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关注现代生活方式病
9165500000005

第5章 吃出来的生活方式病(3)

提示2: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1)游泳锻炼: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通过游泳,可以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2)慢跑锻炼:跑步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堆积,因此说坚持跑步是控制体重、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3)散步锻炼:定量步行法,即在30度斜坡的路上走100米,以后渐增至50度斜坡的路上走2000米,或沿30度至50度斜坡的路上走15分钟。适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症的患者。

提示3:糖尿病会遗传吗?

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明显增高。亲属中有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无糖尿病病人亲属的高。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且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诱发糖尿病。

提示4:糖尿病病人应如何吃水果?

糖尿病病人在以下五种情况下时不应吃水果:

(1)血糖过高不吃,空腹血糖超过11.2mmol/L。

(2)餐前餐后不吃,只在两餐之间吃。

(3)含糖量高不吃,干果含糖量比鲜果多,吃的量也应限制。

(4)不交换不吃,水果多吃可与主食交换,即应少吃主食。

(5)不监测不吃,有监测条件时,应在吃水果前后进行监测,可以更好把握。

知识链接:警惕儿童糖尿病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不断增长和低龄化趋势。其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的症状,婴儿多尿、多饮不易被发觉,易发生脱水和酸中毒。如果血糖控制不良或治疗不当,可引起糖尿病肾病、眼痛、心脏病及神经病变等很多慢性并发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性成熟延迟等。

儿童糖尿病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感染、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暴饮暴食,以减轻胰腺的负担,饮食应粗细搭配、荤素搭配。

小儿出生后应母乳喂养,以尽量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儿童应定期检查血糖、尿糖。如果有多饮、多尿、多食或遗尿现象时,应及时检查排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

1.有关糖尿病的基本常识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五大死因。据我国1996年统计资料显示,25~64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3.21%。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患病率更高,达5%以上,而且还在继续上升。如果将糖耐量异常统计在内,则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6000万以上,居世界第2位。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5%为2型。根据目前糖尿病的发展趋势,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可能突破3亿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接近1亿人,它将成为21世纪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高血糖为其主要标志。大家知道,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疾病,也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前两点,不用解释。需要解释的是代谢性疾病。

糖是天然的甜味剂,几乎人人都喜欢吃。糖也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是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

我们日常吃的主食,如馒头、米饭,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以后,就转变为葡萄糖。只有转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后,才能作为能量,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利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不但有一定的糖储备(主要在肝脏中),而且血液中保留着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血糖”。

顾名思义,糖尿病是检验尿时,发现尿中出现葡萄糖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患者多表现有消瘦、口渴等症状,因此中医称之为“消渴病”。

空腹及饭后血糖增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在3.3~6.1mmol/L之间。如果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超过该数值,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超过了肾糖阈时,葡萄糖就会进入尿液中,于是尿中就出现了糖。这就是尿糖。

什么是肾糖阈呢?那是指肾脏确保糖分不流入尿中的界限。一个正常的肾糖阈约为10mmol/L,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餐后血糖高于10mmol/L时,尿液中就会含有葡萄糖。

如果我们将肾糖阈比喻为一道防止血糖流失的堤坝,它只能调控一定浓度的血糖,而不能堵住血糖升高的源头。血糖高了,自然而然地会进入尿中。

那么,引起血糖升高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呢?加拿大医学家班廷与英国生物学家麦克劳德经过艰苦而卓越的工作,发现其中的奥秘存在于人体腹腔中的胰腺内。班廷和麦克劳德的发现使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班廷和麦克劳德为此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体上腹部紧贴腹后壁处,有一个淡红色的器官,长12~15cm,宽3~4cm,重60~80g,这就是胰腺。它与脾相邻近,其右端称为胰头。为十二指肠所包绕,左端小而细,称为胰尾。

胰脏是一个消化腺,兼有内分泌功能,它的外分泌部分分泌胰液,胰液由胰管排入十二指肠,每天有1000~2000ml。胰液具有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的功能。内分泌部分由大小不同的100万~200万个细胞团(即胰岛)所组成,分泌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并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入血液,调节体内糖的代谢。

胰岛中有4种细胞,其中有A细胞,占总数的20%,细胞较大,它分泌高血糖素,所以又称为高血糖素细胞,可使血糖升高。B细胞占总数的70%,是专门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起降血糖的作用。第3种细胞是D细胞,约占5%,它们的工作是平衡A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第4种细胞是D1细胞,数量也比较少,多位于胰岛的边缘。

当人们进食后,糖类消化分解成为葡萄糖而被机体吸收,1小时后血糖会升高,刺激了D细胞,D细胞则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高,分泌的胰岛素就多一些,血糖低,分泌的胰岛素就少一些。

胰岛素是怎样调节血糖的呢?

