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防治宝宝疾病有妙招
9180000000017

第17章 妈妈巧护理,让宝宝远离生活习惯疾病(16)

②冬天宝宝较晚才学会走路临床上,我们的确看到冬天宝宝学会走路较晚的现象,远在1975年时,美国儿科医学会杂志中,就有文章指出这一现象,显见东西方的家庭都可能面临同一问题。至于原因何在?经分析探讨,人们已知道走路是一种粗动作发展的表现,与神经系统成熟度及双脚与脊椎的协调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冬天成长的宝宝,会表现得较晚行走,并非他们神经系统有问题或发育过慢,而是外界因素,尤其是“天寒地冻”下的衣物束缚所造成。

在高纬度国家,尤其暖气设备不佳的地区,的确家长们不得给宝宝加上厚重的衣物,以免宝宝们遭受风寒之苦;但是,若在我国台湾四季如春的情况下,爸爸们仍是放不下心中壁垒,坚持给宝宝穿厚重的衣物,限制宝宝的发展,便是得不偿失了。

③学步车会使宝宝走路及发展变慢大部分的有关研究表明学步车会剥夺会走路前幼儿的各项学习发展。一项来自儿童发展与行为杂志的文献指出,针对109位婴儿,区分为有使用学步车及不用等两组,以比较其动作及心智发展情形(在6~15个月)。结果发现,使用学步车组的婴儿,有较慢的坐、爬及走路表现,并且在贝氏量表的动作发展(PDI)及心智发展(MDI)两项指针中,都得分低于未使用学步车组的婴儿。并且这些延迟的效应,与学步车种类、使用时间与频率,都有关联性存在。

我们也要借此郑重呼吁家长们,应给予发展中幼儿足够的空间,以充分表现他们对环境探索的兴趣,使其粗动作、细动作及手眼协调有更好的练习机会,而不该为了大人的方便,而剥夺宝宝的学习机会。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学步车的安全性而言,在全世界各国,都有伤害及死亡案例的报告,因此此一安全性考量,更不可轻视,仍应使婴儿在带养者目视之下,在一个足够宽广空间中自由爬行、扶着走,再进一步等待独立行走的到来。

(3)宝宝走路晚不一定是缺钙

在日常生活中,一发现宝宝走路晚,家长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宝宝是不是缺钙,认为宝宝是得了软骨病。其实不然,俗称的软骨病在医学上称为佝偻病,它主要是造成骨骼的钙化异常,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行走,所以宝宝走路迟是软骨病引起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导致宝宝走路迟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家长应对自己宝宝的情况做一认真分析,而不要盲目给予治疗,最好的方法还是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4)饮食改善宝宝走路晚

宝宝走路晚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缺钙,这时加强宝宝食物的营养会对宝宝很有帮助。

①善用乳制品入菜乳制品宝宝不喜欢直接喝,那么把它不露痕迹的加在菜肴里。用低脂奶粉取代面粉,用牛奶取代水,都是妈妈可做的变化。而烹煮过的牛奶,也可减缓过敏者对乳糖的不适。例如,红烧牛腩时,可加入鲜奶增加香味。为奶油白菜调味时,也可以加入牛奶或乳酪。蒸蛋时可用牛奶取代白水,增加滑嫩的口感。偶尔吃比萨或意大利面包时,也别忘了洒上适量的乳酪粉,增加钙质的吸收。

此外,优酪乳也是一种好食材。选择低脂优酪乳,按个人喜好放入不同的生菜沙拉或水果。优酪乳也可加入橄榄油、西红柿酱或醋酸,调成蘸酱吃不同的海鲜或肉类。

②多利用醋酸许多人都知道,在熬煮骨头汤时,可加入一些醋或柠檬,以加速钙质的溶出。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加醋的熬煮方式,其实很难释出骨头中的钙质,但如果先泡过较强的醋酸(就是市面上所卖的醋),效果也许会比较好。

但另一个方法肯定有效。把洗净或水煮蛋所剥下来的蛋壳,泡在一个小酒杯的醋里,经过几分钟,蛋壳就会慢慢溶解,甚至连一点残渣都没有,这样就可获得1800毫克的钙,十分惊人。如果想再增加它的含钙量,可再放入新的蛋壳溶解。

