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颈肩腰腿痛奇效良方
9174600000027

第27章 腿痛(5)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乌具有降血压、扩张血管、消炎、镇痛、局部麻醉等作用,能很快缓解腰腿疼痛不适等症状,改善腰部及下肢的运动功能。延胡索善治气血凝滞所致的心腹及肢体疼痛,具有镇痛、镇静、抑制中枢、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冠脉阻力、增加血流量之功;陈皮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小茴香能温肾祛寒;木香是常用的理气药,气行则痛定,善治一切冷气滞塞疼痛;甘草据药理研究表明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抗炎、抗病毒及抗变态反应、镇痛解毒、保肝、调节免疫功能等多方面作用。

【方剂出处】朱淑梅.自制药酒治疗坐骨神经痛90例.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86

24.活络洗方熏洗

【药物组成】炒艾叶、生川乌、木瓜、防风、五加皮、地龙、当归、土鳖虫、伸筋草各30g。

【治疗方法】将以上诸药放入备好的纱布袋内,放入脸盆倒入温水2500~3000ml浸泡30min,将药盆置于火上加盖煎煮至沸后,小火再煎20~30min端下药盆,取食醋250g趁热倒入药内调匀,将患膝置于药盆上15~25cm处,膝上用塑料布或毛巾遮盖,使药水蒸气上熏患膝而不外溢,待水温降至40℃时,取出药袋敷在患膝上用药水反复泡洗患膝30min至1h,泡洗同时嘱患者做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洗后擦干患膝,避风寒。

每剂药用2日,每日熏洗2次,睡前熏洗,洗后即寝,效果尤佳,5剂为1个疗程。

【功效】温经散塞、活血化瘀。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5例,显效5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本病治疗应内外兼顾,内治原则在于固本,重在补益肝肾,强筋骨,以延缓关节退变速度。外治原则在于祛邪、镇痛,改善功能,重在温经散塞,活血化瘀,疏肝缓急。

活络洗方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能有效地消除关节滑膜炎症,松解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囊、关节韧带弹性,改善骨内微循环,降低骨内压。

【方剂出处】程宏刚,等.活络洗方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65例.中国社区医师,2007,9(14):75

25.腰痛散外敷

【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松节、海风藤、当归、威灵仙、麻黄、羌活、独活、木瓜各等份,乳香、没药各1/3份,地塞米松、碳酸氢钠、二甲基亚矾、鸡蛋清适量。

【治疗方法】先将前12味药粉碎为末,装容器备用。用时取药面30~50g为1次量,将地塞米松7.5mg,碳酸氢钠5g,研末与上药混匀,后以二甲基亚矾、蛋清适量将药面调成稠糊状,涂以病变处(椎间盘突出处),再以塑料膜覆盖,周边以胶布密封固定即可。粘贴一般维持48h,若感觉痒痛等不适严重者可提前去之。5日敷贴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坚持卧平板床,避免弯腰负重等。

【功效】通络消肿、除痹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均治疗1~2个疗程,随访半年后,按上述标准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4例,治愈率达60.7%;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

治验:牛某,男,29岁。2000年5月18日来诊。20日前因搬重物而致腰部扭伤。伤后腰痛剧烈,不能转侧,不能直腰,并向右臀部及右下肢后侧放射至足外侧,咳嗽时症状加重,在当地治疗无效,并逐渐加重,疼甚时夜不得眠。随来我院就诊。经查其胸4、胸5椎及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压痛,右小腿下端及足痛感觉减退,右跟腱反射减弱,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颏胸、压颈静试验阳性,经CT证实其胸4、胸5椎间盘突出,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给其腰痛散外敷,并遵守注意事项。

