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如何用药?
口腔溃疡是以口腔黏膜糜烂、溃疡为特征的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中医称之为“口疮”。口疮多见于女性,年龄不限,无季节性,好发于唇内侧、两颊和舌黏膜。口疮初起时口腔黏膜红润充血、灼痛,后出现圆形、椭圆形米粒或绿豆大的溃疡,触痛明显,吃咸、辣、烫的食物时疼痛加重。如口疮常发或此起彼伏者,则称为复发性口疮。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避免辛辣、过咸、过热、过硬食物的刺激,是防治口疮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局部处理主要是消炎、止痛,促进口疮的愈合。
常用的含漱剂有复方硼酸液,0.02%的洗必泰液和口泰等含漱液;口疮面可涂含2.5%金霉素的卡因甘油,喷西瓜霜或口腔炎喷雾剂。
治口腔溃疡的常用药膏有:康乐宁口腔膏、素高捷疗口腔膏(为生物制品)等,这类药膏大多用维生素、抗生素、皮质激素以及表面麻醉药等混合配制。膜剂有:利福平膜剂、洗必泰药膜等,贴敷溃疡表面。口腔含片也较多,如:溶菌酶含片、西地碘(华素片)和聚维酮碘(泰乐奇)等片剂,放于口内含化,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这些药物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内服药可选用有清热、解毒、止痛作用的口炎清冲剂,1天3次;或用消炎止痛的华素片含服,每次1片,每天3~5次。
为提高免疫力,可服免疫灵口服液,或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还可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此外,注意劳逸结合,消除紧张因素;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如服用铁制剂或锌制剂、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等,都可促进口疮愈合,对防治口疮有着积极意义。
如何应用中药防治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糜”等证的范畴。对于那些此伏彼起、迁延难愈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则称之为“口疳”。经验证明,应用中药外治疗效卓著。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含漱疗法:可用黄芩10克,竹叶10克,麦冬15克,或银花10克,菊花10克,青果10克,泡水含漱。也可每天取细辛10克,加水100毫升,煎煮5~10分钟,取液60毫升,分3次口含、漱口,每次含10~15分钟后吐出(不可吞咽入胃),溃疡面愈合后即可停药。此法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良效。
中药散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较多,可供选用的有冰硼散、锡类散、牙疳散、口腔溃疡散、桂林西瓜霜、珍珠散、双料喉风散等。经验方可选溃疡散,取经霜打后的茄子(个小为佳品)切片晒干或烘干,研细;地龙25克,侧柏叶20克焙黄研末;猪头骨30克放炉灶内煅透;灯芯草直接用火烧成炭后研细末;再取冰片10克研细,加入诸药混匀同研后,过筛装瓶备用。口腔溃疡者可直接取药粉涂撒溃疡面,一般经上药治疗5~6天即可愈。
膜剂与喷雾剂:中成药膜剂有口腔溃疡药膜、蜂胶口腔膜等;喷雾剂有金喉健、口腔炎喷雾剂等,可直接喷洒于溃疡面。还可用复方儿茶散喷粉剂治疗,取儿茶60克,煅人中白45克,黄连18克,青黛18克,冰片9克,穿心莲9克,薄荷6克,共研细末,贮于喷粉器中(放阴凉处),每日喷5~6次。据观察,此方对复发性口疮及急性疱疹性口炎均有良效。
敷涌泉法:①用吴茱萸粉末12克,以醋或茶或酒调成糊状,每晚睡前分贴两足心之涌泉穴,连用3~5天。②取吴茱萸、细辛各等份,研末,以3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装瓶备用。每晚临睡前洗净双脚,擦干,取药膏如蚕豆大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于双足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4~5天有显效。③用生硫黄、硝石各半,水、面适量,调敷双足心亦可。此外,还可用明矾100克,溶入热水中泡足,每晚1次,每次20~30分钟。
此外,取1~3片嫩冬青叶,嚼出汁,连汁带渣含于口中,并使药渣敷于溃疡面上,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也可用消毒棉签蘸上云南白药粉末,涂敷在溃疡面上,一般3天即有显效。
慢性牙周炎如何用药?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口腔不洁、细菌感染,以及各种异物刺激引起的一种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也可继发于全身营养缺乏、内分泌和代谢障碍。主要症状为长期口臭,牙龈出血、水肿,牙齿松动,甚至牙齿倾斜、伸长、移位,挤压牙龈可有脓液流出。
牙周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并适当应用抗生素,如在刮除牙石后,用3%双氧水冲洗牙周袋,袋内涂以碘甘油;或按医嘱口服甲硝唑(即灭滴灵)等治疗。
中药煎液含漱对防治牙周炎有良效。含漱法不仅能清洁口腔,而且对牙周炎有局部治疗作用。
可用1%的淡盐水漱口。
以口臭为主者,可于藿香、佩兰、香薷、细辛等药中任选一味,煎水含漱;或用“三香汤”:木香10克,公丁香6克,藿香12克,粉葛根30克,白芷12克,每日1剂,冷水煎汤(不宜久煎),分多次含漱。
牙龈出血者,取木贼草30克,加水300毫升,煎汤漱口,每天数次,3天为1疗程。
取细辛3克,川椒10克,升麻10克,水煎含漱。
取忍冬藤、石胡荽各20克,青木香10克,水煎含漱。
取骨碎补15克,切碎,开水浸泡,每天含漱数次,一般漱5~7次可止痛。
将石榴1个捶研,开水浸泡,取水浸液含漱。
用醋50毫升,加冷开水50毫升,频频含漱,每天2次,连续14天为1疗程。
此外,牙周炎患者应经常作叩齿训练,以保持牙齿牢固,防止松动脱落。
如何对付“酸倒牙”?
