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快乐枕边书
9172300000027

第27章 情感障碍

【概述】

本病主要表现为情感的异常高涨(即躁狂)或异常低落(即抑郁),多数表现为抑郁发作,一部分表现为躁狂、抑郁交替发作,少数表现为躁狂发作。发病与下列因素相关:①遗传因素,情感障碍患者有家族集聚现象;②神经生物学现象,躁狂与脑内肾上腺素(NE)增多有关;抑郁症主要与5-羟色胺(5HT2)有关,同时情感障碍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部分抑郁症患者有脑诱发电位、认知电位的异常;③心理社会因素,严重的、持续的、不愉快的事件易引起抑郁发作。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情志内伤,但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怒伤肝、思伤脾、心主神明,故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心、肝、脾的功能而发本病。

【临床表现】

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思维敏捷、言语增多三联症为特点;抑郁症与躁狂症恰恰相反,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三联症。

【诊断要点】

躁狂发作诊断标准:以情绪高涨为特征。症状持续至少1周,且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3项:①言语增多;②联想加快,观念飘忽;③注意力不集中;④自我评价过高;⑤自我感觉良好,精力特别充沛;⑥睡眠减少,且不感疲乏;⑦活动增多;⑧行为轻率,不顾后果;⑨性欲明显亢进。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以情绪低落为特点。症状持续至少2周,且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②精力明显减退;③动作迟钝;④自我评价过低;⑤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自杀念头;⑦失眠或早醒;⑧食欲缺乏,体重下降;⑨性欲减退。躁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都必须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对躁狂症患者应保持环境安静,缓解期心理治疗可促使病人自知力的恢复。对轻度抑郁症及中、重度抑郁症的恢复期应给予心理疗法及社会支持。

2.西药治疗

躁狂症首选碳酸锂,如效果不佳或对药物过敏,可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也可用甲巯咪唑。急性期可合用氯丙嗪、氟哌啶醇。阿米替林镇静作用强,适于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氯丙嗪适用于伴强迫症状的抑郁症,另可参考使用帕罗西汀、氟西汀。如果抑郁症状缓解后出现躁狂,立即改用抗躁狂药。

3.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痛无定处,不思饮食,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理气,解郁畅中。方药: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目赤,耳鸣,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药:丹栀逍遥散。

(3)血行瘀滞:精神抑郁,性情急躁,身体某部有发冷、发热感,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

(4)心阴亏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

(5)心脾两虚: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食欲缺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药:归脾汤。

(6)肝阴亏虚:眩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舌干红,脉弦细。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方药:杞菊地黄丸。

4.其他疗法

(1)电休克治疗。

(2)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理气解郁药,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善抑郁状态。

【护理措施】

医务人员应以诚恳、同情、关怀、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做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帮助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进疾病痊愈。

神经症

【概述】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为主诉较多,且与情绪因素有关,很难查出确定的体征。情志因素及自身素质为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脏气弱”为内在发病因素,忧愁、思虑、惊恐、悲伤、委屈、窘困等精神因素为外因。

【临床表现】

依据症状的突出表现分为以下几种:①恐怖症: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情景引起强烈的、持续的及不合理的恐惧,且常伴发回避行为;②焦虑症: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担心和恐惧,并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不安;③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④癔症:表现为喜怒无常、痴呆、神游、痉挛发作、瘫痪、过度喘气,声称失明、耳聋;⑤疑病性神经症:常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而反复就医,但各种医学检查均为阴性;⑥神经衰弱:以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为主要表现。

【诊断要点】

恐怖症患者有特定的恐怖情景。诊断焦虑症首先要区别焦虑是正常范围的心理反应还是病理性情绪;其次,要判明焦虑是否为躯体疾病或神经精神疾病伴发的一种症状。其余病症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对恐怖症患者应鼓励其接触所恐惧的事物或情景,反复练习直到完全适应。对焦虑症患者应进行劝慰。

对轻度强迫症患者给予解释。对癔症患者给予解释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改善对精神刺激的应对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对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医生应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认真检查,并用乐观的语调向患者解释,消除患者的疑病观念。对神经衰弱患者应向其解释病情,减轻焦虑和烦恼,合理安排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2.西药治疗

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苯二氮类(地西泮、阿普唑仑)、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吩噻嗪类(氯丙嗪)、新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等。

3.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多梦易醒,食少纳呆,恶闻响声,脉弦细。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方药:平补镇心丹加减。

(2)心气不足: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动则悸发,脉细弱。治法:补益心气。方药:五味子汤加减。

(3)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舌淡,脉细弱。治法:健脾养心,补益心气。方药:归脾汤加减。

(4)肝气郁结:情绪不宁,胁肋胀痛,不思饮食,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药:柴胡疏肝散。

(5)血行瘀滞: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胁肋疼痛,或身体某部发冷、发热,舌暗、有瘀斑,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方药:血府逐瘀汤。

(6)阴虚火旺:心慌,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

(7)肝郁化火:失眠多梦,易惊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清热,养血安神。方药:丹栀逍遥散。

(8)痰热内扰:心烦失眠,头晕目眩,痰多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化痰清热,和胃安神。方药:温胆汤加味。

(9)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烦易怒,多梦失眠,午后潮热,腰酸腿软,肢体麻木,筋惕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清热安神。方药:滋水清肝饮。

(10)心神惑乱: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舌淡,脉弦。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

4.其他疗法 暴露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针灸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及电按摩疗法等。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应关怀患者,让患者按时作息,适当劳动、锻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