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越简单越好Ⅳ
9165800000048

第48章 Google公司(2)

施密特也在尝试平面媒体,它通过在《个人电脑》(PC Magazine)、《无限个人电脑》(Maximum PC)、《电子娱乐生活》(Budget Living)和《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等杂志上的小范围试验,为自己的客户投放广告。这样的合作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当地广告销售队伍,为客户创造价值。

Google公司广告销售战略部门负责人帕特里克·基恩(Patrick Keane)表示,公司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互联网、广播和平面媒体广告上。不过,他对公司前景的描述——为广告客户提供负责的、高效的、相关的和大量的服务,又不仅限于上述那些方面。

Google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和网络电话软件Google Talk是免费的,也没有加载广告。但这种情况能否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值得怀疑。尽管通过IP电话推销广告听上去可能不那么诱人,但对于营销人员而言,任何新媒介,他们都是勇于尝试的。

有人警告称,施密特现在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的做法,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风险。施密特从用户那儿收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创造了财富。

Piper Jaffray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与搜索相关的广告是在线广告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而Google公司正是这一市场无可争议的王者。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公司的数据显示,2005年Google公司赢得了大约70%的付费搜索广告市场。

然而,施密特仍然要扩大业务领域。市场调研公司Hoefer &;Arnett公司的分析师马丁·皮科宁(Martin Pyykkonen)强调说,尽管在线广告收入在雅虎公司的总收入中同样占到了很高的比例(85%),但在这些收入中,搜索广告和展示(品牌)广告两家公司各占半壁江山。eMarketer公司透露,2005年,雅虎公司在129亿美元的在线广告收入中,占有28%的市场份额。

“Google公司需要加速进入展示广告市场。”费雷斯特市场调研公司分析师(Forrester Research)沙琳·李(Charlene Li)表示,“现在,Google公司的广告客户,主要还是来自直接营销客户,而缺乏传统的品牌营销客户。显然,它还缺乏微软公司、雅虎公司和美国在线公司在这些领域中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信誉。”

目前,两个最大的搜索广告竞争对手——雅虎公司和微软公司能否赶超Google公司,还难以预料,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都会继续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力图超越对手。

施密特已经很好地把握了获得的机会,现在它需要更好地去把握。“搜索引擎广告的惊人增长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这方面,Google公司的能力受到了低估。”花旗集团(Citigroup)分析师马克·马哈尼(Mark Mahney)表示,“但在一定程度上,大家还是希望看到Google公司在其他领域也能表现出这样的能力。”

Google公司提供企业搜索技术,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开发出一种平台来承载更多的Google公司服务,让广告接触到更多的人群——那些有工作、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员工们。

对于Google公司而言,硬件就是通向网络的门户。如果在现有市场上销售传统PC,对公司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通向网络的门户却是稀缺资源。在中国和印度,或者是发达国家居民的多媒体客厅,Google公司提供这样的门户就很有意义。人们经常会引用Google公司目标中“组织全世界的信息”这句话,但是人们常常会漏掉后半句“并使之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轻易得到,而且发挥作用”。如果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硬件支持,施密特就一定会这样去做。

如果你展示更好的广告,有时意味着少投放一些广告,收益反而更高。在研发计划中,20%的研发计划会失败,但管理者仍要保留冒大险、犯大错、不怕失败的斗志,愿意花钱推动新的尖端计划,即使短期盈余降低也在所不惜,以确保公司走在竞争对手的前头。创造与分享价值施密特坚持要让世界各地的芸芸众生,在Google简单清爽、干净利落、亲和友善的首页,敲进几个字,按下“输入”(Enter)键,马上取得学习和知识之钥。利用Google提供的服务,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日常生活缺之不可的工具。

多年来,微软就像一个擂台挑战赛的擂主,击败了无数对手。凭微软这么多年来累积的实力,也许只有Google才有向其挑战的实力,施密特也许将成微软的最后挑战者,不成功,便成仁。

