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关注现代生活方式病
9165500000008

第8章 吃出来的生活方式病(6)

1.病因

(1)年龄:胆固醇一般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中年时期胆固醇水平最高,以后又稍有下降。

(2)性别:50岁以前,女性胆固醇水平较低;50岁以后,女性胆固醇与男性一样,甚至比男性还略高。妊娠期女性胆固醇可呈暂时性增高。

(3)饮食:过多食用脂肪,特别是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脑、肝、肾及蛋黄等,会使血清胆固醇水平上升。值得一提的是,早、中餐的脂肪含量对血脂影响不大,唯独高脂肪、难消化的晚餐会使血脂特别是胆固醇上升,并在动脉壁沉积。

(4)体重:饮食营养过于丰富,热量过高,会使体重上升,胆固醇水平也随之上升。

(5)运动:适量运动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如果饱食脂肪饮食,同时保持足够的运动量,血清胆固醇就不会上升。

(6)精神:经常精神紧张、焦虑,会使胆固醇上升。

(7)吸烟、咖啡等:大量吸烟、喝咖啡可使血清水平上升。

(8)遗传因素:某些人血脂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防治对策

确诊为高脂血症后,应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和影响因素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

(1)限制高脂肪食品: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甜食及淀粉类,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

(2)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三酸甘油,使血浆中三酸甘油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3)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最好以每月减重1~2kg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4)加强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三酸甘油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5)戒酒限酒: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脂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少饮或不饮酒为好。

(6)心情放松: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

(7)控制食盐的摄入:每人每天应控制在6g左右。

(8)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转移到肝,并在肝内分解消除,预防动脉硬化。维生素C还可以修补有破损的动脉,使胆固醇无法在动脉沉积。一般每日服500mg的维生素C可预防动脉硬化。

(9)定期化验血脂:已有高脂血症者,尤其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险人群,均应定期化验血脂,以期早治。

知识链接1:血脂的正常水平

血脂过高称为高脂血症,但有时只是表示数值不正常,还不一定是病。健康体检时血脂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载脂蛋白A与B的比值各项。总胆固醇的理想值:<5.2mmol/L(<200mg/dl);边缘升高值: 5.23~5.69mmol/L(201~219mg/dl);升高值:>5.72mmol/L(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3.12mmol/L(<120mg/dl);边缘升高值:3.15~3.61mmol/L(121~139mg/dl);理想值升高值:>;3.61mmol/L(140mg/dl)。三酰甘油的理想值<1.70mmol/L(150mg/dl);升高值:>1.70mmol/L(150mg/dl)载脂蛋白A与B的比值正常,应高于1.30,血脂异常时A与B的比值往往降至1.0以下。

提示:高脂血症者的合理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

(1)保持热量均衡分配,饥饱不宜过度,不偏食,切忌暴饮暴食,改变晚餐丰盛和入睡前进食的习惯。

(2)主食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点的摄入,保持糖类供热量占总热量的55%以上。

(3)增加豆类食品,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平均每日应摄入豆制品75~150g。

(4)增加含脂肪较低、含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品,如鱼、禽、瘦肉等,控制动物性食品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5)食用油保持以植物油为主,每人每日用量以25~30g为宜。

(6)膳食成分中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使饱和脂肪酸供热量不宜超过总热量的10%。

(7)膳食中胆固醇含量不宜超过每日300mg。

(8)膳食成分中应含有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纤维素及微量元素,保证每人每日摄入的新鲜水果、蔬菜达400g以上,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比例。

(9)少食含糖多的饮料,多喝茶。

小偏方:降脂茶的制备

鲜山楂30g、生槐花5g、嫩荷叶15g水煮,将要煮烂时用勺压碎,再煮10分钟,取汁当茶饮,连服3个月。

知识链接2:小儿高脂血症

小儿的血脂代谢与正常成人有所不同,原发性小儿血脂代谢紊乱主要是由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如家族性血脂代谢异常、多基因高胆固醇血症等。继发性小儿高脂血症在儿童期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更大,诱因是肥胖和肾脏疾病,多与饮食不当,如偏食,喜食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喜吃零食等因素有关。

防治对策

(1)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做到平衡膳食,不偏食,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

(2)应平衡膳食,营养全面,但要注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四、冠心病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冠心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绞痛是心肌的短暂缺血反映,患者常会感到前胸压榨性疼痛;心肌梗死是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患者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

1.病因

(1)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和吸烟、饮酒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2)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2.防治对策

