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有氧运动指南
9171800000020

第20章 最传统的有氧运动——太极拳(3)

放松和刚柔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在练习太极拳时,统领整个运动过程的是“意在先”原则,也就是说在意念的引导下,在保证全身放松的前提下,使动作协调顺畅,长期坚持,身体便会产生内劲,产生一股既轻盈又沉稳,既灵活又扎实的力量。这样,就进入了“由松到柔”的阶段。太极拳不断进行虚实结合和动作转换,轻盈的动作和沉着扎实的动作不断交换,全身的弹性和灵活性得到加强,同时也使得身体内无形的力量增强,身体各个部位集轻灵柔软和沉着稳重为一体,这样就进入了“积柔成刚”的阶段。进入上一阶段后,动作更加细致微妙,身体的放松和收缩不断交替进行,身体各个部位(手、腿、腰)等按照螺旋式反复一松一紧,在放松精神的指导下,即使是肌肉群处于“紧”的时候,也不会出现僵硬,肌肉的弹性和韧性加强,这个时候就进入了“有柔有刚”的阶段。

在上述一系列过程中,练习者应该放松全身各个部位、各个器官,同时在意念的指导下,把腹式呼吸和动作姿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动作更加圆活酣畅。

太极拳虽然要求刚柔相济、松弛结合,但是松弛这两者却不是绝对平均的。放松的时间往往要大于收缩的时间,原因很简单,每个姿势在运行转换的过程中是放松的,在动作结束的“实”的阶段是收缩沉着的,而动作转换的时间肯定要大于动作处于定式的时间。

此外,在各派不同的拳法中,都要经历“由松到柔”、“积柔成刚”各个阶段,也即是放松和刚柔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实太极拳的放松与刚柔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松是柔的基础,刚是柔的体现。

什么叫腹式呼吸及运用方法

所谓腹式呼吸,就是指深长的呼吸,由鼻孔缓缓吸气,同时在意念的指导下,使身体内的气体缓慢下沉,直到腹部,也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在这一过程中,运气要自然,不能强迫性地将气体压到腹部。在吸气过程中,膈膜下降,随之腹腔内的器官受到挤压而变得隆起,胸廓也会慢慢收缩,然后再慢慢地从鼻孔呼气。在呼气阶段,横膈膜会上升,腹部随之收缩。

练习者应该注意呼吸和意念的紧密结合,用意念来指导呼吸,掌握所谓的“拳式呼吸”。“拳式呼吸”指的是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运动需要和个人体能,有意识地引导呼吸来确保更好地运动。对于太极拳中“实”的动作,即动作接近完成时,应该自觉呼气,以便沉肩、虚胸、实腹。反之,在做太极拳“虚”的动作时,应该自觉吸气。

练习太极拳时应该尽量使用腹式呼吸。因为太极拳讲求动作轻盈、柔美、沉着、灵活,所以呼吸应做到深沉、细长、均匀、缓慢。

为了配合太极拳的各种不同姿势和动作,练习者可合理调节呼吸的强度,确保在做任何姿势时,呼吸都能顺畅,体内各个器官的血氧供应充足。

由于姿势和动作的难度、速度不同,呼吸系统肌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伸张和收缩,随之也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呼吸。练习者应该顺应不同动作的起承转合、开合虚实来改变呼吸的强度。

在进行腹式呼吸的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身体异样,例如,会产生胸部憋闷,呼吸不畅的情况,这是因为身体某些部位用劲过于紧张,没有做到自然放松。只需放松意念,调整僵硬的动作,自然就会好转。

总之,练习者应掌握腹式呼吸,将呼吸、意念、动作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什么叫太极拳的内劲

很多拳学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太极拳内劲的说法。如陈鑫的“以意运气,轻轻运动,发于丹田,运行骨缝之内,再由骨缝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杨澄甫的“如是气血流注,日日灌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是真正内劲”,郝少如的“内劲初无定向,随人所动始有定向”。

一般认为,太极拳的内劲就是指在意念指导下,轻松自如地运气用劲,始于丹田,然后运及全身,最后又回到丹田,如此循环,连绵不断。这种内劲不同于浮劲,使用时就显得有力,不使用时就显得疲踏;内劲如同棉里裹针,轻柔和沉实兼备,而且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同时还能绵绵不断。

