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9185500000006

第6章 感受中医的魅力(3)

正治与反治

前面给大家交流了一下,从象的角度,从象的直观体悟的角度去认识药物和脉。下面结合病例和大家交流临床上具体的治法,如何灵活地运用治法。我们知道中医的治法有正治有反治。一个疾病,正治不行则反治,反治不行则正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像我们开头讲的黄芪为什么有双向调节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人体的一气是左升右降的,双向流行,本身就有这个特点。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疾病,我们是从左路升发来治疗,还是从右路敛降来治疗?这个也是可以选择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冻疮,大多数人认为就是《伤寒论》里面的当归四逆汤这个方的方证,活血通经呀。用这个方子的效果也不错。民间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和这个方子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脚冻了把脚放在脸盆上,盆里倒上热水,再放进一点生石灰块,生石灰一见到水就分解产生大量的热,然后用热毛巾或者热毛毯把脚裹在一起形成一个蒸笼,在里面蒸呀蒸呀,热热的,这个热是持续向外散发,还不是很厉害。这个就是温而行之。这个和当归四逆汤的效果是一样的,效果很好,一般一次就治愈,效果非常好。这个就是正治。冻疮说到底就是经脉瘀滞不能升发,我们就升上去。

还有案例就是张从正汗吐下法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婢女患了冻疮,又痛又痒,很难受,张从正用下法,大下。用下法后,冻疮霍然而愈。大家想一想,冻疮左路升发可以治愈,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从右路敛降这个角度,下法也可以治愈了?关键在于人的一身之气是周流不止的,如果我们用通下之法,只要病人本身正气不虚,中焦尚可,用下法同样可以把一身周流的气拉动开来。

右路泻下就把瘀浊排出去了,左边往上升的阻力就小了。同样可以把瘀堵的血脉通开,就这么一个道理。这就是反治。

有一本书叫《眼科奇书》对这种治法就运用得不错。一般眼睛红、眼睛肿,是相火郁滞在上,从温病学派来说可以用清凉祛火药,从右路敛降的角度来治疗。火气郁滞在上了,从右路敛降往下引,这是正常的,没有错,为什么效果不好?事实上,凡是上焦相火郁滞,从《四圣心源》的角度讲就是中焦有寒湿郁滞,中焦之气转不动的话,再用一些寒凉的药会加重中焦寒湿的郁结,这个病情会加剧的。按照《眼科奇书》的办法用大量的麻黄、细辛之类的,从左路升发来治疗,升发的同时中焦之气就会跟着转起来,这样全身的一气就会转起来了,眼疾就会霍然而愈。这个《眼科奇书》的方子我在临床上也是经常用的。

一般红眼病,也就是结膜炎之类的小病都是一剂即愈,很少有用两次的。类似于红眼病这种病,麻黄量不宜用太大,一般人用到6~10克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必须用生麻黄,用炙麻黄没有效果。

麻黄汤之变

再讲一个病例,来继续探讨咱们中医治法的灵活性。我的一个堂哥,抽烟比较多,从西医的角度说肯定是肺里污垢沉积的比较多,中医应该属于痰瘀重疾。这一天他感冒了,咳嗽,嗓子痛,头痛,刚刚感冒,要我给他开点药。我一摸脉,左脉是浮弦稍紧,典型的太阳病,脉浮紧呀,右脉浮紧稍弱,稍微带点滑象,唯独右寸脉微弱近无,比微脉还要弱一点,几乎摸不到。右寸脉主肺气,这个情况说明肺气,不能说是虚,应该说是瘀得比较厉害,一气在这里流通得很艰涩了。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按照《伤寒论》的经文,直接可以用麻黄汤。

能不能有很好的效果呢?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用麻黄汤有个前提,古人抽烟的机会大概比较少,用麻黄汤的前提是你一身之气的周流相对还是比较通畅的,只是表气被寒邪郁结,病情比较简单一些。而我堂哥这个时候,既有表气的郁结,又有肺气的瘀滞,肺中痰比较多,瘀滞得比较厉害,如果直接用麻黄汤的话效果就不会很好。为什么呢?我们就把麻黄汤的几味药分析一下。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这几味药怎么用的?麻黄宣发解表,长得细细的,青绿色,有木气的升发之气。而且是新疆的麻黄长得比较好,新疆长麻黄的地方冬不积雪。再闻麻黄的那股味,一种让人有点头晕的气味,就像气一下子冲到头顶的感觉,向上升发的力量比较大,直达体表,直接散于外。这跟附子还不一样,附子是从最深层往外散,有源动力的作用。如果单用麻黄呢,它是从最外头给你散到体外的感觉。而桂枝相对比较柔和一些,比较细小的树枝随风招展,就像经脉一样,主要作用在经气这个层次上。如果大家吃过生杏仁的话,就是药用的苦杏仁,它的破气降气的作用是很强的。那种清凉苦散的效果,如果空腹吃一两粒就可能引起腹泻,降气的作用非常强。甘草调和中州。这几个药分析一下,如果你用麻黄,那没有错,寒邪束表,表气郁滞,需要开呀。桂枝呢,左边郁得上不去需要升达,桂枝也没有问题。杏仁呢,合不合适?本身肺气瘀滞得厉害,一气流通在这里非常弱了,已经几乎走不动了,再用杏仁给它消耗,破气的话,这恐怕是更没有力气降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杏仁这个药是肯定不能用的,这就要灵活变通。那么用什么呢?你可以用点干姜,用点川椒都可以。我就是用川椒代替了杏仁,而且量比较大,用了十几克。川椒非常麻辣,也就是辛味比较重,味辛能开,临床上用川椒主要用的是川椒的壳,壳为外,所以川椒的作用就偏于走表,而肺主皮毛,表气一开,肺气亦开,所以川椒就有很好的开肺气的作用。因此《神农本草经》讲川椒主治咳逆。川椒的这种辛温开散的作用,对肺气不开的咳嗽,尤其是痉挛性的咳嗽,比如小儿百日咳、哮喘等,就有比较好的缓解效果。民间也有用川椒为主治疗小儿百日咳的,把川椒7粒夹在一个鲜梨中间,放在碗里,再加一勺蜂蜜和适量的水,把梨炖熟,就给孩子吃这个梨汁梨肉,每天一个,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孩子的百日咳就会慢慢痊愈了。用了川椒以后整个方子就变了,就不是麻黄汤了,但是我们还是用的麻黄汤的意思。麻黄汤主要是通过升发左路来恢复一气的周流,让它升已而降。我们在升发的同时,用川椒帮肺气舒展开。舒展开以后它才能降下来,舒展不开,气都走不动,怎么降呢?所以这个方子喝了一付,感冒就好了。如果不这么处理,直接用麻黄汤原方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个算是比较小的案例了。我们在临床上对病人的处理,应该是顺着病情的方向去解决,还是逆着病情的方向去解决?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如的选择。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时候一些技巧还是要靠自己的体悟。如果有了比较深的体悟的话,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不难。虽然治法说起来有正治有反治,但实际上遇到一个病人,针对他的具体病证肯定有一个最佳的治法。因此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说,也就无所谓正治反治了,或升或降,无非是想办法恢复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