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让别人喜欢你
9190400000021

第21章 如何让下属喜欢你(2)

时常给下属以鼓励

一位哲学家曾说:“人类天性中,都有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任何一个有上级的人,都有一个类似的需求:来自上级的肯定与嘉许。然而,很多上司都不注重这一点。上级“居高临下”的姿态,较容易发现下属的不足。而且“优点不讲跑不掉,缺点不讲不得了”的心理,使批评和动怒成了上下沟通的主要内容,因此,上级往往对下属忽略了必要的鼓励、引导及亲近。

每个人都希望在称赞声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表扬是最好的激励方式之一。假如管理者能够充分运用表扬,来表达自己对下属的关心和信任,对其工作的肯定和赞赏,就能有效地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假如工作能够经常获得肯定和认可,员工就会产生成就感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会不断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杰克·韦尔奇说:“我的经营理论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当员工完成了某项工作时,最需要得到的,是上司对其工作的肯定。上司的认可就是对其工作成绩的最大肯定。每名员工再小的好表现,若能得到认可,都能产生激励的作用。有时候,拍拍员工的肩膀、写张简短的感谢纸条,这类非正式的小小表彰,比公司一年一度召开盛大的模范员工表扬大会,效果可能更好。

有一个员工出色地完成任务,兴高采烈地对主管说:“我有一个好消息,我跟了两个月的那个客户,今天终于同意签约了,而且订单金额会比我们预期的多20%,这将是我们这个季度价值最大的订单。”但是,这位主管对那名员工的优秀业绩,反应很冷淡,“是吗?你今天上班怎么迟到了?”员工说:“二环路上堵车了。”此时主管严厉地说:“迟到还找理由,都像你这样,公司的业务还怎么做!”员工垂头丧气的回答:“那我今后注意。”一脸沮丧的员工有气无力地离开了主管的办公室。

员工寻求主管激励时,不仅没有得到主管的任何表扬,反而只因该员工偶尔迟到,就主观、武断地严加训斥,结果,致使这名员工的积极情绪受到了很大的挫伤。

《奖励员工的一千零一种方法》的作者鲍勃·纳尔逊说:“在恰当的时间从恰当的人口中道出一声真诚的谢意,对员工而言,比加薪、正式奖励或众多的资格证书及勋章更有意义。这样的奖赏之所以有力,部分是因为经理人在第一时间注意到相关员工取得了成就,并及时地亲自表示嘉奖。”

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愿意全身心地为公司付出。

当上司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下属时,下属的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工作质量肯定不会高。因为,他们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只有在压抑的被动中去应付工作,有的甚至不再努力学习,不再要求进步。鼓励则可以激发下属的自信心、主动性和责任感。有时,当下属工作出了纰漏,如果领导把指责、埋怨、批评改为鼓励,其效果便会迥然不同。

让别人喜欢你

管理的艺术不在于做指示、下命令,而在于如何激励、唤醒、鼓舞下属为工作目标去奋斗。工作中,领导者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评语,不仅能帮助下属建立自尊、自信,还有会激发下属的上进心,进而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打巴掌之前,先给个甜枣

在领导的工作中,批评也是一种必要的强化手段,它与表扬是相辅相成的。不过,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者,批评的同时,应该尽量减少批评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减少人们对批评的抵触情绪,从而保证批评效果能尽可能的理想。

很多人在听到批评时,总不像听到赞扬那样舒服。这是因为,人在本能上对批评都有一种抵触心理,尤其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时,对批评会更为敏感,也更喜欢为自己辩解,以便使自己和他人都相信,他是没有错误的。这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欧美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策略”,即赞扬——批评——赞扬的方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批评效果。

领导者或部门主管在指出和纠正下属和员工的过失时,是大有讲究的。

1.不能随处发威,随处传扬

卡耐基说:“当面指责别人,这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管理者在批评时要顾及下属的情感,一般来说,在批评前,先以一个稳定的情绪看待员工的过失,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错误,告诫自己不要只图一时痛快而大发雷霆。否则,会增加对方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2.重点在于评,而不是批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所以,在对待下属的错误时,要先缓解自己心中的怨愤,尽量不要把过分激昂的情绪,带到面谈中。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对下属的平时表现和工作绩效了如指掌,“评”就是下属在你心中分量的体现。行过杖刑,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之前,可以先送他一碗滋补的“肉汤”,这样比一味的责罚更加事半功倍。

3.绝不能恶语相向,不分轻重

领导者批评下属,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态度上的严厉,不等于言语上的恶毒,只有无能的领导,才去揭人疮疤。因为这种做法,不仅使被批评者寒心,旁观的人也一定不会舒服。恰当的批评语言,会显示出了一个领导的心胸和修养。

4.将批评的话巧妙地揉捏进赞美中

有一位新进的公司员工,性格十分活泼,总能想出很多新鲜点子,但缺点是缺乏恒心,做事虎头蛇尾。有一次,他又提出了一个形式新颖的策划案,他的上司在会后特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说:“年轻人果然是创意十足,这个点子非常好,我很喜欢,但是,这次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态度要端正,必须认真起来好好干,一定要让我满意!”这位员工马上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工作上的问题领导看得一清二楚,要是这次再干不好,也许,就会失去领导对我的信任,于是开始努力工作,改掉了之前的坏毛病。

