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世界货币大战
9192200000009

第9章 国际银行业:一个庞大的金融王朝(1)

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诞生

在17世纪前十年的后期,英格兰陷入金融灾难中。五十年间与法国或多或少的不断的战争,以及偶尔与荷兰的战争消耗了英国的力量。

1642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尽管对货币的控制不是导致革命的唯一原因,但是货币政策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在放贷者们的支持下,奥利弗·克伦威尔推翻了查尔斯国王,解散了议会,处死了国王。放贷者们同时也由此获得了巩固他们金融力量的权力。在接下去的50年里这些放贷者们将大不列颠带入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战争里。他们占据了伦敦中心城市的一平方英里的土地,建立金融城。这个半自治的地区仍然是当今世界上两个最显赫的金融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华尔街。金融城不在伦敦警察的管辖范围里,而是自己拥有2000人的私人武装。

在英格兰,与斯图尔特国王发生了冲突的放贷者与荷兰的改革者们联合了起来。在荷兰,放贷者们已经在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央行。他们支助荷兰的威廉在1688年推翻了斯图尔特王族。

事实上这也说明了真正的权力并不在英格兰君主的手中,他们不过是那些统治金融城放贷者的庇护者,为那些银行大家族所管制。尽管这些君主仍然是真正的君主,但他们是受金融城里那些人的操纵来维护其利益的。而这种特权是美国州长和总统都不可能有的。

因此,当法国政府官员会见放贷者们,请求他们贷款给他们以此来实现政治目的时,不能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一高昂的代价就是促成了一个政府批准的、由私人拥有的可以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的诞生。这个央行除了发行债务,别的什么都没有。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是世界上第一家私人拥有的、在发达国家中的中央银行。尽管之前有一些储蓄银行,比如出现在威尼斯(1361年)、阿姆斯特丹(1609年)和瑞典(1661年),瑞典在同年(1661年)首次发行了银行券。在英国,尽管它有一个欺人耳目的名字——英格兰银行,这样一般人认为它是政府部门的一部分,实际上并非如此。和其他私人公司一样,英格兰银行是以发行股票起家的。

这些发起者们的名字从来不会披露,理论上,他们应该筹集价值125万英镑的金币来买入银行股票。但是,英格兰银行只收到约75000英镑。

尽管如此,英格兰银行在1694年如期地开始经营了,他们开始进行贷款,这些贷款量是他们所拥有的存款的数倍,这些债券都是附有利息的。

作为交换,英国政治家们能够从新银行中获得他们所需的任何数量的贷款。这些债务是以英国人民的税收作为保障的。

所以,对英格兰银行的合法化就相当于对这些为私人获利的国家货币的假冒品进行合法化。不幸的是,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私人控制的央行,当地的放贷者们以英格兰银行为基本模板。

这些中央银行的力量使他们很快控制了一国的经济。这只是产生了一个富豪统治的阶层,这些银行家们很快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超级富豪阶层。这就像黑手党控制了军队。专制的危险是极端的。是的,我们需要一个中央货币机构——一个由政府所有和控制的机构,而不是由为了私人利润的银行家来控制。

对英格兰银行背后放贷者的提及,产生了王位背后权势的解释。

在1844年,本杰明·迪斯莱利,同样对这个权力进行了暗示,他写道:“这个世界被一些非凡的要人统治着,这些人是供那些不在这些幕后的人来想像的。”

1933年11月21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写个他的心腹的一封信里写到:“正如你我所知道的,事情的真实情况是,自从安德鲁·杰克逊以来,来自金融方面的力量已经控制了政府。”

政府发行债券来筹集所需资金,然后只有通过征税来偿还。但是,大约只有10%的债券是用央行发行的货币来购买的。政府使用这些货币。一旦储存起来,私人银行用这些新的存款来创造出是这些存款的数十倍的贷款。这就使得有多余的货币来购买其他90%的新债券,而不用吸干资本市场以及推动利率上升。