1次痛减可直腰,2次可入眠,4次后疼痛基本消失,后再敷3次疼痛消失,直腿抬高70°,能从事日常工作,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方中川乌、草乌通络、止痛;麻黄、羌独活、松节、木瓜、海风藤通络除痹;威灵仙除了有除痹之功外,尚有软骨化骨之作用;当归、乳香、没药活血止痛;伍用地塞米松取其稳定细胞膜、减轻组织水肿、防止神经变性、维护神经正常功能之作用。诸药合用,共凑通络、活血消肿、止痛、除痹之功效。二甲基亚矾、碳酸氢钠、蛋清虽为辅剂,但作用巨大。二甲基亚矾为有机溶剂,是一种新型皮肤促渗剂,其不仅能促使药物渗入组织深部,还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碳酸氢钠可除去皮肤“酸罩”利于药物吸收,还能使二甲基亚砜保持性质稳定,便于发挥作用;蛋清主要起混合和黏滞作用。

【方剂出处】李俊荣.腰痛散外敷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5):60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又名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是一种最常见的、以关节疼痛、僵硬、肿胀为特点的骨关节疾病。该病不仅发生关节软骨损害,还累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和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发生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断裂、溃疡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

1.补肾壮骨汤

【药物组成】骨碎补15g,熟地黄30g,杜仲15g,牛膝15g,穿山甲珠10g,威灵仙15g,细辛5g,黄芪30g,丹参15g,鸡血藤30g,黄精15g,甘草5g。

【随症加减】疾病活动期,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治以祛湿通络止痛为主,方中以威灵仙、牛膝、杜仲、穿山甲珠为主药;病情缓解期,治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方中以黄精、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为主药。加减法:膝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薏苡仁20g,土茯苓20g;疼痛重者加露蜂房10g,桑寄生15g,制附子10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3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止痛、温经除湿。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42例,治疗1~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23例(54.3%),显效10例(23.8%),有效6例(14.3%),无效3例(7.1%),总有效率为(92.9%)。

【经验心得】本方补益肝肾为主,强筋壮骨、活血通络、温经除湿为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和临床主要表现,调整药物的主、辅成分;根据中老年骨性关节炎的虚证特点,加用黄芪、丹参、黄精、熟地黄,益气活血止痛。补虚是治疗骨性关节炎之本,但加减中不能忽视对脏腑气血功能的调整,以及病变关节出现的风寒湿证或瘀证的表现,否则会影响疗效的提高。关节疼痛明显时,加用露蜂房、制附子、桑寄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关节肿痛明显,加用薏苡仁、土茯苓,健脾利湿。

【方剂出处】季守贤,等.补肾壮骨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四川中医,2005,23(12):82

2.补肾化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30g,桑寄生30g,续断15g,杜仲15g,山茱萸10g,鸡血藤30g,独活15g,威灵仙15g,地龙15g,土鳖虫15g,老鹳草10g,牛膝10g。

【随症加减】急性期关节红肿疼痛明显,舌苔黄腻者,此乃湿热瘀滞,选加黄柏10g,知母8g,木瓜15g,蚕沙(布包)30g,薏苡仁30g,炒苍术、白术各20g,半夏10g,茯苓15g;痛甚入夜难眠,舌红苔黄者,属热重痛也重,加制附子与生石膏,用量比例以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若疼痛遇寒加重者,选加制附子10g,鹿角片10g,淫羊藿10g,仙茅10g;慢性期肾虚瘀滞者,加枸杞子15g,鹿角片易鹿角胶10g;关节痛甚难忍者,每日加全蝎1g,蜈蚣1条研末装胶囊吞服。膝关节肿胀、积液者加泽兰叶20g,益母草20g,土茯苓30g。关节屈伸不利者加路路通15g,伸筋草30g,皂角刺12g,三七粉冲服2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服用。外敷:取汁后,热药渣速置入缝制的布袋,随即置患处关节热敷,加热水袋增强热力渗透作用。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肾益髓、通络止痹。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6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