不会给人留面子,不懂得如何去批评自己的下属,说明作为领导者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掌握的不够。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多站在对方立场上,因人因事的指出和纠正他人的过失,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

让别人喜欢你

卡耐基说:“通常,在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赞扬之后,再去听一些比较令人不痛快的批评,总是好受得多。”因为前面给他灌满“蜜糖”,后面再让喝上一剂“苦药”,再“苦”也不会觉得那么难以下咽了。

对待下属要赏罚分明

赏罚分明是管理用人的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手段。现代企业不仅要有赏有罚,而且要赏罚分明。赏与罚,必须善加运用,并且要公平,这样才能获得部属的信赖和支持,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去促进企业的发展。赏罚如果不公平,就会引起员工的抵触心理。

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把麦子护住。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下子跳到麦田里,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可是,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在众将的劝说下,曹操说;“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曹操自己拔出剑来,割了一把头发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曹操这个受刑,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损伤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

这个事例说明,曹操对赏罚很分明,他虽然知道自己不会被处死,但处罚自己向大家表明一点,赏罚是真的不是假的,不管是谁,在赏罚面前人人平等。

而上级,在对下属的赏罚中,更要平等。

1.有过必有罚

一个团体,必须讲究纪律,不能因这个人是上级的亲朋好友或者平时与上级关系好,有过就不惩罚,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不满。西蜀诸葛亮北伐时,因马谡不听他的调动,擅自作主,因此败北,丢失了街亭。虽然马谡才气过人,得到的器重,但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还是忍痛,挥泪将马谡斩首,并上表,请求自贬三等,承担失败的责任。从此,蜀军上下,再也不敢违命。所以有过必罚,不能优柔寡断,感情用事,这样上下才能团结一致。

2.有功必有赏

下属有功劳而不奖赏,他会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以后就不肯立功,甚至造成上下离心离德,难以领导。而有功则赏,可以激励他们的工作态度,也能融洽上下关系。

3.双管齐下

下属取得成绩,及时给予肯定,不吝啬表扬;下属犯了错误,给予指正,并先检讨自己是否教会了下属正确的工作方法。“罚”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

有一天,工厂男浴室屋顶灯泡坏了,浴室里一片漆黑,工人吵吵嚷嚷。领班通知电工去换,但谁也不愿意去,领班说:“谁去换灯泡,给100元奖励。”一会儿,浴室顶上七个灯泡全换好了。厂长说:“这笔钱从集体奖金中扣。”不但如此,还规定以后公共场所灯泡坏了,若电工们不去换,而是别人去换,则换一个灯泡就拿奖金,且一律从电工组奖金里扣。这一招很见效,从此,走廊、厕所、浴室总是亮光光的,再没发生过黑灯暗火的事情。由此可见,赏罚分明,双管齐下对员工的心理震慑力是很大的。

一个军队赏罚分明,可以提升军中的士气;一个公司赏罚分明,可以提升公司的业绩。如果赏罚不明,大众必定不服气,所以对于功过,一定要给予适当的赏罚。

让别人喜欢你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孙武把“法令孰行”、“赏罚分明”,作为判明胜负的两个重要条件。赏罚分明得当,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领导者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不能随心所欲,无原则赏罚。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下属

管子曰:“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意思是说,像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气度。一个领导者,不可心存偏见,而是要公正地对待每个下属。

在对员工的管理过程中,如果一个管理者拉帮结派,搞小集团,在处理、解决矛盾、问题时,就会偏向和纵容亲信,就会引起员工对管理制度严肃性的质疑,对管理者的品质和道德水准产生怀疑。他们将不再信任上司,从内心中对上司产生抵触情绪。单位的团结协作精神便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他们不再同甘共苦,团结奋斗。作为领导者,对于下属要公平待之。

1.心存偏见不利于充分利用人才

领导者对下属有偏见,一是因为下属没有做好某项工作,从而对该下属有了不好的看法;二是听了他人讲述某下属的负面行为,从而在潜意识里对该下属形成不良印象。两种情况,都有可能造成“人不尽才”的结果。

2.心存偏见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领导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尤其是新录用的青年人才,他们总想尽快得到认可,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容易犯错。此时,领导者不要轻易对其产生某种偏见,这样对人才的成长极为不利,要么会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从而产生得过且过的想法,要么,导致人才流失。

3.心存偏见不利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如果领导者对某个下属有偏见,便会潜意识里认为该下属所做的一切都是错的,从而无形之中,对该下属的工作设置“关卡”。这样做不但会挫伤下属对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容易产生“上行下效”的效应,使得其他人也与该下属合不来,最终不利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

公平公正地对待下属,把个人的喜好抛开,是理智和正确的领导方式。这样,就容易在单位形成团结工作、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员工们对你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和亲和力,也使员工们对单位充满了信心,把自己当成是单位的主人,促进单位欣欣向荣,不断地取得优秀的成绩和效益。

那么领导者到底该如何来做好这件事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强化“公平公正”的概念

作为领导者,要在自己的意识中,不断强化“公平公正”这个概念,使自己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不忘公平公正的原则。

2.管理制度一定要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管理的基础。如果制度出现不公平不公正,那么管理中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公平公正。所以,在制定管理制度及其措施时一定要反复推敲,力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制度措施更公正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