通过借入货币,比如出售新的债券,政府能够控制通货膨胀。

流通中的货币越多,那么你的货币价值也就越少。政治家们能够得到想要的任何数目的货币,而人民却要为通货膨胀买单,这使得人们的储蓄,固定工资和收入的购买力下降。一千个人当中也不会有一个能够说出事情的真相,因为它隐藏在欺人耳目的经济系统里。当我们完全能感受到通胀的效果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随着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这个国家很快淹没在货币中。全国的价格上涨了一倍。许多巨额贷款可以随意发放。

到1698年,仅仅4年后,政府债务已经从当初的125万英镑增长到1600万英镑。自然地,税收增加了,然后又一次上涨以此来支付债务。

在将英国的货币发行权紧紧抓住后,英国的经济开始像一个疯狂的过山车,经历着繁荣和衰退。

被银行家打败的拿破仑

在巴黎,法兰西银行于1800年以和英格兰银行同样的方式成立。但是拿破仑认为法国不应该借款,他也从未信任过法兰西银行,甚至当他将亲戚安排进银行董事会时也是如此。他认为当一个国家不向银行家借款时,那些不受政府领导的银行家才能被控制——借别人的钱就要受制于人,而金钱是没有祖国的,跟金融家更是谈不上所谓爱国精神和道德规范的,金融家唯一的目的就是赚钱。

拿破仑清楚地看到了危险,但是他没有想到合适的保护手段和解决方法。回到美国,意想不到的帮助却悄悄地来到他身边。

1800年,托马斯·杰弗逊艰难地击败了约翰·亚当斯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在1803年,他和拿破仑达成了一个协议。美国将会给拿破仑价值三百万的黄金来换取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大土地。

有了这三百万,拿破仑迅速组织了一支军队向欧洲进发,并征服了所到之地。英格兰及英格兰银行迅速起身反对拿破仑。他们向拿破仑所征服的每个国家提供经费,赚取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普鲁士和奥地利,最终连俄国一起因阻击拿破仑而陷入了巨额债务。

四年后,当拿破仑的大军在俄国作战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伦敦的代表,30岁的内森·罗斯柴尔德自己实施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将战争急需的黄金通过法国走私到了在西班牙反抗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那里。内森稍候在伦敦举办了一场宴会以庆祝他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笔交易。他在出货的每一步都获得了利润。

威灵顿和其他人的联合攻击最终迫使拿破仑退位。路易十八加冕为国王。拿破仑被流放到了厄尔巴岛,由于被由罗斯柴尔德给予金融帮助的英格兰打败,美国也放松了对其“中央银行”的限制。

到了1813年,拿破仑又逃出了厄尔巴岛,并且回到巴黎。法国派遣军队去抓捕他,但他本人的感召力使得这些士兵重新聚集在了他们的老首领周围,并拥护拿破仑再次成为他们的皇帝。拿破仑像个英雄一样返回了巴黎。法国国王路易斯仓皇出走,拿破仑不费一枪一弹重新成为了法国的君主。

但1815年3月,拿破仑组织的军队在不到九十天后就被英国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此间,他向巴黎的奥福德银行借了五百万英镑以重整军备。至此以后,由私人控制的中央银行向战争双方融资就不再少见了。为什么一家中央银行会向战争中的敌对方融资呢?因为战争是最大的债务创造者,一国将为获得胜利不计代价!

最终的失败者是那些所有的借款仅仅带来虚幻的胜利希望的国家,而最终的胜利者则是所付出的正好足够取得胜利的国家。此外,这些借款往往附带有胜利者将为战败者偿款的保证,只有银行家才是战争中稳操胜券的人。

滑铁卢是巴黎东北部约两百公里外的一处战场,如今是比利时的领土。拿破仑在此遭遇了他最后的一场失败,但直到1815年那个沉闷的夏天,在成千上万个法国和英国士兵战死沙场后,这场战争才决出胜负。

1815年6月18日,七万四千人的法国军队迎战六万七千人由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组成的军队,结果看上去难以预料。事实上,如果拿破仑提前几小时进攻的话,他很有可能打赢那场战争。但无论是哪一方赢,在伦敦,内森·罗斯柴尔德都能利用这次机会控制英国股票市场。