施密特就像深潜于海底的鲸群,以前没有露出海底,现在一露出海底则让微软大吃一惊。Google的崛起让微软一下子绷紧了某一根弦。

与微软在软件行业相同,Google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地位已经近乎于垄断,这成了Google挑战微软的本钱。

施密特的理想,是“要为您提供网上最好的查询服务,促进全球信息的交流”(mak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这句话翻译为“全球有效信息的组织者”,也就是“信息管家”的意思。施密特把“帮助用户了解及获得信息”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不过,跟微软在人们心目中的“垄断、霸道,甚至邪恶”的形象相比,Google似乎也好不了多少。庞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让Google感受到了一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敌意。

隐私保护主义者认为Google搜集、留存了太多的个人信息,担心个人隐私外泄;许多国家的文化机构(如图书馆)、新闻通讯社、电视台等,则担心Google搜索出自己的产品而免费供应给用户,从而切断自己的命脉;广告商则抱怨Google的搜索排名缺少透明度,担心搜索结果的显示顺序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莲花创始人米奇·卡波尔(Mitch Kapor)就曾表示,更愿意支持Nutch,Nutch采用开放源代码,因为其搜索过程和结果非常透明。

实际上,传统势力对一个新兴势力的扼杀从没有停止过。就像优良的种子一样,一些优秀者总是会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涌现,并继而成为某个行业的主导力量。自从上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Google是近10年来最具领袖潜质的公司。过去,商业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个企业挽救一个产业的情形,而今天这种情况似乎要重新上演。就像微软之于软件行业,施密特完全有实力,也有希望催发一个新产业,并带动产业向前行进。

另外,施密特与微软一样拥有对技术的狂热,这同样是一家领袖企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Google是一家有理想的企业,施密特领导的公司文化就是“技术领先”,整个公司以对技术的“传教士精神”而被人熟知。在这种精神指引下,Google追求与分享价值,也就是他们所标榜的“不作恶也能赚钱”,有利可图但并非唯利是图。

在一定程度上,Google是家反商业的公司,这似乎违背了商业哲学,但由此却赢得了无数用户。技术实力使得Google有足够的底气作出自己的决定:坚定不移地拒绝在主页上做广告或链接到其他网页上。在网络泡沫时期,他们蔑视营销。他们通过口碑树立了自己价值达20亿美元的品牌。

不过,是公司就得赚钱,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施密特确信Google的技术是搜索历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但对于如何将该技术转为商业运行,施密特陷入了茫然。当一家竞争对手在搜索结果中出售广告并大为赢利时,Google也开始了在搜索结果中加入广告的尝试。搜索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为Google带来了大批的广告用户,受到了广告营销商一浪胜过一浪的追捧。

现在,Google已经像微软一样树大招风了。它在全球遭遇了许许多多的官司,更有雅虎、微软等竞争对手的挤压。不过,用户则希望Coogle能够坚持自己的文化,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无论Google未来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它都是创新者的一个很好的榜样。

Google之所以能获得技术的持久创新力,是因为Google公司所从事的主营业务——网络广告正在不断的扩展,从而使得Google在证券市场得到投资人的高度青睐。“让所有的客户登得起广告”,施密特虽非这样说,但确实是这样做的。

在强手如云的网络广告市场中,当前的Google无疑将自己放置在了一个巧妙的位置。Google所创造出的临界物质将会被证明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性,而且Google也许在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网络广告产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可以肯定的是,后来居上的网络广告领军人物Google或是其他的网络广告公司,一定会赶超早期的网络广告霸主eBay和传统的媒体广告,成为新的霸主。将有多少钱投入到低成本的网络广告市场?这是难以预料的,因为Google迅速崛起的神话表明,网络广告市场的潜力实在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时刻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因此,管理者工作的组织方式,都是围绕着利用那些技术的非连续性来进行的。因此,管理者要花很多时间,努力确保企业能够经常抓住这些机遇。这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必须做好准备,能够迅速转换工作重点,这样才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发明新业务上,而不是用于盲目优化旧有业务。放手让技术人员去干,让他们把完成公司使命当作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