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道核裂变:现代经商新观念
9190700000037

第37章 治理大国如烹小鲜(4)

汉景帝时,袁盎人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那个从史在包围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就买来二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配大醉,瘫倒在地。当晚,从史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要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从史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正当酒喝得酣畅之际,灯烛灭了。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有人牵拉我的衣襟,我抓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要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他人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而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常常冲锋在前,打了五个回合每次都尽力冲到最前边。最后打退了敌人,取得了胜利。庄王感到十分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袁盎和楚庄王的宽宏大度、远见卓识,也可以洞悉他们驾驭员工的高超艺术。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对垒于官渡,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少食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了。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员工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么一来,那些怀有过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又收拢回来。

仁者爱人成人之美

爱是一种力量,爱心世祭很宽阔,容得下等待、忍让和理解,无爱的社会很冰凉,无爱的荒原很寂寞。爱的努力能使社会变得温暖,爱的耕耘能使荒原变为绿洲。

社会是一个大群体,个人是群体中的一分子。彼此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社会才能进步。要帮助别人成其好事,不促成别人做坏事。

以“礼”、“仁”指导行为

在《论语·乡党第十》中,记载了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事和行为,这些记载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孔子作为一个圣人的仁者风范,说明了孔子不仅是一个高尚情操和道德的提倡者和鼓吹者,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者。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孔子认为,仁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老板应该以“信”服人,不能光说不练,或是自己说要别人去做,而自己却不做;或是此时做,彼时不做。而应该始终如一,不论时间、场合和地点,坚持自己的道德理想,奉行自己的行事原则,不折不扣地做下去,并且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进而影响他人,做一个真正的仁者、君子、合格的老板。

以礼仪为标准,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与人交往要讲究处事的艺术,而处事艺术又不是毫无依据的、毫无规律的。孔子处事的标准,就是要处处符合“礼”。比如:他在家乡的父老乡亲面前,就表现得非常谦卑而恭顺,绝不摆架子;对上、对下、对同事说话,都有不同的姿态;接待宾客,慎重而又严肃,办事善始善终。孔子在衣着方面也十分讲究,既注重美观大方,又注重是否符合礼仪法度,还注重衣冠整洁,以示对别人的尊重。孔子的这些言行对现代企业老板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我们注意到,在现代生活中,一些老板因为小有成就,便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到处摆谱。对于员工和员工,不讲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往往以老板自居,以“主人’自居,颐指气使,态度粗暴;对老板和有事相求的人,则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一副奴才嘴脸;对同事和与自己社会地位相近的人,则想方设法要压倒对方,表现出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样子。如此种种,既损害了个人形象,更损害了企业的形象。联系孔子的教诲,更觉得这些人远离传统道德。这是每个企业老板与老板都应该深以为戒的。

把仁爱思想落实到细微之处。

这里有关孔子的两个小故事,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第一个故事是说孔子家的马棚着火了,孔子从朝廷退朝回来,急忙追问有没有人受伤,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而没有问到他家的马是否有伤。马棚着火,最容易受伤的肯定是马夫,也就是说是下等人,在这个事件中,孔子只问人不问马,充分体现了他的仁者胸怀,而且他的仁爱精神,是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而不是只爱某些人,却轻视另一些人。另一件事,是说他的一个朋友死了,却没有人管。也许是他的这位朋友没有亲人,或者是亲人不愿意管,其他的朋友也不愿过问,反正是没有人管。孔子知道后,挺身而出,主动说:“丧葬的事由我来料理。”当然,办这种事肯定是不轻松的。古代人迷信,总害怕接近死人,碰上与死人沾边的事,说是要沾上晦气,一般都避而远之。再者,操办一个人的丧事,免不了要破费一些钱财。孔子是一个有远大追求和抱负的人,像这样的小事情,不应该管,管了就要占用很多的时间,耗费很多精力。但是,孔子“不因善小而不为”,主动地承担了一个朋友的道义和责任,个因这是晦事、麻烦事、蚀财的事而佯装不知,见死不管。

同情与互助

孟子曰:“要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仁,人心也。”

不忍之心就是恻隐之心,又是仁的根苗。孟子认为,只有把“仁’和“人”结合起来。才是经商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恻隐之心,他就失去经商的资格。可见,恻隐之心在儒家人格思想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子见齐衰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看到穿丧服的人和瞎子,神情非常严肃、拘谨,同有丧者一起进餐,总是吃不饱。如果那天他哭了,就不再唱歌。可见孔子对别人的不幸是富有同情心的,而且深切同情。文正视民如伤。不敢海鳏寡。

这是对弱者的同情。

同情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儒家也继承了血缘氏族制度遗留下来的互助精神。

孟子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子曰:“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上边所引的资料,都出于儒家典籍,反映了儒家提倡同情、互助的主张。同情、互助是和谐、稳定人际关系有效的润滑剂。如果我们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一定会收到很大效果。

