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上最伟大的犹太商道
9192700000018

第18章 犹太人的财富故事(2)

马克斯韦尔的“妙手回春”

1990年的选举,马克斯韦尔再次当选。他除了在每次议会会议上尽可能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外,就是经营他的公司了。工党政府没有为这位有才干的议员安排什么重要职务,1990年他出任议会膳食分管会主席,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有趣的插曲。

议会也像一支军队那样,要满足肚子的需要才能干得好。而英国议会的餐厅由于管理不善而连年亏损,难以为继。于是他们找到马克斯韦尔,把这个无足轻重的位置让给他,其中可能也有嘲弄马克斯韦尔的意思。但马克斯韦尔对此并不介意,像干其他工作一样,他满怀信心地上任了。

马克斯韦尔迅速地发现了议会餐厅在财务收支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并着手改革,他在餐厅职员全体大会上发表了第一个声明:“在我接管的第一年,我们不但要做到不赔,还要做到有盈余。”

他立即着手采取一些行政管理措施。餐厅的墙壁重新油漆成蓝、白和金色,解雇厨师领班,提高价格。尽管这招致了一些议员的抱怨,但饭菜质量却明显提高了。此外,他还宣布禁止工作人员收小费,作为补偿在供应的菜单上另收7.5%的服务费。另外他还取消了临时工,开始采用自动计时上班制,实行了更严格的采购制度以防贪污。

其结果是,原来每月3万英镑的亏损消失,到1992年可获利l万英镑。

萨奇兄弟的广告战

萨奇公司的老板萨奇兄弟有一句口头禅:“越大就越好。”萨奇广告公司虽然是白手起家,但公司从一开始就放眼国际市场,人们顺着萨奇公司大肆兼并同行的轨迹就可以看出他们运用“小鱼吃大鱼”的谋略。

1960年,萨奇兄弟在兼并同行对手方面初战告捷。1970年,他们更是一鸣惊人,居然买下康普顿广告股份公司英国分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这家公司在伦敦注册,论规模是萨奇公司的两倍,但还是被萨奇公司这条“小鱼”给吃掉了。于是萨奇兄弟得以在伦敦股市登记注册,进入股票市场,通过控制股权的形式掌握了较多的子公司,为公司日后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弟弟莫里斯又以此为起点,着手让伦敦金融界相信,做广告生意并不是哄人上当受骗的买卖。萨奇兄弟为改善广告业本身的形象颇费了一番工夫,因为英国公众对广告业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认为广告会造成物价上涨,并诱使人们对他们买不起也不需要的东西产生奢望。因此,70年代的工党政府曾威胁要对广告业征税。在广告业工作的人往往被视为不正经的人。金融界的一帮人士则认为这行当在经济上没有多大效益。

这些死脑袋瓜子是萨奇兄弟开展教育运动的主要目标。那时,投资者们还相信那一套关于广告公司的财产每晚都会下跌并且只出不进的老话,因而不想买广告公司的股票。于是,莫里斯·萨奇决心让投资者们明白,广告公司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稳定的机构,而决非是一帮靠不住的、不懂经商的自私自利之徒或几个野心勃勃的青年所建立起来的怪物。有鉴于此,兄弟两人退居幕后进行操纵,他们公开场合不以公司领导的身份而是以董事会成员的身份抛头露面。萨奇公司从前的合伙人李嘉士说:“莫里斯单枪匹马闯出一条新路,使那些寻找投资机会的人们从此对广告业刮目相看。”

继兼并康普顿的英国分公司后,萨奇兄弟又毫不留情地吃掉了英国好几家广告公司。1980年,公司购买加洛特投股公司,此举使公司在伦敦站稳了脚跟,成为英国最大的广告业集团。

驱使萨奇兄弟建立大型公司的动因并不仅仅来自他们对金钱和权力的渴求,虽然在兄弟俩的一些观点、言论中也可以找到某些金钱和权力的影子,但他们之所以想建立一个世界规模的广告公司还有其商业上的考虑。他们相信,未来是属于一小批像他们那样的大人物的。他们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市场拓展得太过缓慢。与此同时,现代化使得人们要同样的东西和以同样的方式生活,这个世界在文化上正变得越来越相似了。一个多国公司可以由于这种相似性而在世界范围内,或者至少在众多大的市场上,以同样的方式销售同样的产品。从而在那些规模稍次一点的竞争对手无法取胜的经济范围内获得成功。

无疑,这种论点对公认的市场正统观念是一个大胆的挑战。后者主张公司应研究每个市场的具体需求并相应地调整它们的产品经营方针。

萨奇公司之所以迅速发迹,就是由于兄弟俩敢于打破地区差别,不畏强敌,同心协作的结果。

1982年,在广告史上最大的一次合并中,萨奇公司出资5500万美元将纽约康普顿公司(当时该公司是世界第十大广告公司)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取得了该公司在许多个国家的经营权。通过此举,萨奇公司不仅首次打进美国广告界,而且为在全球扩张业务奠定了基础。

对于这家已有75年历史、资金雄厚但发展迟缓的康普顿广告公司,萨奇公司从伦敦委派了一个新的总经理,期望恢复其在市场上的声誉。在两年内,这家公司的利润率从7%提高到10%。为了稳固在美国的根基,萨奇公司又于第二年以1750万美元买下了两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获得了一大批善于创新的广告专业人才及设备。同年12月,萨奇公司出售了3100万美元新发行的美国储备股票。1986年,萨奇公司的股票竟上涨了18倍。

之后,萨奇公司又花了几个亿的投资兼并了几家各行业的公司,获得了大量的管理咨询调研人才、公关人才以及销售人才,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

小洛克菲勒的经商天赋

犹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很高的自我期望,渴盼成功,渴望超越其他民族。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最后总是会有所成就的”这句来自犹太经典的箴言,给予了犹太商人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驱使他们不断超越,走上致富之路。

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十大垄断财团之一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曾经垄断全美国石油行业,其中纽约州分公司就是闻名世界的美伊石油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主的垄断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曾高居美国十大财团之榜首。时至今日,洛克菲勒家族仍是对美国政治和经济生活有着深远影响的名门望族。

因父亲的原因,洛克菲勒很小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清晨4点钟,当夜气还很浓,天边没有一丝亮色的时候,他就得起床,到田里去帮母亲干活,有时还得挤牛奶。而这时的洛克菲勒也有了越来越强的经商意识,他把自己劳动的时间按父亲长工每小时0.37元计算,全部记到本子上,留着父亲回来再跟他赔偿。吃过早餐之后,洛克菲勒就去了学校。他所就读的是一所管理非常严格的私立中学。洛克菲勒在自己12岁那年干了一件常人想不到的事:他把父亲给他的零花钱凑整成50元钱,以7.5%的利息贷给了当地的农民。

后来洛克菲勒的父亲回来,“我贷了美元给附近的农民。”小洛克菲勒满脸骄傲地对他父亲说。

“噢?50块啊?”父亲惊讶了。

“利息7.5%,到了明年就能拿到3.75元的利息,另外我在马铃薯田里帮你的工,每小时0.37元,明天我把本子拿来给你看。其实,像这样出卖劳动力是很不划算的。”小洛克菲勒毫不理会父亲的惊讶,滔滔不绝地说着,一副精明商人的口气。

13个月来第一次回家的父亲,看着已经懂得贷款赚钱的12岁的儿子,不禁想起小洛克菲勒7岁时卖火鸡的事。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洛克菲勒在林子里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就跑到林子里,一等母鸡暂时离开窝巢,他就跑去抱走小火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