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方妙用
9182200000004

第4章 方剂精选(2)

【临床应用】

(1)重症感冒(属阳虚者)。麻黄为峻烈发汗之品,可酌减其量,若减麻黄加白术、炙甘草,可应获效。

(2)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患儿高热咳喘,时而抽搐,面色苍白微肿,印堂色青,口唇发绀,神志矇眬,咳喘急促,呼吸困难,身无汗,腹胀大,四肢冷厥,二便失禁等。处方:麻黄3克,细辛1克,附子3克,服1~2剂。起效后投生脉散加芦根、黄芪、玉竹,后投四物汤加黄芪。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感受外邪,转变较快,寒邪由表及里,最易损伤真阳。故兴阳驱邪,放胆治之,可取效于顷刻。

(3)痛痺(属阳虚感寒者)。素体阳虚,复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滞于经络。症见肢体疼痛,手足不温,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春夏好转,脉沉迟,服此方可效。

(4)本方可用于支气管炎(慢性)、哮喘属于寒性的患者,可与二陈汤合用,共成温经散寒、祛痰平喘的作用。

本方治疗上述之痛痺,且与季节有关的慢性病者,可制成散剂内服。用量附子30克,细辛15克,白术30克,炙甘草30克。日服2次,每服5克。

(5)牙痛。由风寒引起的牙痛,局部不红不肿,遇冷加重,入夜痛剧者。

(6)头痛。症见遇冷头痛者,本方可加川芎。

(7)坐骨神经痛。本方可合芍药甘草汤治之。

(8)病窦综合征。以本方为主随症加减,对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有满意效果。

(9)肾绞痛。洪智林以本方治疗肾绞痛12例,均获奇效,麻黄、细辛各6克,附子15克,对病势越重、越急者疗效越快越好。

(10)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余立中用本方加减即本方各10克,加薏苡仁20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代赭石15克,甘草5克,治疗本病132例,治愈率为89.4%,总有效率占97.7%。

(11)三叉神经痛。宗斌以本方加减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经随访多年未复发(本方加川芎9克,僵蚕9克,胆草15克)。

(12)治急、慢性肾炎之水肿。可加减应用。

【注意事项】本方主治阳虚外感,用之能助阳解表,若单纯发汗解表,易造成亡阳厥逆,故应用本方时应加注意。

七、四逆汤(《伤寒论》)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

脉微吐利阴寒盛,救逆回阳赖此方。

【组成】附子、干姜各10克,炙甘草6克。用水火煎温服。

【主治】少阴病,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或太阴病误汗亡阳。

【临床应用】

(1)急性胃肠炎。吐泻脱水,阳气暴脱,四肢厥逆,脉沉微者,服之即可转危为安。

(2)冠心病、心肌梗死。门纯德老中医救治危逆之症,常立兴阳之法,几十年间颇感得心应手。

(3)肾萎缩。症见面色苍白,手足厥冷,不欲饮水,腰部酸困,下肢水肿,头目眩晕,苔白脉沉。可用本方和当归四逆汤合用,或交替服用,以兴阳通痹,变逆为顺,凡沉疴大症,只要辨证准确,亦可取效。

(4)慢性心衰。心衰患者常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症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发绀,四肢厥冷而肿,脉细弱,皆为肾阳不足,心阳虚衰,可投本方和当归四逆汤,以振奋心肌,促进循环。

(5)虚寒火泻和脾肾虚寒的水肿及白带,本方加党参、茯苓、白术等。

(6)大汗亡阳而见虚脱者。

(7)少阴病。面色苍白,四肢厥逆,嗜卧无神,食水不进,舌淡白,脉沉微。本方加红参6克,后以理中汤数剂,以善其后。

(8)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本方加桂枝、白术,以增强健脾利湿,温经散寒之力。

【注意事项】本方所治之厥逆,非阳虚者勿用,对真寒假热者,当用冷服。

八、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里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头阴痛皆能保。

【组成】吴茱萸、人参各10克,生姜20克,大枣4枚。水煎服温。

【主治】中阳不足,胃腑虚寒,食谷欲吐,或胃脘作痛或厥阴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

【临床应用】

(1)慢性胃炎。属于虚寒性而挟有水饮者,食谷欲吐,胃脘作痛不适,四肢不温,脉沉迟者,服之即有效。

(2)厥阴头痛。痛的部位多在正额和巅顶,痛时烦躁,恶心,吐沫,手足厥逆。可于本方加半夏9克,生赭石12克,砂仁9克。亦治符合上证的脑肿瘤头痛。

(3)梅尼埃病属于肝胃虚寒者。症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坐卧不适,眩晕耳鸣,反复发作。自述天旋地转,食则呕吐,脉细无力,可于本方加半夏10克。或原方加泽漆15克,白术9克。诸症减后可隔日1剂,以期痊愈(吴茱萸25克,人参10克,生姜30克,大枣5枚)。

