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
9184200000027

第27章 逆反效应

◇具有逆反性格的人需要明白的是,颠覆其实只是快乐的痛苦。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著名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是”逆反效应“的一种表现。

逆反效应在人的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运用逆反效应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如有的人对正面宣传做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纪律消极抑制、蔑视对抗等等。具有这些逆反行为的人大多都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纪校规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这种在特定条件下,言行与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了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效应的典型表现。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式,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经常性地左右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成为一个人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逆反效应发生的根本是因为逆反心理的出现。逆反心理对人们危害很大。具有逆反心理者虽然看似对许多事情都毫不在乎,实际上他们内心是痛苦和不安的。而且有逆反心理的人常把自己摆在与别人对立的实际位置上,也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心理上难免有孤独、寂寞之感,长久下去对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逆反心理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式,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逆反心理往往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逆反心理,从而避免逆反效应的发生呢?

首先,提高文化素质、增长见识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广闻博见能使人避免固执和偏激,而逆反心理则使人在最终认识真理之前走了许多弯路,当他们醒悟过来时往往太迟了。

其次,对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一个人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来获得,它能激发出人们的创造力。

再次,培养多向思维。逆反心理之所以存在,往往是由于人们缺乏多方面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就会做出与常理相悖的事情。如果我们学会从事物大的方面去认识问题,善于站在不同的立场去分析问题,就会发现,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也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只要冷静下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相关小测试

测测你的逆反程度

1.平时,我很尊重父母的意见。

A. 完全符合(4分) B. 有些符合(3分)

C. 有些不符合(2分) D. 完全不符合(1分)

2.我总是我行我素,不理会父母的态度。

A. 完全符合(1分) B. 有些符合(2分)

C. 有些不符合(3分) D. 完全不符合(4分)

3.父母能理解我的真正想法。

A. 完全符合(4分) B. 有些符合(3分)

C. 有些不符合(2分) D. 完全不符合(1分)

4.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

A. 完全符合(1分) B. 有些符合(2分)

C. 有些不符合(3分) D. 完全不符合(4分)

5.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事,是因为他们怕我会出事。

A. 完全符合(4分) B. 有些符合(3分)

C. 有些不符合(2分) D. 完全不符合(1分)

6.我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和父母沟通。

A. 完全符合(4分) B. 有些符合(3分)

C. 有些不符合(2分) D. 完全不符合(1分)

7.我从来不会很痛快地按照父母的意见去做事。

A. 完全符合(1分) B. 有些符合(2分)

C. 有些不符合(3分) D. 完全不符合(4分)

测试结果:

得分越低,逆反心理越严重。最高总分为40分,最低分为10分。

你的分数:

A.小于14分:逆反心理严重

B.15~18分:逆反心理程度一般

C.大于25分:逆反心理很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