练习太极拳就要学会运用内劲。如在推手过程中需要一种既浑厚又轻盈的劲力,也就是这种外似棉花、内似钢条的内劲。如果使用浮劲,往往被对方引动,自己占据不了主动。而内劲至柔至刚,“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因而使用内劲可以使动作变幻无穷,看似不疾,实际上速度却快得惊人。同时推手还讲求沾连粘随,所以使用内劲更加必要,这样才能“汇万法于一,衍一法为万”。

太极拳讲求的是曲线和弧线运动,太极拳的这些动作是按照螺旋样完成的,为了配合这些动作,也需要运用内劲,因为内劲本质上也是按照螺旋样旋转的。一方面,内劲速度非常之快;另一方面,内劲轻灵自如而又避免了轻浮,沉稳扎实而又避免了僵化呆滞。总之内劲缠绵反复,曲折回环,这样就和太极拳的动作保持和谐一致,保证了整体动作的流畅自如,绵绵不断。

要想灵活自如的使用内劲,练习者需要动脑动心,仔细体会和揣摩并不断练习,正确掌握内劲运转的轻重、刚柔、快慢和虚实。

在做太极拳的各个动作时,每一个招式的起承转合一定要到位,发势为起、接续为承、变换为转、成势为合。其次还应该做到各个姿势之间连贯流畅,每个姿势之间、完成与开始之间、停顿的时候都应该做到一气呵成,使内劲慢慢充足,精神高度集中。

在练习运用内劲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例如,练习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指尖和脚尖膨胀,手臂疲软,甚至还会产生酥麻酸痛的感觉。对于这点,练习者不要感到恐惧,这是在从使用浮劲到使用内劲的练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正是因为旧有的浮劲正慢慢退去,新劲慢慢滋长,才会出现上述一系列身体反应。练习者应该勤学苦练,争取早日达到内劲灵活自如,动作舒展轻盈的太极拳至高境界。

什么叫“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要想正确把握太极拳的精髓和微妙,就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就是其中的一大技巧。

“含胸”就是指胸腔向内微含,胸前的锁骨放松,并往下沉,肋骨也随之自然下沉。当然,内含一定要适度,内含过头就变成了猴胸。“拔背”是指肩膀中间的背脊骨微微向上提起,肩胛放松,并能运用自如。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应该产生皮肤紧绷的感觉。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手开始运劲向前或者引劲往回收的时候,胸部和背部的肌肉在不断地伸张和收缩,这个时候应该保持“含胸拔背”不断开合,不断呼吸,使胸肌和背肌得到很好的锻炼,全身也能保持和谐一致,用劲均匀细长。

所谓“气沉丹田”是指在做“含胸拔背”动作时,人体内的横膈向下舒张,形成横膈式的呼吸,这样体内的气全部沉在腹部,身体上肢保持轻盈,下肢稳重扎实。当然“气沉丹田”也不能是气一直聚集在腹部,应该在一呼一吸中,使气在人体内自由运行,做到“鼓荡”。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这个八字原则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保证打拳过程中气血顺畅、重心稳定的关键。做到了这两点,可以使练习者的经脉畅通,并且还能调顺体内阴阳、气血,促进人体的呼吸和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整个人体保持正常运行,整体达到和谐。

什么叫“虚领顶劲、尾闾正中”

太极拳讲求身体的“中正不偏”,也就是说无论身体是进是退,手脚是伸是缩,身体都要保持中正端直,切忌摇头晃脑,身体歪七倒八。那么,如何保持身体的中正不偏呢?

“虚领顶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提顶”,动作要求比较严格。

在打拳的时候,练习者将头顶的百会穴轻松地往上提,在意念的指导下,想像头顶顶着一个重量适中的物体,同时肩还要尽可能与臀部的尾闾脊骨保持垂直,身体感觉像对拉拔长,这样,才做到了保持身体中正的第一步。

所谓“尾闾正中”是指练习者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用尾闾脊骨托升起自己的丹田,保持脊骨向前、脸部到肚脐垂直,动作转向某一方向,脊骨也要跟随着转向某个方向,相当于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掌控宏观方向,这样就能保证身体的中正不偏。