原来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协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或脂肪细胞内,然后这些细胞就可以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维持机体的活动与器官的功能等。

胰岛素还能促使多余的葡萄糖转变为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另外,胰岛素还能抑制脂肪或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调控血糖的正常水平。

吃饭后,血液里的血糖浓度增高;空腹的时候,血糖浓度降低。但是血糖高低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稳定血糖水平是由胰脏的胰岛控制管理。胰岛能分泌出胰岛素,控制或调节血糖的浓度。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量的绝对不足,或者是相对不足,或者是分泌胰岛素的胰脏出现了问题,以及有了“胰岛素抵抗”,这些原因会造成糖代谢的障碍,同时也影响了蛋白质、脂肪、水代谢的障碍,而造成的一个全身性的疾病。

从目前的医学水平看来,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没有哪一种特效药,能彻底让病人痊愈。但是,大家也不要紧张。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人们担心的是它的并发症。如果患者能按照医生的指导,与医生紧密配合,糖尿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治疗的,而且能把血糖控制到一个理想的范围。这样就使患者能够延缓、或者是减少得并发症的可能。所以,糖尿病虽然是一个终身疾病,但是它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我们是能够战胜糖尿病的。

大家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一是如何预防糖尿病,二是如果患了糖尿病,应该怎样正确进行治疗。

糖尿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有两个预防阶段:

第一,没有得糖尿病的人,希望通过采取种种预防措施,别得糖尿病。

第二,对已经得了糖尿病的病人,同样需要进行预防。预防什么呢?预防不得并发症,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大家只要与医生加强合作,这两个预防目的都能够达到。没得糖尿病的人,日常要采取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不得糖尿病;而已经得了糖尿病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1型病人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病人都是自幼患病。但是大部分病人的病因并不很明确,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种族差异、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营养状况、肥胖等有关。有家族遗传史者,可在感染、创伤、妊娠、营养过度等情况下诱发糖尿病。

2型病人则多为成年人,病因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或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所谓胰岛素抵抗,是指正常分泌量的胰岛素,已经不能使血糖保持正常。要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需要超量的胰岛素,也就是说,是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结果导致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恶性循环。

人体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是有限的,一旦不堪重负并出现衰竭,正常血糖就无法保持。此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减退,进而出现空腹血糖升高,至此发展为典型的2型糖尿病。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呢?在医学上说,是指容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第二,肥胖的人;第三,有高血压的人;第四,有高脂血的人;第五,女性生过巨大胎儿的。什么叫巨大胎儿呢?就是妇女生下的这个孩子,体重超过4kg。

总的来说,上面这些人属于高危人群。如果你的年龄是在40岁以上,也容易得糖尿病。还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合理,缺少运动,就容易造成肥胖,这都属于高危人群里面的人。

高危人群的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糖尿病呢?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呢?

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经过2次检测无误,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但一部分患者病情轻、症状不明显,如隐性糖尿病又称为亚临床糖尿病或糖尿病缓解期,平时不表现糖代谢异常,故没有自觉症状。有的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饭后有高血糖及糖尿,糖代谢紊乱不严重,故没有临床症状。还有些糖尿病患者虽无典型症状,但可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如慢性末梢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葡萄糖肾糖阈很高,虽然有空腹高血糖或明显的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但无多饮、多尿等症状;可称为无症状的临床糖尿病。还有些人患糖尿病后并不以典型症状首发,故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1)有口干、口渴等口腔症状。或口腔黏膜瘀点、瘀斑、水肿,口内炽热感。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一般葡萄糖耐量降低的患者,常有口干多饮、炽热感、牙龈肿痛、牙齿叩痛。

(2)40岁以上并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原来较胖而近期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者。

(4)常有饥饿感,饥饿时出现过心悸、出汗、乏力、颤抖等(低血糖症)症状者。

(5)反复性皮肤或外阴感染者。如毛囊炎,皮肤轻擦伤、抓破后易发生感染,以及反复发作的外阴炎、阴道炎、龟头炎等,这是由于血糖较高,皮肤组织中含葡萄糖量亦较多,因而有利于细菌、真菌繁殖之效。

(6)反复出现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可能与患糖尿病后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7)下肢及足部溃疡经久不愈者。

(8)年龄较轻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这些情况与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及脂肪代谢紊乱有关。

(9)有妊娠并发症,如曾发生过多次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死宫内,羊水过多,以及分娩过巨大胎儿者。

(10)有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肩部及手足麻木、灼热感、蚁走感等。

(11)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有资料表明,出现这类情况的人,伴有糖耐量异常者可高达53.3%,应特别注意。

(12)菱形舌炎,即舌体中央部分的舌乳头发生萎缩,局部呈一无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有这一症状。

(13)突然性视力减退或较早出现白内障且进展较快者。或屈光不正、时轻时重。

(14)中年男性发生无原因性的勃起功能障碍(阳痿)。

(15)身体肥胖的女性,即腰围与臀围比值为70%~85%者,其中60%左右的人可有糖耐量异常。以上表现有可能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发病信号,应予注意。

3.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糖尿病初诊患者至少要做以下几种化验和检查: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126mg/dl,餐后2小时≥11.1mmol/L或者200mg/dl,这两个条件够一个就可以。

(1)空腹及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水平。

(2)尿常规:不只了解尿糖情况,更主要是看看有没有尿酮体、尿蛋白,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同时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感染。

(3)肝、肾功能:掌握肝脏及肾脏的情况,还给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4)血脂: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低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降脂药物。

(5)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三大“无形杀手”,初诊时就要了解血压情况,并给予适当处理。

(6)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患者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时再查眼底,必须主动了解眼科情况。

(7)身高和体重:对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很有帮助,有利于药物种类的选择,同时也给以后的体重监测留下基础资料,以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