这样高钙的醋酸可做成许多熟悉的菜肴。例如,吃饺子时爱喝的酸辣汤,也可以用来清蒸鱼,那酸味与甜度绝不输给泰式柠檬蒸鱼。如果是使用高级的醋料,甚至可用来拌寿司饭,卷出各式各样的寿司料理。这样做,全家人都爱吃,会在不知不觉中,吃进很多很多的钙。

③多吃小鱼与海藻食物以长寿著称的日本人,一如其他的东方国家,牛奶的摄取量并不如西方人多,但他们仍旧能获得足够的钙质,“这得归功于海藻与小鱼类食物”,医学博士川田爱义在《钙质健康法》一书中解释。他建议,把吻仔鱼、金钩虾、条仔鱼、小鱼干或鱼罐头中的沙丁鱼,整个吃下去,营养与钙质尽在其中。

日本人的味噌汤可谓是“长寿汤”,因为汤中的豆腐、小鱼干与海带都含有丰富的钙质,是让人骨头强壮的食物,只有站得起来,才有长寿可言。

除了海带味噌汤,也可以煮煮发菜豆腐羹或紫菜蛋花汤,这些都是中国人熟悉的汤水。如果是外食,只想吃碗简单的汤面,也别放弃吃到钙的机会,像小鱼干拌豆干、海带丝,或凉拌海带芽,都是极佳的海中食物。

④吃零食也能补充钙用杏仁、小鱼干取代洋芋片,用蒟蒻、芝麻海苔或开心果取代巧克力或可乐,吃零食也能补充钙。

把杏仁和小鱼干放在一起吃是个好办法。因为小鱼干和杏仁都含有丰富的钙,能加倍补充。唯一要注意的是它的钠含量,适量的吃,免得吃进太多的盐。

其他的豆类和种子食物也有丰富的钙质,像黄豆、芝麻、莲子、红枣、黑枣、葡萄干和枸杞子,都能有效提供钙质。

⑤别忘记维生素D钙质需要维生素D,才能被小肠吸收,经由血液运送到骨头。它最佳的来源是富含脂肪的鱼类,像鳗鱼和鲑鱼,其次是蛋黄与牛奶。在蔬果方面则是香菇。煮香菇前,可先在太阳底下曝晒1~2个小时,就能产生很多的维生素D,再搭配在不同菜肴中,帮助钙的吸收。当然,更快的方法是晒晒太阳。每周3次,(早上10时前或下午4时后)每次晒10~15分钟,就能获得所需要的维生素D。

⑥每天吃一次以下的伙伴食物每天吃一次用燕麦、糙米、小麦胚芽、小米、玉米、大麦、小麦、荞麦和黑麦煮的粥,便能均衡地吸收到足够锌、镁、铜、锰、硒、维生素B1、维生素E、纤维素和蛋白质,帮助小宝宝健康成长。

⑦提供足够的瓜果蔬菜每天有足够的瓜果蔬菜提供给宝宝做膳食,尽量少吃任何药物,他的免疫系统便会因不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与宝宝共同成长,并肩负起保护你宝宝一生健康的责任。

贴心小叮咛:进食牛奶或乳制品是钙质最好的来源,一杯240毫升牛奶就含有270毫克的钙,所以,每天喝1杯牛奶,几乎就能获得一天所需,而且牛奶有适量的维生素D、镁与磷能帮助钙的吸收。因此,能够喝下1杯低脂牛奶,每天持续的喝,当然是最好的。

5.宝宝O形腿

有的宝宝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快,却独独学走路时显得格外笨拙,总也学不会。如果到医院检查,就会发现宝宝可能出现了“O”形腿。这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妈妈给他的学步车造成的。只有弄明白学步车对宝宝的危害,妈妈才能够让宝宝远离学步车,从而避免宝宝出现腿部生长异常。

(1)学步车的危害

学步车是宝宝开始练习站立和行走较为常用的一种运动工具。宝宝被放进去以后可以朝着自己想去的方向前进,也可以在车内单独同安装在车内的玩具一起玩,进而可以节省大人不少的精力。从这个度看,学步车对宝宝是有益的。因此只要宝宝在学步车内安安静静地自己玩,自己走,就可以让他在里面呆上半小时。

不过,假如一放进去就不管他,整日让宝宝在里边玩,则对婴儿产生危害。其主要原因是:①使婴儿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学步车将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大运动锻炼包括爬、站立、弯腰、行走等,能加强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协调性。如果婴儿处在学爬期,他就得不到爬行锻炼;处在学站、学走的阶段,他就不能独自站立,走路也会迟些。

