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
9174600000008

第8章 肩痛(1)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

因发病年龄以50岁左右为多,故又称“五十肩”。该病多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外文献资料提示,其发病率约占肩部疾患的42%,占骨科疾病的1%;国内文献资料表明肩周炎在城市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8%。肩周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常为单侧发病,亦偶有双侧同病者。肩部疼痛范围比较广泛,常涉及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胸小肌和胸大肌等。

肩周炎属中医的“痹证”“肩胛周痹”“漏肩风”“锁骨风”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包括六淫、劳伤、外伤、肝肾亏虚、气血虚衰、内伤七情等,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筋骨、关节、气血、经络和脏腑的改变,有邪入经络,凝滞关节;劳伤筋骨,气滞血凝;筋脉受损,瘀血凝滞;筋骨失养,筋挛骨松。

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觉肩部不舒适及有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在肱骨上的止点。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痛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甚,患者不敢患侧卧位。

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的减少1/4~1/2;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患者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1~2个月,长者可达数年。

1.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黄芪30g,太子参30g,甘草6g,当归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白术10g,蕲蛇8g,姜黄12g,桑枝片10g,红花10g,川芎10g,鸡血藤30g,白芍10g,大枣12g。

【随症加减】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各10g;冷痛加桂枝15g,附片2g;外伤夹瘀加桃仁、赤芍各10g;苔腻加苍术10g;郁热加知母、黄芩各10g;伴颈椎痛加羌活6g,全蝎3g,葛根30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服3次,7日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配合功能锻炼:患者自我掌揉肩周3min,点揉肩井、肩髃、肩贞等穴各1min,推拨痛点30次,搓擦肩周以透热为度,再在腰背后以健手牵拉患侧手以肩周疼痛能耐受为度,继将患肢在胸前屈肘贴胸,并以手托其肘使患手攀向对侧肩部,然后做患肩前后晃动、左右画弧各30次,最后拍打肩周30次,结束1次治疗。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中益气、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6例,治愈33例,显效25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

【经验心得】补中益气本应用于气虚证。肩周炎一般多与“寒凝”“血瘀”有关。而中老年人往往气血渐虚,不足以荣养经脉关节和卫外功能,或骨折、脱位等局部外伤后夜卧当风,或久寒入络,则经脉受阻,导致肩部板滞,屈伸不利,即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炎性反应,故局部疼痛和痉挛。因此用补中益气为主、辅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行气、通利关节,滋阴养血,缓急以止痛。并强调自我功能锻炼,以达到气血旺,筋脉通,关节利,邪气除,疼痛消、诸症除的目的。

【方剂出处】朱勤,等.补中益气结合功能锻炼治疗中老年肩周炎66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5):33

2.补阳还五汤加味

【药物组成】炙黄芪4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0g,桃仁6g,红花6g,鸡血藤15g,海风藤15g,桂枝6g。

【随症加减】寒邪较重,冷痛较盛加炙麻黄6g,炙川乌5g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病久湿郁化热,热痛较盛者加忍冬藤15g,桑枝15g以清热除湿,舒经通络。刺痛较盛,肩不能举加制乳香6g,制没药6g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伴颈项僵痛加葛根15g以舒经解痉,痛连腰背加威灵仙10g,杜仲15g以疏风通络,濡养筋骨。疼痛剧烈,夜不能寐加炙马钱子3g,全蝎3g(包冲)以蠲痹通络止痛。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散寒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0例,服药20剂,治愈18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经验心得】补阳还五汤本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基本方。

中风后遗症病机为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肩关节周围炎主要病机亦在于气血虚弱,气血凝滞不畅,筋脉失养,脉络瘀阻。二者病情虽异,但病机相近,因而临床中运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每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方取补阳还五汤加炙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当归辛温养血活血,红花助当归活血通络;赤芍凉血活血、兼能止痛并制温药太过;地龙活血通络,其咸寒降制黄芪升阳助火之势,二药为使,桃仁、川芎活血化瘀,鸡血藤助当归养血活血、通经舒筋,桂枝温经通阳,海风藤辛温通经,诸药合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温阳而不燥烈,生阳而不耗散,散寒而不伤阴,活血而不耗血。

【方剂出处】孙力.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青海医药杂志,2004,34(7):47

3.柴胡桂枝汤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6g,黄芩10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8g,炙甘草8g,桂枝12g,白芍12g,大枣12枚,姜黄12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

【功效】调经通络、活血行气。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1例,治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5%。

治验:于某,男,51岁,左侧肩背疼痛酸胀,左臂不能抬举1周,服西药双氯芬酸可止痛片刻,旋即痛又发作。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肩周炎”,证属太阳少阳二经之气郁滞不通,不通则痛。治当并去太少二邪,和少阳,调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加片姜黄。服药3剂后,背痛大减。守原方再服4剂,疼痛消失,手举自如,身转灵活。

【经验心得】治疗肩背痛当抓住太阳、少阳二经。肩部为少阳经,肩痛用小柴胡汤和解;背部为太阳经,背痛用桂枝汤治疗。柴胡桂枝汤即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经中之邪;以桂枝汤解肌调和营卫,解太阳经中之邪;久痛入络,其血必结,加姜黄破血散瘀,行气止痛。