【经验心得】中医学历来认为“久病入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女性由于具有经、带、胎、产特殊的生理特点,极易伤精耗血,气血不足。精血同源,精亏血少,脉道不充,脉行不利,则因虚致瘀。若是气虚湿滞无以运化;或素体湿重,湿聚成痰,阻碍脉道,痰瘀易结,则因湿(痰)而瘀。若外感风寒,筋脉拘挛,“合而为痹”,则因寒而瘀。若诸邪久羁,蕴而化热,灼熬阴血,则因热而瘀。劳作过度,久行站立,扭伤闪挫,经脉阻滞无不是诱发、加重本病的外因所在。可见本病虽源于肾精亏虚,肝肾不足,但痰湿瘀滞、络脉痹阻病位在筋在骨。故化瘀治标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本方中补肾选用益精填髓之品,化瘀需考虑病变时期不同。对急性发作期患者,活血药味数宜少,剂量宜小,目的以温通血脉,改善患处局部充血、水肿、炎性渗出;避免大剂量使用防止用药过度患处炎性渗出和疼痛加重。而对于(湿)热明显者,同时酌情选用清化湿热及金银花、连翘、络石藤等药,以抑制无菌性炎症减轻关节滑膜的充血、渗出、水肿,利于关节组织肿胀、疼痛、灼热等症状的缓解。对病程长,屡次复发,滑膜肥厚的慢性患者,注重选用力专的活血化瘀、搜风通络药物,但需注意适可而止,保护胃气。总之,尽管急性发作期治标为主,慢性期偏于补肾,临证用药不同,但补肾化瘀为治疗宗旨,应贯穿始终。

【方剂出处】霍清萍.补肾化瘀汤加减治疗女性骨(膝)关节炎36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1):29

3.苍麻四物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当归15g,芍药15g,川芎8g,麻黄10g,苍术15g,黄芪20g,甘草5g。

【随症加减】寒胜者加制川芎、制附子各10g;风胜者加防风、秦艽各10g,木瓜12g;湿胜者加薏苡仁20g,独活10g;湿热者加黄柏10g,防己12g;肾虚者加杜仲、山茱萸、续断各10g;兼瘀血者加桃仁10g,红花6g,当归改用当归尾。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严重者每日服1~2剂,10日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针刺肾俞、环跳、委中、三阴交、秩边等穴,用平补平泻手法;亦可针刺得气后待“气过病所”,接上G6805针刺治疗仪,用疏密波通电治疗30~4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2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

【功效】补益气血、祛邪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106例,治愈68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2%。

【经验心得】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偏痹”范畴,多因气血不足,易感受风寒湿邪,痹着筋脉;或跌仆劳损,伤及经络,而发生拘急疼痛。久则气血愈虚,肝肾亏损,病邪固着,缠绵难愈。治宜补益气血、祛邪止痛为首务。故药用熟地黄补肾养血滋阴;当归养血活血,伍黄芪益气生血;芍药养血柔肝,配甘草酸甘敛阴,缓急止痛,为舒筋止拘挛良药;川芎行气活血;苍术辛温,燥湿祛寒止痛,驱除筋骨风寒湿邪;麻黄入四物内,善通经络阳气,且得黄芪相助,温经散寒,通痹止痛,即“补中有动,行中有补”。然后参合主因,随症加减,药中病机,可获良效。药理研究证实,麻黄、黄芪、苍术既能止痛,又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可抗骨骼肌疲劳;麻黄、川芎、当归均有镇痛作用;当归、芍药、川芎具有抗菌、消炎及降压作用;苍术还能降血脂。而肾俞、环跳、委中等穴属足太阴、少阳经穴位,针刺能发挥行气活血、舒筋止痛之效,使其“通则不痛”。

三阴交系三阴经之会穴,针刺可补肝肾,养气血,获“从阴引阳”之功。

【方剂出处】李玄,等.苍麻四物汤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106例.湖南中医杂志,2004,20(1):56

4.二乌独活汤

【药物组成】独活25g,桂枝18g,白芍25g,当归、防风各18g,细辛10g,桃仁15g,红花12g,没药、虫各15g,乌梢蛇、制二乌(川乌、草乌,先煎30min)各25g,川牛膝15g,炙甘草12g,蜂蜜80g。

【随症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各25g;伴腰部疼痛加杜仲、续断各18g;肝肾阴虚加桑寄生20g,女贞子18g;若妇女月经期去没药、虫、桃仁、红花减量。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3次。

【功效】温经散寒、敛阴和营、养血活血、通痹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86例,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肢功能活动恢复正常68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肢功能恢复正常16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7.6%。治疗时间最短5日,最长28日,平均1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