(1)合理调整饮食。一是少食荤油,宜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脂;二是多吃豆腐、豆浆、豆芽等豆类食品等;三是多吃五谷杂粮,注意食物种类多样化;四是补充维生素,限制糖类和食盐的摄入。

(2)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多喝水,增加喝水次数。多喝水能稀释血液,改善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饮水有助于排便,便秘是冠心病病人的大敌,因为便秘时排便要用力而增加心脏负担,可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

(4)戒烟限酒,加强锻炼。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改善血液循环,减少高血脂、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

(5)治疗有关疾病。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6)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用药物,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提示1: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受寒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提示2: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中要注意什么?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候变化可诱使冠心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感冒和支气管炎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因此,冠心病病人在冬春季节里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服用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备好保健盒、氧气等急救药品。

(2)如频繁发生心绞痛,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坚持体育锻炼,如户外散步、太极拳等。但遇有骤冷、暴雪、大风等天气变化时,要留在室内活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更换衣服被褥、注意保暖。

(4)避免疲劳、紧张、情绪激动,减少社交活动和长途旅行,适当节制性生活。

(5)积极防治感冒、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提倡用冷水擦澡,以提高皮肤的抗寒能力。

提示3:冠心病病人在运动中应注意什么?

运动固然对冠心病病人有好处,但运动不当会给冠心病病人带来不可弥补的危害。因此,冠心病病人运动时必须注意:

(1)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

(2)运动前不宜饱餐。

(3)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从事剧烈运动。

(4)运动时不应穿得太厚,以免影响散热。

(5)运动后不能马上洗热水澡。

(6)运动后避免吸烟。

提示4:冠心病病人一日食谱

冠心病病人的饮食宜清淡、低盐。全天控制烹调用油30g,盐6g。

早餐:牛奶250ml,鸡蛋50g,面包50g,炝拌胡萝卜75g、芹菜25g,水果200g。

午餐:红烧鱼100g,香菇油菜(香菇50g、油菜150g),馒头100g。

晚餐:沙锅(豆腐100g,瘦猪肉50g,海米10g,白菜200g,粉丝15g),米饭(大米100g)。

五、高血压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了,膳食结构也改变了。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重超重、高盐膳食、中度以上饮酒这三大因素和高血压的发病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精神压力、吸烟、遗传、地域等也是发生高血压的因素。

高血压有的患者有头痛、头晕、疲乏等表现,有的患者根本没有明显的症状,等出现了脑卒中等严重病变时,才发现有高血压。所以,每年的健康体检非常重要,这样即使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发现血压的异常。

1.病因与危害

(1)肥胖。在高血压患者中,肥胖超重者多见,形体瘦者患高血压后也容易发胖。

(2)从事精神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易患高血压。

(3)家族遗传。

(4)摄入动物性食品和盐较多,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风险增加。

(5)吸烟、酗酒会使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6)女用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以及中药麻黄、甘草等均有升压作用,用药时应谨慎。

(7)噪声、剧烈劳动以及习惯性便秘等,均可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非常大,它不仅会让人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更重要的是它会引起人体重要脏器的病变,比如脑卒中(中风)、冠心病、肾脏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减重、合理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戒烟,它们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应该重视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2.防治对策

(1)高血压是一种很难“去根儿”的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

(2)低盐饮食,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

(3)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钙质的摄入。

(4)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5)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

提示1:高血压诊断标准

我国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140mmHg),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90mmHg),超过上述数值,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提示2:如何预防小儿高血压?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期做起,预防的目的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率,降低血压以减少或避免脏器受累,提高生活质量。对血压偏高的儿童,有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做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

饮食上在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基础上,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过度喂养。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坚持低盐饮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证充足睡眠等。

提示3:高血压病人自我保养十方

(1)情绪要稳定;

(2)大便要通畅;

(3)饮食“三低”,即低脂、低糖、低盐;

(4)控制体重;

(5)节制房事;

(6)自我调整情绪;

(7)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停留;

(8)避免高空作业;

(9)起、坐、站、卧要平稳,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10)定期监测血压。

提示4:善调饮食血压稳

很多人都知道,血压有昼夜波动规律,其实血压还有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天一般是血压较低的季节,而秋冬季血压则普遍较高。中秋过后,天气逐渐变凉,加上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往往使人胃口大开,稍不注意就会进食过量,造成血压波动。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血管老化、硬化是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

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要保持血管“年轻”,膳食营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膳食结构和膳食营养,确实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并且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