头目眩晕多以中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上泛,故以吴茱萸汤温中补虚,升阳降逆,故治之有效。

本方所治由于虚寒引起的吐利、烦躁、头痛等症。其药物配伍与疗效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生姜一味必不可少,更不能以干姜、腌姜等代替。

(4)妊娠性呕吐。本方可加姜半夏、砂仁等降逆止呕,吞酸者加海螵蛸,虚甚者重用党参,寒甚者加附子、干姜。

(5)溃疡病。金慎之以本方加味,加乌药、枳壳、苏梗、白术、茯苓等,治疗虚寒型溃疡病34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1例。疼痛消失短者3天,长者25天。

(6)治神经官能症,证属虚寒者(吴茱萸、党参、生姜各20克,大枣10枚,并随证加减)。

【注意事项】本方为温燥之剂,适用于肝胃虚寒证。若肝阳偏亢或胃热偏盛所致的头晕头痛,素体阳盛或阴虚、湿热、血热动血者禁用。总之本方证可用“呕、冷、痛”三字概括之。

九、小建中汤(《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组成】生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饴糖30克。前五味水煎2次取汁,兑入饴糖,每日2次温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痛,喜得温按,或虚劳发热,或心悸不宁,食减纳差,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脉细弦。

(1)治疗气血两虚贫血者。其症多有心悸气短,心烦意乱、食少中虚,兼手足清冷,脉弱无力。

(2)治疗孕妇贫血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3)治疗慢性肝炎。

(4)治疗重病患者恢复期。全身倦怠不适,中虚烦闷,饮食不佳,或血虚者,服用此方最为适宜。

(5)腹痛(属虚寒者)。表现为胃部或腹部隐隐作痛,喜热,喜按,恶寒体倦,食欲不振,脉沉弱迟缓等。

(6)胃痛(属虚寒者)。胃痛属虚寒者常见各种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及胃下垂等病。可加苍术6克,生黄芪10克(分两煎分服)。

(7)腹胀(属虚寒者)。其特点是坐、立、行之时就感到胀得厉害,睡卧觉轻,着冷更甚,大便虽不燥,但排出甚困难。

(8)治小儿瘦弱偏食者。①小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②小建中汤是以饴糖为主药,今人不用是失仲景遗意也;③本方治胃下垂疗效明显,若与理气健脾汤交替用,效更著;④本方做汤剂,成年人用量桂、芍、草各不能低于15克,饴糖100克。

(9)治溃疡病。黄声钦用本方治溃疡病25例,除2例无效外,其余病例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钡剂造影龛影亦明显缩小和消失。另一资料报道,本方加黄芪治疗本病190例(均具中焦虚寒证),治愈率达60%~90%。

(10)功能性低热。发热每因劳累后加剧,头晕乏力肢冷者,或白血病属气血两虚之发热不退者,皆可选用本方。

(11)治病窦综合征、室上性阵速、室性期前收缩,以本方加黄芪,疗效满意。

【注意事项】本方性味甘温,可治阳虚发热;但阴虚发热、湿热内蕴、吐蛔、中满者均非本方所宜。

十、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大黄厚朴调,

泻热救阴功偏檀,攻里荡涤力颇饶。

【组成】大黄12克,厚朴、枳实各15克,芒硝10克。水煎服。

【主治】阳明腑实证。症见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大便不通,腹部胀痛拒按,苔黄起刺,脉沉实。本方具有泻热、泻火、解毒软坚、破结行气和消滞的作用。总之本方为峻下阳明实热积滞而设,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脉实为辨证依据。

【临床应用】

(1)实热痉厥。症见挛急抽搐,齿握拳,不省人事,呼吸气粗,牙关紧闭,神志不清,触其腹硬而胀,脉实大。

(2)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症见有便秘、苔黄、脉实者。

(3)小儿急惊风(小儿急性脑炎)。症见高热抽搐,头项后倾,四肢强直痉挛,可用本方药各3克,加生石膏24克。

(4)顽固不愈湿疹。本方药各9克,加蝉蜕9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桃仁9克,麻黄5克,水煎温服。