人逐渐衰老之后,很容易出现上肢前俯、弯腰屈背的情况,坚持做到“虚领顶劲、尾闾正中”对于老年人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老年人在打太极拳的时候,身体不偏不倚,中正端直。

什么叫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中一种双人对应练习方式,有一定的对抗性,但不会造成身体伤害。推手有利于增加练习者对打太极拳的兴趣,还能增强太极拳的练习效果。通过两个人合作协调,使动作更加轻盈,反应能力也会增强。

太极推手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顾名思义,定步推手就是指推手双方站定在某一位置不动进行推手,活动推手则伴随着脚步的变化。太极拳的初学者应该从单推手开始,熟练之后再慢慢学习复杂一些的定步双推手,最后才能过渡到难度最大的活步双推手。在学习推手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进行练习,切忌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只会导致学无所成。

练习者应该做到动作圆活饱满,手臂轻盈,灵活自如,用力适度,并且保持连绵不断。

此外,太极推手是一种二人对手运动,在练习的时候,还应该讲求练习双方的协调和合作,要把强身健体、放松身心当作锻炼的首要任务,切忌争强好胜,单纯强调胜负。

简便易学的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改变了以往太极拳中由难到易的锻炼次序,而且将原来重复冗长的拳术进行简化,去掉大量重复的动作姿势,同时继承了原有太极拳的精华和基本内容,沿袭了原有太极拳的基本框架和动作规则,这样在继承中发展,便于人们接受练习。

顾名思义,二十四式太极拳总共包含二十四种动作,分八组完成。第一组动作包括“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第二组动作包括“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第三组动作包括“左揽雀尾”、“右揽雀尾”;第四组动作包括“单鞭”、“云手”、“单鞭”;第五组动作包括“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第六组动作包括“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第七组动作包括“左右穿梭”、“海底捞针”、“闪通臂”;最后一组动作则包括“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什么叫太极拳“五字诀”

太极拳“五字诀”是清代中期的一位太极拳高手根据自身练拳的经验编创的,即“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五字诀”全面体现了太极拳的精要,至今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诀:心情宁静。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心情平和,暴躁或者浮躁都会使人无法专心,举手投足完全没有方向和目的。

在开始练习的时候就要保持心理平静,认真冷静地跟着别人学习,努力掌握太极拳的精神要领。慢慢熟练之后,也要保持这种平和宁静的心态,才能在锻炼的过程中灵活自如地用力。坚持心情宁静的锻炼,一年之后便能做到举手投足运行自如。

第二诀:身体灵活。练习太极拳讲求的是伸手、踢脚灵活运动,最忌讳笨手笨脚。在技击型太极拳中,对身体的灵敏度要求非常高,一旦身手不快,很容易遭到别人的袭击。在发展后的健身型太极拳中,同样要求身体灵活自如。因为只有保持身体灵活,才能灵活运用太极拳的各种复杂姿势和动作,无论举手投足、伸腿蹬踏,都能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舒展,收放自如。

第三诀:气息内敛。太极拳讲求呼吸顺畅,并争取能够自由引导呼吸,也就是要掌握所谓的“拳式呼吸”。“拳式呼吸”指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运动需要和个人体能,有意识地引导呼吸,对于太极拳中“实”的动作,即动作接近完成时应该自觉呼气;在做太极拳“虚”的动作时,则应该自觉吸气。在练习太极拳时,切忌呼吸散乱。

第四诀:用劲和谐。太极拳是一种相对比较高深的有氧健身运动,不仅要求动作正确,还要求各个动作的用力程度既轻柔又稳重,均匀细长,连绵不断。所以练习者应该努力保证运力时候的完整,以腰和腿为发力源,然后将力运及全身其他部位,并且要坚持以腰为运动的中心枢纽,切忌只注意身体的一个部位,而忽视了其他部位的动作。

第五诀:精神如一。这一诀是统领上述四个方面的最高诀,不论进行太极拳的哪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凝神屏气,以意念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讲求“意在先”。在以意念指导用力的过程中,练习者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把思想集中、动作的轻柔连绵、用力的灵活自如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切忌神情萎靡、情绪僵化。太极拳的动作讲求阴阳、虚实、动静的辨证统一,只有情绪饱满才能保证意念集中,从心到身都能领会到太极拳的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