英殖民政府与《独立宣言》的签署

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北美殖民地不是为英国人所建就是英国人从荷兰人或法国人手里夺得的,其居民也以逃避宗教和政治迫害、来到美洲寻找机会的英国移民为主。从詹姆斯敦建立到美国独立前的一个半世纪多一点的时间里,北美殖民地的人口从210人增加到220万余人。整个殖民过程中,虽然差不多所有的西欧国家都有人移居北美,但大多数是英国。殖民地经济也基本上是欧洲经济的另一版本。

尽管各个殖民地体现英国主权的形式不同,但由于大体相同的经济、文化背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大体相似的政治体制构架。弗吉尼亚殖民地政府的发展大概可以作为这一发展过程的代表。弗吉尼亚初民在1607年到达詹姆斯河口后,即在一个七人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筑了一个要塞和城镇,准备了社会生活的一般条件。当初,由于工具缺乏,环境恶劣,需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不久就将一切管理权力集中到由殖民公司挑选的一位总督手里。后来,公司里的一批自由主义者相信自治更有利于殖民地的繁荣和发展,就使公司采纳了让殖民者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自己事务的政府计划。这样,1619年建立了一个由人们选出的代表所组成的议会,另外有一个参事会与总督共同行使行政职能,并由参事会和总督充当殖民地的高等法院。这几乎就是北美殖民地的政府的雏形,各个殖民地的政府大体上也都经过了这样的发展过程。

在每个殖民地内部,都有一个代表英国国王的总督,他体现英国对殖民地的主权,各殖民地先后都建立了议会,由总督和议会共同治理。议会有权制定法律、法令,但不得与英国的法律相抵触。

北美殖民地政府的特征,一方面,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的划分不明确。另一方面,殖民地议会下议院的地位和权力很弱,不过,它也掌握了一项重要权力,即财政权。议会控制政府财政,这在英国的议会政治史上就是一个重要发展,移民自然把议会主权的观念带到了北美殖民地。起初,英国政府指示各殖民地的总督胁迫议会通过永久性的征税法案,不必逐年进行拨款。对此,殖民地议会普遍进行抵制并取得了胜利,尤其是殖民地议会一直坚持审议批准总督的薪俸,这样,殖民地议会就可以逐年详细规定征税项目和数额,限定支出用途,并能撤销政府的任何预算,以此制约总督和其他行政官员。

英国与法国之间长达七年的战争以英国胜利告终,根据英法两国1763年签定的巴黎条约,法国人离开加拿大,北美大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地区全部由英国人控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英国人赢得了战争,夺得了加拿大,取得了在北美的优势地位,最终却失去了北美。

“从巴黎条约签定次日起,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紧张气氛逐渐升级。”导致这种紧张气氛的根本原因是:七年战争后,英国政府面临由于战争造成的财政困难,便企图把财政负担转嫁到殖民地人民的身上。1763年上台的英国格伦维尔政府以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推行了一套所谓帝国整顿计划,筹划建立更加高度集中的军政统治。一方面,把英国的常备军派到北美殖民地,并要求殖民地提供给养;另一方面,则是向殖民地增加了直接税。然而,这时的殖民地已经不再是那些移居海外的英国人居住的地方了,而是不断壮大的美国社会的成员居住的地方。宗主国和这些殖民地之间过去存在的一切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都逐渐过时。

从1763年到1776年间,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尤其是围绕英国国会通过的1765年印花税法以及1764年的糖税法、1767年的“汤森条例”、1773和1774年的五项“不可容忍的法令”,爆发了三个回合大规模的、广泛的反英斗争。

英国政府针对殖民地的上述法令,现实目的是要敛取钱财,显示英国国会对殖民地的权力。殖民地的人们则质疑英国国会是否有权管理殖民地的事务。他们发挥了启蒙时代的代议制理论,认为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议会,是要保护人民的权利,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财产权。征税就意味着剥夺财产。但英国国会没有殖民地人民选举的代表,却要向美洲人征税,这就意味着未经殖民地人民本人或他们的代表的同意而夺走他们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