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员工某一天迟到②当你认为员工应当告诉你某一事情时,他们却没有③某位员工丢失了一份重要的文件④某一员工向顾客提供了一个错误信息⑤员工没有积极主动地解决某一问题⑥员工忘记了某一事情或违反了某一规则⑦员工不顾制度而自行其事⑧员工做错了某一事情⑨员工无意得罪了你,当然,宽容也得有个限度。如果某位员工已经把“偶然”变“经常”地未能满足你的标准和要求,并且最终导致很大的损失时,你作为管理者,应当完全介入,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为管理者,你的作用就是要保证事先制定的标准得以实现,并且以一种令人接受的方式去解决那些偏离标准的行为。如果你将自己视为一个评判他人行为的法官,让自己不断评价他人;那你将会与员工逐渐疏远。你应当充当员工的一名顾问,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作出令人接受的判断。
当我们与员工一起工作时,关键是要找到大家各自价值的最大共同点。当今时代,你不可能迫使员工去改变那些令你无法角逐的东西,你只能制定一种制度和程序,让员工根据你对他们的工作需要而自我检查其价值和行为。保持适度的宽容和容忍,也使得你在工作中能与员工融洽相处,在下指令完成任务时,员工也能欣然接受,并尽最大努力来完成。
9.与属下患难与共,同甘共苦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大意: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以身作则,吃苦耐劳。”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倦怠。”
孔子的言论体现的是勤政爱民的思想。
“先之”是爱民。如范仲淹的名句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劳之”是勤政。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都是“劳之”的形象。
治理国家大事是这样,做一个单位乃至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企业的领导也是这样。做到了“先之劳之”,也就是一个好领导、好干部了。
事实上,真正能够让下属拥戴的领导绝不是高高在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领导,而是那些能同员工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领导。
纵观商业史上的众多企业巨头的发家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很多人在创业初期都是靠两、三个部下,一间小屋,几个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最终才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他们的成功靠的就是与部下同甘共苦、患难与共。这种情况下,上下的心往一块贴,力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又有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成功呢?
其实,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惟一选择。但困难的是危难之后,苦尽甘来,仍能与部下共享安乐的却并不多见。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前深得介子推的帮助。他即位之后就论功行赏,功大的封邑、功小的晋爵,各得其所。介子推不愿受封,重耳仍把绵上封为介子推的祭田。众臣此后更加竭力相报,终于帮助他打败楚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一名领导者,身处逆境时与部下共渡难关,时来运转时千万不可独自居功,尽享成果,惟有如此才能赢得威望,得到部下的拥戴,共创公司之大业。
那么,作为领导者的领导或上司又怎样才能算是同部下患难与共,同甘共苦呢?答案有两个方面:
(1)逆境中,与部下同心协力
哪个公司都有经营困难时,哪个领导也都有身处逆境之日,这时,一个出色的领导应做一个好的舵手,看准方向,动员所有部下共同努力,充满自信面对困难,这时千万别端着架子,指使别人。危船上你也要尽一份力,否则旗倒船翻,你自己也要掉进海里。
功成名就,莫忘难兄难弟
当时来运转,功成名就之时,千万不能翻脸不认人,即所谓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这样的领导最为人所不齿,谁愿意自己拼命保全的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旦领导的魅力丧失殆尽,并且背上不义气的骂名,难兄难弟不会再为你效力,新来的人也会望风而逃。
而这时最好的做法是不妨谋求双赢,让下属分享你的成果,使其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以实现。切不可排斥有功部下,落得骂名。
公司的发展壮大的离不开领导与部下的共同努力,协手合作。而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领导,一定要做到与部下同甘共苦,安不忘危,才能使事业蒸蒸日上,也才能让下属更加的拥戴你。
10.尊五美,屏四恶
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渭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刃;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日:“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大意: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做就可以从政了呢?”孔子说:“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什么叫五美?”孔子说:“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问:“什么叫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孔子说:“借人民能够得利的事情而使他们得利,这不就是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吗?选择可以役使老百姓的时候去役使,谁会怨恨呢?想得仁便得到了仁,又有什么贪心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从不敢怠慢,这不就是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地让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子张又问:“什么叫四恶?孔子说:“不加以教育而加以杀戥叫做虐;不加申诫而督查成绩叫做暴;政令松懈而限期紧迫叫做贼;用给人东西作比,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尊五美,除四恶。
不仅对于从政,就是对于平常做人也是有好处的。
所谓“身在公门好修行。”这其实就蕴含了“惠而不费”的意思在内。政府的一项好政策出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需要耗费政府的财力和物力,这样的事情的确是有的。比如说“为市民办实事”的问题,很多实事,其实就在于当政者能不能想到,而不在于需要什么耗费的问题。这种“惠而不费”,在个人生活中也是有的,所谓“助人为乐”,其实,严格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就是一个“惠而不费”的问题。帮帮朋友的忙,替人带带东西,捎捎信,或者替外地人指指路等等,都是于人有利而于己无害的事情,不是“惠而不费”又是什么呢?真要惠而“有”费,把自己的贵重东西送给人家,别人还不见得会接受呢。所以,应该大力提倡的不是“惠而不费”的风尚。无论在不在“公门”,这种风尚都是可以身体力行的。
“劳而不怨”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任劳任怨。任劳容易任怨难,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所以,做一个领导人能让人任劳任怨是很不简单的。尤其是做一个基层领导,能使手下人都高高兴兴地工作,任劳任怨,那可真得要有两下子。当然,做高级领导人而能够让全国人民都任劳任怨,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如果说“惠而不费”、“劳而不怨”都还侧重于领导水平的方面,那么,“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却涉及到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了。
“欲而不贪”是说要有欲望但不要贪婪。以我们这个时代而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拿的钱还是要拿的,但不能贪污受贿,利用职权谋私利。“泰而不骄”是说既要保持不忧不惧的心态,心平气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装模作样,色厉内在,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至于“威而不猛”,则是说一个人既要有威严,要让人畏服,但又不能给人以凶猛可怕的印象。有了这种印象,人家一看见你就躲得远远的,你还怎么去领导他呢?
五美有了,领导者的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相应地,还要去掉一些坏毛病,这就是“四恶”的问题了。
一恶“不教而杀”。所谓“杀”,照我们的理解,倒不一定真要动刀子,判死刑,而是说处罚惩戒。对于部下也好,对于民众也好,不加以教育引导而只知一味惩处,那这领导是绝对做不长的了。莫说做领导,就是做家长,“不教而杀”,或者说不教而惩罚,那也是要父子反目成为仇人的。所以,这是一个领导者绝对应屏除的毛病。
二恶“不戒视成”。事先不告诫,不指导而只管要部下做出成绩来给你看,这是一个粗暴的领导者形象。人家不给你完成,你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三恶“慢令致期”。领导者自己要求不严格,却又要求人家如期完成任务,这不是害人家吗,这也不是一个好干部应有的作风。
四恶“出纳之吝”。做领导人一定要大人大量,有魄力,有决断,切忌像个小管家小管账一样,小气吝啬,成不了大事。
五美有了,四恶除了,从政做官也就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了。
儒学的政治学的确是实用的政治学,仅从本章,我们也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