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孔子学院
9176300000024

第24章 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也——孔子与现代人追求成功的心态(3)

7.急功近利要不得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大意:子夏做了莒父邑的长官,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便宜。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公元前658年,晋国人以宝马美玉献给虞公,要求借道讨伐虢国。宫之中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公不要答应晋国的要求,但虞公贪图宝马美玉而不听劝谏。结果,晋国人灭虢国后在返回的途中又顺手灭了虞国。这是贪小便宜而坏大事的典型。

1958年,中国人以火箭般的“大跃进”速度赶超英美,结果是经济大倒退。这是“欲速则不达”的典型。

国家大事如此,个人事务也是一样。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也就是这样的意思。但面对现实,谁又没有“近视”而急功近利的时候呢?既然如此,就应把圣人的话当作座右铭,时常提醒自己。

不要企图一口吃个胖子,把什么事一次性做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凡事都要分出个轻重缓急。先将手头较重要且又紧急的事情完成,将那些重要但不怎么紧急的事情暂放一旁。因为先做这种事情可能会一时不能完成,这样既耽误了做那些亟须完成的事情又浪费了时间,使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

任何一名追求成功的人都应当明白:紧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紧急。不幸的是,我们许多人过于急功近利,把自己的一生花费在较紧急的事上,而忽视了不那么紧急但比较重要的事情。当你面前摆着一堆问题时,应问问自己,哪一些真正重要,把它们作为最优先处理的问题。如果你听任自己让紧急的事情左右,你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危机。

根据你的人生目标,把所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顺序,有助你实现目标的,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把它记在一张纸上,就成了事情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众所周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美国的卡耐基在教授成功学期间,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经理紧追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经理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找到了处理事务的办法,几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所以说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我们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订出一个事情表来。我们可以每天早上制订一个先后表,然后再加上一个进度表,就会更有利于我们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了。

柯维指出:有效的管理是要先后有序。在领导决定哪些是“首要之事”以后,时时刻刻地把它们放在首位的就是管理了。管理是纪律,是贯彻。

“纪律”这个词来自“门徒”一词,信奉一种哲理的门徒,信奉一套原则的门徒,信奉一系列价值的门徒,信奉一个压倒一切的目的的门徒,信奉一个圣命的目标的或代表这个目标的人的门徒。

如果你是一个有效率的自身管理者,你的纪律来自你自身内部;它是你独立意志的一种因素,而你是你自己深刻的价值及其源泉的门徒和追随者。而且你有将你的感情、你的冲动、你的心境从属于那些价值的意志和忠贞。

8.勇于探索,为了理想奋斗不息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意:孔子说:“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朝闻道,夕死可矣!”正是一种探索真理,献身真理的态度和精神。

夏明翰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真理比生命更重要,自然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

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是能够做到死而无憾的。

孔子的目标、原则经过深思熟虑形成之后,始终没有动摇过。他坚定的原则性,完全可以沿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话来形容。孔子曾做过大司寇,得到过季恒子的重用,如果孔子放弃原则,与季恒子同流合污,完全可以获得荣华富贵。但是他弃高位如敝屣,毅然地走上了周游列国寻找理想的路。在那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受到多次威胁利诱,每次都以必胜的信念、积极乐观的精神克服的困难。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使孔子明白了自己的思想不能在当时实现,他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着。

颜渊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他最理解孔子,他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痛?不容然后见君子!”天下人见识浅陋,理解孔子的人少,能追随孔子的寥若晨星,这对于孔子的形象丝毫无损,更因此显示出孔子的高风亮节。孔子的信心和实践的勇气来自对自己事业合于仁道的信念,不能凭己之力实现,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来照彻后世,启迪后人。孔子是一个终其一生的积极的实行家。他的精神熏陶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国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以死殉国,不做元朝宰相,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样掷地有声的诗句;张居正在写与侄子的信中表白出自己以身许国的心志;林则徐不计个人荣辱,抗击洋人,历经磨难,死而无憾……这些历代名臣都有一颗为国家天下负责到底的心,故能如此坦然地对待荣辱生死。

与孔子的人生观不同的是接舆、长沮、桀溺等消极避世的隐士。隐士不是不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而是太过于关心,以至在时代已无可挽救时走开了,把自己置于事外。他们以另外的方式希望国家太平,希望老百姓过好日子。做隐士的人多信奉道家,以“因应顺势”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对儒家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他们是不以为然的,以为这样无法真正对社会有所贡献;隐士以为天下滔滔,时代到了末路,你不可能兼济天下,只有来个独善其身,保存实力,以期世风改良而有为于天下。所以他们把孔子周游列国,在不可为之世推行仁道看作是不明智之举,因为这可能行仁政不成,反遭杀身之祸,既不能平天下,造福于黎民,反而空耗了社会精英,少了将来的忠臣,这样只身不能挡滔天洪流,倒不如待潮退浪落,风平浪静时再扬帆远行。隐士们对孔子或惋惜或讽劝,正是出于这个理由。

孔子以为为人就须行仁,就得立于世间,为人类尽力,这是人之为人的责任,不可逃避。世事纷乱,纲常败坏,百姓涂炭,如果做隐士逃避时代,只显示出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无仁人之心,把自己混同于鸟兽。人是一个社会产物,不与社会接触,忘了社会秩序和形态,已不是真正的人了。况且,做个“避世之士”干净地抛弃这个时代,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肩负起恢复社会秩序的责任,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才符合人之义。孔子乐意忍受磨难和别人的误解,为明知不可为之事、把自己贡献给国家天下,行的是仁人之义。

孔子乐于自我牺牲,孜孜不倦地行仁道,可以为我们立身处世作一很好的借鉴。为了自己的理想,永不惰怠,永不止息,敢于面对严峻的现实,勇敢地接受挑战。

9.成功离不开坚持

原文: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矣。”

大意:孔子说:“颜回嘛,他的心长期不违背仁德。其余的学生就只有在短时间里做到了。”

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

成功难在何处,不是方法,不是目标,难就难在“恒心”二字,换句话说就是“贵在坚持”。

举凡做事、学艺、锻炼身体,世上事几乎无不适应这一规律。而孔子更将它当成了进德修业的关键所在——仁心的修养。

如果我们对杰出的成功人士做一个调研,就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数都具有持之以恒的耐性和韧性。而他们也正是靠这个,才使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不要对自己太没有信心,客观条件并不能完全的将你限制。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坚韧和耐心,坚定一种必胜的信念,勇敢地与困难拼搏,一定能有所成就。做事一定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有许许多与成功无缘的人,他们并不是缺乏追求的目标,而是经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便放弃目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你一旦下定了决心要追求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就应该全力以赴,勇敢地坚持下去,到达目标之前,决不放弃。这样的道理虽然谁都懂,可实际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点,小张感觉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