生命的意义在爱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一位大学教授和他的学生来到黑人贫民窟搞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课题是预测该地区的250名黑人孩子将来拘前途。学生们认真地做着报告,几天后,这份报告的结果出来了,但它令教授忧心忡忡。学生们在报告中预测,这250名黑人孩子将来无所作为,只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30年后,教授去世了,他的一位同事从他的档案中发现了当年的那份报告。这位同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来到了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看到,事实并没有报告的结论那么令人沮丧,相反,发生的一切让这位同事佩服得五体投地。原来调查的250名黑人孩子中,除了18人离开故土,无最新消息外,其余的232人都成就斐然,他们当中有的人成为了银行家,有的人成为了大律师,有的人成为了老板,有的人成为了著名影星。

教授的同事逐个采访了这232人,追问他们何以能成功?这些人说得最多的是:“应该感谢我们的小学教师。”同事费尽周折找到了那位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说话不太清楚,可是有一句话同事能听懂:“I love these children(我爱这些孩子)。”

这个故事让人想到了英国伟大的诗人罗杰斯生前和朋友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一个女孩子人见人爱,有人问她:“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你?”小女孩天真地说:“我猜,大概是我爱每一个人的缘故吧。”

生命的目的在爱人。我们经商到底拥有多少成功和快乐,这要取决于我们到底付出了多少爱,又有多少人在爱着我们。

经商最博大的自由是爱,经商最富有的财产也是爱。爱的成就无限宽广,因为它能到达一切才智难以到达的心灵彼岸。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是一种活动的情感,不是静止的物体。爱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很特殊的经验,要想拥有它,最佳办法是把它施舍给别人。诚如法国哲学家居友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同情、很多的爱心,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应该把它施舍给别人,这就是生命开花。”

孔子说,仁者爱人。一个人富有宽博的爱心,自然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问题。爱,不仅仅局限于通常的情爱、性爱,宽容大度,给别人多一点同情的理解,也是一种爱。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被爱。我们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我们之所以对生命做不到深刻透彻的认识,总认为经商难,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爱人的快乐,人与人都是以心交心,以心换心的。爱人的心,自然会被人所爱。

富有爱心的人,不但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而且能感染别人。你富有爱心,可能并不富有,没有炫耀的地位,没有显赫的声名,没有冒油的财产,但在精神上,你却是天使。

爱心必须具有包容力,容人所不能容,包人所不能包,有宽大的胸襟。你曾经给予过的,不一定就祈求有酬谢,也许,你本可以给予得更多一些。

当爱存在的时候,才感到“活着真好”。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总是不断地有报复、争斗、嫉恨、嘲讽、猜疑、欺骗,甚至凶杀等等爆炸新闻发生,但这些肮脏的垃圾在爱的阳光下显得那么空虚无聊,那么可憎无耻。爱把温暖和幸福,带给亲人、朋友、家庭、社会、人类。爱是永恒的主题,持久的构思,多彩的内容。我们不能看到罪恶,就否定这个世界没有爱,就像不能看到礁石就厌恶海洋,看到死亡就否定生命一样。人类之爱是先哲圣贤追求的,也是他们所渴望的,更是平常百姓祈盼的。当人与人之间把真诚、善良、平等、团结、和睦共处、赐惠,这些爱的因素剧变为炽热的能量的时候,世界将不只是一个地球村,而是一个大家庭了。

君子成人之美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别人的扶助。正如《论语·颜渊》篇中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助人为乐、利人利众的仁义表现。

仁者爱人,宽则得众。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感情便没有人性的出发点。

苏秦、张仪本是要好同学,苏秦深知张仪的学问在己之上。但苏秦却先成功了,做了六国的宰相,当落魄的张仪前来投靠苏秦时,谁知竟遭到他无数的奚落,愤怒的张仪决计只身赴秦,自找出路。苏秦却暗中派人沿途照料,补给张仪所需,直到张仪高就宰相,才明白苏秦为不埋没他的才干,不使张仪依赖苏秦所想出的办法,目的是成全能者,可谓用心良苦,使张仪感激不尽。

古代有很多成人之美的义举。《水浒》里的武松,不平于蒋门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侠仗义,挺身而出“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西厢记》里的红娘,同情和促成张生与莺莺的爱恋,事发被拷,仍仗义执言,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升官记》里的徐九经,秉公断案,不媚权贵,终使倩娘嫁得意中人。尽管丢了乌纱帽,但他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在成全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名节,受到人们的敬重。

成人之美的事,在当今的社会到处都有。当自己的幸福以别人的痛苦为前提时,他们都自愿地放弃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他们的高尚精神所在。主动支援一时经济桔据的友人,使其免除后顾之忧;尽力帮助友人掌握知识,使具早日榜上有名等等,总而言之,凡是好事情,好愿望,你伸出热情之手,予以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是得人心,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