【方剂出处】仇锦珠.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肩周炎31例疗效观察.中国校医,2006,20(3):338

4.当归四逆汤加减

【药物组成】当归30g,白芍12g,桂枝12g,细辛3g,木瓜10g,伸筋草10g,生甘草3g,羌活5g。

【随症加减】兼痰湿者加姜夏、白芥子、薏苡仁;兼瘀血者加川芎、红花、鸡血藤;兼气虚者加黄芪、白术等。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31例,显效13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9%。

治验:患者,男,58岁。2003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右侧肩部酸胀不舒约半年,时轻时重。近半个月来,酸胀加重,并出现疼痛,以致上举、后伸均感不便。疼痛夜间为甚,白昼活动后减轻,保温痛缓,遇冷则剧,伴有头晕、眠差。舌淡红、边有齿痕、苔根白腻、脉弦滑。查:右肩部活动明显受限,上举仅达110°,肩上部周围压痛明显,肌肉有僵硬感。证属阳气不足、阴寒偏盛,肩部筋脉凝滞不畅,气血痹阻。治拟温养通络、散寒止痛。用前述当归四逆汤加姜夏10g,白芥子10g,焦白术10g,5剂。药后复诊,患者告曰:3剂后患肩即有温暖舒适之感,5剂后疼痛缓解,上举、后伸有松弛之感。依上法略作增减,共服3周,肩痛基本消除,活动日趋正常。

【经验心得】当归四逆汤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与肩周炎之病机相合。随症加减,则药证尤为相符,其效显赫。

当归四逆汤方以当归为主药,具有温养血脉的功能,故用量宜重,可用到30g。桂枝和芍药用量宜相等,即《伤寒论》中的桂枝汤之意。两药合用具有调和营卫温血脉的功效。若患者属阴寒之体则可放胆用之,两药可用到15~20g。在主方中木瓜易木通加伸筋草意在加强舒筋活络之功。配羌活既而有散风寒之用,又有引经之意,其用量较轻,旨在防温燥太过。

【方剂出处】黄耀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肩周炎56例.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474

5.独活桑寄生汤

【药物组成】独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风、细辛各9g,桑寄生、生地黄、党参各12g,当归、川芎各12g,肉桂3g,甘草6g。

【随症加减】痛甚者加延胡索、三七或地龙、川乌;风胜者加白花蛇或乌梢蛇;寒胜者加吴茱萸、制附子、干姜;湿胜者加防己、川木瓜、生薏苡仁等。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15剂1个疗程。配合肩部按摩:患者坐位,肩自然下垂,医者立其侧后方,用双手掌对颈、肩背部进行按摩、揉、捏。另外,用一手扶肩,另一手用拇指对痛腧部位进行分筋、理筋、镇痛等方法,5~10min。

【功效】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6例,经1~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55例,好转3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4%。

治验:某女,65岁,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发作3年。

经治疗效果甚微,天气变化或劳累后肩痛复发,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经某医院用抗炎镇痛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伴有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略弦。给予独活桑寄生汤加减,每日1剂,配合手法治疗。经首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改善,2个疗程症状减半,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嘱继续功能锻炼,内服中药以巩固疗效,随访3年未发。

【经验心得】肩周炎又称“冻凝肩、漏肩风、五十肩”等,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多见于老年人,其病因多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卫阳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由于邪阻经络,气血瘀滞而为肩痹,“不通则痛”,故肩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独活桑寄生汤具有祛风寒湿三邪、补气血、益肝肾作用。手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内外配合治疗,故能收到显著的疗效。由于患者多数是老年人,在施行手法时应注意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在患者能忍受的疼痛范围内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不能粗暴,以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和注重局部保暖,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可起到一定作用。

【方剂出处】周就荣.独活桑寄生汤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86例.中医外治杂志,2003,12(2):49

6.二仙汤加味

【药物组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鹿角胶、当归、桑枝、桂枝、防风各10g,姜黄、甘草各6g。

【随症加减】夜间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遇寒痛甚者加制川乌6g,细辛3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7剂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温阳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94例,治愈6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

【经验心得】肩周炎好发于40~60岁,一般具有遇寒加剧、夜间痛甚的特点,究其病机,主要与肾气亏虚,寒湿侵袭,气血瘀滞有关,证属本虚标实。按“治病求本”的原则,方选二仙汤化裁,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肾壮阳,兼能祛寒除湿;鹿角胶既温补肾阳,又滋阴填精;当归养血活血,与鹿角胶合用可强筋壮骨;桂枝解肌散寒、温经通络;桑枝、防风、姜黄疏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出处】韩元龙.加味二仙汤治疗肩周炎94例.浙江中医杂志,2001,(1):20

7.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药物组成】桂枝15g,白芍15g,葛根25g,陈皮10g,茯苓15g,半夏15g,黄芪25g,川芎10g,当归15g,羌活12g,独活15g,桑寄生15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g。

【随症加减】痛甚者加制川乌15g,制草乌15g;寒湿化热者加秦艽6g,黄柏10g;夹有瘀血者加制乳香6g,制没药6g。

【治疗方法】开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ml,每日1剂。服药期间慎起居、避风寒、宜保温;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功效】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