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916300000007

第7章 6 无论身在何境,日日享受无间

第一章6 无论身在何境,日日享受无间

……吾每当家人环处进退之间,觉其熙熙融融雍睦和合,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吾每当团体集会行动之间,觉其同心协力,情好无间,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

——《我之人生观如是》

每一天,人都会置身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或许是天变阴了,温度转凉了;或许是起风了,尘土飞扬;或许身边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推杯论盏,把酒言欢……无论在何种情形之下,都有理由去相信生命是值得你去享受的。而且,并不是说只有风和日丽的风景才能值得你去流连,值得你再三回顾。

梁漱溟先生说:“吾每当春日,阳光和暖,忽睹柳色舒青,草木向荣,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吾每当家人环处进退之间,觉其熙熙融融雍睦和合,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吾每当团体集会行动之间,觉其同心协力,情好无间,辄不胜感奋兴发而莫明所为……”

看到良辰美景,与家人同游,或者与好友齐心协力共同做事情时,心中固然会兴奋。但他同时也说,在遭遇厄运或者看到别人在苦难中挣扎的时候,自己也会心有所动:又或自己适有困厄,力莫能越,或睹社会中人沉陷苦难,力莫能拔,辄为感奋扬励而莫明所为。

这种享受是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心中生发出来的超越苦难的豪气。当人处于被困的状态时,本能地就会产生抗击之情,而这种力量会让人感觉到自己生活的充盈。就像一棵小草,无忧无虑地生长于田野,自然而幸运,但是如果恰好被巨石所压倒,那么此刻的它也才能有幸爆发出其内在的生命的张力。

要知道,生活有那么多的面,生活的丰富正是来自它本身的参差不齐,而唯有能够以享受之心境去对待所有一切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命和生活的智者。只是,这种逆境中的美,并不是每个人能够意识到的。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例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

后来,为了照顾朋友家的一位偏瘫老人,他又搬到了最高层。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吧!”

苏格拉底说:“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在别人看来应当是或喜或忧的经历,苏格拉底却都坦然并且愉快地接受了,因为他懂得每一段人生的遭遇必然能够发掘出它的价值所在:有朋友的时候,能够互通情感,交流思想;独自一人的时候,有书为伴……

梁漱溟先生所言的“无间”,其实已经囊括了世间百态,那就是一切无不可享;而有些人则相反,看到了玫瑰花蕾,却震慑于它的灿烂;看到了玫瑰下的那些刺,却无法欣赏它那尖锐挺直之美。两者的魅力在他看来都是难以接近的。如此生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而少了很多的乐趣。而只有进亦坦然,退亦坦然之人,才能收获更为洒脱的人生。就像梁漱溟先生说的,人的生活应当是情好无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感受,去享受。