“酸倒牙”即现代医学所谓的牙本质敏感症,中医又称之为“齿龊”、“齿酸”、“齿寒”等。这是一种牙齿受到温度(冷热)、化学(酸、甜)和机械(刷牙、咬硬东西)刺激时感觉酸软疼痛的症状。
较轻的牙齿敏感症,可以咀嚼茶叶或核桃仁,因其内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脱敏效果;或用生大蒜在牙齿敏感区摩擦2~3分钟,因为其中有蒜辣素等能降低牙齿的感受性能,可起到一定的脱敏作用。
使用脱敏牙膏、防酸牙膏、氯化锶牙膏及含氟牙膏刷牙,也可用棉棒在牙颈部敏感区涂擦这些牙膏或纯甘油。
较重的牙齿敏感症或有龋齿、楔状缺损、牙隐裂、牙折等可到医院进行治疗,脱敏治疗方法有药物涂擦、离子导入、药物贴敷、涂料覆盖、药物含漱等。牙齿敏感症除局部治疗外,注意调节全身机体状况也是不容忽视的。
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口腔卫生保健,养成竖刷牙的习惯,以防楔状缺损的产生和加重。同时,要避免过冷过热刺激,这类刺激不仅会使牙髓产生痛感,而且会加速牙髓老化。
牙痛有何简便治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其实,牙痛也不是小病,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故不容忽视。至于对牙痛本身而言,中药外治法颇多,而且简便有效。
治风火牙痛方
取露蜂房、野菊花、薄荷叶各9克,香白芷6克,川花椒2克。上药“要命”的牙痛加水300毫升,煎取药液200毫升,过滤,待微温用。用法:取适量含漱,每隔1小时1次。
没食子1粒,用开水浸泡5分钟,取出切为两半,用其中一半置于牙痛处含之即可。
白颈红蚯蚓1条,樟脑粉1克。将蚯蚓挤去腹中泥后,和樟脑粉共捣如泥,外涂于痛牙的腮部,并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如敷后药已干燥而痛未止者,可再制1剂续敷。
治虚火牙痛方
白蒺藜根30克,晒干,焙枯存性,每取少许放齿痛处含之,每天3~5次。此法既可止痛,又可固齿,对牙痛伴有牙齿松动患者更为适宜。
取生附子适量,研为细末,以唾液(或加生盐3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能引上浮之虚火下行,治阴虚牙痛极效。
生大黄9克,绿豆粉6克,丁香10克,共研为极细末,以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两足心,每天换药1次。可用于牙疳痛及虚火牙痛。
治风寒牙痛方
荜菝(杵碎)、北细辛、露蜂房、公丁香(杵碎)各6克,将上药放入沙锅中,加清水3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时过滤取汁。每次取温热药汁适量,含漱。功能疏风散寒,主治风寒牙痛。
治龋齿痛方
药用露蜂房、辽细辛、川花椒、香白芷、北防风各6克,将上药放入搪瓷杯中加清水300毫升,用文火煎至200毫升,滤取药液,含漱。
川椒、细辛、公丁香各3克,将上药共研成细末,瓶贮备用。用法:
先以牙签挑净龋齿洞内的牙秽,用温开水漱净口腔,再取上列药粉适量和米饭1粒捏成小团,塞入龋齿洞中以指按紧,稍停一会牙痛即止。
治牙龈肿痛方
黄菊葵花、地骨皮、野菊花、骨碎补、薄荷叶各15克,煎水含漱,每2小时1次。
药用生石膏、玄参各30克,知母、白芷、怀牛膝、丹皮各15克,细辛、川连各6克。放入瓦罐中,加水200毫升,煎5~10分钟,等温后,嘱病人含漱药液,每次3~5分钟,待疼痛缓解后再含漱5~10分钟。本方适用于急、慢性牙髓炎引起的牙痛,不但能解除病人痛苦,而且有消除局部炎症水肿的作用。
如何巧选药茶除口臭?
【藿香茶】藿香30克。上药置保温杯中,沸水冲泡闷15分钟左右,频频漱口后吐之,约1/2药汁可频频代茶饮服。每天1剂,每剂可用沸水冲泡2~3次。慢性肠胃功能紊乱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之一。藿香性味辛、微温而芳香,能化湿和中、避秽除臭。本品入脾、胃两经,对湿浊困脾、浊气上泛的口臭,内服并漱口确有疗效。
【桂花茶】桂花3克,绿茶3克。上药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频频代茶饮用。口臭的原因很多,但胃热上熏,或湿浊痰滞之浊气上逆,或龋齿牙疳等是其主要病因。桂花性味辛温芳香,既能避秽而除口臭,又能辛通行气而止牙痛。茶叶性味苦寒,能降胃火、化痰浊、消食滞、去油垢、洁牙齿。故两味同用是治口臭的良方,并可治疗牙痛。
【藿黄茶】藿香5~10克,生大黄1.5~3克,绿茶3~5克。用20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除湿解毒。用于治疗湿热内结所致之口腻口臭、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尤宜于体形肥胖而有口臭者常饮。
【芦根石枣茶】芦根30克,大枣30克,生石膏50克,黄豆20克。将黄豆研为细末;将大枣、生石膏(打碎)、芦根共水煎取汁即可。每天2次,用煎汁送服黄豆粉。功能清热解毒,消炎除臭。注意:凡是胃实寒者,不宜食用。
【回春清白汤】竹叶30克,石膏15克,胡黄连5克。水煎取汁,1剂分2次服用,或当茶饮。功能清胃火、除口臭。对由于胃火旺而引起的口臭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