家长给宝宝用上学步车的时间一般会在他们7个月大左右,而七八个月正是婴儿练习滚、爬的最佳时机。坐上学步车,行动自由被大大地限制了,练习的机会减少了。

学习行走需要眼、手、足的协调。学步车前面的安全大托盘,挡住了宝宝的视线,宝宝看不到自己走动的脚,不了解自己何以走动。学步是需要花“力气”的,但由于有车轮的滑动作用,宝宝不用力就可随车滑动而“行走”,依靠学步车宝宝很容易从坐椅上站起来,缺乏真正的锻炼,自然不利于宝宝学站、练走。

比如,这个时期是宝宝全面掌握爬的关键时期,如果整天在车内不学习爬,则使宝宝失去了很多提高的机会;又如婴儿处在学站、练走的阶段,如果整天在车内,将来走路会推迟,不利于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②易致“X形腿”或“O形腿”

拥有一双如仙鹤般的美腿是每个人的梦想,很多家长恐怕想像不到学步车会毁了这一梦想,并且还会导致婴幼儿的骨骼畸形。

骨科专家指出,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婴儿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脚后跟外翻,导致扁平足。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胶质较多,骨骼较软,因此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容易出现“X形腿”或“O形腿”。

③影响宝宝智力发育宝宝一个人在车内左冲、右闯,缺乏与人对话、接触的机会,感觉、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一定限制。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宝宝智力发育测验的分数低于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宝宝。

宝宝1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他整天呆在学步车中,就会错过1岁前的爬行学习期,容易罹患感觉综合失调症,表现为好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

宝宝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宝宝智能的发展。学步车限制了宝宝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宝宝智力的发育。

④容易受伤婴儿在车内到处猛冲,很有可能碰到什么地方,导致车翻人倒,如果撞在硬处,就可能使宝宝受伤。

因此,即使宝宝在学步车内,家长也应时时守候在宝宝身边,不要间断各种训练,正确发挥车的作用,绝不能以车代替一切。

(2)宝宝使用学步车的注意事项

①学步车自身的安全宝宝双手能触摸到的地方必须保持干净,防止“病从口入”;学步车的各部位要坚牢,以防在碰撞过程中发生车体损坏、车轮脱落等事故;高度要适中;车轮不要过滑。

②环境的安全要为宝宝创造一个练习走路的空间,这一空间与宝宝不应该去的地方应有一障碍物阻挡;地面不要过滑,不要有坡度。因为宝宝的腿已很有劲,速度一快,学步车碰到物体上会伤着宝宝;要把四周带棱的东西拿开,避免学步空间内家具凹进凸出。宝宝手能够到的小物品要拿走,以防宝宝将异物放入嘴里。

③家长自身注意的问题不要把学步车当成宝宝的“临时保姆”,在宝宝学步期间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随时保护。宝宝学步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宝宝骨骼中含钙少,胶质多,故骨骼较软,承受力弱,易变形。此外,由于宝宝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练步时间长易形成高平足。在宝宝使用学步车的时候,穿着不宜过多。在宝宝排尿后使用,可撤掉尿布,减轻下身负担。

(3)别让学步车耽误了宝宝爬

眼瞅着宝宝能够稳稳当当地单独坐了,不少妈妈就着急买来学步车想让宝宝学走路,却忘了中国有句老话叫“还不会走就想跑”,意为讽刺不打好基础急于求成的人。对于性急的妈妈们,这句话大可以改成“还不会爬就想走”,虽说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其中的提示意义却是一样的。现在很多妈妈在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就给他们买来学步车,认为宝宝已经能坐了,扶着东西也能站一站了,当然可以学走路了,但至于爬,会不会都一样。这种做法对幼小的宝宝来说是有害的。要知道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的要求时,过早起步会影响宝宝下肢的发育。

另外,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小宝宝坐在上面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形腿”或“O形腿”,而长时间坐在学步车中,可能限制儿童许多自主的手、眼、脚的配合动作。因此,月龄在11个月以上的婴儿才可以坐学步车,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三翻六坐九爬爬”,婴儿1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贴心小叮咛:为了宝宝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爬、走路、跌倒、再站起,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育的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的。如果用学步车过早地将婴儿固定住,将会使婴儿失去了大肌肉群运动的机会。如果婴儿学爬期得不到爬行锻炼,而处在学站学走的阶段,又未能独站,走路可能不会提前。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宝宝需要活动时,可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因此,该爬的时候就让宝宝爬一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