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先锋卢性正
9165400000039

第39章 英年早逝(1)

1、临终嘱托

数天之后,成桐云与黎梦花一路辗转,护送病重的卢性正回到了益阳碑矶村故里。

此时的卢性正已是须眉皆赤,体瘦如柴,独双目还炯炯有神,见到妻儿之时已不能言语,只是微微咳血,这让做妻子的梅香顿时心痛之极。

儿子嗣伯懂事地将父亲扶上床休息,卢性正用力地睁开双眼看了看儿子,复又握住妻子梅香的手说,“我……病……重,只怕你的……担子……更重……了”。

梅香此时泪如雨下,却还强忍着劝卢性正不要勉强说话劳神,“我给你请最好的医生来看,一定会好的!你好好休息,不要劳神。”

“我……我不要紧的……你不要哭。”卢性正费力劝妻子道。

“对,熊夫人,你不要悲伤。”成桐云道,“他这病需要静养,医生交代过,不要让他受刺激。”

“你……你给他们弄饭去,他俩一路送我回来,辛苦了。”卢性正又对妻子道。

“你别管我们。”黎梦花道,“你还是躺到床上去休息吧!”说罢,与梅香一道将卢性正扶上了床去。

梅香安顿好卢性正后,即下厨弄饭,招待成桐云和黎梦花吃了一顿中餐。席间,成桐云将卢性正如何从留守府引退,如何来汉阳找他合作办公司,又如何病倒,如何送医院救治的情况略说了一遍,黎梦花也将自己和卢大哥相识的经过说了一下,然后,二人又一再将医生的话做了转告叮嘱,并让梅香好好照料丈夫,使其静养,或找土郎中用中药治疗试试,说不定还有康复希望。二人说毕,成桐云又拿出一千光洋道:“这钱是公司给卢总发的治疗费,请收下吧。”

梅香接过钱道:“谢谢!我会好好伺候他的,你们放心。”

“那我们就告辞了。”成桐云说罢,又和黎梦花一起到卢性正床前说了许多安慰的话,让他好好在家安心疗养。卢性正费力地说:“你……你们走吧,别再耽误了。”

二人于是和卢性正握手告别,尔后便离开卢家,一起返回了汉阳。

卢性正回老家静养了数日,病情仍是时好时坏。梅香请了本乡一个土郎中,抓了几副草药服下,也没见多效果。

渐渐地,卢性正在巨咳之后,又不时陷入昏迷状态,有时叫他也唤不醒。这时,附近乡邻时而有人前来探望。一天上午,穿一身蓝布长衫的夏寿华忽然也来到了卢家看望。

“性正,你睁睁眼,夏老师看你来了!”妻子在他耳边叫道。

卢性正慢慢把眼睛睁开了,当看到果真是夏寿华在面前时,不禁激动地踹着气说:“夏……夏老师,你……你怎么来了?”

夏寿华道:“你别动,我正好回乡,听人说你病了,特来看看你。”

“你……你现在哪里做事?”

“我到长沙,在省都督府谋了个闲职。”

“云……云南那边你还去不?”

“暂不去了。我在那里干了大半年,在军界活动卓有成效,蔡锷当都督后,委我为河口副都办,后又调我为民政司,我辞职未就,乃回了湖南。现在省都督府挂了个高级顾问闲职。”

“你……你有事做就好,我……我和黄兴等都退位了。”

“我知道。南京留守府都撤了,你们当然都要引退了,那袁世凯是何等狡猾人物,他不是革命党,不会和同盟会的人一条心。他当了临时总统,将来也会搞专制。其权利若得不到限制的话,民国的前程都堪忧啊!”

