世纪的航空航天力量》的研究报告,指出“不久的将来,无人作战飞机将有可能成为21世纪空中作战的主导力量。”未来的无人作战飞机可执行最危险的,如压制敌防空力量等任务,其他主要任务还包括猎杀战术地地弹道导弹和拦截巡航导弹,远距离攻击高价值的固定目标,以及在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高速侦察等。

海上:“戏水蛟龙”攻击

无人潜水器最初为遥控型(ROV),主要用作执行打捞、探测任务。近年来,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攻击型无人潜水器。美国西康公司设计的新世纪海军无人潜水器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名为“西康”的水下无人潜水器长11米,重45吨,它携带的战术武器包括自备鱼雷和固定战斗部,这种战斗部在施行自杀性攻击时,可同体内剩余的燃料一起爆炸。“西康”可由辅助舰船送到作业海域,也可空投人海。此外,国外甚至还有人着手研究如何组建“智能舰队”,这种舰队不仅有作战、护卫舰只,还有用于指挥的旗舰,能执行现代海军执行的各种海上作战任务。

指挥:“高参”坐中军帐

C41系统可谓现代战场的“神经中枢”。随着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以会思考的计算机为核心,不仅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而且还可对数据进行鉴定,能提出敌人可能采取的对策和己方应采取的最佳对策的“智能C41系统”将登陆现代战场。其中,比较典型的要属美国正在研制的一种“感情”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个性”的“特质、智慧”,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帮助指挥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当指挥官的情绪反常,它还能提出一些经过严密推理和论证的理由说服指挥官,以纠正或修改、补充原决定。因此,它被誉为忠实、精明、冷静的“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