(5)喘症(属实热者)。症见喘促气粗,汗出身热,大便燥结。

(6)头痛(属实热者)。实热头痛系实热之邪结于胃肠上冲于头部,其特点是痛时面赤,灼热,伴大便干燥,口干舌燥,脉实。

(7)暴发火眼。症见目赤,眼睑肿痛,痒涩难忍,畏光羞明,遇风流泪等。用本方甚为有效,乃“釜底抽薪”之法也。

(8)痢疾。本病在发病初期应宗“通因通用”的原则,应用泻下之法,荡涤肠中湿热之邪,邪毒去而痢自止。

(9)宿食。系指饮食不节,食物停滞于胃中,而见纳呆,恶心欲吐,大便闭,小便少,凡不太虚弱者,皆可用本汤下之,1剂可愈。

(10)急性胆囊炎。本方加木香、川楝子、番泻叶等,孙前林用此方治疗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服药1~2剂,即便通痛止。

(11)胆系感染。本方加莱菔子30克,内服治疗144例胆系感染,总有效率为97.3%。本方汤液浓缩至200毫升行低压保留灌肠,配合内服大柴胡汤加减,其效更佳(牛广根)。

(12)急性胰腺炎。本方加黄芩、黄柏、柴胡治疗48例,大部分病例经治1~2天,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缓解,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最快1天,最迟10天(韩惠兰)。

(13)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用本方加木香、番泻叶、莱菔子、桃仁、赤芍,水煎服或胃管注入,每日1~2剂,所治200例,治愈167例,33例转手术治疗(莫氏)。

(14)胆道蛔虫病。朱新星以本方为基础配合苦酒(米醋)内服治疗20例,治愈19例,腹痛缓解最短4小时,最长5天,平均2.8天。

(15)有报道用本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及中毒性麻痹性肠梗阻而获得成功者。

(16)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肾上腺皮质瘤。薛芳医师报道治前者7例,后者3例,除1例无效外,均获痊愈。

(17)化脓性阑尾炎。治以本方加减。生大黄15~30克,(后下),厚朴、枳壳各10克,败酱草、蛇舌草、红藤各30克,虎杖、丹参各25克,桃仁12克,每日1剂,连服5~7天。

(18)急性肺炎。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肺炎20例,均获痊愈。

以本方为主治疗成年人急性肺炎30例,亦收到24~72小时退热的疗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为大承气汤治疗肺部疾病提示了理论根据。

(19)高血压病。以酒制大黄6克,丹参30克,牛膝30克,浓煎成250毫升,每日1~2剂,3次分服。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时,用本方灌肠,每日120毫升。

(20)急性铅中毒。以本方加味治疗20例,均获痊愈。

(21)中风,以本方加味治疗痞、满、燥、实等腑实证中风者,收效显著(大承气汤加瓜蒌、胆南星、葶苈子、石菖蒲、生山楂等)。

【注意事项】

(1)失血后、大汗后、大下后禁用。

(2)妊娠期、产后、大病后慎用。

(3)本方作用峻猛,中病即止,过用会耗正气。

十一、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泻热攻瘀自尔康。

【组成】大黄9克,牡丹皮12克,桃仁9克,冬瓜子30克,芒硝6克。水煎服。

【主治】肠痈初起,右下腹疼痛拒按,甚则局部有痞块,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脉滑数。

【临床应用】近年来在本方基础上加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治疗诸多感染性疾病,疗效甚好。

(1)治疗局限性腹膜炎,兼有大便燥结者。

(2)治疗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睾丸炎及附睾炎等。可于本方加金银花15克,白果9克。痛减后再以上方加石菖蒲、车前草、赤芍各9克。

(3)治疗肛门周围炎。可加金银花40克,败酱草30克,生薏苡仁20克,蒲公英30克,穿山甲9克。

(4)治疗急性阑尾炎。本方加金银花40克,败酱草30克,孕妇按常理禁用下药,但“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只要认证准确,放胆清下,确收捷效。

(5)治疗子宫炎症及附件炎。本方加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延胡索9克。痛减后减大黄为6克,加生薏苡仁30克。

(6)子宫肌瘤初期。可于本方减大黄,加夏枯草、三棱、莪术、土鳖虫,制成丸剂,长期服用。

(7)子宫宫腔脓肿。本方加金银花90克。

(8)输卵管阻塞。本方加败酱草、香附、穿山甲、芒硝,每服5剂,用1次。

(9)产后高热。本方加金银花、连翘、败酱草。

(10)乳汁不行。本方加通草、穿山甲,方中芒硝取出与蒲公英捣敷两乳。

(11)治肛周脓肿、肺脓疡、肝脓疡、肾周脓肿等内痈,用本方加减治疗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