“是……老师说的有理。革命党人对……对袁世凯这人要警惕!我们的革命者中,还有更多的袁世凯,更要警惕,千千万万……要警惕!否则,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卢性正一时激动忧虑,气喘吁吁。

见自己的学生病成这样,夏寿华心中十分哀痛,连忙劝道:“性正,你先好好养病要紧,咱俩谈了一辈子的国事,今天咱就不谈这国事了,一年没见,都瘦成了这样,你一定要坚持几天,我这就去省城给你去找西洋的医生来看看,说不定,能奏奇效。”

卢性正吃力地微微摆了摆手:“我……我这病不要紧,你莫挂念。生死有命,老天爷要收这条贱命就由他收了去,要还留我在世上,我便还多陪我的妻儿几天。夏老师你身上还肩负着亿万黎民之托,我性正的区区贱命一条,实不敢劳先生费心。”

夏寿华握着他的手道,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感情,他不知道,也没有把握,卢性正的病是否能够彻底好起来,但他却只能以自己的坚定,给他的这位学生以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于是他坚定地望着卢性正说:“好,你一定要多保重,要安心静养!等你病好了,我那里,还需要你,随时欢迎你来。”

夏寿华起身离去,但两人这次一见终成永诀。

又过数日,卢性正病情更加沉重。妻子梅香不间断地守候在旁。临逝前的晚上,卢性正断断续续地对妻子道:“梅香,我的爱妻,我……我要先走了。人……人都是要死的,死并不可怕。只是,死前有一事我放心不下。我们的孩子还小,我死后,你们母子没有依靠了,如果日子难过下去,你可以考虑再嫁人的。但不管你是否再嫁人,你都要把嗣伯抚养成人,送他上学读书,让他有出息。”

梅香滴泪道:“夫君,你放心,我不会再嫁人的,我会好好把咱们的孩子抚养大。”

卢性正又招呼孩子道:“嗣伯,你……你来,爸爸有话跟你说。”

嗣伯走上前,卢性正握住孩子的小手道:“嗣伯,你……你要多听你妈妈的话,发奋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还要多孝敬母亲,你记住了吗?”

“记住了。”嗣伯点头道。

“好……好,我要叮嘱的就是这些,你……你们母子以后相依为命,清明节记得给我坟头烧点香纸,我……我在九泉之下也满足了。”说毕,就再不多言了。

第二天凌晨,卢性正在又一阵巨咳咯血之后,全身忽然抽搐挣扎起来,妻子连忙将他抱住,他的头靠在了妻的怀中,但很快就无力垂下,口中已渐渐断了气。这时,任凭妻子怎么哭叫,却再也没能唤他醒来。

2、逝后痛悼

民国元年7月20日凌晨,年仅40岁的卢性正,终因咯血不止而在家中病逝了。天亮之时,其妻梅香,趴在夫君的身上还在痛哭着。

噩耗传开,一时乡邻悲恸,村民们都纷纷前来探看。

已八十多岁的老族长卢三太公,看罢逝者遗体,当即在卢性正家的门前召集卢姓几大房的长者商议道:“性正是从我们村里走出的好汉,是国家的大英雄,他为建立民国共和而劳累奔波了一生,现在,他不幸病逝了,家里连副棺材都没有,大家看,该怎样帮忙料理丧事?”

“没得说,我们都要帮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老夫我有一楠木棺,你们把它抬来,让性正用了。”卢姓大房长者首先表态道。

“好,棺材问题解决了。葬在哪里,要选个好地方。”

“我那后山有个金狮打坐,风水不错,把性正葬在那里吧!”二房的长者主动表态道。

“我去请道士,做几天道场吧!”三房的长者道。

“好,这事你去办。”

“我去请乐队。”四房的长者道。

“我这支的人负责搭灵堂。”五房的长者道。

其余还有去帮买布料、香烛、纸笔墨水等用品的,还有负责下厨烧水、弄饭菜的等等,都主动报了名,分工都很细致明确。

总之,碑矶村的全体村民,都自发地来到了卢家帮忙料理丧事。

在众人的帮忙下,卢性正的家门前,很快就搭建起了一个宽敞的灵堂。一班道士和一班乐师也相继到位。大房长者的那副楠木棺材也抬到了灵堂。接着。一位族兄帮卢性正遗体换了一套寿衣,这套衣服是他身任南京留守副官长时穿的民国将军服,然后将其遗体放入棺材,其上的棺盖半合半掩,以供人瞻仰。棺材的前面,点燃着香烛,地上铺着布垫,可供来宾们祭拜。

