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季羡林人生智慧书
916500000056

第56章 6猫本无趣,人有恻隐

第七章6猫本无趣,人有恻隐

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三步并作一步,手里拿着手电,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从此我就失掉了咪咪,它从我的生命中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里还颤抖不止。

季老有一个嗜好,就是喜欢小动物,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具体什么滋味呢是“怡然、坦然、安然、欣然”,是不像同人在一起那样麻烦。

季老曾经养过两只猫,他同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晚上的时候,两只猫会抢着到季老床上睡,季老也不加阻拦。不但不加阻拦,季老还会在冬天的时候“在棉被上面铺上一块布,供它们躺卧”。在季老看来,猫比人更单纯天真,更易相处。所以季老喜欢跟小猫在一起。

通过事情的表面,我们能够探知,季老爱猫,是因为有着一颗悲悯之心,一颗善良之心。如若不是这样,他可能对小动物置之不理,毫无爱惜之情。

拥有悯物之心,生命才会安然适意。就像在佛家看来,世间万物都是拥有生命的,所谓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大自然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草一木皆为生命。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彼此的因缘际会中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存在即为合理,即使我们人类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生命体,不能去主宰大自然,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也要依赖大自然生存。

所以,千万不能认为没有生命的事物就不值得悲悯和珍惜,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在这一方面,弘一法师可以堪称典范。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得道的高僧,他的前半生在俗,一身正气凛然,生命可谓灿烂辉煌。他自号“二一老人”以自谦自勉,这“二一”取意古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诗“一钱不值何消说”。

他的后半生出家为僧,修行境界清疏阔达,看破红尘,放下万缘,六根清净,一切归于平淡,专心学道;淡泊明志,甘守枯寂,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1924年,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修道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坚拒。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还是请求说。“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丏尊先生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乐!”

的确,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抱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就要学会对万物有悲悯之心。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