在三天道场中,四个身穿黑袍,戴圆帽的道士,不分日夜,时而念经,时而绕棺歌唱。每当节奏转换处,都要放鞭炮,并敲锣打鼓吹小号热闹一番。

卢性正的妻子梅香和儿子,披麻戴孝,按道士的要求,时而配合在灵前下跪致哀。

所有参加办理丧事的人都手缠一节白布,以示痛悼。

在做三天道场的同时,本省和外省各地发来的唁电一直不断。前来送挽幛、花圈的人更络绎不绝。其中,有几次鞭炮响起,来者在记情处登记时亮明身份,引起了众人的极大关注。

其一是刚从临时大总统位置上引退的孙中山先生,来电并托人送来一个花圈,上写一副挽联云:

荆楚识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资阳来噩耗,令我长怀万古愁。

人们围着这花圈,仔细看那挽联后议论不已,很多乡邻并不知道,尊为国父的孙中山为何会给自己这么小小村落里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专程送来花圈吊唁。只到事后很多年,卢性正革命的故事,传开了去,他们才渐渐地明白,原来村中之前被朝廷通缉的要犯,竟是共和革命的缔造者之一。

其二是从南京留守府引退后正住上海的黄兴先生,闻讯卢性正病逝后悲痛不已,当即也发来唁电,并托人送来花圈,上写挽联云:

公谊不妨私,平生道合志同,肝胆至今推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众人看了几与孙中山齐名的黄兴的这副挽联,才都明白卢性正和黄兴的交情原来是如此之深。

其三是在长沙都督府当顾问的夏寿华,闻讯后失声痛哭,接着挥泪手书一挽联,派人专程将花圈送达卢性正灵堂,其挽联云:

国步艰辛,百折不回君与我;

生灵涂炭,万方多难我思君。

人们从这副对联中,亦看出了夏寿华先生对卢性正的深情怀念。

此外,曾与卢性正在黄花岗一起起义出生入死过的黄一欧,这时亦来电和托人送了一副挽联云:

居恒扺掌论英雄,横览九州,公真健者;

乡国惊心数人物,抚怀千古,各有生平。

人们都说,这挽联也写得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在汉阳鹦鹉洲的成桐云与黎梦花,获悉噩耗,亦致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同时以中国木材公司名义,专程派人来进行了悼念。并给家属送来了一笔慰问金。

益阳县府及各部门也派人送来了许多花圈、挽幛,其中的挽联有许多也写得十分精彩感人。

三天道场做完后,紧接着就是出殡。其日天未亮,厨师就做好饭菜,摆了酒席,众村人吃了早餐,即撤掉灵堂,将棺材用抬杠绳索绑好,上罩一纸屋,一纸扎仙鹤、绑一活公鸡,灵堂旁摆放的挽幛花圈,则分发众人带着。再按顺序而行,撒暝钱的走在最前,依次相接的是孝子、妻子及亲戚,这些人都披麻戴孝,然后是放鞭炮者、乐队、八个抬棺者队、再后就是送葬的乡邻朋友,总计有五六百人。

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和锣鼓声响起,送葬队伍在正寅时出发,沿途行约三里多路。这时老天忽然下起了毛毛雨,像是为这逝者而垂泪!

送葬队伍来到一坐百余米高的半山坡间停住,几个荷锄后生早将一口棺井挖好,等道士在井内画符撒米之后,就把棺材置放下去。然后,由孝子象征性地挖几锄土,大家便齐动手,把棺材用土填蒙了,上面隆起一土堆,四围再砌上石块,一座简易坟地就算完工了。因为安葬仓促,暂时也没打碑,族人计划,以后适当时会再帮其立碑。

接着,人们将送来的花圈挽幛等在坟地四周整齐摆好,再放一阵巨响鞭炮,算与逝者阴阳相别,殡葬至此才告结束。大家顺原路下山,各自解散才返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